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09讲 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

譬如说,今天我们台北的生活现状到了这样,当然,我马马虎虎,老头子倚老卖老,穿个长袍没得关系。假设你们年青人也穿个长袍上街,我看你们上不了街,也不好意思,“因缘势力”,大家都在变,你为什么不变?像我们老头子,已经是古人了,所以可以不变。而且你穿长袍啊,现在变成资产阶级有钱的东西,非要自备汽车,上去袍子一拉,后面还跟着一个副官,前面、后面……古人一样,拉起来,两个脚进去,坐下来,慢慢的,车子要很漂亮,一点灰尘都没有。到那里,开门人开好,慢慢下来。你如果上公共汽车,你这个长袍就是大家的抹布。一趟回来啊,这一件衣服就报销了。你看做的这个衣服,这个就是抹桌布了。这是时代变了,时代变了,随因缘势力变,所以,人的思想就变了。那么,这个“必有用”。

第二个是你个人的思想不同,“分别势力故变”,后面这个……(暂断)“后但为境。”我们刚才比方,下个召集令:大家集中,全体立正,现在我们步行,准备两天走路到高雄。你也不敢动,随因缘势力只好这样办。可是格老子,我在路上生气总可以吧,我一边走,一边骂人,肚子里骂,不敢骂出来,可以不可以?可以啊,你在肚子里骂。这就是你的“分别势力”在变,“后但为境”,就是有个境界。

我们研究这些佛学经典要有用啊,不是光讲学理。假设我在大学里上这个课,当然大学里,现在普通也不上,除非到了博士班,研究所里才有资格听这个课,所以你们诸位都是大博士,实在的,因为普通一般学生的课很难办,没有办法。可是,我们又不同了,这个研究了以后,这里又不同于一个(普通)禅堂,任何一样东西拿来是要有实用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譬如打坐,你坐在那里为什么腿发麻了,坐坐就坐不住了,腰酸背痛坐不住了?这就是第一种,“随因缘势力故变”。怎么说呢?因为你坐在这里,静坐或者念佛,你的行阴五阴里头,一念有五阴,行阴:色受想行识。你的气血在流动,你的心是静,脑子是静,那个气血的流通啊,内部的细胞,生理机能新陈代谢,这个工作照旧在做。不过呢,有一个好处,对心脏、对血压好多了,因为我们静坐在这里,思想慢慢想宁静下来,心脏的跳动力量减慢,它的负担轻了,血液的流行,气血流行的比较有规律了,不乱跑,不跟着情绪走。但是,它这个行度也是一定的。所以,到了那个时间,你这个体能只能够维持到那个阶段,它自然变去了:哎哟,腿发麻了。大概,你们只能坐二十分钟的,到二十分钟差不多一定自己会下来,“随因缘”。

那么,你坐的中间,因为念佛:哎呀,这一下好清静啊,空啊,自己告诉自己,慢慢自我测验,领导自己:空啦,空啦,很好,空啦,这是你心的分别势力的变,所以,分别势力是“后但为境”,这样讲就清楚了。“初必有用”,有作用的。

“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所以,我们投胎转世来的这个“异熟识”,那么变出来入了娘胎,我们就得了这个身体。当然,这个中间很多了,一个人得到生命很不简单,所谓要三缘和合来的:要父母的因缘,自己的因缘,刚刚这个机会凑合拢来,才有这个身体。

我们想想,想我们中国人十几亿人口,多我一个,少我一个,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生命并没有那么可贵。但是,你另外一面看,任何人的一个生命太难得了,太不容易。不要说生出来长大难,自己得一个生命都不容易。当我们入胎的时候,我们同时跟十二万个生命来竟争,总算中奖了,我来了,总算有个我。其它那些兄弟姊妹,十一万多多多都死亡下去。

所以佛说生命难得,佛经有个比方,如大海之盲龟,在大海上,四大海水,茫茫大海,有个瞎了眼睛的乌龟永远在漂流,它想找一个机会到陆地上来。陆地上有一个人有一个车子,水陆两用的车,到海里去游玩,刚刚掉了一颗螺丝钉。海里乌龟很多啊,结果,别的乌龟都没有机会,这个瞎子的乌龟刚刚碰上这个螺丝钉掉了,它头一钻,钻进了螺丝钉(孔),因此带到陆地上来了。佛说,一个人生命的得到,有如此之艰难。

我们过去看佛经,看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后来越看(越佩服),时代的近步,科学的发达:哎呀,真的,他老人家怎么什么都知道?人怎么生出来的?妇女怎么怀胎的?两个人怎么会制造一个小孩出来?他每一个过程讲的清清楚楚。所以,有一个同学要写这方面的论文:“那真奇怪啊!”我说:“好嘛,你写我就指导你。”我也常常讲,你看男女两个人,在这种生殖后代的工作机能之下,我们的生命同时来争取投胎的机会,现在的医学还不敢确定,起码起码是六亿多到十二亿这样多的生命,怎么会轮到我?是如大海之盲龟啊!因此佛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是有其道理,不是宗教性的口号。

那么,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了以后,所以,这个“异熟识”,刚才讲得人身,得到这个生命是“异熟识变”,“但随因缘”势力,这个因缘不成熟,你变不了。男女两人随时可有制造另外一个生命的机会,时间,各种的因缘不凑合,这个生命就算是跟他俩有缘,这个人应该做他的妈妈,(但)不可能,因缘有一点不凑和就不成功。这个(在)佛经里头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因缘”“所变色等”,变出来我们的色身,这个身体也叫做色身,我们这个身体的佛学名词也叫色身。

那么,我们看古人,有些懂得佛学的写信很美,年纪大了,“色力已衰”四个字,推辞了,年纪大了,不能做这个事了,对不起,写“色力已衰”。就是色身,身体老化了,这个力量也不够了,所以不能答应。那么,这种文学句子是由佛学里头来的。因此,我们了解,“所变色等”,就是讲这个肉体等等,这个“必有实用”,就是第八阿赖耶识。

“若变心等,便无实用。”这个“心”是心所。我们生下来,这个心理所起的这些作用……想象可以,我们坐在这里观想可以。你说打坐起来观想,观想我前面有个大鹏鸟,这个大鹏鸟啊,嘴里含的是金刚钻,价值美钞三十亿。你想怎么发亮,怎么大,怎么小,都可以。结果呢,睁眼一看,还是没有,有没有这境界呢?你心所变的,“若变心等,便无实用”。

“相分心等不能缘故。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因为我们心里所变的心理现状,所以现在很多的名称,所谓“心态”了,有些别的方面的哲学,唯物学家哲学的“意识形态”了,讲来讲去名称不同,都是这个东西,这就是心的“相分”,现象的部分。什么叫心态啦、什么叫第六感了、什么叫灵感了,都是鬼话一大堆。反正每个地区不同,每一个学者炒了一个名字,名词很好听,别人就跟着学了。其实都是心理所起的这种现象,这种属于相分,不是见分。

“相分心等不能缘故”,它不能缘。“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必须要真的有实用,真的实用是阿赖耶识功能所起,不是心所,心所多半是属于意识所起,第六识的关系。

“变无为等,亦无实用。”“变无为”是什么?第八阿赖耶识空掉了,那真得道了,第六意识妄念空了,清净了,然后见到第七识也空,第八阿赖耶识空了,证到无为之果得涅盘了,“亦无实用”。

所以有人问,好几个同学问:“老师啊,我们学佛,成了佛有什么用?”我说:“一点用都没有。”他说:“没有用,为什么要成啊?”我说:“你喜欢来学没有用的东西嘛。”所以我叫你们不要学嘛,学成功了没有用。有人喜欢学《易经》,我说:你不要学了,学了《易经》等于废人。不过学《易经》、学佛,我也赞成。你要学可以,不能学通啊,到通不通,其味无穷,永远搞不通,钻进去了,爬不出来,这个好,这个我赞成;真正爬通了,佛学通了成了佛,那个“佛”字,人字旁,不是人,叫做佛,当然离开人的世界了。

一般人学佛的观念都是人世间的观念去学佛。好像自己学了佛啊,比现在做人做得更有味道,这个观念错误,佛是无为法,人生是有为。学《易经》也一样,学不通满有意思,掐指一算啊,那个指头摸来摸去,有时候一搞,二三点钟都睡不着。你说真算通了以后,《易经》学通了,掐指一算,只有两件事:不是好一定坏,没有中间的。

所以有时候,学生常常来说:“老师啊,来卜个卦嘛。”我说:“好么,你什么事?”“结婚。”我说:“结婚就是赌,不是赢了就是输了。”哪个人不去赌啊?要结婚就有本事下赌注啊,要下就下了。你问下一步怎么样?谁能够保险,搓麻将一样的,你打下去算了,这个不需要卜卦嘛。那做生意,卜个卦算命,有什么可算的,不是赚钱就是蚀本,没有第二个。你说我今年做下来,也不赚钱也不蚀本,蚀本了!一年都白浪费了,那可能的。所以,天地间的事就是这个样子。只有无为法得了以后,永远不生不灭,那是无为法。是啊,告诉你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才叫做无为法。但是,我们用生灭心来修这个法,背道而驰。所以我常常劝大家,我说:你不要搞这个,这个路子不是你能够做的,超人做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所以,变成“无为等”,就是得了道的人证到无为法,无为法“亦无实用”,你说没有用,我何必学呢?这个“无实用”是对这个世界而言“无实用”,它另有境界。

“故异熟识不缘心等。”“异熟识”,譬如我们来投胎的时候,在六道轮回中你做不了主,这个“异熟识”在第八阿赖耶识里。入胎乃至死亡离开身体,是第八阿赖耶识异熟的作用,你做不了主。假设这个时候你做得了主,就不叫做异熟识,得了道的人不是异熟识,已经得道了,转识成智就不叫阿赖耶识,叫真如道体,作用在这里。

那么,得了无漏果,得道的人,就是无漏位了!他一切圆满无漏了,修无为法得了道,成佛的人。“至无漏位,胜慧相应。”那么刚才上面讲的,“变无为等,亦无实用”,那成了佛,有什么用?不然,到了“无漏位”,那个智慧、那个境界,不是我们世俗一般人能够想象的,想不出来!那个智慧之高,所以,叫做慧还不够,“胜慧”,再加一个字。那不是人啊,不是人当然是佛嘛,佛就是不是人。这个“胜慧相应”。

“虽无分别。而澄净故。”心里头“无分别”心。你说:成了佛的人没有分别心,他就昏头昏脑白痴一样?不然!他比普通的智慧还要明朗,无所不知,等于一塘水一样,绝对的澄清,一清到底,乃至一颗灰尘在水面上飞,乃至飞机在上面飞过,乃至万相一下到水面上,一概都映出来了,可是它没有动。我们起的思想作用不澄清,浑浊的,属于生灭心,一个浪头一个浪头,浪头越多,水不会澄清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去分别心、妄想心,返回那个澄清的本来面目。所以,“虽无分别。而澄净故”。

“设无实用。亦现彼影。”得了道的人,你说他一念都不生,一念不动,看起来无用之人。但是一切万象,乃至一切众生,所有的动态,心里头念头还没有动,你在脑子里想,在他那一面已经影子现出来了,已经知道了,就有这样厉害。那么,这样看来嘛,佛还是可以追求的,“亦现彼影”。

“不尔。”假定不是这样。“诸佛应非遍智。”如果不是这样,佛经、佛法都是骗人的,何以还叫佛能够具备正遍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无所不知,因为他已经恢复到原来本来那个澄清的本性。

“故有漏位。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在欲色界。具三所缘。”所以,我们一般没有得道的凡夫、普通人,所谓佛学叫做凡夫即一般平凡的人、普通人。凡夫都在“有漏位”,那么,有漏位在六道生死中,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异熟识”的作用啊,它只能够在什么地方?它的势力功能只感应到,“但缘”“身”,这个肉体;“器”,肉体以外的这一切东西。

其实“器”我们还缘不了多少,譬如诸位在这里坐着,你家里的房子就是器世间,房间里的东西,你一点使用的权力都没有,因为你的肉体坐在这里,只有肉体接触到了,才有得用,把它摆下,它已经不属于我了。那么,我拿到的是属于我的?是属于我的肉身的,属于我这个身体的,还不属于我这个真的内心,这个肉体还是外面的。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生灭心,“有漏种”性的思想。因此,我们这个异熟识只在三界里头打滚:欲界、色界、无色界,现在讲的这个“异熟识”,无色界还不谈,无色界已经没有身体的形状了,也没有光了,不过还在三界以内,很高的位置,那是四禅八定,定力所变的。定力变的身没有像我们这样有分段的生死,是个变易的生死,定中所变的。所以,此“异熟识”在欲界、色界里头“具三所缘”。哪三种呢?“器”,器世界;“身”,这个肉体;“种”子,一切的种子、种性。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