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23讲 此识昧劣,不能明记

“此识昧劣。不能明记。”所以这个念不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第八阿赖耶识是昏头昏脑的,昏昧,而且很差劲。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它并不是记忆一切种子。种子在那里,不错,种子是放在第八阿赖耶识的这一部分,等于一个仓库,谷的种子呀、麦的种子呀放在这个仓库里头,仓库不能起成长作用的。要把这个种子从仓库里拿出来,丢到土地上种下去,它才能够开花结果。第八阿赖耶识是这个种子的仓库,这个种子起作用还是要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帮忙。这个意思不晓得我讲清楚了没有,讲得好吃力,因为我没有智慧,表达不好,不晓得你们懂了没有。没有懂的下次再问了,也许下次我会聪明一点啊。这是念的道理。

昏沉啊,来生的果报不得了啊。不修行还好,一修行,来生的果报是变成那个黑朋友了,白的也有了,现在有从外国来的种是白的,就变猪了,真的哦,不是我这么说,佛也这么说,很多祖师也告诉你,千万不要把昏沉当成定。真正的定境,“定能令心专注一境。”则谓之“定”。譬如刚才讲,你专注一个明点、专注一个佛像,或者修白骨观专注一个亮光。“专注”就是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个叫“定”。譬如念佛,念到最后佛也没有了,佛号也没有了,可是心中这一念,念念挂在佛的心念上,没有昏昧,没有散乱,“专注一境”。

那么,在其他的经典上,所谓系心一缘谓之定。真到了系心一缘,身体的感觉没有了,身体的障碍也没有了,就定在这里,这个谓之定。是清清明明的,可是不是散乱,又不是昏沉,这样叫做定。这都是佛说的哦,要记住哦。

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人打坐,坐在那里七天、八天,或者半天、两天了,出定以后,“你知道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大昏沉,那叫做修“大昏球”,那不是定哦,那是昏沉啊,要搞清楚。这一点搞不清楚,修行是很严重的错误啊。

“定能令心专注一境”谓之“定”。所以念佛最好,专注念佛……这一念,不是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不叫一念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念,有生灭的,动来动去的这个念不专一。什么叫念?就是你们现在诸位,我们大家心里回想一下看,虽然坐在这里听唯识,你们心里都有一件事,什么事?晓得等一下下课,我要回去,这个没有丢掉,这个叫念,要懂得这个。所以真正念佛的念,不是阿弥陀佛四个字,意念里头随时有这个东西,这个叫念;把这个专注一境,就是入定了,就是这样就可以入定境。可是,第八阿赖耶识不是定境,定境不是阿赖耶识。这五种是别境,特别的境界,这个心理现状修持的人才有,不修持的人没有。

“此识任运刹那别缘。”“此识”,第八阿赖耶识,“任运”,它是跟着第七意识、六意识、前五识在转,“任运”。“刹那别缘”,它一刹那、一刹那之间,跟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想这样,它跟着第六意识去了;眼睛要看这里,第八阿赖耶识功能就跟着这里去了,它是“任运”而转。等于我们普通讲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哈,它风吹三边倒、八边倒都会,它没有什么主张的,这是第八阿赖耶识。定是第四种的别境。

慧,第五种别境是智慧。什么叫做慧呢?这个智慧是只讲慧,不讲般若,般若不同了,比这个慧还要高。“慧唯简择德等事转。”修道人的智慧,这个应该做,不应该做,这是功德,这是智慧。“简择”就是选择,选举的选,“简择德等”道德方面该做不该做的,一到手就知道。譬如我常常用的,告诉诸位修道的人,“修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就是靠自己的智慧。“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这是智慧的力量,这个是慧,修行人应当如此。那么,这个偈子所表达的,就是慧力坚固的境界。慧就是“简择德等”,道德方面的各种“事”,在“转”。

第八阿赖耶识没有这个慧的作用。“此识微昧不能简择。”很微昧,很暧昧,“不能简择”,它没有第六意识的帮忙,它不会分别这些,“不能简择”。好,这五种别境我们要搞清楚。至少本院的同学要记得哦,五种别境的名词要答得出来,是心理特别的现状,经过修持才能出来的,欲、胜解、念、定、慧,五种别境。

假设我再出个题目问:请你们把五种别境的内涵,包含的内容,扼要简单的说出来。就是一两句话就说完了:“定能令心专注一境”谓之“定”;“慧唯简择德等事转”谓之“慧”。这就解决了。多练习一下啊,不要到时说:老师出的题目太高了。我不出高的题目,我今天讲过的话,明天就要考啊,看你能不能有这个念力,就是测验有没有这个定力。今天到明天都忘记了,还想将这一生学的带到来生去呀,那就没有用了,要注意啊。

“故此不与别境相应。”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同五十一种心所(里的)别境不相关。

“此识唯是异熟性故。善染污等亦不相应。”第八阿赖耶识这个作用,它是“异熟性”。这个“异熟”很难解释,异熟就是生命的根本,它不是呆定的。异熟等于什么呢?你们都会做菜,好像本省有句话:讲小孩子会拍马屁,就是菜里放一点gamisa,加点misou,这就是“异熟”,阿赖耶识加了点misou,它到处都散一点味道,就有这么一点味,等于盐巴,到处都放一点,就是“异熟性”。

所以,善法、染污,你修一切善,种子里头有;你染污一切的恶法,它也有,“亦不相应”,它到处不相干。因此得了道的人,它就变成了菩提种子;你要做坏蛋下地狱去,它就变成地狱种子,第八阿赖耶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恶作等四。无记性者。有间断故。定非异熟。”五十一种心所,“恶作”心所有四种,恶作就是特别造作出来的,特别坏的这一方面,有时是故意造成这个坏的方面,有四种。“无记性”呢,无记性也“有间断”,有时候无记,有时候不无记,“定非异熟”,所以不属于异熟果的一种。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