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弹指还快,还是有数,不是顿生的。“谁言触等亦能受熏持诸种子”,因此你不可以随便哪一个乱讲,“触等”,这是心所的作用,譬如刚才有一个同学来问我这个八识问题,我比方,譬如一只手五个指头,只有一只手,所以八识只有一个心王,至于说每一识都通这个心王,这个对的,每一个识都跟心王能够通,这个对。等于五个指头跟这个手要通,现在也是这样,触等,触、受、想、思、等于我们一只手,去拿茶杯拿一下,拿书拿一下,这都是触的作用,手还是手,他并不是说拿了茶杯这个手啊,永远活着八十年,永远拿到茶杯不放,没有这个道理。阿赖耶识可是它不是,他种子熏进来,他永远都是。
“不尔”,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何触等如识。名一切种。”他说好了,那你把我一辩,辩得我的理由都没有了,好,那我请问你,不是这样,怎么样讲这个触的交感的作用同这个心识一样,叫做一切种呢?他说你不懂了,我告诉你“谓触等五”,触、作意、想、思这五种心的作用,这个五种“有似种相。名一切种”,它相似,相近于阿赖耶识的心里的一切种子,因此给它的名称,也叫作一切种的关系,同一切种有关系。
“触等与识所缘等故”,但是这个“触”,交感的作用,与这个心意识的关系,都是所起的攀缘,它的作用是相等。那么,“无色触等有所缘故。亲所缘缘定应有故”,他说你讲的我懂了,是讲我们人世间的我懂了,假使修道的人,超过了这个欲界,超过了欲界就是色界,色界就是肉体不是我们这种肉体,变成气体了,就是光,再超过了色界,就是无色界了,无色界没得形象了。
那么假使我们变成无色界的生命,也有交感的作用啊,无色界也没有跳出三界外,可是很高了,天人的境界,这个境界很高了,那现在讲,由人这个生命达到无色界,就是升华到最高点了,那看我们这个世界,看我们这些肉体啊,臭的,碰都不敢碰,这样高了。那他们无色界当中有没有这个五遍行的触的作用呢?交感?有的,也是有。他处在空境界。这个空我们不要去想象它,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验了,在理上会知道,他也是有所缘,因为这个因缘作用,“亲所缘缘定应有故”,他说本身就有这个功能,就都有这个感受的功能,他说无色界这个心所的五种作用——“遍行”还是有。
“此似种相。不为因缘。生现识等。”他说这种感受的作用、这个交感的作用,好像像阿赖耶识中间、一切种子的功能,不是因缘生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身体心理作用的现实一样。
“如触等上。似眼根等。非识所依。”他说无色界、假使我们打坐真得定了,能够离开这个肉体的作用,把世界一切都看得很清楚。乃至大家坐在这里,讲什么唯识?一个超人成就了,他都知道,你讲的什么也听见,也看见。“如触等上。似眼根等”,他这一个阿赖耶识的功能所起的五遍行作用比我们大了,也等于像我们眼睛看东西
“似”——差不多。但是啊,“非识所依”,不是我们现在眼识境界(的)这个样子,这个道理很难懂。
“亦如似火。无能烧用。彼救非理。”譬如我们打坐的时候,有时候看到,“哎呦,火光来了!”一片光明,火烧起来,做梦时看到火烧。譬如做梦,梦看到火烧,怕得不得了,醒了屁事都没有,其实没有火。所以呀,他说在那一种境界里头,“亦如似火”好像火烧一样,实际上有这个现象没有这个功能,实际上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清醒的时候可以被烧死掉,梦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的火烧不死的,在那一种境界,理性要清楚,不清楚啊就走火入魔了。“彼救非理”那个境界里头看到火光,赶快不打坐了,下来打水去浇火,他说你救火是没有道理的。“彼救非理”,不合理。
所以“触等所缘似种等相。后执受处。方应与识而相例故”,说这个触,阿赖耶识里头的触,同第六意识的触不同。讲到现在,比较有一点了解了,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感觉到这个气温刚好,一边第六意识还在听话,眼睛在看,耳朵在听,但是气温高,觉得很对很舒服,这个就是触的作用,这是意识的触,不是第八阿赖耶识的触,第八阿赖耶识我们不懂,第八阿赖耶识触法到哪个时候懂?死的时候变成中阴身,有一点点了解,再不然超越肉体以外了。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受熏持种根身器”,所以第七识已经很难懂了,第八阿赖耶识不容易。
所以,我上次给大家讲心识问题,讲到某法师他那个表叔,他已经,他死过去了,然后从地狱里头跳出来的,他那个境界,他真是死过去了,然后他同我讲,我到38年到台湾,他还在四川写一封信给我,后来,一隔开来就是那封信,他告诉我,老师啊,我现在,第七识我证到了,第八阿赖耶识我还没有证到,那是真话。太不容易懂,要求证进去,不是理解。所以,第八阿赖耶识“触等所缘似种等相。后执受处。方应与识而相例故”。要证到了以后再说,这一段挺艰苦的,把它简单地跳过来。
“由此”,由于这个“前说一切种言。定目受熏能持种义。”由这个理由,受到一切种,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能够接受一切熏习,变成我们的种子,这个理由就在此。
“不尔”,如果不是这样。“本颂有重言失”,他说这个颂,《唯识三十颂》里头啊,(《唯识三十颂》在我们本书72页,有个偈子)但不是这个理由,你要晓得我们讲了那么多页数下来,还是解释那个偈子的四句话,还是解释,他说那句话就有重复的毛病了。
“又彼所说亦如是言。无简别故。咸相例者。定不成证。”再说,他所讲的偈子所讲,就是这个理由“如是言”,“无简别故”,没有别的方法你能够去辨别它,乱辨不行的,是你妄生思想辨。“咸生相例者”,他这个例子呆板的很,“定不成证”,如果你理由搞不通啊,你学佛最后成道你最后证得的,不会证果的。你就走了错误的路子。
“勿触等五亦能了别。触等亦与触等相应”,他说至于这个交感的这个触、作意、受(感受)、想、思,那么你说这个感触方面交流方面,它有没有同意识一样了别这个对与不对呢?它有这个作用,这是心的作用。所以“触等亦与触等”阿赖耶识的触,五遍行,同第六意识前五识的感触(交感的作用)同样的作用,相等。
“由此故知亦如是者。随所应说。非谓一切。”由此道理,所以要了解,所以这些道理啊,同这个一样,“随所应说”就是对机说教,并不是概括了一切,就是讲过去了。
下面讲阿赖耶识。我们先提一个偈子啊,学唯识,《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这三本经,在中文已经翻译过的,《华严经》四本经,都要了解的,这是唯识的大经,大经,五本经,五经十三论。大论第一部论是《瑜伽师地论》第一部经,学唯识的就是《华严经》,第二部就是《楞伽经》第三部《解深密经》都要了解。这个有一本经没有翻译,《阿毗达摩经》没有翻译过来,五种经缺一本,那么《解深密经》有个偈子,佛说的,讲阿赖耶识,我们这个身识的作用,他说这个,第二句,“一切种子如暴流”,第一句什么?“阿陀那识甚深细”甚深很深很细。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佛讲,阿赖耶识他平常不肯讲。所以,要想了解全体阿赖耶识,八识心王这个关系啊,就要了解《解深密经》。你们本院的同学注意了,刚才问八个王的,就要先了解《解深密经》。阿赖耶识在《解深密经》里怎么翻译成阿陀那识呢?阿陀那等于异熟、等流的作用,叫阿陀那。所以《成唯识论》也提到,阿赖耶识有异熟的作用,有等流的作用。佛说,告诉他的弟子们,当时有大乘的菩萨问。佛说,太难讲了,你们不容易懂啊,我很不愿意讲,这个是很深、很细。
一切种子,过去、未来如瀑流,像一个瀑布一样在流,譬如像电灯一样,电灯也是瀑布,我常常作这个比方。当我们把开关一开,这个电灯开了,亮了,对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永远在亮,是不是?是永远在亮吗?是啊。其实,我们开关一打开,那个电的功能一亮了以后,一放射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不断的消耗,第二个电又上来了,接上去,不断地放射、放射……我们看上去是永远在亮,其实电已经消散了很多了,电能所起的这个放射的作用,亮过,一刹那之间就没有了,没有了,后面不断的接上来,才看到永远(亮的)这个灯。
譬如点一个蜡烛,大家晓得,蜡烛容易懂,电灯难以看到了。蜡烛一点上就亮了,其实我们看到亮光的时候,那点蜡烛的油已经烧干了,这个光放射走了,第二点油又上来,第二点又接着亮,所以,看到蜡烛亮。点到最后没有了,油已经点完了,不亮了,对不对?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思想……看到好像是存在,不存在的。
譬如那个瀑布、那个流水,我们永远看到淡江里头的水,圆山饭店那边圆山的水,淡江到基隆这一条河的水永远在流,昨天看是在流,今天看也是在流,明天看也是在流,是吗?不是。当我们第一眼看到的那个流水没有了,到前面去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流走了就没有了,那么我们看到第二眼,永远看着,它是一个浪头一个浪头接上来的,还不是一个浪头一个浪头,是一点水分子,一点一点接上来,连起来。
所以,阿赖耶识这个种子,过去、未来带来的,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存在的,不是的,“一切种子随瀑流”,太难懂了!佛告诉我们:你们太难懂了,没有证道以前,懂不到自己的这个东西,生命的这个心念。因此佛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啊,我对于一般程度浅的凡夫,乃至智慧不够愚笨的人,不愿意讲这个问题;一讲了以后,还有个第八阿赖耶识,“噢,还不错。我们前面七个掉了,还有第八个可靠呢,这个是我们的命根了。”佛说:他们啊,又起分别心,认为生命后面真有个我,把那个东西我啊,拿的牢牢的,又不能成道了。所以“恐彼”,恐怕他(起)分别心,又错了,“执为我”,认为有个我,又搞错了。所以佛说,阿赖耶识我很不愿意讲啊。
可是,他不愿意讲,他老人家很慈悲,被别人一逼,他又讲了,讲了一部《解深密经》,就是分解这个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作用,那么深、那么细腻,他又说明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