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程的总题目是“唯识与中观”,讲了那么久,现在就碰到中观的问题要来了。首先我们了解所谓中观的道理。大乘佛学,从释迦牟尼佛涅盘以后,由小乘各学派的发展,慢慢变成大乘佛学。到了龙树菩萨这个阶段,大乘佛学的般若方面兴起。龙树菩萨有名的留下来的大乘经典,《大般若经》,在我们中国翻译的《大藏经》里有六百卷之多,这个经典。所谓《金刚经》不过是般若的一个小品,小节;《金刚经》的意思再浓缩就是《心经》了,最小的,两百六十个字。那么,大般若这一方面都是讲空,空的道理。后世到中国的佛学,有一个名称就是讲空叫性空,形而上的本体本来空;空不是没有,讲自性本来的空灵。可是,当时在印度也好,把这个空的道理,产生了偏空的毛病、流弊,偏于空,偏向于空;对空的解释也有错误,空就变成没有了,世俗观念一样,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就再没有连续的了。
所以龙树菩萨有个名著作,两部名著作很重要,这就是所谓龙树菩萨的学系。那么,两部大论,一部是《大智度论》,所谓智度就是般若;一部是有名的《中论》,就是对后世讲中观的道理。所谓中,偏向于空也不对,偏向于有也不对,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是《中论》。所谓中也是一个理念上的名词,并没有一个中的境界,假使有个中的境界,这个中也是偏了。后来,有护法菩萨等的《辩中边论》,中与边的对立,这些论不属于龙树菩萨的系统,龙树菩萨是《中论》。
虽然如此,释迦牟尼佛过世以后七八百年之间,偏空的这个偏差很严重,因此才有弥勒菩萨的学系系统,也可以说是无着、世亲两位兄弟,这两位亲兄弟菩萨这个学系的系统,才产生唯识法相,扩充唯识法相之学。唯识法相之学也是根据小乘的一切有部,所谓小乘,就是佛的亲弟子们、大阿罗汉们传承下来的,舍利佛啊、目连尊者等等。那么再发扬唯识,补救一般人落在偏空,偏向于空。
所以,法相等于是讲有,不是空;但是这个有也不是世俗的有,空也不是世俗的空。因此在中国的佛学理论上,有两句名言:“空是毕竟空”,连空也空掉了,“有”不是世俗的有,“有是胜义有”。换句话,真悟了道,证得菩提的人,所谓那个空,空就是有;所谓那个有,有的形而上体就是空。这在理论上讲话很容易,证到非常难。所以,证道就是要定慧等持,才能证道,证得菩提,证得中观。
换句话说,这个有,一切法的有,法相唯识所讲的有,我们研究唯识,一切都是讲有相、有事实,这个“有”是性空,形而上体的缘起,一切万有是因缘所生,离开因缘都不是,所以“性空缘起”。因为一切万有的现象是缘起的,它的性,形而上体是空的,所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两句话都要连着说,两头才清楚了。这个样子,是所谓证到了“中”的道理,所谓“中”,是不偏向于空也不偏向于有,那么这个叫做中观。
譬如,像在西藏的佛教密宗,密宗分好几个宗派,黄教是最后(兴)起的,是明朝初期起来的,创建的祖师是宗喀巴大师,达赖、班禅、章嘉这些都是他的四大弟子。他自己圆寂时吩咐四大弟子生生世世转世,在蒙古、在西藏弘扬这个佛法。真正的密宗黄教是中观正见,中观正见,并不是念咒啊、玩手印啊,搞些稀奇古怪的,那些都是加行法,等于我们显教的吃素啊、念佛啊、拜佛啊、念咒啊,这是加行,最后证得菩提、证果是般若,不是这些方法,是中观正见。
那么现在,我们唯识讲第八阿赖耶识,正讲到中观正见,也就是我们大家诸位坐在这里,参禅的、修定的、学佛的、念佛的、修密宗的,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实际上八识的名称,就是唯识法相宗把我们这个心,所谓整个的心性之体,为了使大家容易了解,为了使没有证得菩提、证道的人容易了解,所以把它分成八个部分来讲。等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易经》,太极是个本体,怎么样表达这个本体的作用,所以把它分成八个部分,变成八卦,使大家容易了解。
现在讲阿赖耶识,不要就抓住了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是讲心的体有无限的功能,有无限的宝藏,一切凡夫众生没有开发的。所以,成佛也是心成,上天堂、下地狱都是这一心。这个心的作用怎么会有这样严重,有这么大?唯识所以给我们一点一点做心理现状上的分析。现在很重要,讲到第八阿赖耶识。
我们上次已经说过,黑板上也写过,提到第八阿赖耶识与唯识宗的一本大经典,重要的根本经典,《解深密经》。这部经典里头就是讲到第八阿赖耶识的异熟,这个名称我想不要解释了,我们已经听了那么久的唯识,应该有点影子了,如果连这个名词的影象还没有,那就很可怜了。讲异熟与等流的作用,这就是轮回六道,乃至超脱轮回的这个作用。所以在《解深密经》里有个偈子,我们上次正讲到这里。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个我们上次说过了。本院住院的同学们注意,考试要考到的,不要老是看到你们很勤快地写笔记,把自己的学问交给本子是没有用的,要交给自己的脑子,交给自己的心里,笔记有什么用?呵,我看多写笔记的,笔记永远是笔记,最后卖去包油条啊,垃圾堆里烧掉,脑子里空白一张,所以要用脑子去记。那么这个道理,这个偈子我们说过了。
现在看这个阿赖耶识如瀑流的道理,我们上次也做过比方,拿电灯、拿蜡烛、拿流水,都做过比方,大家应该还记得。现在我们看原文,第87页,倒数第三行开始。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第一句话是问题,打个问号,你们在书上可以打个问号。“阿赖耶识为断为常”?这是一个人提出来问: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究竟是空的还是有的?我们认为空,空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佛学不承认的,这叫做偏空、断见,就是切断了。
那么,若空了什么都没有了,因果也空了?那我们何必怕因果报应呢?那做坏人尽管去做,犯罪也尽管去犯,做完了就空嘛,空了就没有了,你说因果报应谁看得见?说我今天的事情是因为昨天的因果报应来的,那谁知道啊?空了就没有了。
那么,这种“空了就没有”的观念,拿现在的哲学思想来讲,是唯物论的思想。空了就没有了,人死了就算了,灯灭了。所以,人死了把剩余的价值用完了,把骨头烧烧灰拿来做肥料,废物利用很对的,因为死了就没有了,这是断见。换句话说,你说有,拿出证明来,很难拿出证明。那么你说人死了没有,也请你拿出证明来,你怎么晓得没有啊?这不是等于庄子说:万一我们死了以后,到那个时候晓得有,没有办法回来告诉你了,那怎么办呢?所以有与没有都很难证到。
所以说,把佛学变成科学,常常有人跟我提,可以啊,形而下的把佛学变成科学都容易,形而上道体你要变科学太难,它本来是个科学。我们追求物理科学,是向我们身外,拿物质来求证明,容易;佛学这一门科学是回转来,向自己的生理,再进一层,向自己的内心来求证。所以,一个人内心求证到,他告诉你,你不懂!像物理科学,今天我在电脑上有个新的发现,马上(可以)拿一样东西出来,你会看的见。可是,自己的生命把握不住,跟着这个东西啊……你是有发明生命也消散了。它这个找自己是回转来找,所以空与有都很难办。
现在,我们先从理念上了解佛说的。他说,你说这个心的体最后有个功能是第八阿赖耶识,它是“断”的,空的吗?他不用空,用“断”,批驳后世有些学佛的搞错了,“为常”,常是永恒的。
譬如其他宗教,像天主教、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讲),上帝是永恒地存在的,不过,万物同我们都是上帝的化身。那么,上帝代表了我们生命的根本,这个根本是常的,永恒的,它是永恒的,对不对呢?也是问题,它常、永恒,但摆在什么地方呢?所以,佛学讲到唯识宗,已经把宗教的外衣脱掉了。也不是讲佛的常在,佛怎么样、怎么样,都没有。现在是拿另外一个名称,不用佛,也不用一个主宰的名称,是拿哲学、科学的名称,这是个东西,阿赖耶识,心态这个东西,这个生命的根本。
这个最后的根本,它是断,空了就没有了呢,还是永远存在呢?所以,我们念佛经“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断?还是空?还是有?大家念《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哎,你慢一点念,我请问你:“不生不灭”究竟存在不存在呢?存在就是常了,“不灭”,不灭应该永恒的存在,对不对?“不生”,不生就不会来了,毕竟是空的嘛。
所以,我常常讲一些青年同学们,尽管念,有口无心地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个念经有什么用?所以,念经是要我们参究这一句话:怎么叫不生不灭?等于古代一位禅宗祖师念《心经》开悟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哎呦,不对呀,他摸摸自己的脸,我眼睛是有啊,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嘴巴,怎么经上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我有啊,怎么说没有啊?这一怀疑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所以,我们念经没有去研究它,菠萝菠萝菠萝……无眼耳鼻舌身意,那谁在念经啊?你的舌头在念经,怎么讲无眼耳鼻舌身意啊?就随便念,念了有功德,功德在哪里?功德是断的,还是常的?有生有灭没有?所以真正学佛,你要注意啊。
这是个问题,“非断非常”,所有的宗教哲学,你拿这个问题:上帝是永恒存在的?这是常见,一切宗教……。所以(基督教讲),我们人死了是休息,等到世界的末日,大家都复活的,都跪在上帝的前面等他的审判。这个人好上天堂,不好的,犯罪的下地狱去。所以我们生命也是存在啊,也是常啊,每一个人,对不对?只不过呢,睡着很长了,睡着等到世界末日的时候,再醒起来,在上帝前面受审判,这个宗教哲学是这个道理。一切宗教的生命都是常见的。那佛法呢,你说佛涅盘了,他是有还是断?永远不来吗?还是这个佛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呢,或是另外一个地方呢?这都是问题啊,不然都在迷信佛教。
所以,断见、常见是很严重的。这个原则就是,究竟是空的还是有的?所以我们修道打坐拼命要求空,你要搞清楚啊,求空干什么,究竟是空是有嘛?!你打坐:我要空啊,空啊……好像空就是道,你理论没有清楚,万一空的不是呢,你再回头来找有就很麻烦了!你都丢光了,再来找一个有,向哪里找啊?等于我赚了一千亿美金,然后听学佛的(讲)空啊空啊,丢完了以后,一分钱都没有,然后,碰到个菩萨讲:不是空啊,是有啊。好了,我要重新找本钱来赚钱,这个很难了。学佛理论先搞清楚啊,不然都是迷信的。究竟这个自性为断为常?这是个问题。
下面一句是答复:“非断非常。以恒转故”,在逻辑上,不是空也不是有,所以不生也不灭;不灭就不是空啊,不生就不是有啊,非断也非常。
但是,唯识为什么不用不断不常呢?不用这个“不”字。因为在逻辑上,太肯定的说法是不对的,使人呆板转不动,非也是不是,但是“非”字在文字上不是批驳了你的正面,它是用反面,“非断非常”。
就是说,心的本体这个功能,“以恒转故”,它是永远在转。注意“转”,佛法讲轮回,轮回的道理就是转。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因为从小看了那些漫画看坏了,在庙子上看坏了,一讲轮回就想到地狱,想到戴着很高的白帽子的白无常,一个小鬼哦,再看到菩萨出来有街上走,那个七爷、八爷这两个无常,一见轮回就想到这个,这是完全错误的。轮回就是旋转,永远旋转。譬如我们上一次讲,中山北路的中央饭店顶上那个旋转厅,就是轮回,因为在旋转,《易经》的道理就是循环往复。
那么这个转怎么转呢?所以我们凡夫要成佛,也就是这一念转很难,这一转很难转,在那里就是转不过来。转过来以后,倒转轮回,这个轮回逆着,反过来转,就成佛了。所以后来道家有两句话,“顺为凡,逆为仙。”顺到这个生命走就是凡夫,回转这个生命走,就是仙佛的境界。
怎么回呢?一般人都在身上搞哦!把这个屁股夹紧哦,一个屁都不敢放,提肛门哦,身上倒转来流哦。转河车哦,逆为仙,仙是仙了,最后去开刀——癌症。你说这个人忍气不放,怕元气漏了,所以屁都不敢放,为了元气,这个是大便中毒了,瓦斯中毒。所以这个修道的人脸色都是紫色的,发乌的。你看很多修道的人,面孔是紫色又发乌,就是忍屁不放,忍精不漏,然后搞的一脸乌黑,没有下地狱已经变成鬼王了,变成城隍庙里的那个七爷,矮的,脸是那个颜色,已经这个样子了。那么,他们是曲解“顺为凡,逆为仙”,叫做黄河倒流。这些我们年轻时学得多了,道家的这些,现在玩的人都不懂,只好看着笑笑,无可奈何。都自以为是,还自以为“是”,让他“是”去呗,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这一转,怎么转?好,现在他解释了:“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他翻译成中文以后,先解释这个中文名词的定义,为什么讲第八阿赖耶识是永恒的“恒转”两个字,我们这个生命的功能,在这个宇宙间“恒转”。记住,这下我们大家吃了定心丸了,反正我们死了也没有关系,这个就是假死,是外形,我们那个真正的生命功能是“恒转”,有时候变男的、有时候变女的、有时候变我的儿子、有时候变我的爸爸,不一定,变化不停,道家就叫做“造化”,变化不定,“恒转”。
那么“恒转”两个字怎么解释呢,注意了,“恒谓”,就是讲“此识”,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这个功能,从“无始”以来,这个“无始”包括无限的时间,宇宙最初最初最初的那个时候。“一类相续”,它永远相续的关系来的,一直到现在。所以,我们的生命,过去已经不晓得经过多少了。所以佛在别的经典上说:你不要看自己这一生的生命,如果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来讲,我们过去生不晓得做过了什么,做过狗、做过牛、做过马、做过人、做过男的、女的、做过……。他说我们过去死掉的骨头,堆起来比须弥山还要高;我们过去生流掉的血,比四大海水还要多,所以不要只看这一生当成自己,这一生是客串的,每一生都是到这个戏台上来唱一曲就走了。走了以后,等于唱戏的,化妆上来变成女的、男的,哭的就哭,笑的就笑,下了台,幕后脸一洗,我还是我。
这个我不晓得多久了,说“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没有断过。所以我们现在凡夫的生死,佛学叫做分段生死,死了以后又再来,六道中再投生,生了以后再死。有时候,我们的生命如果变小昆虫啊,一下下,几天就没有了;有时候我们假设变成植物啊,算不定活个几千年,不一定,“常无间断”,这个是分段生死。有些人修道,超越了分段生死,了了生死没有?没有!那是变异生死。譬如到了色界天以上,到无色界,这个四禅定的生死是变异生死,境界的变化。
其实讲起来这两个生死,你们觉得佛学好难懂,很容易懂,就拿我们现在的生命你就悟到了。你看,我常常给大家讲,大家回家问妈妈拿出来自己刚生出来的照片,到现在你看看;或者六岁做一个阶段,五岁做一个阶段,十岁做一个阶段,现在你们二十几岁,回去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那绝对不是你,我们分段已经在生死了。二十岁的时候,十岁以前的那一段死掉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