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30讲 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

刚才讲到第八阿赖耶识,说是永远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生灭,“恒言遮断。转表非常”,这个说了。现在我所以先提这一首偈子,这一首诗。《楞严大义》里头上有七首啊,可以说把整个的用功过程都解说了。那么现在这个地方也是一样,他不用文学的诗词来表达,用哲学、科学的道理。

“犹如暴流。因果法尔。如暴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他说我们这个心,自性这个体段,所谓生死就是这个根本,它等于一股瀑流水,一股流水,力量很快很急的流水,前因带过来后果,这个后果是前因来的,前一个浪头过去了,后面一个浪头接上来,所以“因果法尔”,“法尔”两个字在中国佛学里头创作,法尔不是自然,也等于是自然,他不用自然两个字,佛学里头很少提。第一,怕跟老子的自然思想混为一体;第二,印度有一派的所谓佛学以外的外道叫做自然外道,那是唯物论的,主张唯物思想,所以他避免这个。但是实际上这个自然呢,在中国文化上自然很容易懂,自然而然,大家都懂,可是他避免了中国老子先用过,“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避免这个,又避免印度原有的自然外道同瑜伽术的这个有关联的。因此,他在中文里面创作了一个名词,叫“法尔”,就是宇宙万法本来就是这样子,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叫做法尔。

所以他说我们这个生命的本来是心的体,因果,犹如瀑流,因,前因后果,当后果,一个果出来的时候,这个果又变成前因,等于我们吃的水果,水果是一颗果籽种在地下,生出来一个树,树开花结果,这颗种子有泥巴、水、土、阳光、空气,慢慢长大,开花结果,这些都是因缘所生,一颗种子自己不能生,非靠因缘来不能生长,所以缘生缘灭,靠因缘来的,可是因缘过了以后,因缘就过去了,就散了,又变成另外一个因缘,这个果籽变成树,树开花,结果,结果以后,这个果子完了,或者果腐烂了,这个果也没有了,这个果子里头中心那个果籽又变成前因种下去了,又是出来果子。所以前因后果,后果又变前因,相互为因果,因果道理,互相轮转。

我们普通学佛的观念,把因果变成一个前后连接变成呆定的,它因果是相互轮转的,所以“因果法尔”。犹如一股瀑流的水,你说这个水呢,刚才象我所提的那个诗上所讲的,“浪花流到去来今”,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祖父看这股河水在流,我也看见这股河水在流,我们看到这个流水跟祖父眼睛里头看到的流水一样,“非断”没有断,但是一样?不一样。当我们第一眼看这个流水,已经前因变后果,后果又变成前因,永远过去了,“非断非常”。可是你说它非断非常吗?“相续长时有所漂溺”,可是这股流水硬是看到它在永恒地存在、在流。

所以文学境界,常常说中国文学的境界,写得最好的,就是苏东坡《浪淘沙》这首词,最好最好还没有小说上《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好的。那个是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非空非有的,他用文学境界都讲出来了。你看这就是文字般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代一代过去了,什么汉高祖啊,唐太宗啊,管你什么宗啊什么帝啊,都变成

“鼻涕”了,流过去了,“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上半阕,这首文学境界比什么都写得好。

这个就是讲这个流水的描写,我们自性也是这样,“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所以我们这个因果,自己这个生命,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一切因果果报也都是自己造的,并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阎王给的,也不是有个鬼找你,也不是魔来找你,所谓魔啊,鬼啊,天堂地狱都是自己造的,自己这一股水把自己淹没了。

所以我们人伤心起来可以把自己伤心到死,所以古人说,肝肠寸断,真到了伤心到极点,真的。我们中国古人就会解剖了,把这个猴子硬把它们分开了,猴子昼夜地叫,叫的是想念它的对象,叫死了,解剖它的肚子,肠子一寸一寸地断了。就证明伤心悲痛到极点,呈现的就是这一句话,“肝肠寸断”。那么,为什么它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给自杀了呢?所以人有时情绪不好,实际上自己在那里慢性地自杀,都是心理的作用。所以衰老,衰老跟自己的观念很有关系,“哎!我真的老了!”老了?老了就是老了!所以“长时有所漂溺”。

“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所以我们自己心的作用,这个阿赖耶识,也是这个道理,这股流水一样,从无始以来,前生、后世、现在;昨天、今天、明天。你不要问什么前生、后生了,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三世”。“生灭相续,非断非常”,不是永恒的,昨天是昨天,昨天过去了。可是昨天事,昨天的事也是我在做啊;今天也是我做,现在,我们就是现在,不要说昨天、今天,前一秒钟、现在、后一秒,都过去了。你说过去了?我再讲又有了!是“非常非断”。

这个心理的作用,我们无法名之,只好叫它心力(是一股力量),也可以、佛学叫它业力。所以我说我们很多的佛学名词,社会上都在用,譬如现在空气染污,“染污”两个字佛学用的,几千年前用的,现在用了。说你干什么?我们办公,“哎!某一个单位那个作业不对啊!”做人做事就在作业,一点都没有错,作业就是造业,这些都是佛学名词。这个业不一定善、恶,都是业,不善不恶也是业,都在作业。从无始劫以来,都自己在作业,“生灭”,前一秒钟、后一秒钟、现在,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有情就是一切众生,自己被自己的心理情感思想,被淹没了。

所以我们想到一点烦的时候,越想越烦,自己被自己淹没了,吃的毒药,“漂溺有情”。“令不出离”,因此在六道轮回中,永远跳不出来,不能成道。譬如我们再进一步,诸位大家学禅、学佛、念佛在那里打坐,这一股流水也在漂,所以叫你念阿弥陀佛或者静坐,不过把你那个漂流,前念、后念,把你净化了,向干净的路上走而已,不算成道。成道的作用就不同。所以,我们觉得自己打坐得很好,哎呀,清净啊,清净也是这个业造成的。

所以常常有些同学:“哎呀,老师啊,我昨天非常好!”“那个境界怎么好?”“空啊、清净啊、舒服啊!”我说“你知道空吗?”“知道啊。”“那还空?”是。那还不是真正的空,那个空还是你念在造,要把这个理清楚了,你造这个清净就对了,理不清楚了,你造的清净都是错。要知道这个道理。所谓“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又如暴流。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第二个比喻啊,他说像这一股流水在流,这个水永远哗哗在流下来,外面起台风了,吹到这个水面上,这个水碰到风就起波浪,这个风等于外境界,譬如你们在打坐这股流水蛮好的,流水很清净,突然跑来一个人,“混蛋!打个什么坐?你着魔了!”开始啊,你还蛮有定力的,后来越想越不对,“格老子不坐了!你干什么来打搅我?!”这是外风吹境了,所谓“境风吹识浪”,外境界是风,一吹呀,把你意识的波浪起来了。所以有许多大师们教育学生的方法,他是境界很好,老师们故意无理取闹地骂他一顿,这个骂得他就起火了,那个清净就没有了。老实说,等于佛印讲苏东坡的“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了,这有什么用?

所以等于禅宗有个故事,有一个在家人,读书人,学问很好,看佛经,佛经上有个形容,佛说的“黑风吹堕罗刹国土”,一股黑风、那个黑风很脏的,黑洞洞,这个风,把你一吹呀,吹到罗刹(罗刹是鬼,恶鬼),把你飘到那个恶鬼的那个世界去了,“黑风吹堕罗刹国土”。那么这位大学问家、大居士,意思都懂,实在的境界不知道。他有一天来,找一位禅师就问,师父啊,佛经上说“黑风吹堕罗刹国土”,真有这种事吗?这位禅师本来对他很客气的,忽然把脸一板骂起来:“混蛋!你怎么问我这个事情?你还有资格问?你怎么会去看佛经?你有资格看?”他学问很好,痛骂他一顿,开始还忍一忍,后来越骂,他越想越气:“你不过是个出家人,不跟我说就算了……”他也吵起来了,他这个师父一笑,他说这叫做“黑风吹堕罗刹国土”,他一想,惭愧,跪下了!他就懂了。这就是“境风吹识浪”。

所以这个瀑流水呀,“虽风等击”,它碰到外境界的风吹了,这个水流本来很清明、平静的,被外境界风一吹,波浪起来了,“起诸波浪”,这股流水被风一吹,外境界的风把你一吹,所以说,你们说要到山上去住茅棚、住庙子,清净修行,那还不容易?本来清净!不清净你也该清净了,上山是人也看不见,鬼影也见不到,你还上山,哪个是佛啊?当然还有,其实心里头还是有念头不断,由自己讲,自己答复,自己悲叹,自己掉眼泪,自己又劝解自己,都是这样。

所以没有得道的人住山,哪有资格住山?得了道的人,“罗刹鬼国”里头都是道场,很清净,觉得蛮好玩,“罗刹国土”我想去。罗刹是分两种,女的罗刹都是世界上的美人,不得比的,为最漂亮的;男的罗刹都是很勇敢很凶的武士啊,男女两种罗刹鬼不同,罗刹鬼有现在人在,也在人间,夜叉、罗刹。罗刹是指女性的,女性的罗刹都很迷人,她非常美。你以为“罗刹”两个字看着都蛮可怕的?你碰到了他,你愿意投降,绝对不可怕,他的境界会把你捆住,都是罗刹。一个人被一切境界困不住,多难!“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他这个比方你要注意哦!那么你说这个风一吹这个水流就起浪了,水面起波浪的这个流水会切断吗?不会切断。他的业力还是向前流的。这个要注意。

所以,我们凡夫为什么在这个生命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悟道呢?你说我忙啊,忙得不得了,这个人、这个自性清净没有消灭;下地狱,你的阿赖耶识的自性也带到地狱。为什么地狱痛苦当中不容易成道呢?因为痛苦是一秒钟、一秒钟连着来的,你没有空闲的给你想那个清净。所以人有得到一分钟的清闲,这个福气很大了!所以出家人专修比我们福气大,到底外面吹的风浪少得多了,结果自己被野风给吹走了,那就变那个风筝、在空中断了线的那个风筝啊,就免谈了,那不晓得飘到哪里去了。所以他比方得多好,我们了解这个自性,刚才引用的那个被师父一骂,骂的他起烦恼,就跟师父俩吵架了:“你怎么那么无赖啊?!”他这下子“黑风吹堕罗刹国土”,他懂得了,就是这个话,这个道理。

“虽风等击起诸波浪。而流不断”,你那个自性,那个功能并没有被外境界转动,那个根根没有动,流水还是在流。“此识亦尔”,第八阿赖耶识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心的体。“虽遇众缘。起眼识等。而恒相续”,所以我们自心这个生命本体,大家因为悟不到,没有反省,没有反照,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你随时回转来观自己在哪里。就是反省自己观察这个心念怎么动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慢慢这样反省,这就是修行,观察自己心理行为。一旦功夫到了,智慧就开发,“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水流变纯净了,“度一切苦厄”,抛开一切烦恼。

你若光在那里“般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啊”,空不了!在那里烦死了,在那个地方,“般若、般若、般若,无啊、无啊、无啊”,一路无到底,《心经》念到最后心里在生气,都是有啊、有啊、有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此识亦尔。虽遇众缘”,等于我们在人世间做一切的事,尽管在做,“起眼识等”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这是外相,前五识的作用,那是波浪浪花,就是刚才我讲的那句诗告诉你的,“浪花流到去来今”,这个浪花正在发挥作用,但是这股水流的这个力量它没有动。“而恒相续”,它永远接上来。

“又如暴流。漂水下上。鱼草等物。随流不舍”,他又另外做个比方给我们,来认识我们自己的心,它这个瀑流水它尽管在流,流的时候一股流水在流,这个流水的(表)面上都漂浮了很多的东西,流水有一个很怪哦,流水,所以道家的老子喜欢用流水做比方,佛家、儒家都喜欢用水做比喻,每个宗教家都喜欢用水。孔子也用,“子在川上曰”,看到了,告诉弟子们“逝者如斯夫”,孔子已经早悟道了,不过孔子不愿意这样传道,他阿赖耶识真如境界找到了,所以他对于流水,“不舍昼夜”,他的比方几句话就完了。可是三千弟子们都变成“老千”了,广东话“老千”,都没有懂。孔子当面指示了,站在水边上告诉你,“逝者如斯”,过去都过去,“不舍昼夜”,你看它这个流水永远的来,他比唯识讲的还要简单,已经说完了。可是唯识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这个暴流水尽管流,水面,流水是很快的,所以佛经上说,流水不蓄死尸,死亡了的东西它不要的,就把它送上来;水是最干净的,人下去死了,真死过去了,它把你尸体浮上来。它永远是清净的。

我还记得大概比你们这些前面年轻的同学们还要年轻的阶段,跟一个老辈子辩论,那个时候我们老辈子反对我学佛,不是现在哦,你们现在学佛,有些学者啊老辈子还鼓励你。我们当年学佛,尤其是看我要去学佛学禅,哎呀,有多少朋友、多少老辈子看我是个怪物、怪人。背后都谈论我都知道,以某人这个人啊,这个才具,怎么会灰心走上这一条路呢?那无限地为我惋惜。他那个气派,怎么去搞那个没有用的佛的这个?真可惜了!很可惜了!等到我到前面他不讲了,因为我非常有那个气派,狂妄啊,讲好听一点,那个气派盖住这些老辈子,有一天我听问为什么要学佛,我说人啊,英雄到老皆皈依佛啊,我说你们年纪大了,该走这个东西了,像我们是另外一个道理学的,后来一个老先生,他前清举人,他跟我两个大辩起来,当然他也很懂佛学了,他对朱熹啊、程朱子之学理学家,我大给他驳了一顿,然后说到佛法,我说到底那个对!他说那,随便你举个例子看,我说哪一点都是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说譬如这个流水,这个水他就具备了六度波罗蜜,六度法门。老先生一听,你倒说说看,他讲三个字“谨受教”,就是一说很严重了,等于我们从前的大话,叫“谨受教”,听听你教训我、教诲我一番。我说不敢,不过我可以给你讲一下,虽然“不敢”已经敢了,不敢不敢。流水,你读儒家的书,孔子讲的(“子在川上曰”),告诉弟子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要把人家说服,你要懂他那一套,他的学问我背得出来,儒家我很内行,你理学家我也理学家,你是外行给他讲,你说我是科学的,“去你的小儿科!”科学他就不听了。所谓“到江送客棹”,就是跟老辈子谈话,不是跟你们现在谈话,我是常常骂你们,你们吃一碗饭长大,我是吃多方面的饭长大,跟那些老辈子当年讲话,我是“到江送客棹”,送你出去,送客的“送”,“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润民田”,这个流水你看,它到了江里头,帮忙人家推船,它到了田园里头,帮忙人家灌溉,生长万物,我说这个就是“布施波罗蜜多”啊;“嗯,有道理。”流水,水不蓄死尸,脏的东西下去它给你飘上来,“持戒波罗蜜多”;你看流水,你看看打个堤防挡住,它不生气,它慢慢慢慢转弯,你打高一点它也不生气,慢慢慢慢它都超过你转弯,慢慢走了,“忍辱波罗蜜”;孔子说“不舍昼夜”,“精进波罗蜜”;流水永远清净的啊,“禅定波罗蜜”;前因后果,前浪后浪,非空非有,“般若波罗蜜”。我说你问吧,岂止流水,随便哪一点,我都可以给你讲出来,我讲了很多,然后这个老头子:“我要跟你学佛了。”我说不敢当,我给你介绍我的老师。

讲这些、现在问题是讲什么呢?“鱼草等物。随流不舍”,流水不受腐蚀,它永远是清净的,特别清净,持戒律那个是止水澄波。但是水的面上漂浮的东西,鱼啊、草啊,诶,我们的杂念也是这样,所以你真懂了这个道理,你打坐修持就进步很快了,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功夫不能进步是不学教理呀,懒得很,理也不通,虽然很勤快,头脑水泥做的头脑,不灵,空的,笨的一塌糊涂。你说傻瓜,这个名词不能骂,傻瓜,那个瓜里头多灵空啊,你别管南瓜了、西瓜了,它里头松的,它灵空的,只有水泥钢骨的脑筋,不能把“傻瓜”这个名称随便糟蹋了,瓜是很灵空的,而且很清凉的,水分又多,人的脑筋笨,哪里够的上当傻瓜呢?只能够得上当水泥钢骨。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