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没有当过头子的,认为怎么这些昏君给奸臣骗了,因为你没有当过君呀,当了君呀一定喜欢奸臣。我们的经验,你明知道他坏,可这件事非找他来不可,你问他,一定有办法。你找那些学问又好,上课的时候同我一样吹得“嘟嘟嘟”的,那做事情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个学问好有什么用呢?所以,古代的皇帝把他封到翰林院里头去了,你就去写写书、写写文章,翰林大学士,尊霸文坛,文学上讲得很好听,没有用的,不派出来做官的,就这个道理。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阿赖耶识“杂染品法”多,有些脑子就那么聪明。
我们看现代的青年,你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大专毕业的青年,硕士、博士都有,一看一看,我是看了很多了,看了几十年,因为我自己的学生里头硕士、博士,当大学系主任、大学校长的都好多了。看看,只能读书,去干这个事吧,去弄个博士、硕士,拿个学位,戴个方帽子,头脑也同那个帽子一样,方的。做事就要另外找人了,那就不一定了,他小学可能没有毕业,可是,办起事来那个能干之可爱啊,那真可爱。很能干就是染业,“杂染品”都不同,有才能,他头脑里头“杂染品”很多,讲什么都懂。你要在街上想买一样什么东西:西门町,在什么地方我看到过。你叫这一班博士们去买一个热水器,他都买不来的。什么叫热水器?还要从电机学给他开始上课,然后才讲到热水器。他找来的还不能用,这些经验气得我呀,好在胡子都掉了,不然都气得翘胡子了,这就是“杂染品”的问题。
所以,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它有这个天才,有这个聪明。那么,阿赖耶识又抓得很牢的,“我见”,我见是很厉害的哟,像我们不能成道,(就因为)见思惑。一个见惑,一个思惑。思惑是什么?就是烦恼,我们思想、感情啊,贪嗔痴啊,那属于思惑的范围,把你迷住了,不能解脱,放不下。譬如你看世界上,昨天我们博士班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来问:老师,这个一贯道怎么样,究竟正的歪的?这个很难讲,这个来源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大概告诉他,很难说这个道理。
所有的宗教党派,就是我见去不掉,像你们学佛:我是学密宗的,好像密宗呀,学了一个咒子就秘得不得了了,那个咒子,“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他就不懂,这是咒子的道理,一切音声都是咒语。那么,这个话出在哪里呢,是密宗的根本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佛说的。陀罗尼就是咒子,陀罗尼不是小孩子玩的那个转动的陀螺,那是梵音,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咒语也是陀罗尼之一。
所以,这个我见,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时候意见很大呢?因为有我,有我的观点,有我的见解:你这个意思不对,你这个不通,我的才对,我见很深。是非等等都是我见来。所以古人说,像儒家陆象山就说过这个话,很有名的话,他说:小人之争,小人不是个子小,像我就是个子小,小人,那么这个大人,胖的就是大人了?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一般人,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斗争,小人之争在于利害,争的是利害。钱我要多赚一毛就高兴了,多给你赚一毛我不高兴了。君子之争,知识分子之争在于意见,我的意见,你的不对;我学密宗对,我学禅宗对,密宗是外道;我学净土的,禅宗你们都不对;这都是落于我见,很可怜。
我见、我爱这两个很厉害,我们修道之所以不能了道、不能成道,就是我见、我爱基本解脱不了。你说,我什么都不爱,我就是爱修行,也是我爱。这样啊,修行也是爱啊?修行已经看空了,那你爱空也是我爱,真的哟。学佛就要解脱。所以,不能解脱的是阿赖耶识的执藏,把我见、我爱等抓得很牢,“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抓得很牢。说自己万缘放下,只有一缘放不下,所以万缘统统放不下。你觉得:放下放下,你们这些混账我不管,我管我的清净,这个就是“内我”阿赖耶识。
注意哟,你什么都放空了,所以《楞严经》上佛告诉你,“内守幽闲”,万缘放下,眼睛闭着打坐,在那里菩萨一样,里头守一个清清静静、幽幽闲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也是第六意识的影子,也是分别心,这就是我见,也是我爱。那么一天到黑贪图坐在那里清清静静,是我爱为根本,你爱什么?你爱清净。所以,这个我见、我爱,认为这个就是内在的我,这个就是道,抓住这个,其实是阿赖耶识执藏的作用。
“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但是你注意哟,阿赖耶识这个名称“此名唯在异生”,一切不同的众生、凡夫、“有学”,没有得道的一切都叫做有学位,佛学的名称,没有得道以前都叫做有学位。譬如罗汉,初果罗汉,还要求进步想修成二果,所以他还要学,还要努力;二果罗汉还想求进步证到三果,都在有学位。所以我常告诉你们出家的同学们,写信给法师们或在给老师们,自己下面照佛学的老规矩可以称“学人”,你就自称学人,还在有学的阶段。无学位呢,小乘的极果,证得大阿罗汉果,不需要再学,了了,一切皆了;大乘的极果,到了佛的境界成佛了,才不需要再学。
所以,阿赖耶识我们要注意哟,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唯在异生有学”,叫做阿赖耶识。“非无学位”,已经到达了无学位的时候,不叫阿赖耶识,这个名字转了。
“不退菩萨”,到了菩萨第八地以上也不叫阿赖耶识,第八地以前还叫做阿赖耶识,为什么呢?因为大乘道八地以前的菩萨以及小乘道无学位以前的罗汉“有杂染法执藏义故”,他们心地上善、恶、无记等等的“杂染法”还没有干净,还有我见、我爱,抓得很牢,因此还叫做阿赖耶识。
好,现在下一个结论,假设在考试:阿赖耶识修持到哪一个程度才没有、抛弃了?那你的答案:小乘无学位,大乘八地不退转菩萨以上,那不叫阿赖耶识了。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那么,还有呢,第八阿赖耶识叫做“异熟识”,有些经典叫“异熟”。异熟两个(字的)名称很难(懂)。为什么叫异熟呢?生死就叫异熟,果报也叫异熟,异熟的意思是它能够引发“生死”、善与不善业果的。我们生下来,同样的,我们都是父母生的。但每一个人找的一对父母都不同,有的人跟父母之间非常好,所谓父慈子孝;也有人找的父母很别扭的。那是上帝给你找的,还是阎王给你找的,还是你自己找来的?这都是业果报应“异熟”。
所以,什么叫异熟呢?等于一颗种子,我们假设在台湾带一颗橘子的种子到美国或者到南美,把它种在南美。几年以后,长出来的橘子当然是我们台湾的这颗种子带去的,因为那个因缘不同,土地的因缘不同,种子还是这颗种子,但是,橘子的味道、大小、形状都变了,可是还是这个种子。这个异熟的意义就懂了,是异地、异时、异缘而熟。那么,我们的生命,既然是前生的种子带来的,那我为什么这一生变男的呢?
为什么我自己很想做女的,可是不得已,已经做了男的?有人喜欢自己做女的,却偏变成了男的,这个你做不了主,你的果报是异熟而成。
所以,我们学佛的基础在这里,佛始终告诉我们,“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果报是经过多生累劫来的,所以叫“异熟识”,它“能引”发“生死”之间,“善、不善”的果报,“业”果,“异熟果故”,它是异熟。那么,异熟这个名称,这里有个交代,“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这个异熟果,阿赖耶识的异熟作用是属于“无记法”里头的,你做不了主,自己糊里糊涂的。
就是我们现在的异熟也是这样,人生常常碰到:哎呀,几十年前,在某一个地方碰到一个人,或者做了一件好事,这个人很困难,忽然认识的,哎呀,有困难就帮忙了他一下,几十年后在台湾碰面了。我都不认识,后来他招呼我,干什么?我在什么地方你帮忙过我啊,现在请到家里呀,怎么样?真奇怪!这就是异熟无记,当时我们做了,根本就过去了,果报的道理也是这样。所以,善因善果、善因恶果,或者种的善因而得到恶果,或者种的恶因而得到善果,这中间很多了,这就是异熟的作用。
异熟的作用,“此名唯在异生”,一切不同的众生。“二乘”,声闻、缘觉,乃至大乘八地以前的菩萨,才有这个生死异熟的果报。成了佛才不来受报了,“非如来地”。所以我们解释佛陀,佛陀是什么呢?“佛者觉也”,佛就是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性圆满”,完全清醒了,完全清醒的人没有忘记的,不会有无记法。
所以,我们生来头脑容易忘记的人,换句话,他的业报中间异熟果里的无记法特别重,所以才容易忘记事。那么,以这一生的修行来讲,可见没有定力,定不是慧,有了定力就不大容易忘记。
如果是定慧等持的人,成了佛,觉性照见一切,就不会有这个无记法。不会有无记法就不是异熟了,生死来去一切可以自由作主。所以,异熟识是凡夫的境界,成了佛的境界,这个名称转了,不叫“异熟”。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