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45讲 二无漏位

无记,普通讲就是没有记性,没有记性这句中国话的俗语,是根据唐朝以后这个翻译“无记性”来的。凡夫对于阿赖耶识是个什么样子,永远认不清楚,它这个范围属于“无记性摄”。这个“摄”是什么意思?包括,属于无记性这个范围。

但是,你说是“无记性”吗?不是。阿赖耶识有作用,它“唯”,唯一的,同其他的心所,我们研究有五十一种心所,心理所发生的作用,第八阿赖耶识同其他的心所关系很少,所以我们自己无法了解。它同五种心所,五种心理的作用关系最密切,这五种是归纳性的。第一种是触、第二是作意、受、想与思,与这五种心理作用关系最密切。

它第一个与“触”的关系最密切了。触就是接触,这个接触不是受哦,我们身体有感觉,这个是受,不是触。比方,什么是触呢?我们人这个生命活着,同自然界的日光、空气、水,自然地就有关联。不但人,植物、矿物、生物、动物,同这个自然界,同这个太空整个有关联,这属于触的范围。

譬如有一天,我们一位大医生晚上吃完饭,我们谈话,讲到婴儿,有一个同学提出来:婴儿刚生下来,只有那么大,只要一出娘胎,脐带一剪断,“哇”一哭,看着就长这么大,膨胀得很快,几乎看不出来他的膨胀。那么,那个医生,我们这位是学西医的大医生,他说:婴儿那个哭哇,不是哭,它是一种刺激的叫;有一个说,那是笑哇,不是哭,出来了以后:诶,到这个世界了!“哈哈”大笑。那么医生说:不是笑啊,那是受了刺激。实际上,哭就是哭,是受了,这个就是触。

因为胎儿在娘胎里,温度一切(都很舒服),出了娘胎以后,同外面一接触,空气一刺激,所以佛经的比方,佛说的,像十万八千根缝衣服的细针,一下子插到这个身体上来,空气呀、一切光线的刺激,一下膨胀,是另外一种感觉,究竟是痛还是快感,我也忘记了,不晓得你们诸位记得不记得,当时还是笑哇、是哭哇、是闹哇、是叫哇,反正是那么个表情,“哇”就哭了。这个境界是触的境界,叫触。

刚才也讲,譬如我们睡着了,一个蚊子来了,(我们的)第六意识不知道,第六意识在睡眠,可是我们的手自然会打蚊子的,这是触。譬如我们跌倒了,我们一个人碰到紧急情况或者是车子呀,骑摩托车上。常常有些同学喜欢跟人家骑摩托车,我最反对,因为我的学生中,我晓得几个人,爱贪便宜,坐在人家摩托车后面,已经去掉了四五条腿了,四五个同学发生了问题,这个腿经常被刮断。我很反对,宁可自己叫个计程车,为什么呢?他们觉得很好玩。我说:玩是很好玩,你那个腿丢掉也蛮好玩的,可是人不听话呢,在腿没有丢掉以前还是要玩。

譬如,假使我们碰到紧急状态,一跌下来,心里又发慌,那个手伸出来撑到地上,我们在医学生理上叫本能。这个本能作用就是触,要认识这个道理。所以,阿赖耶识就是生命的本能作用,医学上讲。它是无记性,不像意识,我们有思想、有感情,自己做得了主,阿赖耶识自己做不了主,它只同触、作意、受、想、思这五种心所相应。

“相应”,譬如我们现在讲瑜伽,学瑜伽的人为什么叫瑜伽?这是印度的梵文,现在翻译的瑜珈有yuga,yuqie两个不同的意义。瑜伽(yuqie)就是印度的原文,翻译成中文就是相应,什么叫相应?互相交感,交感的意思,就是科学上所用的交感。

那么哲学呢,不用交感,哲学的名称就是感应。譬如我们到庙子上看,“有求必应”这四个字是宗教哲学的名称,就是感应。

所以,这个第八阿赖耶识它是属于无记性的范围,它同心理作用的触、作意、受、想、思等五个心理状况有交感作用。“但缘前说执受处境”,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在我们的心理状况很难了解,自己都难以了解它,它只(缘)前面我们曾经讲过的“执受处境”,它就是抓得很牢。譬如我们几十年前的事情,现在想得起来,这个在唯识讲,是什么作用呢?阿赖耶识的作用。那么,在现在医学里,这个问题就很多了,医学认为:我们人能够记忆,是因为脑神经里有横路,过去经过的事情是一条一条的横路,太多了。可是不然哟,我发现有些生命,有些生物,不只人,乃至人,越聪明的人脑袋并不大哦,越来越小,但那个人好聪明。我也碰到过去有几个朋友,从学校开始我们就叫他大脑袋,大头,头脑很大,那么,那脑筋一定刻纹路的地方更多了,但是他笨得要死呢,所以,这个这个医学很成问题。

当然,现在的科学还在追求了,不过最近的追求不同了,上次跟你们讲过,认为大脑、小脑以外,最重要的,聪明不聪明,乃至有神通没有神通,是间脑的问题。间脑现在在医学上的结论还下不了,下不了结论。那么,这些是顺便的知识,带着提到。

在佛学来讲,人真正是记忆力强大,不但能够记得小的时候,应该前生再前生,自己前生几亿万年所经历的都会记得。但是事实上,我们记不得,投娘胎后,连前生的事情都记不得。所以佛学说菩萨、罗汉有隔阴之迷。你工夫再好,修持再好,再死了,再投胎,这一生事情就忘掉了,入胎就迷了。入胎就迷,当然,住胎要十个月,更迷了,出胎,这一膨胀,“哇”一哭,统统完了,受大刺激都忘了。不过佛经说,也看你定力的工夫。有一类的菩萨定力工夫深,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才迷,出胎的时候才迷。再有一类,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的时候才迷。如果入胎不迷,住胎十个月也不迷,出胎也不迷的人,我们中国文化就叫他是再来人也。

但是,我也向大家报告过,过去我在大陆上有两位朋友,只有两个,他能够记到前生。我那个时候同他感情很好,我经常笑他,年龄跟我相差一大截,他比我大三十多岁。我是心里很相信他,好朋友,学问好,地位也高。我就讲,“我是南京的板鸭。”怎么是南京的板鸭?死了嘴巴还是硬的,那个板鸭的嘴壳很硬的。我说:“你再说什么我还是不信。”他说:“怎么不信?”“你说你记得前生,你跟我乱编一套故事,我上哪里查证嘛。”对不对?但是他乱编的真像,我也真相信。可是,当场谈论时我都是故意跟他抬杠,我不信,无法查证。如果查证出来,你说像西藏有些活佛,达赖、班禅转生的时候,前五代可以查证,后面就不谈了。

所谓转生的活佛查证什么?譬如,我明天跟大家讲:诸位,我今天要走了,所谓走了是客气话,就是死翘翘了,就是现在我要死了。我这个手表是我戴的,我或者同诸位找一个很秘密的地方,大家看着,把它放了,谁都不动。那么,来生去找到转生的,为了证明是他,这个小孩子两三岁,一进来,第一个,他“蹦”跑去把这个表拿出来,这是起码的证明,还有很多象征的。如前生的遗物,自己当时同两三个大臣一起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他一进这个环境,进来就跑到那里就找出来了,拿出来了。这个证明还不算数,还有好多的证明。

譬如我们历史上讲唐朝的事,诗人白居易生下来就会认得两个中国字,一个“之”字,一个“无”字。刚生下来,所以他们家人都不相信,白居易小的时候,妈妈抱着他试了很多次,写的也好,书上也好,只要有个“之”字,有个“无”字,他指头就指到,没有错。但是白居易别的事情还记不得,那就不行。

所谓真正得定的人,至少现在做事头脑不昏聩,不是讲了前面就忘记了后面;至少听过的书,学过的东西,乃至看书记忆力特别强。我告诉你,我们中国人形容人家读书聪明的是“一目十行”,眼睛一看,一版就看完了,这个不是速读的方法练习出来的,是阿赖耶识的定力强,记忆力强,那都是真的。所以你们诸位天天在这里学静坐,打坐,学问学识越来越糊涂,脑子越来越不清楚,佛法越学越“莫名其”里头钻出一个“庙”来了,叫做莫名其“庙”,这个怎么叫做学佛嘛,就是落在无记中,这个是无记的道理。

那么,阿赖耶识虽然无记呀,它对过去未来的事情执藏得很,所以叫做执藏识,这句话是佛经告诉我们的。“但缘前说”,前面讲过的。“执受处境”,它对过去未来一切事情抓得很牢,所有的感受,这些境界它抓得很牢,执藏,这是讲凡夫的阿赖耶识。

那么悟了道的呢?第二种了,“二无漏位。”,得了无漏果,大阿罗汉同佛,得了道,证了道的,“唯善性摄。”这个阿赖耶识转了,不叫阿赖耶识了,叫做无垢识了,也叫白净识,还是它。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孔子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证得了纯善,一点恶都没有,一点染污都没有,所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它没得无明的境界。无明就是没有亮光嘛,对不对?它永远是光明清净,所以是“无漏位”,得了道的人。“唯善性摄”,当然不是恶,更没有无记,它永远是至善。那么,得了道的人,有没有心的作用呢?心理的现象有。

我们研究唯识是归纳性的心理学啊,不是分析性的,分析性就很多了。归纳起来一共有五十一位心所,就是五十一个心理状况。五十一个心理状况有好有坏,还有不好不坏的无记。那么,悟了道的人只有好心、善心,只有二十一种至善的心理、心所相应。

那么,哪二十一种呢?遍行五个,什么叫遍行?触、受、想、思、作意这五个;别境有五个;善有十一个,都是纯善的。那么哪五种别境呢?《楞伽经》上面有,等一下黑板上写一下。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