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52讲 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

我们这个《成唯识论》过了一个寒假,还在阿赖耶识里头,在冻结那里,现在是讨论阿赖耶识整个的重点,就是佛法的要领,一切唯心,我们这个心,所谓“明心见性”的这个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这个思想(我们现在能够思想),人活着,知觉、感觉这个心,这是第六意识作用。后面还有两部分作用,最后一部分作用就叫第八阿赖耶识,这是佛学把心那个“体”、“用”分成八个部分来表达,等于我们自己文化里头的《易经》,把这个宇宙的法则分成八个卦,像一个西瓜一样分成八瓣来说明这个道理。

那么,现在正是讲到第八阿赖耶识,这一部分是非常难懂的,在我们思想感觉的范围(内)不知道,(它)是包括了我们的思想感觉同整个的肉体,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整个的宇宙连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全心的体。所以在《楞严经》上佛提到:“虚空生汝心中”,整个的虚空在我们这个心的体里面。这个虚空包括了现代自然科学所讲的太空。“如片云点太清里”,整个的虚空,这个宇宙在我们的心体里等于一片白云在我们眼睛看到的虚空中一样。那么何况,就是况且,十方世界依空所生,“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十方世界就是说明太阳、月亮乃至银河系统。假定把每一个天文上有形象的星球都当成是一个世界,这些所有的世界都是靠虚空而存在。把这个文字倒转起来说,那么,这个虚空是无比的大,可是,那么大的虚空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的体的里面,不过是等于我们看到自然界的如片云点太清里,等于一片云,一点点。所以我们的心,心性之体是无比的大,大到什么程度,大到我们不知道了,所以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因此,佛说我们人很可怜,都把自己这个生命,这个肉体,那么渺小的一个肉体,那么渺小的一个世界看成那么伟大,叫做迷头认影,忘记了自己真的脑袋,忘记了自己真的生命,硬是把我们的影子当成是自己的身体,完全搞错了。

那么现在引证这个道理,说明第八阿赖耶识很难了解。我们现在重复回来第101页,关于第八阿赖耶识的,引用佛经上的偈子。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他说阿赖耶识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心,我们能够“摄”,包含,聚“藏”“诸法”,以时间上讲,无限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空间上来讲,包括了无尽的宇宙,这个时空的一切功能都包含在这个心体,第八阿赖耶识部分,而且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种子”。

所以我们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三世因果这个报应并不是说,我前生的事现在就受报,昨天的事现在就……不是的,我们一生有些的遭遇,这个果报不晓得是自己多少生多少世以前有那么一次的行为,现在所遭遇的。因为它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种子识”,第八阿赖耶识一切的种子都含藏在那里。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戒律方面说了一个偈子,说明这个理由:“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我们所做的所有事,纵使经过长期,很长很长的,宇宙数字来计算的,我们所作所为的因果还是存在,“所做业不亡”。所谓“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旦到达,碰到那个时间,碰上……等于我们的人生,几十年前或者小的时候,某一个人无意中认识了,一面之缘,也许转来转去,到了临老,或者不在本地,转到外国去了,在其它的地方又碰面了。所以这个中间因果的关系很难计算。“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包含“一切种子识”。那么,这个作用所以叫做第八“阿赖耶”,“阿赖耶”是梵文的名称,翻译过来就是包含一切这个意思。

“胜者我开示”,很殊胜的,就是说,智慧高的人或者可以懂,因此他讲这个道理。由这个偈子,现在本论说:“由此本识具诸种子。”讲第八阿赖耶识的作用。

“故能摄藏诸杂染法。”“杂染”,很多很多,善的、恶的是非都藏进来。“依斯建立阿赖耶名。”那么我们晓得中文所讲的阿赖耶这个名称,就是个仓库,一个总仓库。

等于我们大陆上当年有一句古老的土话,“世家”,富贵之家,或者几百年、几千年的这个殷实的古老的家庭。说这个名家衰落了,我们乡下人有句话,“穷穷穷,还有三担铜”,就是再穷的人家,因为家世很古老,有几百年富贵的历史,家里穷得不得了,随便哪个角落里搜罗一下,那个残的铁啊铜啊,可以卖钱的还有好几担呢,等于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这个仓库啊,生命思想里头藏的东西很多。

“非如胜性转为大等。”“胜性”是讲印度当时其他的学派,叫做数论学派,等于现在讲,以数理哲学来建立宗教理论的。那么,印度、希腊当时都有认为,这个宇宙生起来,这个生命生起来,这个宇宙世界生起来,这个世界开始起来时是空的。这个世界开始起来是水先起来,先有水,水慢慢兜拢来了变成了大地,大地兜拢来变成这个世界。希腊有各种说法,印度的说法不同,不是光是水,所以叫四大,地水火风。那么我们中国又不同,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是讲宇宙的缘起。他说,这个宇宙物质世界的缘起不是属于唯物的,不是什么风啊、水啊构成的。数论外道,他们所谓“转为大等”,他们认为这些物质的四大类是物质本身所构成。因此,西方的哲学往往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分成两个世界,等于一个西瓜切成两半。那么,在佛法的唯心哲学里头,心、物是一个的。

他说,不是这样的,“种子与果体非一故。”一切种子当它发出力量的时候,就形成了物质,它的本体是一个。“能依所依俱生灭故。”一切现象界的叫做“所依”。譬如我们这个生命的肉体,现在的肉体是不是我们的生命?不是的,它终归要死亡,这是个机器,生出来用了一阵就要死亡。那么,你说这个肉体不是我的生命?是,一部分,现在是所依的。我们借用法律上的名词,这个肉体生命,我们有使用权,现在属于我的使用权;但是毕竟非我之所有,你叫它永恒的归于我,做不到。使用权年限到了以后,或者那个主人家也好、政府也好,它要收回去了,哈;收回去了以后,我们一点也做不了主,权限停止了。所以,这个生命是所依,不是能依,能起生命的那个不在肉体上。那么,其它的宗教就讲有个老板了,这个老板叫他神也好、上帝也好、主宰也好,管他什么名称,反正另有一个老板。那么,这个佛学不承认,你那个老板是哪里来的?老板也是个工具,也是所依,不是能依。

你说宇宙是上帝造的,上帝又是哪个造的?上帝的外婆又是谁啊?上帝的外外婆又是谁啊?一路追下去,就是要了命的,追不到底的。所以说,宗教信就得救,不要问,不准再问下去。这个,佛学不可以,要问到底,摸到底,究竟最初的那个老外婆是怎么来的?人种怎么来的?这个土地怎么有的?太阳怎么挂上去的?月亮是哪一家的镜子破了变成月亮的?这个都要问清楚。

所以他说,我们现象世界“能依”的“能”,本能;“所依”,尤其这个“依”字用得非常好。现在我们这个生命的肉体是依靠它发展生命的光辉作用,这是“所依”。

生命的本能怎么讲?“能依所依俱生灭故”,我们所了解的都不是,这属于生灭法。生灭法等于两头,早晨跟晚上,早上来了夜里就没有了,夜里来了白天就没有了,有生就有灭,有生就有死。生死并没有什么可怕,这是我们生命所依的两头的作用,使我们能生、能死的能取作用不在生死上面。所以,佛家所谓讲了生死,是要找到这个生命的本来,你们不要被这个肉体生命欺骗了,这是“所依”的。所以“能依所依俱生灭故”。

“与杂染法互相摄藏。亦为有情执藏为我。故说此识名阿赖耶。”他说,我们这个生命的本来,能依所依不要看错啰,这个不是究竟,不是生命的本来,这属于生灭法。这个生命的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也不死,只要我们自己找回来这个东西,是永恒的。

“与杂染法互相摄藏”,可是我们现在迷了路了,自己出了门以后迷了路,有了这个生命以后,把历劫以来,多生累劫以来,现有的这个生命“杂染”,“杂”乱;“染”是染污,用现在语叫做污染,空气污染,污染两个字是佛经里出来的。不过佛经不是这样用的,用“染污”,倒转来,其实一样。所以与杂乱的,污染的这些染法“互相摄藏”,彼此为因果,所作所为都收进去了,等于我们的录影带,把所有的东西照相一录,就进去了,一放就出来,这个生命的阿赖耶识就是这个样子,录影、录音都进去了,“杂染法互相摄藏”。

“亦为有情执藏为我”,“有情”就是指一切生命,众生。所以,佛经普通翻译为众生,旧的翻译为有情。像我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灵性的生物,就是有情。所以这个阿赖耶识啊,因为一切“有情执藏”,自己抓得牢牢的,自己认为这个东西,我有思想,我有感觉,你怎么说这个不是我的生命啊?即使被麻醉药麻醉过去了,我也知道,我这个生命就在这里!大家把这个抓得牢,“执藏为我”,认为这个能思想,能执着的这个就是我,错了。那么,这个作用不是我,现在佛告诉我们,“故说此识。”这是我们心意识的另一种作用,心理作用,这个心理作用的第八种部分“名阿赖耶”。佛说,就是执藏的意思。

那么,所以大家要明心见性修道,你说你懂了佛学了,打坐啊或者空啊,你空个什么?肚子饱,又不感冒生病,一切真的没有烦恼啊,我心就是空的了!劝人家都会劝:不要难过,万事皆空。只要自己流鼻涕感冒了,你空空看?你空得了?不要痛,不要咳嗽,咳嗽就是来啊,你空不掉啊!阿赖耶识的这个功能你要完全空掉,你说四大皆空,肚子饿了不要吃饭,那个饿是空的嘛,你何必管它呢,你空不了啊,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明心见性,空,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什么时候才空?“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所以,学禅宗的你们大家注意了,学密宗的,怎么样是入到“见道”位?这个见道,真见道,明心见性,见到了自己生命本来的那个“能”,见到本来。见道位才叫做大菩萨,菩萨的意思就是得道了,真得道了。这个是个佛学的名称。

“得真现观”,“现观”是佛学的名词,现观庄严,自性的光明清静呈现,摆在这里,乃至自己生命的来源都清楚了,真见到了自己前生是做过什么的,做过老鼠投胎的,还是做过什么啊,算不定我的儿子是我从前的祖父啊,或者我现在的妈妈是我从前的表姐啊,那你都搞清楚了。这个非要得菩萨见道位,进入现观境界。现观是名称,叫现观庄严,不是现观境啊;也是现量呈现,叫做现量。所以,佛经上经常说,见道的人,释迦牟尼佛把三千大千世界这么一定都看清楚了,所有人事一切都了解:如手中观阿摩罗果,等于我们手心里放一个橄榄一样,他都看得清楚,这是见道的人。看整个宇宙的一切,进入“真现观。名为胜者”,得道了。

那么,“彼能证解阿赖耶识”,佛吩咐我们不要吹牛了,真得到菩萨见道位还没有证果啊,还只是见道哦。等于我们挖金矿一样,刚刚把这个矿挖出来,见到这个金矿了,还没有经过修证哦。这个金矿挖出来,还要经过重新制造,把这个沙子泥巴都洗干净了,才恢复了原来的真金,这个是证道了、证果了。所以,见道位还不是证道位,要搞清楚。

阿赖耶识很难懂啊,佛所以不肯讲,“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他的功用境界达到现观境了,真正的现观“名为胜者”,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你胜利了,得道了。只有这样的人,“彼能。”他才能够真正,你注意啊,“证解。”所以学佛是求证的,是个科学精神,不是空洞讲理论的。“彼能证解阿赖耶识。”这个时候才认到什么叫阿赖耶识,才难呢。这个拿禅宗来讲,这一部分叫做“明心”,明心了(是)见道,还没有真正“见性”。

“故我世尊正为开示。”他说,佛讲这一部分唯识阿赖耶识的道理,跟普通凡夫还不敢说啊,要高度的菩萨,所以,佛是为这一些人讲,使他搞清楚。

那么,下面再讲,“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当然,世界上的人总有不服气的了,看到佛经那么讲:释迦牟尼是跟那些得了道的菩萨在讲阿赖耶,这个我很不服气。“或”,有人提出来说:“诸菩萨皆名胜者”,只要发心求道学佛走大乘的都是菩萨啊,虽然没有证到,是因地上的菩萨啊。譬如我们大家都是菩萨,街上的人也是菩萨,他具备有将来做菩萨的资格。每一个都是佛,当然,我现在不承认,但是你有成佛的资格,总有吧,佛是人做的。所以,佛光为大乘菩萨们说,我们(也)都是菩萨啊。

“诸菩萨皆名胜者”,既然我信了这个,学了这个,修这个道,我们就是菩萨,应该是了不起的人,第一流的人。虽然说我们没有见道,“虽见道前未能证解”,没有证到这个“阿赖耶识”,没有明心见性阿赖耶识,“而能信解”啊,你讲给我听我会懂啊,你不能说我们那么笨啊!不服气啊,哈,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不服气,你太势力嘛!好的菩萨可以讲,我们就不能讲啊?就像跟佛吵架一样。

他说,“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我虽然没有修得到,你把道理告诉我,我懂了以后慢慢修啊,也可以求得将来转成真的菩萨位。“故亦为说”,所以,你老人家还是应该告诉我。释迦牟尼佛碰到这些弟子还是没办法,还会吵架的啊。虽然我们不是菩萨,也是“萨菩”嘛,你还是要告诉我。

好,“非诸转识有如是义。”下面答复:不是这样的啊,不是说不给你们讲啊,“非诸转识”,他说,我们现在的意识思想都在转动,转就是轮回,你看每一个思想,每一天的变化都不停,每一秒钟的思想在转,轮转不停,“诸转识”所转,心意所转动,自己不能转回来。等于这个《楞严经》上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我心不能转物。

譬如我这两天常常听我们年青同学说:“老师啊,我要专修。”我这两天天天听到,这个也要专修,那个也要专修,实际上是偷懒之名词,以为我答应他专修,什么事情不做了,他就好去打坐了。一天到黒打坐,看见就坐啊,不看见就做他的了,那就叫做专修?偷懒嘛,你没有资格专修。

我说:“专修,你懂不懂啊?要找一个地方,衣食都有,有人招呼你吃饭,万事不管,一天修行,什么都不管,你地方找到?”“就是找不到地方。”那么我说:“这里很好啊。”“这里不行啊,环境总有人啊。”心不能转物,环境都困扰住你了,你还专修?修个什么啊?你哪里找个环境去修啊,到山上去?山上才讨厌呢,潮湿非常重,白云里面都是水气,哪样都不好。所以说,心被识所转。假使真能转识,现在每个人坐在这里四顾无人,旁边没有人,只有我,这里就是茅棚,就是打坐的地方,就是道场,到哪里去找个清静的地方啊?你心清静了就清静了嘛。

所以《维摩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心干净了,哪里不是净土啊?你心不干净,到净土去也是脏的。“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佛说的话。所以,现在我们都被识所转,“非诸转识”,大家这个心意识不能宁静,你不容易懂进去,所以不给你讲。

因此,他引证说,“解深密经亦作是说。”因此佛在一本大乘的经典《解深密经》,研究唯识的最重要的一本经典,里头佛说过一句话:“阿陀那识甚深细。”对不起啊,严格来讲“阿”不念ā,这个地方念ō。“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这个“暴”字我们现在旁边加个三点水,“瀑”布。“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不错,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讲过的。阿赖耶识另外的一个名称叫“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另外一个别名叫阿陀那识,这个“阿陀那”是另外一个意思。他说,这个非常深,你们很不容易懂,修道的工夫没有到那一步啊,跟你讲理论没有用。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生命的来源像一股流水一样,你看到一股流水永远在流,比如淡水河的水永远在流。实际上,这个水没有一秒钟是停留在那里,当我们眼睛看到这个流水的时候,这个流水早就流过去了,后面不断地接上来。生灭法,前面流走了,后来上来。我们初看,一股流水永远千秋万年都在这里流,实际上,当我们眼睛一看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个生命的来源,我们天天每一秒钟都在生死当中。大家都以为到了民权东路殡仪馆叫做死掉,不是的,昨天的我今天已经死掉了,这一秒钟的我,像我一样讲出这一句话已经没有了,死亡了;第二句话是新的,又生出来。但是你看到这个生命好像都是存在:哎,他还在讲话,每一句话都把握不住了。“一切种子如暴流”啊,像那股流水一样,永远流去。

(由于)这个道理,所以阿陀那识有阿赖耶识这一部分的功用,是这个样子。佛说,我对于“凡”,一般人;“愚”,笨的人,实在不能讲。一讲了以后,“恐彼分别执为我”,好,他又去抓一个生命的真我。那么,什么是我生命的真我?阿赖耶识。

他又去抓一个了,他又搞错了,所以佛说不能讲。那么,本论在这个地方,又引用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话,下面解释佛说的道理。

“以能执持诸法种子。及能执受色根依处。亦能执取结生相续。故说此识名阿陀那。”阿赖耶识另外一个别名也叫“阿陀那”,什么意思?这个名称的含意,就是我们这个生命是什么意思啊?“以能执持诸法种子”。我们现在的医学是不承认心意识是这样的,现在医学都认为是脑神经的作用。实际上,在佛学里头,心脏也好、脑神经也好,还不是第六意识,这些作用属于身识,前五识里头的身识,包括神经的反应。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