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53讲 凡即无性,愚即趣寂

第六意识能够思想的,勉强来讲,是不是脑中间什么间脑啊?这些作用还是问题。这个我们不敢,因为还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的真正实验,还不敢随便就给它加上。譬如,我们晓得脑子有记忆力,但是有些人记忆笨,有些人记忆聪明,多记一些。前脑、后脑这些作用还是身识的作用,还不是第六意识的作用。

现在有些研究唯识的人认为,第八阿赖耶识是藏在脑的这一部分,这个解释不对的,这是对佛法的唯识没有搞清楚。佛明告诉你,身体只是第八赖耶识的一小部分,它包括了整个的宇宙。

所以,阿陀那识的意思就是讲它的功用“能执持诸法种子。及能执受色根”,以及能够“执”,抓住;“受”是感受到,感觉到“色根依处”,“色根”就是脑神经。色就是四大,地水火风,细胞啊、神经啊、血液啊这些都属于色法,佛学所讲的色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的意思就是包含了我们生理的作用。他说,第八阿赖耶识能够“执受色根”,佛学的名称叫六根,六根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根;“色”,色法是四大:地、水、火、风。这个“执受色根依处”,所以第八识是它所依的,靠这个功能来,靠它来通电的。

“亦能执取结生相续”,第八阿赖耶识我们这个心的功能很厉害。第三点,也能够抓住,“执取”,抓得牢牢的。“结生相续”,每一次的生命,前生前生最前生,乃至将来来生。每一生,“结”,好像打一个结使一样,一个束结一样,前生的习惯会带到这一生来。所以说,同样一个父母生几个小孩子,没有一个小孩个性完全一样的,思想也不一样。也许有些兄弟姊妹花钱很大方,有些很小气。你说,都是这个妈妈生的,爸爸生的,就有这样的不同。他前生的结使,业力的结使,这个“结”字是讲这个,他前生的个性带来的。

父母的遗传不是他的主要因素,所谓因缘是四个缘。他自己带来的个性,前生带来的这个结使业力的根本叫亲因缘,自己带来的。父母的遗传作用,父母的遗传影响这个人的生命个性,有没有?有的,两方面都有。所以我经常看有些学生,我说:你这个脾气是你妈妈的脾气,这一部分……,这个态度是爸爸的态度。所以有些同学被我搞的莫名其妙,“哎,老师,你怎么搞得这么清楚呢?”因为我见过你父亲,就是那个脾气,你妈妈就是这个脾气,有他(她)的影子。这个遗传是叫增上缘,后天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时代的环境都是增上缘。所以,一个人生下来长得高、长得矮、胖的、瘦的、白的、漂亮、不漂亮,都是前生带来的结使。

所以,阿赖耶识“亦能执取结生相续”,一个生命啊,每一生每一生连带的关系像流水,一股瀑流水一样。好了,我们听了这个,大家很放心啊,不要怕生死,死了我们还存在,我们的生命是像一股流水一样,断不了啊,你能够真把这股流水切断了——证道了。

所以,佛经上经常形容证到空性的境界是:如香象渡河,切断众流。所以,真正学佛是放下,一念空了,这股生命的力,这股流水要把它切断。怎么说呢?印度的大动物就是象,那个大象很大了,起码有七八个榻榻米那么大,还不止了,十来个了。动物园里的那个还不算是香象,香象是象王,非常大。所以,这个象王在印度有时过河流,过那个小河流啊,它懒得转弯了,它就从河流的中间插过去了,它那个身体把小溪水一挡啊,上面的水流不下来,下面的就流走了,它那个身体太庞大了!这是佛经形容一个人证到空性,这个思想清静,这个业力之流就切断了,如香象渡河,切断众流,一切的流水切断了,过去了。这是讲得道的时候证到空。我们现在讲这句话就是说,真证道、见到空性了,“结生相续”,就把它切断了,住在空性。所以,这个阿赖耶识有这样几个作用,因此,另外给它一个别号,“故说此识名阿陀那”。

“无性有情不能穷底。故说甚深。”他说,你说阿赖耶识这个心的体,它是个什么东西呢?它不是个东西,它不是物质。不是物质是精神的?是精神的,精神是个形容词。任何东西我们可以找出它来,有性,这个手表是五金、化学做的;这个毛巾是棉纱或者尼龙做的,都可以找出它的来源,性质。一切物理世界,虚空也可以找出来,我们眼睛看见的这个虚空,不是佛说的虚空,这个是我们物理世界的虚空,这个里头还有东西,有很多灰尘啊什么的,很多很多,不过我们看不见,认为它是空的,虚空还有现状,还是能找出来。

我们这个生命的来源,“无性”,它空的。“有情”,你说它是空的,但它有作用,它使我们有感情、有思想,都是它的作用。所以,“无性有情不能穷底”,你没有修持到这里,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体会进去。“故说甚深”,所以佛说,这个就不要研究了,太深了。所以,佛这个偈子的第一句话,阿陀那识“甚深”,就讲到“深”字的解释。

“趣寂种性不能通达。故名甚细。”什么叫“趣寂种性”?一般小乘的罗汉,得道的罗汉,空了,把自己身体空了,性命、念头都空了,刚才形容如香象渡河,切断众流,这样一空,一打坐入定证到罗汉果了,万缘放下,万念皆空,真到达空的境界,空不是究竟哦,这个空是小乘罗汉的“趣寂种性”,只晓得自己图清静,起心动念都害怕,不敢入世,也不敢来度众生。度众生好痛苦啊,我经常说做菩萨很苦啊,本想度众生,结果是反被众生度啊,好烦呐。但是,做罗汉很舒服啊,万缘放下,一念皆空,谁也不管,你拜就拜吧,烧香就烧香了,都没有关系。所以“趣寂种性”,这些阿罗汉偏空之果,这叫做偏空,只想住在空清静静界上就是道,这是“趣寂种”,“不能通达”,小乘大阿罗汉都有神通,有智慧了,道那么高,佛说他还不懂得阿赖耶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明心见性,“故名甚细”,所以佛说的第一句话:“阿陀那识甚深细”。

“是一切法真实种子。缘击便生转识波浪。恒无间断犹如暴流。”所以,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作用是一切法真正的“种”。

我们昨天有个朋友还引用这个笑话,因为好久没有讲了,我们是常讲了。昨天有一个老朋友来:就是跟你讲的一样,不是说有一个人学禅打坐,这个老头子学打坐的故事我们讲过很多遍了,再重讲了。打坐,这个老太太反对,先生一天学打坐了,家里的事情都不管了!慢慢地,这个太太反对不了了,看老头子打坐,她也打起坐了,学他那个样子。坐了几天,老太太告诉老头子:“打坐真好!”老头子很奇怪,你反对,怎么讲好?“哎呀,这一打坐啊,哎呀,二十年前有人欠我十块钱,我忘记了,想起来了,哈哈,这个打坐真好,有功效!”这是个笑话啊,但是不是笑话,真的啊,你静极了,不但二十几年前的事……所以,为什么说入定的人可以得宿命通,自己前生做过什么什么,是什么人都知道啊,自然地(有)这个功能,不是你去想,是阿赖耶识功能的爆发,静到极点,智能爆发,回忆也增加了,未来的也知道,这就是阿赖耶识的功能,这个种子。

“缘击便生转识波浪”,碰到外缘,像海水一样,本来清静不动的,台风一起,海水这个浪就来了。所以,遇到外缘,心境上的波浪就起来了。所以“缘击”,遇到外缘的反应打击,“便生转识波浪”,这个思想还是心变的,我们的思想还是心变的。

你说失眠了睡不着,是你思想太多啊,哪有真的失眠?越失眠越去想,越想越失眠,结果越怕失眠是更失眠。失眠不要紧,第二天后悔失眠变成病了:哎呀,我昨天夜里没有睡。昨天夜里的事与你今天有什么相干?没有睡,你现在还会讲话,没有死掉,精神好得很,那还管它有睡没有睡,结果在那里后悔:我十二个钟头没有睡啊!你看这个人之笨啊!现在精神很好,管它二十个,三十个钟头不睡,我也不管。像我们有时候,夜里不睡就不睡,一天当两天用,活六十岁当一百二十年,多划得来啊。因为他们其它的都躺在那里变猪一样,睡觉去了,我在这里清醒很好玩嘛,这有什么不好呢?所以失眠不是病,病在后悔,后悔是病。

这就是说,“缘击便生转识波浪”。就是说,睡眠是你的心理进入那个静态,不睡眠是你那个静态起了波浪,两个是一个,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有什么关系呢?

“恒无间断”啊,所以我们这个思想,这个心意识,生命起了作用以后“犹如暴流”。所以,佛在第二句话说“一切种子如暴流”。

“凡即无性。愚即趣寂。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开演。唯第八识有如是相。”下面解释两句话。第三句是佛说的“我于凡愚不开演”,那么现在解释“凡”,什么叫做凡夫呢?“凡即无性”,他没有明心见性,自己没有认到本来的,自己没有认到生命的本来就是凡夫。什么叫作“愚”呢?“愚即趣寂”,罗汉在佛的眼中看,虽然得了道啊,佛骂自己这些弟子,舍利子、阿难尊者、目健连尊者,我看到不得了啊,非皈依他,叫师父不可。目连尊者神通不得了,你看,地狱救母,把地狱的门都开得了,佛还骂他是笨蛋。佛在《楞严经》上还骂这些弟子是外道知见!佛《楞严经》上讲,“咄!”佛发不发脾气?还是发脾气,在《楞严经》上“咄!阿难”,好笨!就是这样,因为经典上写的文字很轻松了,假使当场一看,大概比我的脾气还大,“怎么笨!”就是这个话,佛也是发脾气;他不是发脾气啊,着急啊,他要大家都开悟,我讲了四十九年,大家都在睡大觉,他不气啊?气死了!

所以“愚”,罗汉只晓得偏空之果,他认为很笨。“愚即趣寂”,这个“趣”字是古文,就是“趋”向,跑步,是通用的。只晓得跑到空的里头去,他不敢跑出来。所以,佛法是入世的,你光躲到清静里头叫佛法,那是偏的,不对的,真的清净就在最忙乱中间才是真清净。所以大乘的菩萨是入世的,他无所谓入世、出世,最热闹的地方是他最清净的(地方)。清静也清净,不清静也清净,这是菩萨道。光跑到清静里头找清净啊,佛就骂是愚痴,所以,“愚即趣寂”。

所以,佛在下面讲,“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怕讲这一部分的道理给他们听了,他们又要抓住一个东西了,结果堕落在“恶趣”,还会堕落。

我们这两天常讲什么是佛法,四句话,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就是如此。但是,我们是都会讲啊,真的学佛修道,谁去“众善奉行”啊?“可以,你可要做到‘众善奉行’哦,我正要打坐啊。”自己没有去做啊。积极为善,积极去救世,积极去利他,这是菩萨道,“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诸恶莫作”是消极的。那么,在入世、出世之间,第三句话,“自净其意”,善恶之间到处都是净土啊,“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一切佛教化的中心就是这四句话。

那么他说,恐怕这些小乘的罗汉们听错了,“障生圣道”,他只认为空就是道,反而起了障碍。“故我世尊”,“世尊”就是佛,所以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不为开演”,不愿意讲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讲第八阿赖耶识,心的本体问题。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