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今天打坐坐得好清静,那还在生灭法中,况且你那个是第六意识假造的清静,如果你真清静,你说下了坐有没有?哎呀,腿一放没有了!那你是修腿不是修道啊,佛法在腿上了。那么两腿拿到就可以得到不生不灭了?那我们去买两根金华火腿放在家里就得道了?不可能的。心静,生灭,所以无心很难。
“有说五识。此位定无意识取境。或因五识。或因他教。或定为因。生位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识亦无。”“有说”,另外有一派的说法。“五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在入胎的时候,死的时候没有。“此位”,指生死这一位,无心位、闷绝等等啊,前“五识”没有。“意识取境”,我们第六意识能够思想,只有第六意识取外境,前五识不起作用,这是一个理论。
“或因五识。或因他教。或定为因”,还有一种说法,在这个生死当中啊,也有前“五识”的存在,也有起作用。譬如入胎的胎儿,他的眼睛还是能够看。这个我们怎么晓得呢?比方,你真正打坐入定了,根本眼睛也没有动,对不对?假设眼睛是闭起来的,不看外面,有时你坐的好,或者看到什么形象了、看到光了,你说那个境界,我们分别一下看,正在学唯识,尤其学心理学的。那个境界是眼识在看到还是意识在看到?我们这里的同学,这里佛学院年青的同学可以提出来,究竟是眼识看到,还是意识看到?有人说是眼识,有人说是意识,我已经听到了。两样都有,什么道理?所以你要做工夫,必需理要搞清楚,不然就走到岔路了。所以,拿小说来讲就是走火入魔了,其实没有火,也没有魔,就是你理路搞不清楚。
有些人入定不一定闭着眼睛了,开眼也可以入定。假定我们是闭着眼睛入定,忽然看到有些景象,或者是很好的山啊、水啊,或者看到佛像啊、看到光啊,这个时候,你说是眼识看到的吗?刚才有一派的同学,有好几位都轻轻地讲:眼识,眼识,不敢大声说啊。是不是眼识呢?看见那个境像当然是眼识的作用,眼识不一定依这个眼睛,眼睛是眼根。
如果拿医学来讲,我们眼睛能够看的视觉神经还在眼睛的后面,等于照相机一样,后面有个人能够看,这个是照相机,后面那个人在开关。那么,这个影像是眼识看到。但是你知道:哎呀,佛来了,很高兴,打坐看到佛了,还笑了,高兴,觉得自己有工夫。这个不是眼识,是意识。眼识、意识同时的,这一霎那之间,它已经交给意识了。等于我们这样一看:哎呀,是他!是眼识看到,眼识同时已经交给意识,意识起分别,晓得这是他,这是谁。所以,这个中间的分别非常微细啊,一点不小心就错了。所以说,“或因五识”。
“或因他教”,还有些是受老师的教导无方,把他没有教清楚,他的理解不够。
“或定为因”,或者出定了。这些是因素。
“生位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识亦无”,他说,我们活着的时候,“生位”,乃至投生的时候,找这个前五识的作用找不到,“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识亦无”,所以我们晓得投胎的时候,一个胎儿在娘胎里面没有前五识,意识也没有,没有思想。那你说,没有思想,这个胎儿还活不活呢,活着,这个胎儿只有第七识、第八识的作用。
“若尔。有情生无色界。后时意识应永不生。”“若尔”,好好,我懂了,假定是这样,我要请问了:“有情”,有一个人,有个众生,修道到达了升华,没有跳出三界外,但是快要跳出来了,到了三界最高层的“无色界”,转生在无色界。我们晓得欲界就是有欲哦,有这个肉体,有五欲,色声香味触这个五欲;色界就不是欲了,只有光色;超过色界就是无色界,无色界连光色都没有。这个时候,升到“无色界”的时候,“后时意识应永不生”,应该说,第六意识,像我们现在有思想、有烦恼、有分别这个作用,应该永远不会有了,为什么呢?
“定心必由散意识引五识。他教彼界必无引定散心。无由起故。”“定心必由散意识引五识”,我们所谓人要修定,为什么要修定呢?做工夫修定,为什么要求得定呢?为什么大家都想学打坐,打坐的目是想得定。大家都没有搞清。你为什么要学这个?换句话说,因为你已经犯罪了,假设拿基督教的办法来讲。因为你已经承认自己心很乱,很散乱,所以我要求定,对不对?可是大家对于这样简单的道理都搞不清。你为什么要来学打坐啊?老师啊,我想学佛。有些说,我想身体健康一点。你说打坐求定,那你为什么求定呢?求定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心太散乱了,生灭太多动了,所以要求这个定。
“定心必由散意识引五识。他教彼界必无引定散心。无由起故”,所以,既然我们修行的果报,因平常修定升华到无色界,“彼界必无引定散心。无由起故”,用不着再修定,定已经到了最高境界,没有散乱心,所以生在无色中。
但是你说,无色界跳出三界外了?没有跳出来,还在三界的最高层。等于说我们这里的楼顶,没有跳出,这楼上跳不得的,跳出去就糟糕了。所以,三界外这一跳不晓得跳到哪里去了?因为这个里头啊,三界的无色界里头,因为得定了才能升无色界,得最高定,这个里头当然没有散乱心,没有散乱心更不需要在无色界里打坐入定了。
“若谓彼定由串习力。后时率尔能现在前。彼初生时宁不现起。”“若谓”,假定说。“彼定”,无色界里的,生在无色界,所谓四空天,得这个四空定,完全空了。定是怎么来的?“串习力”,这是佛学的专有名词。
所以我们本院的同学在研究《永嘉集》,是串习。串是一串串起来。我们小的时候,你们大概没有玩过。我们小的时候过年啊,父母给我们压岁钱,是小铜钱,外面圆的,里头一个方方孔,一个红头绳串起来。压岁钱也不像现在一样给红包,睡觉时枕头下一摸,一串压岁钱,放在枕头下,第二天拿来玩的,那个红包到处挂起,很舒服。一串串起来,连串。所以我们做工夫练习是串习的力,习气一个一个连着,“彼定”,定是“由串习力”,所以定要习定,你多修定自然会进入定,多用散乱心就定不了。
“后时率尔能现在前”,这个“率尔”同“串习”两个名词要记得,尤其你们年轻的研究现在心理学的,这个名词在佛学里用得很有意思。“串习”力是习惯,习惯是练习,慢慢练的。所以我们讲工夫,中国的工夫就是串习成功的。假设这个手天天抛东西,抛久了以后自然熟能生巧,你把这个铜板一天一天地练,练上十年,打金钱镖一定打准,那工夫何以练成?串习力,串习心。
“率尔”心,偶然,突然,有时候我们的一个思想,现在所谓讲的灵感、第六感、直觉,即率尔心。它无根的,好像无根啊,不能说它无根,有根的,都是第八阿赖耶识起的作用。不过,在我们平常的心理现象上感觉到,“率尔”是突然而来的一个念头:我的灵感来了!懂了!这个就是率尔心。“由串习力”,生在无色界,“率尔能现在前”,虽然在空当中入定,什么都空了,请问:大阿罗汉出不出定啊?会出定,时间问题。真正得定的人,那个出定的心是怎么生起的?
现在有个故事,禅宗有个公案,《五灯会元》、《指月录》都有,说有一个女的在入定,佛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看了笑一笑,这位小姐在入定。那么有些弟子问佛,这个女的入定很久了,怎么还没有出定?佛说,你找谁来她也不会出定,找文殊菩萨来她也不会出定。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七佛之师,智慧神通都很大。文殊菩萨到她面前三弹指,就是敲引擎出定,敲引擎都不出定。那么,这是个大问题啊:这个女的比大菩萨的功力还要大?最大的一位菩萨来,她都不出定!问佛:谁能使她出定?佛说:那个罔明菩萨一来,她就出定了。最后罔明菩萨来,她出定了。所以禅宗讲参公案,日本人喜欢讲参公案。
这个是什么道理呢?就是率尔心。等于人睡着了,怎么会醒来?醒来的那个心是率尔来的。所以,“率尔能现在前。彼初生时”,那么请问:他刚刚生在无色界,“宁不现起”?为什么这个作用不起来?“又。”再说。“欲色界初受生时。串习意识亦应现起。”投胎在欲界,变人或者别的生命,或者生在色界。“初受生”,刚刚来投胎的时候。那个“串习”的“意识”也应该起来啊?那个习惯。
“若由昏昧。初未现前。此即前因。何劳别说。”假设说,生死之间,因为昏沉了、昏迷了,所以这个明了的心没有现前,“此即前因。何劳别说”,这个理由前面说过了,不需要你再解释了。这是一种。
“有余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这个“余部执”也是佛的弟子,佛涅盘以后的一部分比丘、出家的弟子们,另外分成一派。所以佛临死以前、涅盘以前做了一个梦,所以佛也有梦啊,可见他的独影意识有时候也起现行啊。所以庄子说两种人,圣人无梦,愚人无梦。
圣人有没有梦?圣人都有梦,佛在涅盘的时候梦到金鼓,梦到前面有个鼓裂了,裂成五瓣。佛醒来就说,我要走了,但是我涅盘以后,我的弟子们分五大宗派,开始时分五大宗派。所以孔子要死以前梦到殿梁楹,所以圣人也有梦。当然愚人也有梦,愚人梦到发财啊,那高兴得很耶。这个是说梦的意思。
这个“余部”就是佛涅盘以后,有一派的弟子们分出来,他们对佛法唯识,心意识的解释不同,也是体会的程度、深浅不同。“生死等位”,投生与要死的“别有一类”,并不是没有意识,有意识的作用。因为它的“行相”,它的作用。“所缘”,它那个意识不像我们现在的意识那样明显地想,它或者是跟着那个昏昏迷迷、黑黑暗暗的方面去转了,就是“俱不可了”。“行相”就是它的作用,“所缘”,它所攀缘的,它所接受、所感应的“俱不可了”,就是自己现在把握不住,不明显。但是,他坚决承认生死之间有意识的作用,不是没有意识的作用。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