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审思量。胜余识故”,第七识这个作用,“恒”,永远的。所以我们死后,所谓得中阴身,就是灵魂,中间这点作用就是第七识的作用,“恒审思量,胜余识故”。这一念所谓的根本四烦恼:我见、我爱、我慢等等,较第六识、前五识更是顽固性的,这个我很难空。
“此名何异第六意识。”为什么第七识叫末那识,“此名”叫第七部分?它同“第六意识”有什么差别呢,有什么不同?
“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第七识末那识很难翻译。我们所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个生命永远存在,就是它的作用,“持”,永远执持那个业力的作用,一股力量。“释如藏识名”,解释它,同第八阿赖耶识差不多,它是个库藏。换句话,第七识就是意识,就是“意”。那么,为什么有一个第六意识了,这一个也叫“意”呢?两个意的差别(是什么)?这一点,我们参考道家另外有一个名称。由此看来,南北朝以后的道家,都是佛学进去了,叫这个东西是“真意”,第七识叫真意,真假的真。
实际上,第七识也就是意识,同第六意识不同。我们现在能够用的思想,听话的、讲话的,这是第六意识,因为这个东西是浮动的。所以,第六识婴儿没有,第六意识是跟着年龄慢慢成长;第七识婴儿根本就有。所以,婴儿生下来,饿了他会哭,他要吃,他会抓,那个我见,只要生下来就有,就是我。婴儿的那个第七识就是真意,意的根根;当然,这个真意后面的根就是第八识了。
“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彼依”,这个“彼”就是指第七识,“依主释”,依着第八识阿赖耶识它的主人公,主人、老板。换句话说,这个主人也是主体,它的主体作用就是:我们生命有意无意之间就有我。譬如,我们活着的这个动作啊,假设走路时,看到一个危险的,一边跑步,忽然一个东西飞过来,我们一边跑,目标在前面,这个手自然就挡过去,这一点也是意的作用啊,这个就是第七识真意的作用,“我”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那么,现在医学所谓的本能,本能的活动、作用也属于第七识。
所以,现在解释末那识是我执的根本,是以这个真意为主。譬如眼、耳、鼻、舌、身前面五个也叫前五识,“识异意故”,前面五个识同第六意识思想作用不同。换句话说,前面五识同第六意识与第七识这个识又不同,差别很微细。在中文,古人啊,玄奘法师等等,翻译时是用尽了脑筋,把中文文字用完了,实在没有办法用别的字替代,只好翻它梵文的音:末那识,(再)加以解释。
“然诸圣教恐此滥彼。故于第七但立意名。”可是一切佛经的经典上,把末那识不叫做意识,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思想的第六意识也是意,若第七也叫意识,使人就搞糊涂了,“恐此滥彼”,恐怕把第七识放进来,都用“意”字就搞乱了,观念乱了,泛滥了,妨碍了说明第七识的作用。因此,一切经典上,“故于第七但立意名”,叫它是真正的意,也叫做意根。对了,在唯识上,这个第七识也叫意根。
“又标意名。为简心识。积集了别。劣余识故。”同时“又”,那么我们现在为了说明第七识是意根、真意,为什么要用意呢?“为简心识”,这是为了逻辑表达的方式。八识整个就是一个心的作用,所以叫做八识心王。“心”,就是一句话,禅宗就是“明心见性”,就行了。心是什么东西呢?分析这个作用,心有八个部分,八识,同属于心王。因此我们的经典,尤其是禅宗祖师经常三个字连起来用:“心意识”。那么,禅宗为什么这样用呢?根据《楞伽经》来的。《楞伽经》上,“心”是根本,心意识三个字连起来用;这个“意”是指第七识,我执的意根;那个“识”就是指第六意识,包括前面五识了。
所以这里讲,“又标意名。为简心识”,“简”就是选辩分别,这个心跟识两个不同。因为这一个识的作用啊,第七识我相、我执,它的功能、它的作用在哪里呢?
“积集了别”,这四个字,我们这个第六意识是了别的,譬如说我一看前面的人啊:这个是王先生、这个是李先生、王太太、李小姐,这个能够了别的是第六意识作用。但是,我们对很多人熟了,一看就晓得这是某人,这个时候,熟了的时候,你没有每一个人的观念:他是王、他是李,绝对没有,熟了。因为这个分别意识最后习惯了,累积起来,用不着思想,那个才是真正的思想,是“积集”了,累集了,是第六意识收集了别的作用,第七识(这个作用差)。
至于,像第六意识(那样)能够收集外面的资料,能够加以分别,它(第七识)没有这个本事。能够收集外面资料,哎呦,这个地方好不好啊?我们去看房子:这房子对不对啊,风水对我利不利啊?房间对我好不好啊?格局喜不喜欢啊?这个“积集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七识不管,它糊里糊涂。“劣余识故”,它的作用比第六意识差。它也不像前面的眼耳鼻舌身,一看东西就能了解,它这个本事没有。
“或欲显此。与彼意识。为近所依。故但名意。”那么,古人又叫第七识为意根,为什么叫“意”呢?“或欲”,为了表现这个第七识,它同第六意识思想比较接近,“为近所依”,两个是挨着一起的作用。所以,把第七末那识也叫成“意”,翻译成“意”的道理。这是一段,先说明。
“依彼转者。显此所依。彼谓即前初能变识。圣说此识依藏识故。”那么,第七末那识本身不会独立起作用的,我们这个我相、我见,它后面还有一个老板。所以,它的作用还是听后面那个东西、那个人指挥,后面是什么呢?所以经典上说“依彼转者”,它依靠另外后面一个轴心在转动。“显此所依”,第七识是能依,它的所依呢?依那个第八阿赖耶。“彼”就是第七识,“谓即前初能变识”,第一个能变功能一起来,它就变出来作用。“圣说”,佛经说。“此识依藏识故”,佛告诉我们,这个第七识靠第八阿赖耶识,第八阿赖耶识是它的老板,总经理,也是它的董事长。这是一段。
“有义此意。以彼识种。而为所依。非彼现识。”另外有一派大师,唯识的大师啊,解释这个第七识的道理,另一个说法,“有义”有一派的道理。“此意”,第七识也叫“意”。“以彼识种。而为所依”,它依阿赖耶识过去的业力种子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一生的遭遇都是果报,前生的因所得的果,所谓种子起现行,才有我们现在的一切活动、一切相貌、一切作为;这一生的现行,现在的行为,为来生的种子,所以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那么,这个第六意识“以彼识种”,由过去的意识,阿赖耶识的种识带来的,“而为所依”的。“非彼现识”,并不是讲现在我们这个我相、我见的作用。
“此无间断。不假现识为俱有依。方得生故。”什么道理呢?这个我相、我见,不管前生、现在、来生,乃至我们肉体坏了,变成中阴身,普通人叫变鬼,就是这个灵魂的作用,它这个我见没有断过。
所以,为什么说一个人,受了冤枉死了的,我们常常说,过去大陆上有很多办案的经验,就是现在许多的老刑警,老做这些工作的人也常常说:“哎呀,痛苦啊,某一个案子破不掉。”“怎么破不掉?”他们很迷信的哦,有许多还去卜卦,他们暗中也在卜卦:这个犯人究竟在哪里?有时候他们就烧香,也去拜死人:你帮忙,要想给你破案子,你要帮个忙。我常常告诉他们:多烧香,你求他们自己帮忙。常常无意中间会撞过来,会破掉(案子)了。这就是他的阴魂不散,一股怨气阴魂不散。所谓的这股怨气,阴魂不散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第七识的作用。那普通人,没有冤枉死的,他的我相我见也不散的。所以“此无间断”,所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不间断的,这是第七识。
“不假现识”,它不靠现在这个第六意识起作用,它若有若无之间,这个我相就存在。所以说,我们做梦的时候,你看,平常有些人讲修养,是第六意识作用,念佛啊,拜佛啊,做好人,“哎呦,不敢,阿弥陀佛……哎呦,我吃素哦,吃素,阿弥陀佛,不敢吃荤。”有时夜里梦到了,大块大块(肉)还是夹来吃,哈,这是第七识“无间断”故。
所以修行要测验啊:你白天能够做主,梦中能不能做主?有时候,白天很清醒,理智可以做主,梦中的理性就做不了主了。那么证明你这个习气,阿赖耶的习气,这个关系严重了。梦中假定能够做主,到了家没有?还早呢,无梦无想的时候,睡眠完全睡着了,你能不能做主?这个道理还要参通了。
说我睡着了还能够做主,那你没有睡着;说我睡着了,你做不了主。这个中间做主与不做主有什么?我也不知道,哈。请你们诸位参参看,在这个地方参通了答案,可以算是你们悟了,耽误了,哈哈,也可以是开悟了。
所以,“无梦无想时”,这是禅宗的一个话头了,你们要参禅,参这个话头最好,“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我们白天能够做主啊,理性很能够做主。做梦的时候,也能够做主,意念坚强的人,做梦绝对可以做主。而且意念坚强的,做梦还可以变梦,梦到火,我晓得在做梦,讨厌,不愿意做这个梦,还在梦中,把它变成水,就变成水了。梦中会变梦,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啊?有好几个在点头了,可见你们前生有一点修行的,真的哦。还有梦中晓得自己在做梦,有没有经验啊?点头的更多了。你要晓得,这一点点的经验,都是前生有一点点修持的种性带来的,不是跟你们开玩笑,真的哦。
所以,有一种方法修炼可以梦成就,梦中可以得神通。我们那个老*啊,老是叫我传他,时节没有到,到了会传给你,梦成就。因为你还没有到啊,传给你了以后,你去变成二号神字辈了,那就很糟糕啊。梦成就修成功了,明天的事,将来的事自己都会知道,在梦中呈现了。所以这个意识的梦有如此重要。
所以,这个第七识呀,在梦中、在无梦无想的时候、在死亡的时候、在过去现在,它“此无间断”,它是一个永恒,一个生命。“不假现识为俱有依”,与生命俱来的,同时来的,生命存在它就存在。“方得生故”,它是生命的根本,就是有我相。这是这一派的唯识大师解释的这个理由。
“有义。”另一派。“此意。以彼识种。及彼现识。俱为所依。虽无间断。而有转易。名转识故。”《成唯识论》是玄奘法师把各个大菩萨关于心意识研究的精华,对的与不对的,正反派他都把它们集中起来,给我们讨论搞清楚,才好修持。
所以,“有义”,另有一派大师的说法。“此意”,第七识这个意根“以彼识种”,是阿赖耶识的种性带来的。“及彼现识”,以及我们现在意识思想的个性,就等于现在的教育讲,一个孩子有他的性向不同。每个人天生的,兄弟姊妹各人的个性不同,这个个性是种子带来起现行的,起现实的作用。所以,兄弟姊妹,或者哥哥很慷慨,姐姐很慷慨,妹妹呀一毛钱都抠门得不得了,同一个父母生的,有这样不同!难道父母遗传,偏要把第一个生出来大方一点,第二个生出来小气一点,第三个生一个白痴一点的,总不可能吧?!你做不了主的。父母只能给他身体的遗传,精虫卵藏只给他肉体,没有办法转移带来的种性,这个种性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各人的思想各别,都不同。所以,第七识“以彼识种”,阿赖耶识种子。“及彼现识”,同现在它本身的。“俱为所依”,两样都是它的“所依”处。虽然没有剪断,看起来这一生同前生,没有剪断。
譬如,不晓得你们现在有没有看到过,我过去有几个朋友,那都是在大陆,当年,你们年轻当然不知道,有声望,有地位,有学问,规规矩矩的。我们的朋友也知道他,有一个年龄比我大个几十岁,我们是好朋友,忘年之交,学问很好。他的三生都记得,我们经常逗他玩。他地位很高,年纪也很大,学问好。有时候私下两个人,像我,年纪跟他差几十岁,可是好朋友,忘年,年龄都忘掉了,两个人好朋友。有时候我外面带一点东西,他年纪大,回来请他吃,进来以后,“哎,小狗!”他就笑了,“什么东西啊?”因为他告诉我,他前生变过狗,他觉得自己变了狗啊,他没有迷掉,“我晓得变成狗了,好几条小狗都在旁边,那个母狗妈妈我也认得。”他说:“当时看这个母狗妈妈不是狗啊,就晓得她是什么人的果报变成这一条狗,还变成我的妈妈,生我这个狗身,是什么原因我都知道。所以我一气:我怎么可以变狗啊?”就把头拿到墙上一撞,撞死了,就活过来了,赶快再来投胎,就是现在的他。所以,我们这些人有时候,当众啊,大家都晓得,他也公开讲,总是不好意思。因为感情太好了,有时给他带好东西来看,“哎,小狗。”他就把胡子一抹,“什么东西?”就笑,晓得叫他,这是说笑话。
像过去我好几个朋友知道三生。有许多人入胎不迷,那么这个人是不同哦,那头脑特别聪明,学佛也非常虔诚,他说:哎,世间一切的最后就是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惜你们不知道那些人名了,我不需要讲,将来有机会写回忆录会把他们写出来的。
所以,这个我识在三世因果中间没有间断过的。“而有转易”,它有一个变化作用,不完全一样,假使前生是这个个性的,这一生的个性,也许变得,譬如坏脾气变得更大,或者修整好了,这个因果在哪里呢?因为他的现行,加上他现行的修行,还是有一点修证过来,所以有“转易”的作用,有转变,有变异。所以,第七识也叫做“转识”,佛经上有个名,“名转识故”,所以叫做转识。
“必假现识为俱有依。方得生故。”但是这个我的作用,这个生命来呀,没有第六意识——譬如一个婴儿,一个胎儿,第七识就有了,第八阿赖耶识。胎儿有我的,但他没有思想。所以,你真研究这个生命的道理,老实讲,有时候女孩子们怀胎:哎呀,这个孩子在肚里好讨厌!我说:你不晓得,他在开运动会啊,他正在看运动会。胎儿在娘胎里头,他有一个世界的,这个已经不是中阴身了,他还在玩呢,他并不觉得入胎了。所以,有时候看到那个打篮球啊,现在那个脱光了打柔道的,“噼啊啪啊”的,他也在旁边用力呀,在妈妈肚里头就是东踢一下,西踢一下,就很难过了,算不定他有时候还骑马跑步啊,都来。你看一个人,梦中很小的境界会很大,所以,他在胎中有意识的境界,但是他没有分别心。像我们现在清明,就是第六意识,(他)没有。所以,等胎儿生出来,等这个口,头顶上“蹦蹦蹦”跳的不跳了,封掉了,这里长实在了,这个孩子开始会讲话了;会讲话了,第六意识才开始慢慢形成。第六意识是后天的教养,染污来的。
所以啊,这个我相“必假现识为俱有依”,加上现在的教育,后天的思想等等,他的我相更坚固,“方得生故”,才生起它的功能、作用。所以,第七识也叫转识。
“转谓流转。”轮回旋转,流水一样旋转的。
“显示此识。恒依彼识。取所缘故。”所以,这就显明,这个转动,流水的转动是现象,等于第七识,能使流水转动的那个力量,那是第八识,那是生命根本的力量,是因缘的关系。好,这是第二段,第七末那识我们要搞清楚,就是意之根。那么,拿我们现在的现状讲,所以每个人个性不同,此个性就是第七识的作用。
那么,我们假设在学校里研究心理学,同这里的讲法就不同了。假定我们做学术研究,我出一个题目,诸位同学可以想想看:一个人受了脑震荡以后,同医学有关系的啊。或者一个人疯了,神经病了,讲话语无伦次,脑震荡以后都昏迷了。你说:他的个性会不会变掉?年轻的同学们有没有学心理学的?答答看,变掉没有?你们客气不答。我答:不会变。这个是第七识的作用,不会变的,那个习性不会变。
(一个人)讲话语无伦次,你问他,他思想昏了,或者是血压高了,“吃过没有?”“看了。”他会乱答,你问他吃过没有,他说看过了,因为他意识昏迷,乱答。可是,他那个个性一样的,如果他爱钱的,你说你那个钱给我好不好,他不干,绝对不干。
像我们年纪大了,经验多。譬如说,有一次,我一个老前辈,我很客气地叫他老师,在医院快要死,就在台北。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我很痛苦了,招呼他——我也不痛苦,当我的学生就痛苦了,找了好几位学生,我说:发个心吧,两人一班,一天要三班轮流,还给他拉大便,洗大便,哎呀,那几个同学,我对他们非常感谢,替我代劳。还叫公公,跟着我叫,因为我叫老师啊,所以学生们只好叫他公公。常常打电话来:老师啊,快来,公公非你来不行。我去是要骂他的,我一到,声音他听到,就乖了,他心安了。有两三天,我在,学生打电话来,“老师啊,你非来不可。”我说:“怎么?”他说:“公公这两天好怪啊,就是这样,我们又不懂,他讲什么不懂,他疯了,就更紧张了,好像快要完结了。”我说:“真快要完结就是他的幸福了……好好,我来。”结果我来就骂他一顿,“你干什么,这个样子,神经啊!人家不好服侍……你比(划)什么东西嘛,他们也不懂。”后来我想到了,“你讲你那四十万,对不对?”笑了,哈!我说:“四十万我找到了,一毛钱都没有损失啊,我会给你处理,尽量给你办后事,办完了,用多少,然后我给你存在中央银行,将来带去,看你后人找到了,给他。尽量用,用完了就算了,剩下的给你存下来,好不好?”笑了,他也不再比(划)了,这个怪了!你看到吧,这就是第七识。这个意识啊,它不要思想分别的,所以有覆无记,这就懂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