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87讲 身不异空,空不异身

所以,将来你们研究《成唯识论》的,连《心经》都可以变一变。“舍利子:身不异空,空不异身;身即是空,空即是身”,要从这里念起,把它倒转来念。这个是佛绝对许可的,如不许可的话你来问我,罪过我来负担。这个并没有规定,不过他把五蕴颠倒一下来讲,“色即是空”,从色蕴讲起。我们现在应该从受蕴讲起,“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你从这个方面体会起来,对于修行的帮助很大。这是顺便提到这里。

那么下面的下文:“若增盛境。相续现前。逼夺身心。不能暂舍。时五识身。理必相续。”你看《成唯识论》这里,又提出来这个问题,同我刚才向诸位提给你们的意见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身识,身体的感受,是身识的作用,假设增强了,“若增盛镜”(录音中断)……两个钟头坐下来,腰酸起来了;越酸,越坐不住,越酸,那么开始,刚刚外面进来一坐,很舒服,是不是很舒服啊?五十分钟以后,开始不舒服了,它“增盛境”,感觉不对了,“相续现前”,所以最后呢,叫你坐两个钟头,中间假使没有去休息的话,我们这个课程只能讲一点三十分钟,最多最多了,要休息,不然人就受不了。尤其中年的朋友,有些年轻朋友也受不了。所以我很懂,因为我也同你们一样,过去听人家讲课啊,听经就受不了了的时候,心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快一点停吧,实在受不了!这是身识的感受。

身能够“增盛境,相续现前,逼夺身心”,这个力量回转来,不但心理受影响,身体越来越难过,是最后五分钟啊,难受得很,时间一长,那更感觉到难,不能“不能暂舍”,你说空,你看怎么空得了?你空不了,那平常讲这些理论,都是吹牛的,都是自欺。连这个时候都空不了两个腿,你说打坐坐着麻酸、腿胀,那个你空不了嘛。那生死来了,你说我了(liǎo)生死,那生死了你差不多啊,你不要去了它了,生死早就把你了了。所以“不能暂舍”。

那么,这种情况当时“时五识身”,这个时候,眼、耳、鼻、舌、身,这叫“五识身”,这个“身”不是讲身体这个“身”啊,是五识的本身(前五识),“理必相续。如热地狱。戏忘天等。”他说这个时候,到了最后那个力量增强了,他一念念感受的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愈到后来,我们比喻一个,比喻坐在这里腰酸背痛,到最后熬不下去的时候,你说地狱在哪里?就在你那里。活着下了地狱,表面上还笑,因为假使听着老师、或者有一个人也坐在这里,又不好表示难过,难过的话就怕人家皱眉头,还以为他讲演不好呢,只好还笑、假笑,实际上那个里头汗直流,本身在下热地狱。

当你在舒服快乐的境界里头,忘记了身体的痛苦。假使说有人爱跳舞的,爱打麻将的,尤其爱打麻将的人,一上了牌桌的时候,头疼、血压高都忘了,那个之高兴啊。所以,我到了朋友家里,一看到上了牌桌,他招呼我,我说不要招呼,我有话跟你讲,停一下,我几句话讲完了就再见,再坐一下,我说这个时候你是六亲不认,不要客气了,不要来跟我俩来假客气,你打你的牌了。上了牌桌是六亲不认的,这个时候是“戏忘天”,等于欲界天有些天人,夫妻太好,一天到晚还在游戏在快乐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所以,你们做功德做好了以后,不回向菩提,将来变成这一类的天人,享福很大,但是有多长时间呢,最起码最低的天人,活五百年,那是最低最低了,寿命最短。跟我们比起来,我们已经求之不到了。可是在我们看来,他活了五百年,“戏忘天”的时候,他觉得刚刚投生长大,还没有玩了一下,又要我死掉了,那个时间也很短暂。所以,人在快乐幸福中的时间是很快的,欢乐时间很短;痛苦的时间很长,所以生病痛苦的时候,一分一秒都觉得很久,时间是相对的。所以他说“时五识身”在痛苦的时候,本身就是下了热油锅的地狱;在高兴欢乐的时候,本身就登了“戏忘天”。

“故瑜伽言。”所以《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所以,第七识末那识——意根是什么呢?眼、耳、鼻、舌、身,包括第六意识思想,感觉这个作用,第六意识,这六识互相为因缘、互相为因果,“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平等、等流,中间没有间断性,互相为因缘,这个名称叫作“等无间缘”。它永远不能停止。也就是我们研究唯识的《解深密经》上面那个偈子:“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如一个瀑布流水一样,我们的心念思想永远停不掉,这就是“意根”。

所以,有时候我们想空掉自己当下一念,空不下来,因为意根的意识如瀑流,这个就是意根。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用功,你念佛,或者静坐,愈用功愈得力的时候,妄想莫名其妙来得多,它哪里来的不知道,曾经忘记了的事,打坐的时候想起来了,你说它哪里来的?它过去的意根浮现,他那个反影出来。

“若五识前后定唯有意识。彼论应言。若此一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他说假定,所以这个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那边讲的,前六识互相为等无间缘,这个功能的作用叫做第七识末那识的意根,末那识就是意根。假定前五识由前面,由眼耳,或者眼动了则有意,耳朵动了则有意,一定是这样的啊,“唯有意识”意识是最主要的这个后援。

“彼论应言。”那么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应该说,“若此一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只有这一识,第六意识第七识这个意根,“为彼”为他们前面六个识作等无间缘。可是《瑜伽师地论》没有这样讲啊。互相为因缘,互相为因果。

“或彼应言。若此六识。为彼一识等无间缘”或者,不是那么说,《瑜伽师地论》也应该说,这个六识啊,就是第六意识的等无间缘,或者是正的,或者是反,应该那么讲,可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头没有那么讲。“既不如是”,既然不是那么讲。“故知五识有相续义。”所以你要确定了解,前五识本身与第六识互相连锁,关联的作用。

“五识起时。必有意识。能引后念意识令起。何假五识为开导依。”所以,五识一起作用的时候,意识一直一直跟着来,我们前面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等于卫兵,战场上的尖兵,在前面一接触到敌人,马上向后面指挥官报告。尖兵一检测到敌人,指挥官已经接到电话了。知道,向前面再注意,眼睛就再向前面去了。它是一定是这样。所以说“五识起时。必有意识。能引后念意识令起。”意识增强。所以不需要五识来作它的开导依。彼此互相为因缘。

一个人在无心位,无心位就是得道了,很难。还有睡眠的时候,睡着了。无心无想定、睡眠、闷绝、灭尽定这几位,五位当中。这个五位里头,“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断已”,所以念空了,我们要注意哦,什么念空了?第六意识空了。你不要认为第八阿赖耶识你真空了。没有,是第六意识。意识切断,所以禅宗经常说“三际托空”、“前后际断”是讲第六意识切断。“意识断已,后复起时。”后来念头再生起时,“藏识末那既恒相续。亦应与彼为开导依。”譬如睡着了,你一个人,只是意识切断了,所以叫作睡眠,不思想了,不感觉了,意识在休息,或者一个人闷绝,昏过去了,麻醉过去了,意识切断了。醒过来呢?“后复起时,藏识末那”,那么后面的意根,第七识同第八阿赖耶识功能,又同样发动作用了。那么,假使这个现象是当然的,那么应该讲“亦应与彼为开导依”,那么可以说意识为第七识第八识的开导依,这都在逻辑论辩上讲。

“若彼用前自类开导。五识自类何不许然”,“若彼”,假使它,用前面同样的论辩的道理,“自类开导”,它自己本身一路,就它开导依引发的。那么同一理由也可以说,五识的本身,“自类”也互相作开导依。另外不需要在逻辑上再建立一个其他的开导依。所以“五识自类何不许然。”你怎么不认为他,这样的理论为什么不认为可以呢?当然也可以。

“此既不然。彼云何尔。”他说,假使这样在理论上我们认为通不过的话,“此既不然。”如果这样,“不然”,否定了他,“彼云何尔。”那么,他,也就是他,“云何”,他这种所讲的理论,“云何尔”,怎么样可以承认是对呢?古文是“彼云何尔。”这样说,难道说就是对吗?这是古今文字的不同,我们今天先到这里为止啊。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