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90讲 故自类依,深契教理

“然圣教中。说前六识互相引起”他说佛说的经教里头讲,前面第六识互相会引起作用,“或第七八”就就是第七识第八识“依六七生”,靠第六识第七识生起作用。

“皆依殊胜增上缘说”,他说这个理论都依与特殊的,特别的,增上缘,四缘里头,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他“非等无间”这缺个“缘”字,并不是等,“故不相违”所以并不相违背。

“瑜伽论说”弥勒菩萨瑜伽论说,“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一切识的作用,即中间无间,诸识呢,连续发生,所以说,这个作用与那个作用,与彼等无间缘。

“又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自类相依,自识为自识的等无间缘。

“即施设此名意根者”,现在把第七识讲完了,第七识末那识又翻译成中文叫做意根,为什么这样叫做意根呢?“言总意别。亦不相违”他是个总,意识思想的总体。所以叫做意的根根。

“故自类依。深契教理”,所以一句话,自类相依,换一句话,我们心意识的作用,自己骗自己的。而讲他有物理作用,一样有同类相依,就是这个作用。

那么下面说“傍论已了”,我们研究到现在啊,种子依,根本依,开导依,这三个讲完了,“傍论已了,应辩正论”现在讲这个心意识有能变,所变。

“此能变识虽具三所依。而依彼转言”所依就是表示这个心意识那个转动转化,这个“转”是唯识常用的,其他佛经就叫轮回,那个“轮”字也代表转动。则轮变。

“但显前二”讲前面两种。“为显此识依缘同故”,这个第七识啊,所依的缘相同,“又前二依有胜用故”“前二”就是种子依、根本依。有胜用。那么后面又加上一个第三种叫开导依,开导依什么意思?“开导依易了知故”,讲一个开导依是在理论上,思想上,给我们容易明白。

“如是已说此识所依”“如是”就是这样,已经说明了心意识作用所依的关系,所依讲过了啊,依是依,依就是依靠,譬如我们人,小的时候靠父母,长大的时候靠太太,太太靠丈夫,或者靠兄弟,老年人靠儿女。所依“依”讲过了。

现在是所缘,因缘这个缘由了。“谓即缘彼”,缘就是攀援、关联,有关系啊,我们现在讲关系,一个扣一个。

“彼谓即前此所依识”,那么这个彼就是他,第七识靠什么呢,靠哪一个?还有一个老板?第八识,为前面所讲,所依,“圣说此识”就是佛说的,我执,这个我的关系哪里来的?还有个根根,有个老板,这个老板第八阿赖耶识,叫做藏识,“缘藏识故”。

“有义此意缘彼识体及相应法。论说末那我我所执恒相应故。谓缘彼体及相应法”有一个,有一派的意思,我们这个意根,这个意识,生来,所以叫俱生我执,第七识,只要我们有生命,就有我,一入胎就有我,变鬼的时候也有我,有我做鬼,所以有鬼来抓你,大家怕鬼来抓你啊,他的鬼所以来抓我,都是有我,假设做到无我,有什么鬼不鬼?他抓我,我跟你差不多,你抓去吧。所以我们中国古人的那副画,中国古代好几位读书人,一下记不起名字了,唐代,一个人在庙子里读书,以前我们读书这个社会环境苦啊,没有地方寄宿,都靠庙子上帮忙,都在庙子上啊,山里头啊,那些佛庙里头读书,有一个人晚上在读书,这个夜里过来来一个山鬼,那个窗子里头就伸过来一个面孔给他看,那个山鬼啊,山上那个鬼叫山魈,不过我在山上很久啊,始终想看看不到,他们很有缘,这个山鬼来了,古代窗子不是玻璃窗呢,那个纸窗都是破破烂烂的,当然很难看,这个人还是读他的书,抬头一看,看到山鬼,他一点也不怕,正好在写字,就把那个墨啊,在自己脸上一擦,把舌头一吐,他说我们比比看,你难看我难看?鬼给他吓跑了。这是真故事啊,这个在唐人笔记上。

还有一个故事,我们小的时候听说过的,还有一个人,一个在庙子读书啊,一个鬼伸手过来,我们古代读书,像我们小的时候,红笔是朱砂,拿来圈点书的,朱砂是画符念咒是靠朱砂的,朱砂在中药里头,对心脏有镇定的作用,是镇定剂,所以朱砂的,我们过去写个表文,报告,给神、给菩萨、给上帝,那个表文要朱砂写黄纸,现在什么都可以,我都用钢笔乱写,都还行,那时代不同,玉皇大帝那里也有电脑。那么这个人正拿到朱砂,看这个鬼呀,大手伸过来,好大,他就很简单,正好拿到笔,在他手心写了一个易经八卦,画了一个干卦在他手上,他还是看他的书,这个鬼就拿不出去了,这个手上。后来鬼在外面求救命,天要亮了,鸡叫了,不能回去报道了,鬼门关不能报道,不得了了,等于我们不能回到部队报道,要关禁闭的,鬼要坐牢,所以向他求饶,这个书生说好好好,下次不要调皮了,不要来吓我了,再把那个字啊,涂掉了,他手就伸回来,就走了。

那么我们讲这些故事干什么呢?有没有鬼,有没有神,常常我,现在很少人问了,我记得好多年前,常常碰到人问,究竟有没有鬼,有没有神?以我告诉你,都有,但是你问我一辈子看到鬼没有,我也没看过。我非常想看他,因为我从小就胆子小,因为胆子小人就爱看鬼,越想看越怕,所以听大人讲鬼故事,找个人背靠背,躲到去,还这样看,你快说,快说,就这样。这个,可是一辈子没有看到鬼。但是却有,(若)鬼神没有,仙佛也没有;有鬼,有仙有佛也有人。

所以禅宗有个故事,这个一个我记不得全名了,一个读书人问一个禅师老和尚,他说这个因果报应有没有,就是鬼神有没有,这个老和尚说“有哦,绝对有”,这个人也参禅的,他也找了很多名师,他说老和尚,师父啊,你的说法同某某老师父也是大彻大悟,说的不同啊,他说“哦,他怎么告诉你?“他说没有,空啊”,因果也空,果报也空,鬼神也空。“哦”,他说,“他告诉你这样啊!”你有没有太太,他说有啊,某某老和尚有没有太太?没有,他说空可以,你说空不可以。这个道理很简单,他证了道的,可以,你没有证道,空不了啊!这个鬼神,这些东西,都是我、我所执来的,我执真了了,才能了的了生死,所以了生死,第七识没有破,根根没有拔掉,说自己能够了了生死,那是自欺欺人的话。光是意念空、清净,还不能了生死,那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平静的现量境的,要把第七识的根拔出来了,这第七识很难弄的。所以这个“论说末那”就是第七识,意根,“我我所执恒相应故”他永远跟到你。

“谓缘彼体及相应法”,那么第七这个我执这个力量哪里来的呢?就是业,业力,所以我们经常,越看啊,每个人,你看人看多了,所以年纪越大,看人,哎呀,发现这个业力之可怕,任何一个人自己看不清楚自己,那股力量生命力量,他的个性,他的态度,他的做法啊,他就是他那股业报,那股力量。那个每个人面孔长的相同,所以我们常常讲的,有的人态度,你看人,这个人问我“我前生是什么变的?”前生肉变的,什么变的?前生爸爸变的,妈妈变的,不是他们两个把你变出来。但是你问个体怎么变的?你不要看,所以镜子里面自己看自己就知道,所以今天有个同学讲,我说你们女的走路讲到运动啊,都是屁股扭的,所以打起拳来也是屁股扭,男的是两个膝盖头动,有一个同学说,老师啊,有些男的扭屁股比我们女的还厉害,我说那多的很,他说那是什么道理,我说前生刚刚变女人过来啊,还没有扭完,习气就是这股业力,我执,他那个业力的习气,他的动作,你看有些男人,喜欢撩撩头发,看到人,也喜欢那么搞搞,我们觉得很不习惯,这个男人怎样,叫做娘娘腔,娘娘腔,有些很多啊,看到人还弄一下,衣服拉一拉再进去,我们看到起鸡皮疙瘩,这个男人嘛,走路要进来就进来了,怎么来这一套呢,可是他有这个习气。你说这个三世因果,这个地方你就体会呢,我执恒相应故,他永远在那里。使你不知不觉之间就表达出来。所以修行要在这个地方,了这个业力习气之难啊,太难,你自以为念佛啊,打坐啊,空?要真空了,那才是真修行。

“谓缘彼体及相应法。如次执为我及我所。然诸心所不离识故。”就是刚才我所表演所讲的,每个人的形态表演不同,乃至他再说每一个人细胞,相貌长的不同,一个细胞都不同,寿命长短,身体的健康不同都是业力这个我所所来的。所以这个“心所不离识故”“如唯识言。无违教失”,所以要这个研究唯识这个经典所讲,并没有违背释迦摩尼佛的圣教,并没有这种过失。

“有义彼说”另一派的理论,“理不应然。曾无处言缘触等故。应言此意但缘彼识见及相分”有一个,又相反提出一个理论说,“理不应然”在逻辑道理上不是这样,他不是一定是这样说法就通,另外一种说法也使人悟道。

“曾无处言缘触等故”他说所有佛经典上没有讲过,这个意根的作用一定要缘连锁那个触,就是身体这个触,就是我讲过的,现在医学讲,反应、生命神经的反应,就是触。那并没有说要靠这个反应来。“应言”应该在逻辑上讲,“此意但缘彼识见及相分”,第七识是意根,意的总汇,我们意识思想的总汇。但是他对于第六意识是很严谨的,譬如说现在说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理论的话,就是说我们思想的习惯,会构成一个观念,一动就是那个观念,意识就变成一个形态了。很多很多。就是说,这一派的唯物哲学思想,他这一方面东西常用,他对于第六意识的这一方面,看的还蛮稳的,所以他变成唯物思想。等于小乘的佛法,心物两个分开来。不能一元,如果他的哲学变成心物一元的话,就是唯心学派,就不是唯物论。这个科学,自然科学进步,使物质不灭定律已经受了动摇,他就站不住了。但是像他意识形态这些常用的哲学名词,他们也用的很惯,所以他们经常用的意识形态啦,要斗争一个人啊,你表态,这就是意识形态,你把你的思想讲出来,你把你态度拿出来,你的意见站了那个立场,都是这一套来的。所以告诉你们注意,但是碰到唯识他就垮了。

所以这个“但缘彼识”这里讲这个意识形态,这个东西,意识起来的作用,乃至第七识的意根,那已经,意根不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只讲到第六识可以用,意根这个名称就用不上了。所以连佛经,连我也想尽办法,想创造一个新名词,想不出来,所以玄奘法师也想不出来,只好翻音,末那识。这个在中文里头很少有这么一个东西,外文也很少、难翻。这个意根的意识后面,他有两个,一个见分,一个相分。分就是这个部分。见分、相分。

那么我们在学理上解释已经讲过,见分就是精神部分,相分就是现象部分,我们讲外形的见分啊,我们看到外面,到一个环境一看,喔唷,这个地方很大,空空的。有一百把个位置,这是见分。看到了,看到什么?相分摆在这里。看到有椅子有空间,一个看见了这个现象。我们内在的注意哦,大家念佛啊,参禅,见分相分,我们觉得现在思想在想,这个思想在想,然后把自己念头空看啊,阿弥陀佛当扫把用啊,阿弥陀佛是一把扫把,有个思想来,阿弥陀佛,想到钞票,阿弥陀佛。想到肉包子,阿弥陀佛,都把他扫掉,最后嘛,扫把还拿着,阿弥陀佛,这是扫把,什么来就扫,什么来就扫,这个扫完了呢?你这个扫把,阿弥陀佛扫掉一切妄想,这个心态的相分,心理现象给你扫掉。你那个知道,我把现在用阿弥陀佛把这些现象都扫了,那个清净境界,我晓得现在清净,那个是见分,所以见道是见那个。能见之见,而见者无相,所以见分同相分,意根有这个作用。本来有四分,在这里只提到两分,见分相分,还有个证分,在我们心理起的每个念头是相分,现在晓得,念头空了,前念已经灭了,后念也不生,中间空了,见到空这个是见分,这个见分老实讲,搞清楚哦,算不定你这个见分还是相分呢。错把相分当见分,这就完喽。你把外公当祖父,虽然都是公公啊,不同啊,一个是妈妈的爸爸,一个是爸爸的爸爸。这个中间有差别的,所以相分见分,你要搞清楚。相分见分后面还有一个证分,证道了,但是你证道的道真的假的啊?差一点点都差的很远,这个证自证分,我证道,确定,深信不疑,这才叫正信。

你们现在翻开《金刚经》上念,那个我们那个老大姐,武则天做的偈子,“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断疑很难,所以这里提到两分见分、相分,是讲四分法。

“如次执为我及我所。相、见俱以识为体故。不违圣说”所以相分见分,证分,证自证分。“如次”依到这个程序来,其实都是由我而触发,执为我见我所。所以相、见,两个字要把他点开啊,不然我不讲过了,恐怕你们年轻同学将来,就变成相见了,那相见不相识哦,相,上面一句,相分,下面这个见是见分。“相、见俱以识为体故”,都是心意识的作用,他说这个理论,“不违圣说”同佛的道理说法没有两样。

“有义此说亦不应理”这里论辩很厉害啊,有时候这个还不圆满。

“五色根境。非识蕴故。应同五识亦缘外故”五色根,什么是五色根?眼珠、眼睛、眼神经,耳朵、听觉的耳膜、听觉的神经,眼耳鼻子,舌就包括嘴巴味觉这些神经,整个身体上神经系统,这些,这叫五色根,眼耳鼻舌身,五色根的根本用现在生理学上,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组成。“五色根境。非识蕴故”这个五色根属于色法、物理,在人可以讲生理,不是心理,“非识蕴”。“应同五识亦缘外故”所以这个五色根,这个眼睛耳朵听觉这个神经作用,应该同这个前面五个识一样,专门喜欢在外面抓的,缘外,缘就是那么抓,眼睛喜欢看,眼睛不看,对啊,所以叫人,有些人不能打坐,因为他眼睛不张开看一看受不了。所以有时候打打坐也看看表,总要看一下,再不然说空了没有,自己还看一下空,原来不空的。他看惯了,缘外,这个是因缘之缘。

所以“应同五识亦缘外故。应如意识缘共境故”,前五识喜欢缘外,抓外面,这个意识呢,跟到前五识跑,虽然他是总指挥,但是他喜欢跟到前五识跑,我们的意识有时候很不可靠。等于我前天看一个犹太人的故事,讲的很好,他说有一条蛇,有一条蛇,这个蛇尾巴有一天跟蛇头两个吵架了,我很划不来,什么事情都跟到你跑,你这个蛇头,领头的,要到哪里就到哪里,我这个蛇尾巴。这个蛇头讲,你跟我跑没有吃亏呀,你没有眼睛,没有智能,没有眼睛,你这些工具都没有,你会闯祸的,你跟到我就保险。这个蛇尾巴犟起来,要民主、平等,为什么你这个蛇头那么好,这个蛇头没有办法了,好好好,以后听你的了,就跟你走,所以蛇尾巴当头啊,蛇头只好跟他的了。闯了祸最后弄得整个死掉了。怎么给他死的呢,给他拖到河里头,烧了蛇头死了。所以有时候头脑不要昏聩,不一定听尾巴的话。这是犹太人的故事。但是我们这个意识啊,本来是个蛇头,前五识,有时候我们晓得,有时候我们做人做事,一下觉得自己丧失了理智的时候,他就听前五识在作用。第六识有时候判断力不够的,会丧失理智。听这个蛇尾巴的拉起跑。这个道理要注意。

“意识缘共境故,应生无色者。不执我所故”。应该生起无色心来,无色相,空的,那么,怎么样到达无色,把色法空了谈何容易?真正色法空了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感觉也没有、无我了,真正无我,色蕴才能空。所以我们坐在这里一定有我,人活到这里有我,色蕴不能空。色蕴不能空,色相也不能空啊,看到好看的东西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你说一个东西,艺术家,善于分别这个颜色,善于分别这个东西美不美,对于生灭的观念是特别厉害的话,也就是他的业力当中啊,好色的习气特别重,这个确实自己感受不到哦,你必须要把这个体会到,才能修行。所以色蕴身,到达无色境界,无分别色都不容易。到达真无色境界,应该是真到了不执我、无我。

“厌色生彼。不变色故”,但他是小乘境界,“厌色生彼”一切事,厌恶,有厌离心,色法不起分别。但是不能变色,变色是什么?大乘菩萨境界可以变色。看到这个是石头,在定境中,智慧成就,神通力量,这个手一指,乃至手不要指,念头一动,就把这个石头变成老虎。变成一棵树,所以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小乘罗汉还是做不到的。罗汉所现的神通是幻相,菩萨所现的是真相。这是两样的,很难,所以光是空色,“厌色生彼,不变色故”。

“应说此意但缘藏识及彼种子”,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说这个第六意识,自缘第八阿赖耶识,以及他的种子作用。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