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299讲 浅深推度粗细发言,此识唯依内门而转

“浅深推度”有深有浅,心思散乱,心里头乱跑。哎呀,要求个空,要求个定,这样不能得定,那样不能得定,要数息嘛,呼吸,12345,哎呀跑掉了,再来再来。重新来,这就是寻。伺啊,就是硬是等到起,等个道来碰我,总有一天我悟道,那就是伺。浅深推度,粗细发言。所以寻跟伺就是同样的心理状况,他有粗细不同境界的差别,一个深一个浅。那么这都是第六意识的境界。

第七识。“此识唯依内门而转”,他是内在的,他不跟到外面跑。“一类执我”他这个做法在就抓住一个我,沙和尚。“故非彼俱”所以呀,第七识里头,心所状态仍是两样的,他也没有。这都给我们解释很清楚了。我们就了解第七识这个意根是个什么作用呢?

“有义彼释余义非理。颂别说此有覆摄故。又阙意俱随烦恼故。烦恼必与随烦恼俱。故此余言显随烦恼”,讲到这里我岔进来一个问题。“有义”有一派的道理。

“彼释余义非理”哎呀,他说这种解释啊,讲心所的状态,下了许多的秘密道理,并不合逻辑。“颂别说此有覆摄故”,他说另有偈诵,《二十唯识》中,说这个里头,第七识有覆所包含,有盖覆的。“又阙意俱随烦恼故。烦恼必与随烦恼俱”,他说并俱第七识作用是与第六意识分别作用同时来的,所以随烦恼俱,随烦恼同第六意识关系深,同第七识浅,“烦恼必与随烦恼俱”,实际上根本烦恼一起呀,随烦恼是副产品,一定会来。“故此余言显随烦恼”现在这个里头所谓余言,讲了那么多的分析的空话,是讲随烦恼作用,这是有的。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