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303讲 八随烦恼

假使没有失念不正知呢,那么就没有烦恼现前,始终在定中,定中就是戒,戒定就在一起。这个时候不需要戒了,到这个时候,再去念念在戒,那就糟了,那就是散乱心,那个戒啊,慧啊,就变成散乱心、恶了,变成不善、变成恶了。

“故染污心。决定皆与八随烦恼相应而生”所以凡夫的染污心理呀,他同八个随烦恼的心理是互相感应而起的。那么哪八个?“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这八随烦恼。

“忘念不正知。念慧为性者。不遍染心。非诸染心。皆缘曾受。有简择故”跟慧,正念,跟慧的境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性质呢?不遍染心,心没有染污了,比较清明。

“非诸染心。皆缘曾受”,那么他对于什么叫曾受啊?禅宗祖师有句话,我们怎么修行啊?熟处令生,生处令熟。熟练的地方,譬如我们平常爱骂人啊,爱贪嗔痴啊,爱说笑啊,这个烦恼犯罪的心理很熟,熟的这个心理慢慢的把他转过来,变成生的了。要如是守戒、念佛、修定啊,这个生的心理,学了佛以后才懂,很难把他变成好的习惯,生处令熟。就是这个道理。染污心就是染污那个熟的地方,生的地方不染,所以我们在修定修行,在定境当中,“皆缘曾受”,曾经染污心理上都是容易浮起那个影像的。

“有简择故。若以无明为自性者。遍染心起。由前说故”,假使说,凡夫境界从无明开始说,认为无明从哪里来,不知所来,不知所去,这个在这里认为无明本身就是自性,其实无明是染污心。“由前说故”这个不要辩论,前面已经讲过了。

“然此意俱心所十八”总共下来,第七识的心所有十八。“谓前九法。八随烦恼。并别境慧。无余心所。及论三文。准前应释”他说我们这个《成唯识论》三段的引用《二十唯识》《三十唯识诵》等等,综合拢来,变成《成唯识论》的。标准如前面论辩一样。“若作是说。不违理教”这是佛教佛法的正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