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讲第七识,第七识末那识,所谓意根,还没有讨论完,第七识关系很重要,我执,就是与生命俱来这个我。
“此染污意。何受相应。”他说这个提出一个问题啊,第七识意根受外边的染污,习气的污染,我执越来越重,哪一种感受与他关系最大?最密切的?这个受,我们晓得,五蕴所谓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在佛学称为五蕴,色法,就是我们这个肉体,四大,地水火风,同物理世界等等。有了这个生命肉体以后,感受最严重,受阴一半是身体上、生理上来,一半是心理上的,所以这个受阴是很严重一个东西。我们修行做功夫难以解脱就是这个感觉状态,这个受阴,这个染污意与哪一个受阴相应?
“有义此俱唯有喜受。恒内执我生喜爱故”有一派的理论,这个我执这个意根啊,俱生我执,与生命俱来,就有两种,一种喜,很高兴,心里喜欢,喜受,一种是感觉,就是这两种东西。就是因为喜欢,因为感觉喜欢,感觉就是我们现在讲享受,觉得这个很享受,譬如我们抓痒,譬如这个按摩,按摩是一种痛苦的事,重起来蛮痛的,轻一点觉得享受,譬如抓这个香港脚,破了越抓越舒服。其实一种痛苦,重一点是痛苦,轻一点叫享受,痛苦也是一种享受,痛的享受,轻微的痛苦叫做快感,也是一种享受,都是刺激来的。所以这一个,他是第七识的染污啊,生命俱来,一种是喜,喜乐这个东西,喜欢;一种是感觉上,感受,譬如我们打坐,觉得气脉很舒服,喜欢打坐,要注意哦,光是喜欢打坐,理没有通,并不是佛法解脱啊,贪图清净,贪图打坐也是受阴,在受阴境界里头困住了。就是这两样东西,一个喜一个受,恒为执我,永远的,内在就有个我字在里头。就构成了我,因为我,因此生出来更喜欢某一样东西,喜欢想,或者喜欢看,那么喜欢享受某一种感受,感受不同,这个感受不同,到了人类社会,有各种感受不同。有人爱吃臭的,有人爱吃香的,各人不同。譬如人的疮疤应该很脏啊,生的癣,可是古代啊,我们好几位名人,他喜欢吃这个,一吃了以后文章写的更好,这个东西各人不同,他就是这两个东西在这里重要。
“有义不然。应许喜受乃至有顶。违圣言故”,他说另一派说这个错误。这个理论不对的,因为喜乐两种感受,喜乐两种境界,有功夫修行的人,升欲界天,欲界天一定是在初禅、二禅得喜,所以说打坐修定做功夫,初禅离生喜乐;定生喜乐二禅。一定得喜,心理上无比的喜悦;生理上,所谓一般人讲的气脉通了,非常舒服。到三禅升到有顶天,色界天,这个禅天已经很高了,不是普通的天人了。我们晓得,学佛大家一讲就是大乘佛法,要想悟道,能够守戒、得定、有慧,死后得生禅天已经了不起了。
所以我们常常想起有个冒充和尚的诗僧苏曼殊的诗:“升天成佛我何能”,升天做不到,成佛也做不到。“幽梦无凭恨不胜”,自己妄想多,理想高,事事都做不到,所以他写给朋友一首诗,“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刘三是他一个朋友的名字。“尚留微命作诗僧”,还留下这条命,写写诗啊作作文章。这个舒曼殊的诗啊,我们年青看他是很潇洒。其实啊,岂止苏曼殊,我们一般人学佛学道,老实讲,对他第一句第二句都有感慨,“升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
所以现在这里《成唯识论》提出批驳:喜乐境界,乃至色界天的最高层有顶天,最高层的天主是大自在天,都还保持着第三禅天乐的境界,快乐;这个乐就是受,受阴啊。那么,第三禅天,应该是三禅、四禅之间,应该无我了?你现在讲,这个意根我执还有,“违圣言故”,跟佛经的理论就不对了。
“应说”,应该说,“此意”,这个第七识末那识的意根“四受相应。谓生恶趣。忧受相应。”这是佛所讲的,下地狱,一个人在灾难里头,受阴干什么?很痛苦,感觉很痛苦,就是“忧受相应”。所以地狱时间很长哦,我们人碰到烦恼痛苦的环境,那个时间就长,虽然只有五分钟,很长;快乐的环境啊,高兴享受,就是一天也觉得一刹那过了。欢乐容易过啊,那个忧悲痛苦的环境难过,时间是一样,感受则不同。所以说“生恶趣”,变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是“忧受相应”,只有心中忧烦痛苦。因此我们讲,六道轮回在哪里?六道轮回就在人间,换句话,也在我们自己心中,今天忧愁难过啊,这个日子长了,痛苦得很,这已经下了地狱去了,很难熬;高兴的时候好像升了天一样,这个道理要了解啊。
“缘不善业所引果故”,地狱里头痛苦的感觉特别重,因为平常做恶业,不善业太多了,“所引”的“果报”,所以痛苦多。
那么假使修善行,修道做好事又修善,“生人欲天初二静虑”,“初”禅,静虑就是禅,初禅、二禅的境界,生在人间或者欲界天,“喜受相应”,哎呀,心里无比的高兴、开朗、畅快。“缘有喜地善业果故。”所以这个人一天到黑经常是欢喜的,笑口常开,同弥勒菩萨一样,都很不容易,多生累劫的善报来的。
我们普通一个人,大家都是欠债的面孔,到这个世界都来讨债的。脸上这个肌肉、神经啊都很紧张,人生难得几回笑。能够修得像弥勒菩萨一样,嘴巴永远是张开的,很难,这是很难。有些人不是不肯笑,笑不出来啊,神经多紧张痛苦;有些人天生这个地方神经拉得很紧,就是笑啊拉开一点点,这个样子已经了不起了。他是多生累劫的恶业所感,他那个脸相就是这样。你看我们看到生物的有许多面孔,你看那个动物园里的老虎狗,长得很可爱,尾巴把它剪得短短的,那个老虎狗的脸,你叫它笑起来也不会那么漂亮,那就很难看。所以,这个就是业果报应,恶业所引。
那么,人中初禅、二禅升到是“喜受相应”,是善业的果报来的。“第三静虑。乐受相应”,就有快感。“缘有乐地善业果故”,因为他修到三禅的境界了,所谓离苦得乐了,三禅就是离喜得乐地。
“第四静虑”,进入第四禅的境界,升到无色界去,色界的顶到无色界,“乃至有顶”,色界的有顶天到第四禅天升到无色界里,那是“舍受相应”,一切都放下,空掉了。“缘唯舍地善业果故”,那只有舍、空,这就是佛经的道理。
所以,第一种讲啊,这个我执喜受相应,喜受,初禅也有啊,二禅也有啊,喜欢,受是乐,那个快乐的感受,三禅天到四禅天都还有啊,除了阿罗汉即身成就,这个不通啊?“有义”另外有个说法,“彼说”,第二种说法“亦不应理。”佛经好几派,这个做功夫的理解到的不同的解释。
“此无始来任运一类缘内执我。”这个第七识啊从无始以来,它自然的,它只有一个道理,只晓得这是个我,我执,抓住了个我,我们无形中有个我——没有明显的思想,这股力量非常大,“我不要。”比如你现在坐在这,旁边有个人给你拿一块冰淇淋,你很喜欢,虽然说不要了,偷偷先拿过来再讲,因为这个时候正需要,“我”要。这个我,它不要思想、自然的。“恒无转易”,它永远不改变,除了证道,空了,所谓得了道,就是空到无我境界。
“与变异受不相应故。”他说,这个道理你讲(的)不对的,得了道的人到了三禅天,他那个乐感,快乐的感觉那固然是一种受,但是受的境界变了,道的境界“变异受”,你这个不能随便混为一谈嘛。等于说痛苦是一种感觉、感受,快乐是一种感(受),你说这个感受同那个感受在基本理论上是一样的,在作用上不同啊,你不能混为一谈,痛苦跟快乐硬不同,都是感受是不错的。
“又此末那与前藏识义有异者。皆别说之。”再说,这个第七末那识与前面第八阿赖耶识藏识“义有异者”,这个道理中间有个大分别,那么,我们要详细分别来解释。
“若四受俱。亦应别说。既不别说。定与彼同。故此相应唯有舍受。”所谓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步一步的功夫不同,感受不同,要详细分开来说,不能混为一谈。现在,你没有分清楚来说,说这个感受就是那个感受,“定与彼同”,“故此”,所以认为,与我执“相应”啊,这不对的,因为到四禅天,到第四禅只有舍,舍了就空了,那空的感受啊就不是这种感受。
“未转依位。与前所说心所相应。已转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所以,凡夫的境界是“未转依位”,一般普通人,凡夫,就是没有转过来,修道没有成功,“与前所说心所”。那么,你讲他是与苦受、忧受相应是对的。“已转依位”,他修行的功夫到达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他已经转化了。那么,普通的心理,染污的心理没有,只有好的“二十一”种心所跟他有关联,就是五遍行,另外别境智慧啊、禅定啊这些五种,还有善心十一种,这个跟他有关联。
“如第八识已转依位。唯舍受俱。任运转故。恒于所缘平等转故。”等于第八阿赖耶识,得了阿罗汉境界,已经空掉了,所以说空,舍掉了,那个感觉就是一切空。
“任运转故”,自然而然都在空中,跳出三界外。“恒于所缘平等转故”,所以证得道果的人,这个我执第七识转了,不是叫做分别意识了,是转成平等性智,所以叫做“平等转故”,它的我相转成平等性智。
那么,跟着说,“末那心所何性所摄。”这个末那识这个我执再进一步讨论。我们晓得,唯识佛法讲道理有三性,我们一切的心理思想同一切的作为:善、恶、无记。这个无记啊,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无记是昏头昏脑,莫名其妙,就是无明。所以,这个末那心所第七识,它是属于善还是属于恶呢?我们都晓得,它属于“有覆无记所摄非余”,它没有善,它本身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就是由盖覆盖住了,因为有我相,盖住了我们自性的光明。譬如说第八阿赖耶识是个大圆镜、光明大圆镜,为什么我们本身不能明心见性呢?因为有第七识我执盖住了,把它遮住了,所以它属于“有覆”。
“无记”,它老兄做了的事情啊自己没有分别,它盖住别人也不知道。等于我们来一个笨人啊,忽然在前面一站,把大家的视线都挡住了:“你说你怎么这么讨厌啊?”“挡住了你们了?”你看,他无记,无心的,第七识是这样一个作用,“有覆无记所摄非余”,它不是善也不是恶,所以它的善恶都是无记来的。
“此意相应四烦恼等。是染法故。障碍圣道。隐蔽自心。说名有覆。”盖住什么呢?这个第七识的这个意根啊,“四烦恼”:我见、我痴、我爱、我慢。“诶,我认为这样对的啊。”这就是我见。“诶,我喜欢,你不喜欢。”个人爱好不同。我爱、我见、我痴、我慢,所以人的慢是天生自然的,自己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无论如何怎么了不起?还是我了不起。
我们这个人的心理很妙的,说一个儿女啊孝顺父母啊,对父母很恭敬,是很恭敬,不过讲良心,我们都做过人家儿女,好像想了半天,爸爸妈妈当年好像不及我,对不对?是不是大家有这个心理?觉得我硬是比爸爸妈妈不如,一万个人中找不出一个。总觉得自己,至少还不错哦,像爸爸妈妈那个样子,因为人天生有我慢。
跟一个老师学,开始很佩服老师,慢慢地也觉得:想当年那个老师,现在想想,好像我比他还高一点点。这个人的我慢没得办法。没有我慢、没有我痴、没有我爱,早成道了,他也不在这里。当然,那个时候到这里也无妨了,到这里也没有错。说一定不到这里,看不起你们,就是我慢。罗汉如果还有这个,那就不叫罗汉,那叫罗汉菜,只好把它吃掉了,真正的罗汉绝无此理。他来了,我们也不知道,他跟我们一样,平等性智,他化身来我们也不知道,他没有表示自己了不起。否则这个罗汉就是罗汉菜了,他有我慢。
所以这个意根啊,是四种的根本烦恼:我痴、我慢、我爱、我见是四种根本烦恼捆在一起,所以它是染污法,使我们堕落。因此我们不能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我相。所以《金刚经》要我们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去除我相就可以成道,就可以得智慧成道。唉,念尽管念啊: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说“你为什么念经啊?”“我要求长寿。”《金刚经》上不是告诉你没有寿者相吗,却要说念了《金刚经》为了求长寿,岂不痴哉啊,不痴就不叫我了,所以也蛮好,所以,念念总不错。
那么,这个东西啊“障碍圣道。隐蔽自心”,所以自己不能明心见性,因此讲第七识“有覆”,盖住了道业。有覆是盖住了,盖住了什么?盖住了道业,所以它是无记的。
“非善不善。故名无记。”你说这种我痴有什么不好?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个痴情写成功的,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个痴情、多情史,战争也好写什么也好。人类的记载,一切人类的行为,不痴情就没有好玩了,也没有文学,也没有什么,整个是痴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很美,这是因为人很痴,不痴就不好玩了。所以大家有爱情、有夫妇、有家庭、有儿女,上爱父母下爱儿女,爱得不得了,所以世界很美丽,天伦之乐,这有什么不好?就靠众生愚痴来的,没有这一念痴,这个世界不好玩了,人类世界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这个我相,你讲它是恶吗?不是恶;你讲它是善法吗?非善。这里没有讲到恶哦,唯识始终没有用一个恶字,“非善不善”,是这样,所以它是“无记”性所摄,无记的范围。
“如上二界诸烦恼等。定力摄藏。是无记摄。此俱染法。所依细故。任运转故。亦无记摄。若已转依。唯是善性。”那么上两界,我们是下界,欲界里头,比我们高一点的,欲界里的天人比我们高,初禅、二禅,乃至到色界,更高了。这些上界的罗汉神仙们,“烦恼等”,有没有烦恼?有,轻微的,比我们。“定力摄藏”,因为他有定,有些烦恼,比较轻微的。等于我们有修养的人啊,你骂他两句,生气不生气啊?他也生气啊,不过他有修养:“哎呀,何必跟他两个计较?嘿嘿,他是小孩嘛。”那么讲,看他很有修养,(这是)我慢:因为他是小孩,格老子,所以才不跟他计较了。如果他不是小孩呢,你怎么办?“唉,不过,他老头子,我也不跟他计较。”还是我慢,哈,其实我慢是到处都有。所以,上界的圣人还有没有我慢?还是有,不过定力不同,定力控制住了。这个定力控制也落在无记中,微细的,有时候马马虎虎就把它忘掉了,丢开了。
“此俱染法”,所以都是盖覆,不能明心见性。“所依细故”,上界有功夫的天人们,他这个染污法门因定力的关系比我们来得微细了。“任运转故”,有时候啊,比我们解脱一点,但是,也不能够完全打开了无记,还没有完全破除无明,还有黑暗面,所以“亦无记摄。”
“若已转依”,假设完全无我了,到大阿罗汉境界,大阿罗汉不是小罗汉,“唯是善性”,这个第七识的我见我相完全空了,这个时候才是“善性。”
这个第七识的,“末那心所何地系耶。”它在哪一层地位里头所有的?“随彼所生。彼地所系。谓生欲界现行末那相应心所。即欲界系。”现在提出问题:末那识就是我相我识这个意根,这个第七识的意根心究竟在三界中属于哪一地?
三界分九地,何以分九地?以禅定次第而受差别。那么,我们曾经叫诸位同学留意俱舍以及留意界相,《三界天人表》要你们特别搞清楚,与九十八结使密切地相关。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不是说你两腿盘得好,功夫到某一个定境界就算得道,那还是外道。真正的内道是什么?我们要腿好,定力高;内心的心行,起心动念解脱成分多少;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与随烦恼的转化多少,那才是真正菩提道法,我们这个要清楚的。所以,三界九地一定要搞清楚。
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第七末那识这个心所在三界九地哪一地系缚?“系”就是拴住了,唯识成为佛学里的一门学问,经常用“系”字,普通一般佛经里经常用“缚”字,用绳子绑起来,束缚的缚。所以,为什么用系、用缚呢?我们不能解脱,能够解脱了就跳出三界外了。所以,末那识这个心所,哪一三界九地拴得最厉害不得解脱?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