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328讲 别境

我们这个《成唯识论》今天讲的还比较重要。第192页,有一个研究的是心所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的体(心性之体),它起了现在我们心理的作用,这个就是唯识的一个重点,同现代心理学有关联的。有些人研究佛学的,站在佛学的立场看法,这个唯识的心理学,是比现在世界上一般的心理学高明得多了。它尤其在几千年以前做了这个分类,而把心理状态分析以后再做归纳,归纳总体有五十一位,这个心理不同的现状。

在时间上讲起,是了差几千年。一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进步的学术的组织是很特别的。第二,它的一个归类的中间,特别注重于心理的、着重于这个心理道德行为。心理的道德之所建立的,这个是怎么样建立法?就是第二点特别的。因此,有许多偏见,认为这一个唯识学是概括了现在一般的心理学,这个可以说是偏见。也可以说是一个很确定的见解,因为这里有个前提,真要研究哲学逻辑的,或者勉强可以了解它。这一个唯识的心理学,它是有一个前提的心理学,它是个道德心理学。所以,它有个主体已经限定了,违反这个原则的心理都是错误的。那么现在一般心理学啊,它从心理学的现象而讲心理学,它没有确定一个前面心性究竟这个体是善是恶,或者不善不恶,这个它暂时不管,只讲这个现象作用啊,关于这个实际的人生,这个两个路线是不一样的。

那么再说,我们这个唯识的分类,以道德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它的每个范围所定的,是适合于古代那个社会、那一种时代。以现代的社会时代的各种范围来讲,它有些不一样了。现在科学分析同唯识的路道是两回事。不过,如果我们站在唯识学的立场,把它再做归纳,现在的心理学的调查资料,可以把它进到唯识学的范围,以道德心理学的这个观念,来归纳它的。那么,这个里头在将来,很可能是一个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这一个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至于说,由唯识心理学而讲到形而上的本体,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那么世界上现在我们晓得,在哲学的范围以内,一个是唯心,一个是唯物的争论,所谓宗教哲学,大部分都属于唯心哲学。

唯心哲学看起来是很了不起一件事情,但是,从十七世纪以后到现在,几乎事实上与唯物哲学是动摇了根本。现在唯心哲学上,在学术上可以那么讲,在大家的应用上,根本不理这回事情,一切倾向于无的作用。譬如我们坐在这里,夏天有冷气,这是唯物的发展,不是唯心的,所谓“心静自然凉”,凉是凉,汗还是要流。唯物的冷气开了以后啊,你不要“心静”,它汗还是不流,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的?比如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是个大问题。

那么,除了这两大思想的潮流以外,加上我们东方哲学是唯识,这个唯识,实际上严格归纳起来,也叫作“纯粹唯心哲学”,纯粹的唯心,因为唯识学把心物已经归到“一元”去了。那么我们一听,假使初学哲学的一听,认为这个是很高明的,“心物一元”,可是这句话听起来很高明,在科学文化的立场上,它没有证据。你说“心物一元”,怎么样“心物一元”?实际上,实际的证据很难拿出来。这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在理论上是承认,事实上很难,那么求之于唯识哲学,心物一无,有什么可以求证呢?它同唯物哲学是两个路子。唯识哲学可以客观的研究一个东西,把这个东西研究清楚了,大家功能上如何使用他,那么他就起作用。这个唯心哲学,他是心物一元,不是人家向物质方面去研究,他是回转来研究自己,研究自己怎么样可以证入心物一元,除非每一个人修道证道阿罗汉果,或者成佛,得了五种神通,那就可以证明,可是对不起,证明啊,你还是只能够证明一个人,不能证明大多数人,所以我常说,我说这个一切唯心,佛法是真实的事,我可以做证明,但是我现在只能做一个辩护人的证明,我没有办法站到法庭上把这个境界拿出来,都是这回事,我还没有。假设有一天我是这么交出境界来,我就走了。等我走了,别人又说这个境界不可靠,再要开庭问他一下,他人都不在了嘛。那所以呀,这个问题也是个严重的问题啊。我们了解了这里,然后知道唯识学所讲的心理学,他科学,很科学,很逻辑,他的重点使我们懂了如何去修行求证,尤其是你向说的所谓悟道,证道,怎么叫得道?怎么样叫证果,这一个路线,是自己个人求证的路线。也可以说每一个人求证的路线,在每个心理学,在每个心理行为的科学。他是这样一个路线,我们要搞清楚的。现在我们把五十一种心所名称做个介绍啊。

“虽诸心所名义无异。而有六位种类差别”,这个唯识的心所有六位,六部分,位就是六个部分,总归纳,不过希望这一次讲了以后,将来讲这一部分,下面我们再补,黑板上再不写了。现在是白板,白板上再不写了,写了以后啊,很麻烦的,所以希望这一次记得啊。那么这六位的分析,遍行有五,这五种遍行,五种遍行就是作意、触、受、想、思,这是归纳,这一部分,遍行这一部分有五个,所谓讲遍行,普遍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没有哪个地方无处不在,这个叫遍行。遍行有五种。

别境,特别的境界,在心理上特别发生的,所谓别境呢,也有五个,我们要注意的,所谓别境啊,什么叫特别呢?一定要经过禅定练习,道德的练习,道德的练习还不够哦,要经过禅定求证的功夫,这个生理跟心理合起来求证,一步一步功夫到达了,他这个心理的境像就呈现了,特别的强烈,这个是他的别境。特别的境界,心理。那么我们普通人有时候呈现不呈现呢?也呈现,就是说,当我们的心理状况啊,很宁静,很纯洁,很善良的时候,偶然来一下,也有的,这是属于别境,他是归纳分类又分成五个,所以别境,第一个是欲,这个欲是广义的,广的,很广,不是男女之间,不止性欲,一切的欲,尤其在别境这个欲啊,是讲什么?譬如我要修道,这个人喜欢修道,我想求得成佛的某一个境界,别是一种欲,这种欲不是普通的欲,超越与世间的欲,譬如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一个人,超凡入胜。这个超凡,一个凡夫变成得道的圣人,我们普通讲发愿立志,发愿立志也是一种欲,换句话就是心理的欲。你没有这个欲呀,也不能成功的。譬如我要飞起来,怎么样练成功飞起来,这也是一种欲。

胜解,特别的见解,特别见解,普通一般人思想见解都是差不多,有人智慧特别高的,任何事情到他前面他有特别高明的理解,那个叫做胜解。譬如说,大家都是同样的上课,学国文,有人学了一辈子国文呐,连个写信都很困难,有人就是一年他变成文学家,他对于文学有特别的胜解,这个胜解包括着天才的发展,这个是属于胜解。这是别境里头的。

譬如念,我们普通念,佛经说妄想也叫念,叫做妄念。我们现在的乱的妄想叫做念。譬如念佛,那个也是念,念佛那个念,念道德那个也是念,这个念的形成,所以此心中只有善念,这个养成,这个属于念。所以他现在这个名字我们一看,有许多都混淆了。假使是在现代化讲这个唯识,这许多名词同世间的学问混淆起来了,应该要重新加以整理,重新加以注解,照老注解还行不通的。譬如念,什么都是念,念诗也是念,我一个人喜欢音乐,我们譬如说普通讲学国学练拳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个学唱歌的,这个曲子啊,随时要在唱,唱惯了,好久不唱也不行了,声带也不行了,也走板了。这个这也是念。那么这个念,为什么放到这个别境呢?普通心理这个样子也叫做别境。就是经过特别训练,比如这个人死要钱,我们讲一句笑话,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这就是形容,他也是念。所以这个司马迁在《史记》上讲,普通人“天明而起孜孜为利,”大家都是为了钱,忙的不得了,所以心心念念在这个钱上,也叫做念,这个念,有时候普通人还没有,偶然一下不能连续的。这个念要加强连续的作用。这个善念,各位形成的。

定,我们不是打坐学定,定是一种,拿我们现在的话,是心理特别训练,心理作用受过了特别的训练,或者是生理受过了一种特别的技能的一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状况叫做定,因为我们普通人的这个心理思想啊,是活动的,不会固定。一个得道的人,我们拿佛学来讲,所以受过这个训练,他的心境精神思想永远不变的,在某一个情况之下,叫做定,这个也是心理上一种别境。所以我们晓得,修行人,所谓得定,在佛学,学佛的人看起来了不起,你懂了唯识以后,是了不起,这是心理训练成就的一种别境,不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因此以普通人看来,得道得定的人,是异人。那么中国有一句名称。某人是个异人,异者,奇异,同普通一般人不一样,两样的,特别的,所以叫做异人,同普通人两样叫异人。而这个定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慧也是经过特别训练出来的。那么我们普通呢,这个慧,这个人智慧,聪明是,所以中国字聪明是两个字。聪,聪耳旁的,耳朵灵敏特别谓之聪,明,从目的,从眼睛,耳目特别聪明,这个叫做聪明,普通人所具备的。这个智慧不是聪明,智慧我们普通现在讲灵感,其实灵感也不是,灵感还属于聪明的范围。那么普通人这个智慧,这个慧从哪一个方面训练出来的?第一要天才,譬如孔子也没有明显讲过这个话,你们诸位在中学里,如果念过《论语》呢,应该知道,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天才,要经过学问的锻炼,有头脑聪明,有思想,有天才,没有真学问,就是没有好好念书,没有各种锻炼下来,这个思想是没有用的。狂妄的。这个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是危险的。有学问可是没有思想,书读的很好,一切都很好,很呆板,但是呀,他这个人没有思想,这个也没有用。所以智慧,普通人的智慧,学问跟天才、思想配合的。

你看我们现在在台湾看到,教育那么发达,到了大学,到了研究所到了博士,看到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硕士,博士,非常多,但诸位没有在教育方面接触的,我不晓得理解怎么样。在我们是天天感叹,学生的这个素质越来越差,不管是博士硕士都在内,再加上以学问的立场看,看一代一代,差一代。你们现在到小学里看一看,你们二十几岁同学就感叹了,哎呀,比我们聪明,但是很差啊。已经讲这个话了。这个原因,是什么道理?慧学,学问的失去,没有经过锻炼的成就,那么这里面牵涉到教育问题,文化问题等等,所以慧也属于别境,一种心理上经过特别的锻炼,他爆发出来的功力,他发生的功能,这属于别境。那么这个别境也有五个,同遍行一样,所以普通过去,我们在佛学院或者在佛学上面,研究这些,把这些名词记得很牢,照古老的解释,那么就是做了一个统计,大家老一辈子的佛学家,所谓讲唯识的,了不起。可是到了明国初年,明国十几年到二十年之间,这十年,明国十几年到二十五年之间,有一个人起来反动,他是学佛的。就是熊十力,那么他的老师,就是欧阳竟无先生,实际上,他们,这个我都熟的,那么他最后,师生意见不同,等于分手,各走各的路,那么熊十力认为,古老的这个唯识学还不通,还没有完全,不对,那么他认为佛家讲的唯识,有许多是路走不通的。无法圆满解释的,他认为补充这一个唯识使他圆满,必须要靠中国的易经,那么他也研究易经,把两种汇合起来,他认为比较完备,因此,写的书叫做《新唯识论》,这本书现在也有,很多人也是他的弟子,学生。

这文字呢,因为他也是原来年轻时候革命,差不多快到三十岁的时候放下来,真正做学问。真正研究这些东西,所以他的文字的写作是学这个玄奘法师这个《成唯识论》这些笔法来的。因此,讲这个科学的东西,文字很难懂。要是年轻人看看新的唯识论,熊十力先生的,你更头大,也看不懂,易经也没有基础啊,唯识也没有基础。但是越看不懂的东西,学问一定好。就越来越高了,就莫名其妙跟到这个捧的,因为看不懂嘛,当然比我高了。看懂就不高了。那事实上,熊先生我们是朋友,不好意思多讲,现在也可以,为了学术的严谨立场,必须要说明。这个,他的唯识也没有搞通,为什么没有搞通呢?唯识不是普通的学术,要拿禅定功夫求证的,他禅定根本谈不上的,没影子的,连两个腿也盘不起来的,怎么修禅定呢?这是不可能的,换一句话说,他对于《易经》的象数也没有弄清楚,因此搞的不伦不类啊,就扰乱了这个学术界。

所以我在几十年以前,有两句诗郑重提到,“江山青史交相错”,历代的历史很悲哀,这个江山啊,这个大好河山同这个历史互相都在错乱的。大好河山骗了英雄,骗了人想当英雄。英雄造了错误的历史,历史又造了错误的英雄,“江山青史交相错,学术文章乱是非”这一代啊,我在几十年前经常有两句诗,对这一代的历史,我现在回转来看看,我已经下了评语了,等于对这一代的文化历史我已经下了评语了。这一代许多的巨作,学术文章都是乱了是非的,没有真正的是非的。这就是讲一个学术文化,尤其是讲到佛学这一方面,非常非常难,我这个话批评了前辈,是你们的前辈,在我们都是平辈了,是鼓励后辈,希望你们青年的一代,将来人类文化,我们还不讲中国文化,这个担子要能够挑的起来,像这些问题都要多加研究。

那为什么讲到这里呢,譬如说遍行五种,别境也是五种,那么我们心理因为修道修定,把他修成一种特别的境界,那么这一种特别的境界,五种别境同五种遍行,有什么关系?我们看遍了旧的,就是佛学里头所所有的唯识讲法,在这一方面横的联系,还没有联系起来。可是这个里头有最重要的关键,尤其讲到修行做功夫,关联更大。所以别境的五种同遍行的五种他的关联是出在哪里?横的关联,因为唯识学只说竖的关系,刚才讲了,他介绍,横的彼此的关联,他是没有管,我们现在假设做新的研究,这一方面就要加以留意。

还有善,这个问题很严重了,所谓道德观念,我们所谓讲善行,在唯识学心所里头,归纳,把善行归纳成十一类,十一个心理作用,是归纳,大家要注意这个话啊,归纳性他不是分析。譬如我们注意,举一个例子,拿佛学来讲,人的心理行为有多少呢?八万四千,佛说的,烦恼有八万四千,其实他这个不是真正的数目字,是形容人的心理思想行为所产生的烦恼有那么多,有那么多八万四千多的作用。那么现在唯识归起来,烦恼六种随烦恼二十种,包括善恶都进去,也达不到八万四千呢,这个中间善法只用十一个就归纳了。是不是真正能够归纳?能够归纳的话,要我们在补充上做功夫了,做学问的功夫,怎么样的行为才可以归纳到这个善法十一种范围里,这个中间分工就非常细了,所以真正讲新的佛教,新的佛学要弘扬的话,这个工作还正在开始呢。所以真的佛学要弘扬到全世界,乃至说中国文化重新建立佛学,那要重新再建立,他刚开始。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