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的诗,上面一句啊,“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就是苏东坡的名句,的确是好,后面再也做不出来了。做的出来也不行了,已经给他做过了,再不能重复了。那就是偷他的了,你看人生就是这样,这就是舍,那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古人说,你看这个古人很多的话呢,蘧白玉说过,宋代那个皇帝,这个赵匡胤的弟弟,赵匡胤当了皇帝,这个宋高宗,“五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他活了五十岁的时候讲的话,大概皇帝做生日,皇帝做生日,他的感慨,“五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其实这一句话是孔子那个朋友,魏国那个宰相,蘧白玉的话。这个皇帝也重复一道。人生多过了一年,年纪长大一年,回向过去的错,才知道错了,现在你活了二十岁,才知道十九岁以前都错了。很多的错是脸想想都红,到了二十一想想二十岁以前,脸又红起来了。五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呀,这个错啊,就属于舍,人生境界,所以“苦、乐、忧、喜、舍”。
“三受中苦乐各分二者”,那么这个苦乐忧喜舍,把他归纳又归纳,叫做三受,苦乐非苦非乐,但是这个里头呢,又分成两种呢。
“逼悦身心相各异故”,为什么有时候分析那么详细,有时候又可以笼统归纳呢?他说根据两个理由,这种心理的状况所发生。“逼悦身心相各异故”有时候压迫生理的难受,有时候压迫感受生理的身体的难受,有时候心理的难受,他每一种难受与快感的现象是不一样。不能笼统,所以唯识学家最反对学禅宗的人,禅宗一般的人笼统,唯识学家骂他们,笼统真如,颟顸佛性。笼统,马马虎虎,酱油跟醋两个差不多,什么都是,他不能差不多,拢统真如,颟顸佛性。他一般人讲禅,有许多人说,学佛学道根本不要研究经典教理,只要打坐做功夫就行,那你完全走错了。叫拢统真如,颟顸佛性。你搞不清楚嘛,好的境界坏的境界差不多,你分别不出来了,没有智慧。所以学佛是智慧之学,他这里,唯识呢,所谓叫法相。他每个现象到他前面,那没有办法,那叫做科学,白的是白的,黑的是黑的。白的跟黑的这一半是灰的。你不能黑的跟白的差不多,白的跟黑的差不多。差不多差的很大,就不能笼统。所以呀,“三中苦乐各分二者”,三受当中,苦乐分成,因为逼悦,“逼”是压迫,“悦”是快感,“身心相各异故”。
“由无分别有分别故”你看起来好像无差别,差不多,你说差不多里头啊,界限很大。有分别。“尤重轻微有差别故”重的烦恼,诶,有时候人生不找一点烦恼来,不大好过诶。人生偶然还要找一点烦恼来烦烦呢。才觉得有味道。轻微烦恼可以哦,重烦恼就吃不消了。你说人有时候无聊起来,还是要找一点烦恼啊,你去搓搓麻将啊下个棋啊,可以,不要赌钱输了打起架来,这个麻将搓的没有道理了。那就是轻微呀,“尤重轻微有差别故”。
“不苦不乐不分二者。非逼非悦相无异故”,所以有时候,不苦也不乐,那么这个不分开呢,因为不苦不乐啊,还勉强可以不分,他不压迫身心,也没有使身心特别有快感。这个“相无异故”这个现象没有两样,因为他无可分别,“平等转故”,他是同转的,这个平等转,这个道理啊。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