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351讲 恒取新境。无追忆故

“恒取新境。无追忆故”,那么这个眼睛:哎呀,这个东西漂亮!诶,这边还有一个,你看看。喔,更漂亮!把前面的不看了,它只追前面新的境界,所以它没有念。“自性散动。无专注故”,它随时要变动,东看西看;耳朵东听西听,它是在散乱的境界里,所以没有定。“不能推度。无简择故”,它不能思考,不能比较,不能等等,因此没有选择的确定性,所以没有慧。这五种别境,前五识是没有。

还有一派啊,“有义五识。容有此五。”另一派的大师们的学理认为:前五识你讲错了,你的观念,你修证的境界错了。前五识“容有此五”,同时也包含了这五种作用。

“虽无于境增上希望。而有微劣乐境义故。”你说前五识没有欲啊,不一定!它虽然对于前面反应的境界,它虽然没有“增上希望”,没有强烈性的要求。“而有微劣乐境义故”,那个眼睛看到好看的啊,它硬是想多看一眼,“有微劣”,不过这个力量很弱,也很低,可是它有这个作用,它是喜欢。有人眼睛喜欢看绿的,有人眼睛喜欢看红的。至于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哎呦,好讨厌!眼睛都是斜着来,那个是意识通知眼睛了,不过眼睛也不喜欢看他,眼睛也有这点作用。所以说,眼识、耳识、身体上,都还是有欲这个作用。

“于境虽无增上审决。而有微劣印境义故。”他说:你说它没有见解,这个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见解。“于境”,它对于外境虽然没有强烈的判断性的作用,而有很轻微的认为:嗯,好、不好。虽然不像意识那么明显,它有这个作用。

诶,你们诸位注意啊,我们现在是照旧的文字来讲,拿新的心理学同生理学配合研究,这些都很重要的。究竟这个神经的反应,这个细胞,有没有精神的作用?这个里头牵涉到究竟这个生命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很严重的问题啊!你看古文很简单,如果用新的观念来研究,每一句话,坐下去讨论牵涉到多啦!要牵涉到现在的生理学、医理学、古代的中医或者现代的西医,乃至种种心理学都拿上来了,都不简单。现在我们简单地说过去。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一派理论:认为前五识包含了有别境的五种作用。现在讲到胜解。

“虽无明记曾习境体。而有微劣念境类故。”譬如我们眼睛、耳朵,它虽然没有明明地记忆过去的经验,但是有很轻微、很差的(影)像记忆。譬如,我们眼睛看过这个东西,在这里看到过了,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看到过,现在又发现一个:哎呀,这个东西我好像看到过!好像!不知道,那就问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也记不起来的,记忆是在第八阿赖耶识的种性,要非常宁静下来,种子有时候爆发。

譬如说,我们昨天讲一个笑话:人老了有五种相反的形态,老年人现在讲的话马上忘记,老了;不过你们许多年轻的都老了,我觉得没有记忆力。这个老年人本来没有记忆力,但是几十年前从小的事都想得起来。年纪越大,他天天跟你讲的话,都是他当年几岁的时候跟祖母在一起啊讲什么,明天还讲这个话,后天讲的还是这个话,他觉得你没有听过,他讲了就忘了。这个是老年人相反,他的记忆力特别强。这种是生理上的老态,但是证明了一个东西啊,他新的观念不能吸收了,第六意识已经功能不集中了,可是,第八阿赖耶识恢复过去的记忆还有。

你说老年人有没有希望?绝对有希望,他的欲望还大得很。不过呢,一般年纪大的人很可怜,他被一个现象困住了:哎呀,我老了,死了。不晓得死后是到西方还是到上帝,这几个观光饭店他很难选择,是到耶稣那里去好呢?还是到阿弥陀那里去投一投好呢?还是到哪个地方好?他还是做了很多的希望。

那么,这个记忆的道理是在最宁静的时候会发生。所以,我们不是讲过一个笑话嘛,有一个人学打坐,老太太反对,这个丈夫也不听她的,天天打坐,叫做学禅,打坐其实不一定是禅了,他乱吹,说自己学禅。这个老太婆吵了半天没有办法,自己也气起来,你坐我也坐!学打坐,结果学了半天,搞了几天以后,对自己老头子讲:嘿,学禅真好,有道理!他说:什么好处呢?你怎么现在又相信了?她说:我不打坐想不起来,一打坐,有一个人欠了我十块钱,十几年了不还我!一打坐想起来了!你看到好像是在骂打坐,有道理,她宁静极点了,她记忆力恢复了,是这个东西啊。

所以说,前五识虽然没有明显的“曾习境”,而有“微劣”的“念境”作用,所以,它也有念。“虽不作意系念一境。而有微劣专注义故。”譬如我们的眼睛、耳朵,它虽然不是故意的,像修定的人一样,故意观一个东西或者故意念一个佛,专注一境。但是前五识我们的作用,譬如我们眼睛有时候看书时,大家大概都有经验,在看书,其实你看到在看书,一般的人在读书,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有进去,对不对?因为我也做过青年人了,他在那里发愣,心里还是着急:格老子,书都看不进,我气死了!可是,还是在那里看不进,对不对?大家都有这个经验。

尤其一个人在想心事的时候,拿到一本书,他根本看不进去,因为第六意识没有配合那个眼睛。可眼识在看到吗?你注意啊,虽然我在想一件事情,看书没有看进去,可眼识上看到了,白纸上是有黑字,这个是什么字呢?第六意识没有加上,不知道,所以叫做看不进去,可眼识还是看到了。虽然它没有“系念一境。而有微劣的专注义故”,所以它也有定的作用。

“遮等引故。说性散动。非遮等持。故容有定。”一般人,“遮”就是相反的,讲他不对的这一面。“说性散动”,是说前五识这个性质变动,随时要变动,眼睛东看西看,耳朵是听了这个听那个。“非遮等持”,但是不是故意挡住它。如果整个的现象,“故容有定”,它还是有很少的定力的作用。

“虽于所缘不能推度。而有微劣简择义故。”前五识虽然对前面所接触的境界,没有仔细分析的能力,可是,它也有很轻微一部分的:要看不要看、要听不要听,我们所谓知觉上,我们普通现在讲它是知觉。知觉这个作用是前五识的作用,不属于第六意识。譬如现在有人讲第六感、灵感,有些是属于前五识的作用,有些是属于第六识的后面,独影意识作用,还不是第七识、第八识的作用。

“由此圣教说眼耳通。是眼耳识相应智性。”特别注意啊,这里对真正的神通下了一个理论。“由此”,由这个道理。“圣教”,在佛经的教理上、经典上,佛所讲的:前面五种神通境界,眼耳鼻舌身,真的发神通的境界,必须要定的境界才能发。真正得定才能发神通境界。而且,如果证到无心定的境界,神通发得更大。不是现在一般人说:他有神通、有眼通,什么都知道。眼睛发红,脸上发红,那是血压高,那是脑神经分裂,是神通的二号,叫神经。要特别小心,不要乱玩那一套。

所以,佛告诉我们眼通、耳通,这是什么作用?是眼识、耳识的本身引发了它的智能功能,引发了智能的功能。因为前五识是什么呢?前五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境,所以引发了它的功能,不是第六识的关系。我们现在一般人修神通啊,是心理上第六意识加一个要求,这已经不是它的境界了。因此,最后所谓有神通的,现在一般搞的,最后都是得病了,都是走入精神分裂了。因为他不是直接从第八阿赖耶识功能发起。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