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380讲 执

刚才讲到色就是我,因此修持呀得到无想定,为什么呢?他看到得无想定的人能够“生彼”,升到无想天,确有这个果位,第二种“执命根唯我得无想定”,认为我们这个生命有个命根,这个命根很难讲了,这个命根特别注意,研究佛学,在佛学里头有好几处,混淆的,那么这里所讲的命根离不开身体,但是也不在身体上,这是广义的。有些在戒律、小乘的经典所讲的命根是不同了,也叫做身根,讲男女的这个生殖器的部分,认为是命根,那么在中国的所谓医学、道家,这个命根也连带男性女性生殖连带有关和气海丹田以下,“气海”,所谓一打到气海、一碰到气海人就会死,认为命根在这里,这个东方的哲学学派都有相同之处,这里所讲的命根呀虽然不离开身体,也同身体有关系。

那么这个命根是一个有色无色,拿印度哲学来讲,有形无相,这么一个东西,那我们要得到无想定就是要命根断,命根灭除才能得无想定,我们注意,有许多古代的佛学也引用到这个话,所以比如禅宗有些禅师参禅,说不参到命根不断不能开悟,那个命根就不是同这个学派所讲的命根了,那是一个借用的形容词,就是要拼命,研究到最后,你才能够开悟,所以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命根,随便就带到说明一下,万一将来你看到某一种书看到这个命根同这些连在一起了就搞错了。

第三,“双执前二其以我为想”,第三种呢,认为前面两种所讲的:色为我得无想定,或执命根为我的无想定,这两种理论都存在,并行而不悖,他都承认,因此不管命根也好色也好,这个生命中间有个真正的我。第四种呢,“遮第三句及我有色无色、也有也无、非有非无,这个四执我也。”那么第四种,认为第三派的哲学观念不对,不能够双执两边,是矛盾的,是遮第三句,这个遮字呀在佛经经常用到,就是否定、否认,认为我,决定有个我的存在,这个我也有色也无色,你说它有吗?它没有,没有吗?的确有这个作用,所以也有也无、非有非无等等,四边,理论上是四边,可你讲不出来,反正有个我,就执我,这是在我方面来讲。

第二四句的也有四个问题、四派,“初执色为我,我有边,其量狭小,”那么,这个四个问题,第一派的认为,色,这个物理这个色法生理当中有我,但是我是有边际,这个边际,这个我这个东西呀那个量很小,一点点大,大概一杯开水一样,放了几滴盐就变成咸了,我们这个肉体这个我呀灵魂认为很小,一钻进来不过肉体大灵魂小,有这么个作用。第二派呢,“执我无边,遍一切处”,这个我无所谓大小,无量无边,到处都有我,是个大我,第三,“执也有也无,我如身卷舒”,认为这个我呀,你讲它有吗?看不见,没有吗?有这个作用,或在有多大多小呢?看我们这个身体的大小,这个我就有多大多小,包饺子一样,第四,认为执“非有非无”,那么刚好相反,同第三句第三个问题相反,“是八“,这八种跟到上面讲下来,“皆如死后无想,得无想定也以等至寻伺起执”,这八种所谓有我的这个有我无我这个哲学的学派,分成了八种,他们都认为人这个肉体死了以后没有思想的,但是要修过才没有思想哟,所以到达了修行的境界,到达了无想定那是最高,那么死后呀,这个肉体死了以后呀,就可以升无想天,那么这一派的理论也根据思想来的,思想的思念:“有寻有伺起执”,这是一种。

另外,有俱非八种,所以大论里头也有记录,“论有二四句,”有两个四句,就是四边的问题,四派。“第一,初四句的,执色为我,”认为这个色法就是我,“第二,执无色四蕴为我”,到达了没有肉体、没有生理的障碍,受想行识这个知觉感觉都存在,那个是真我,“第三,执双执,”两派矛盾的统一,都承认,“第四种是双非”,都否认,“第三,入非想非非想定的时候,即死后非有想非无想,皆依寻伺起执”,那么这一段它的解释也很简略了,老实讲为什么简约了,我们古人翻译,玄奘法师也尽量求简约,真讲到非想非非想定这个境界,太高了,不要说佛法不可思议,非想非非想定也是不可思议,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到,所以大概理论一写就过去。那么这四种类别一死后,认为这个人死了以后,一死后,非有想非无想,你说没有灵魂的作用吗?有,有作用吗?讲不出个所以然,我们现在讲讲不出所以然,在他们这个学派讲出所以然有他的一套理论,辩论起来深得很,那么也由思想来的,“皆依寻伺而起执”,“非有等至”,他们也是都由思想而来,“非有等至”并不是说到达了无寻无伺平等了,这个境界来了,无寻无伺是很高了,那接近道,那不叫做外道,叫做内学了。

佛学有个名字叫内学,内学就是心法,佛法了,所以佛法也叫内学,那么我们几十年前晓得欧阳竟无居士办的一个佛学院,那都很高了,熊十力呀这些都是学生呢,叫做支那内学院,专讲内学的,内学就是讲佛学的。第二个四句的,“执前有边无边”等四种也很简单的带过去了,认为死后非有想非无想,可他们都有修持的境界,“该执四无色为我”,认为四种无色定的境界,到了无想天以上,无色定的境界,那个才是真的我。等于我们说,我们常常现在随便讲,理论都谈到人要牺牲小我,完成这个大我,大家嘴巴乱讲,大我多大?它有房子那么大?月球那么大?在中国很容易讲这些话,不需要考虑,等于我常常以前讲精神教育,教育本来是精神的,还另外来个什么精神教育?精神讲话,谁还不是精神讲话?没有精神还讲个什么话?

这些名词都是多余的,我觉得很奇怪,所以,你拿逻辑来论辩,有很多问题都是不通的,可是在我们中国无所谓,因为中国人不大喜欢讲这些逻辑,所谓大我呢小我呢,一听差不多了,是这个样子,可以了,酱油跟醋都差不多,而且中国人一个铜板一半买醋一半买酱油混合在一起叫做醋蘸酱油,不喜欢逻辑分析分那么清楚。在印度不同,一点不对论辩得很清楚,所以讲到这个,有人讲逻辑的问题,这一门学问,西方人认为印度的因明是受希腊的逻辑的影响而建立的。站在东方的学者,东方不是代表中国了,就是埃及、印度、中国呢,认为是希腊的逻辑、西方的逻辑学问的产生受因明的影响,这个论辩也很难考究了,姑且不谈,也是等于我们大禹王老祖母化成石头样都不去研究了,看到拜拜就好了。

下面他讲“所以者何?”,什么理由,一,“由彼定时分位出故,别一意蕴而为所缘执我有边”他说为什么这种哲学学派,产生了那么多呢,产生了那么多啊?大概归纳出来,小乘统计下来,有六十种,同绝对唯心的这个思想,心意识这个思想有关联。什么理由可以发生呢?你要晓得,他们这些哲学家都是修道的,都得定的,都在思想的境界里头啊,另有一个天地,“由彼定时分有”在那个定境里头,时间空间的概念,那么讲到这一句话,如果拿西方的文化来讲,好,马上有问题来了,那么可见这些人的定啊,离不开时空的作用。本来我们定也没有离开时空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学佛也好,修道也好,打坐的人哪一个能够?所以初禅不能到达,时空忘不了。

甚至有些人打坐起来,不但修不下来时空,还给时空限制了,这个地方不行啊,我要面对东方打坐啊,这个北方不好啊,这个风水不对啊,通通受空间的限制。而且打坐起来还看看表,那个要坐五十分,到了四十五分已经差不多了。觉得蛮长了,四十八分了,快一点想下坐了,不过看看表还少两分,再闭着眼睛熬两分,通通没有脱离时分,时空的关系,所以怎么样能够入定?真所谓得到定,不要说是无想,这个时分之间,时间、空间的观念,你先把他取消了。我坐在这里,前面有人,后面有人,这个人坐在什么房间,对什么方位,你说我们大家很多修打坐的,去掉没有?没有吧,那还早的很嘞,而且还认为东方是升起方,南方是有寿星了,长生不老啊,北方是死人位,还不敢碰啊,有什么不敢碰?北方不空如来,好,就空不掉了。多好呢。永远存在,五方都有佛,是这个时分,“位”位置空间形成的,在那个定境界里,脱离不了这个。

“意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拿中国来讲,那中国人讲,你觉得没有跳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佛学五行就是五蕴。没有离开过五蕴,以蕴而为所缘,那么打坐还有感觉,感觉是受蕴,还觉得哎呦,气脉动了,那当然是受蕴。不但是受蕴,你的妄想还在,所以“照见五蕴皆空”,你五蕴都不空的在哪里?那是“不空如来”。坐在那里都不空如来。但是真的不空如来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他们没有脱离所缘,执我有边。

“时分长而”有些人功夫做到比较高一点,入定的时间长,定的时间长。譬如《神仙传》、《高僧传》上记载,所以我常跟你们提的,《高僧传》上,慧远法师的兄弟,那个净土宗的那个祖师慧远,这个东晋时候的人,在庐山,也同我们一样,中国的乱,他是山西人,然后避难到南方,过了长江,就在江西庐山上,创立了白莲社,白莲社是这样来的,净土宗,他开创的,跟陶渊明啊,不过陶渊明没有参加,慧远法师怎么样拉他哄他都不来。他跟他两个是好朋友,可是不来,陶渊明我要喝酒,也不念佛,但是两个人好得很。所以这一帮名士都在一起,还有个弟弟也出家了,叫慧持法师,当时也没有什么大名,到了唐朝了,他这个相隔已经好几百年了,武则天这个女皇帝到处建庙子,在四川,建一个庙子,大家到过四川嘉定,你都看到峨眉山的,峨眉县的,我们下江人,以四川来讲,我们都是他脚底下的人,下江人,在嘉定,也叫做乐山,这里有个乌鱿寺,这个地方有个大佛,我是到他大佛的头顶走了一圈,那个十四个人吃饭的圆桌面,请客吃饭还可以摆位子都摆在头上,有那么大。由他头上,沿耳朵、脸上,有条小路一路下去,在身上有小路可走,走到底啦,就是那个江边了,两个脚,大佛的脚在江边。

这个,武则天到处修这个大佛大庙子,所以把国家的财政也搞修光了,中央银行都给她差不多修光了,她在开这个乌鱿寺的时候,当然砍到一颗大树,这个大树中间有个窝,结果一个和尚在里头打坐,那么也有内行的和尚说,不要动他,赶快拿引罄在耳朵边上敲,一敲这个和尚出定了,眼睛张开,一看大家都不认识,第一句话问,我的哥哥在哪里?大家就问他,你的哥哥是谁呢,他说慧远呐,慧远法师,哎呀,那是晋朝的人,早就过世了。他说这样啊,他就下坐了,离开这个树窝子,衣服拍拍走了,不晓得到哪里去了,后来不知所踪。所以真的入定,有人做到时分,时间很长。但是你晓得,我们一看几百年啊,他在这个树的这个中间,那么人在树窝子里打坐,很舒服啊。那是真舒服。还有树上打坐也很舒服,这有方法,树上面盖一个地方,打坐很舒服的,什么都不怕,很舒服。但是在定中的人,他没有觉得那么长,他觉得刚刚眼睛一闭,一出来,几百年或者几个月了,在定中不觉得长,因为在定中不晓得时间的长,而出定,看人世间,所谓沧海桑田,这个变幻那么快,这个里头,他在入定的求这个实证,那么认为“识蕴”色受想行识。这个可以维持这么久,这个生命,所以慢慢推测下来,“执我无边”。

假使有人入定,“入彼定,或缘意蕴(色身)受蕴”,譬如我们修白骨观不净观,老实讲修色蕴入手,当然慢慢也有受蕴的方面来,当做识蕴去观想这个白骨来,这各种蕴,所以白骨观的修法,《禅密要法》,为什么那么复杂呢?就是告诉你把意蕴五蕴都要实证过来,是可以脱胎换骨,人可以变了。意蕴。

“我总缘四蕴”有些人一蕴一蕴的分开来修,禅密要法白骨观就是这个道理。他里头也有修总缘四蕴,那么成功了,前面所讲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否定了第三个问题等等。

“集断灭者”,上面都是讲有常见。常见分析了那么多,什么叫常见呢?宗教家,譬如其他宗教界,认为这个上帝永远存在的,无始无终的,这就是我的常见,不过不同,其他的宗教就等于这个里头讲到过。一分常,一分无常。一部分是常,永恒存在。一部分是无常,不永恒的。譬如说,西方的宗教,我们现在叫他西方宗教,实际上也是东方去的。上帝是不生不死永恒存在的。我们是无常,会死。不过死了以后,等到世界末日的时候,重新又复活的,又回转来,接受上帝的审判,这一派,这些理论,哲学上,是一分常,一分无常。这个道理。

譬如说有时候我们民间的信仰,认为走阴了。这个东西啊,可能把前辈子的曾祖父啊什么找来,都找的来,这种这样,这种理论的基础啊,认为这个生命是常的,永远存在的。那么请问,人死了都到阴间,好几代都还存在,不晓得阴间那个土地,违章建筑恐怕越来越多了,他住在什么地方?这个阴间有多大?这个问题研究起来,学科学哲学就要追了,这是什么一个道理?

你说人,鬼投生了,灵魂投生变成人,所以也有同学们常常提出这个问题啊,那么现在人口越来越发达,我们这个种子,阿赖耶识种子是哪里来的?这个人种,这个种子,人还那么多,过去人口少现在多,我们这个地球上这个投生越来到末劫的时代,人口越来越多,这些灵魂、这些中阴又从哪里来的?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呀。你讲佛法的是中阴转生,那么你是,每一个人死了以后,都是这个灵魂中阴转生,请问这个中阴有固定的数目?还是中阴会不会分化出来?还是中阴是固定的数字?还是中阴是不固定的数字?这些种种都是问题啊,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哦。所以你们做法师的,万一出去,碰到有一个人学这个哲学学派的,是要问你问到的。

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答复他呢?地狱当然都讲有十八层了,为什么有十八层呢?现在违章建筑,阎王那边违章建筑,算不定加到二十几层呢。这个东西都是问题。所以这些都属于常见。认为生命是永恒的。所以常见里头分那么多,数量问题。这个住,这个生命的常,数字有没有一定?会不会分化?等等。量的问题,多大多小。很多很多啊。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