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388讲 此十烦恼何识相应?

现在我们是《成唯识论》卷六第232页,现在第四行开始。现在是一个总讨论,第四行开始。

“此十烦恼。何识相应。藏识全无。末那有四。意识具十。五识唯三。谓贪瞋痴。无分别故。”,这十种根本烦恼,以八识来讲,哪个识的关系重大?第八阿赖耶识都没有,全无。末那识第七识有四个,就是贪嗔痴这个“痴”、“见”、“慢”、“爱”;意识具备了十种根本烦恼;前五识只有三个,前五识有三个,眼耳鼻舌身是贪嗔痴三种。因为前五识本身不起分别。“必由第六称量等,方起慢等故”,必须由第六意识这个有分别心、有思想、有这些染污,才起贪嗔痴慢疑等十烦恼。这个是八识的分类。是这样情况。

现在第二个问题。这十种烦恼,“何受相应?”,比如我们现在讲感受,普通说享受,人生为了享受,享受分类,根本上有三种,详细的是五种。苦受,是受苦;乐受,享乐;那么不苦不乐受,可以讲舍受,舍去了,这三种。忧,忧愁的忧,喜,喜欢的喜。叫五受,人生都在五受的境界。

现在讨论这十种烦恼,“何受相应”,哪一种“受”?就是受阴,五蕴里头就是受阴,色受想行识,他说贪嗔痴这三种归纳的根本心理就是根本烦恼,“俱生分别。一切容与五受相应”,不管是多生累世带来的,是业力所带来的。与生命俱来的谓之俱生。“分别”,由现在这个生命意识思想所起思维分别的作用,有贪嗔痴。所以贪嗔痴三个根本烦恼,普通经典上称作三毒,一切容与五受相应,贪嗔痴这个根本烦恼同苦受、乐受、舍受(不苦不乐受)、忧受(忧愁)、喜受(喜欢),这五受相应。

因为“贪会违缘。忧苦俱故”,譬如贪念,这个贪这个烦恼,广义的啊,是贪名、贪利、贪饮食、贪色等等,很多了,人类这个“贪”详细分析,三界中间都有贪,贪清净也是贪、贪悠闲也是贪;其实一个人很清高,喜欢在山林中过隐士的生活,或者是单独清修,不能说这不是贪,是贪;乃至喜欢青山绿水,同贪色、好色没有两样。不过境界扩大了。乃至贪无想、无念,打坐清净,喜欢上庙子也是贪,不能说不是贪,不过贪的不同。不抽香烟等于是吃糖,一样的,都是贪。

贪的烦恼“贪会违缘”,他的因缘聚会的时候,如果碰到不如意,我们贪心不能满足,那就痛苦了,忧愁就来了,痛苦就来了。所以,举例子,贪心是个烦恼,碰到违缘、违反达不到目的,忧愁苦恼就跟着来了,这种心理状况。这是拿贪心根本烦恼举一个例子。其他要我们自己去发挥、旁通。

“瞋遇顺境。喜乐俱故”,譬如嗔心重,就是脾气大,甚至最重的,与张献忠一样爱杀人,甚至最近这个街上听说有部电影演人吃人,那是真的哦,不是假的哦,世界上有这种名族、有这种人,大家听说人吃人,同学们一定拖我去看,我说实在没有时间,你们赶快去看,看完了回来来告诉我,把我眼睛带去。结果他回来告诉我,我说你还没有讲完了。我说他为什么吃人?因为别人侵害他。他们这个野蛮的民族野性就爆发出来。我说是啊,还是因为你们认为文明人逗人家的。那活该吃掉,是自己逗他的。所以嗔恨的心理,他遇到顺境,他要吃人,他要作怪啊,这个嗔心。结果有人可吃了,这个舒服啊,喜乐。嗔有喜乐,这是举这个例子啊。

贪、嗔,所以他讲,由第六意识境界告诉我们,这个心理是这样。当然你这样听了以后,好像佛经归佛经,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所谓修行,自己以此检查自己的心理,随时要检查自己的心理。不要是经典是经典,我是我。浪费了时间去研究他,随时我们检查自己心理,这里讲的例子很少,假使我们研究现代心理学的同学们,晓得这个原则,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搜集许多个案的资料。收集资料,为什么人要杀人,而杀人的人伤害别人是不是快乐?还是忧愁痛苦?这个心理都要研究清楚的,现在只讲原则。现在讲了两条的原则,其他的意义你自己去发挥。《成唯识论》这里,因为他要简化,尽量的简化,聪明人一说自己懂了。

现在跟着讨论,“有义俱生分别起慢。容与非苦四受相应。”有人提出问题,“俱生”,与生命俱来。“分别”同现在生这个思想、观念,后天的这些人生经验、教育等等,自己人生的分辨意识起来。譬如慢心,贪嗔痴“慢”,知道人都有个慢心,我所以经常讲慢心,人天生下来都是我是第一。就是一个最没有出息的人,他也认为我第一,假使人没有慢心,在我看来,这个人不要活了。因为觉得我第一,所以能够活下来。

所以有些人,最差最差的也是慢,骄慢,就是我第一。慢心与我相,与我见相应。他说这个俱生以来的慢,我慢,同分别心,后天所起的我慢,教育受高了,引起我慢。年纪大了也我慢起来了,越老越我慢。你们算什么东西吗?我那个盐巴都比你们多吃了几十年,这是我慢。学问好了的慢,地位高了的慢,有了钞票、钱的慢,各种骄慢就出来了。那么这里讨论啊。说有一派的唯识大师们推理。认为是我慢心同四受,“容与非苦四受相应”,我慢心里头他是没有苦,不痛苦,因为我慢,我总是了不起。那么,是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认定。

“恃苦劣蕴。忧相应故”,所谓认为苦,在五阴里头感受到痛苦,这个里头就没有“慢”,等于感受到痛苦啊,自己的伟大就起不来了,不觉得自己了不起。所以,“我慢”这个心理呀,同忧悲、忧愁永远不相应。所以,一个人我慢,他是一个自卑感或者非常内向的人,像我慢不起来了。他永远在那个心理,在那个沉默,在忧愁里。这是一派的理论。

“有义俱生。亦苦俱起。意有苦受。前已说故。”但是,另有一派的意见,“有义”,俱生以来的,只要有我慢,虽然他的现象很轻,他本身就是苦,我慢的人很苦啊,我慢的人自己觉得了不起。但是人生的境界,一切众生并没有什么起不了,永远还是起不了。欲望吧永远不会满足。一切永远不会满足,我慢。我慢越重,痛苦也越重,认为我越了不起的人,痛苦越大。这个是他的业力。

“意有苦受。前已说故”,我慢里头有苦,不是没有苦,越是我慢高,苦痛越大,这是心理,他说这个在我们前面讨论心所已经讲过。

“分别慢等。纯苦趣无。彼无邪师邪教等故。”至于后天,分别心意识上,由分别心起来的我慢(俱生我慢),有苦。所以,生来个性很傲慢,觉得我了不起的人,结果他的生命,人生境界里头,他并没有起不了,那么他还是痛苦的。就是俱生的作用。分别心就是现在这一世,我们意识境界,思想上,教育上,所受到的,这个分别心起来的我慢。“纯苦趣无”,譬如什么是“纯苦趣”?地狱中的众生,地狱中的众生他没有我慢,人到了受罪、受得最苦的时候,没得我慢,所以你看,我们很多看到犯罪的人,很我慢。那是错误的我慢,这个时候我慢加上很多嗔心啦,加上恶见、邪见,思想错误的,犯了罪,当他要死的时候,被法律制裁,拉去杀头枪毙的时候,都走不动,好像没有我了,那个人没有我了。这是我们现在的人生境界所看到的。在地狱中的众生,乃至饿鬼道中的,不过这个里头有分层次的,饿鬼道,有些业报轻一点,他这个苦的程度,受苦受罪的程度,有时候也间歇性的没有苦受,那个时候有没有我慢?来不及生出我慢。所以,纯苦地狱众生,在苦痛的境界里头,没有我慢。痛苦极了的时候没有我慢,是“纯苦趣”,“趣”就是地狱畜生、饿鬼中,没有我慢。

因为这个分别心没有起来,而没有受过邪师、邪的教育,邪教不是讲宗教的邪教,没有受过歪曲的教育,没有受过其他的人告诉他,这个我慢是分别心。譬如说我们讲学问,说知识很好,所以你看,我们现在、我常常感觉啊,你看啊,不晓得对不对,我感觉到这几十年当中,教育越普及了,你看青年人啊,学问越差了,我慢越高了。我是大学毕业,小工作不肯做,宁可在马路上作“游魂”——逛来逛去。东去求职、西去求职。认为大学毕业,也不肯回家乡好好地做一点事。这是增长了我慢,真本事没有,我慢高了。这就是另外这种我慢是后天教育来的,分别心所起的。所以,受邪师,师道的不庄严,这个指导、教育指导没有清楚。“邪教”是教育的思想错误。这种“我慢”的心理增加了。但是他真受苦到极点呢,没有这个东西。这是讲“纯苦趣”中,没有思想教育增加。

“然彼不造引恶趣业。要分别起。能发彼故。”所以,在痛苦中的众生,地狱里头的众生,他没有“我慢”,因为太痛苦了。“我慢”起不来了。甚至这个“然彼不造引恶趣业”,而且没有这个思想。所以呀,不会再加上造作啊,造恶,不会再作恶了。来不及,没有这个思想。只有受苦。

所以,造业呢,由我慢所生。加上再造业由分别起,必须要有意识思想帮助它来增加。因此说,一个人学问好了,或者是环境好了。我慢心理也越来越大。他由分别而生起,假使说这个人环境很好,也有权,也有势力,一切都满足。可是一身都是病,甚至说,医生宣布了你是癌症,只有三个月活了。我慢没有,垮掉了。这一下我慢没有了,再也不敢造业了,造业也没有本钱了。那么所有的钱财地位一切好,都不属于我的了。所以,我慢能够去造业,这样起来。由分别而来。这是讲“我慢”的这一念,讲贪、嗔。

这个“疑”,贪嗔痴,现在讲“疑”,人的心理都是多疑的。天生多疑,所以,人真的相信人很难。换一句话,人不但不能相信人,不止人、一切众生,同时也不相信自己。没有一个人真正相信自我,拿佛法看来不对的。

贪、嗔、痴、慢、疑,这个“疑”的心理。因此我们看一个教育。你看,我们自己中国文化,儒家教育。孔子叫忠,叫孝,叫信,信义这个信。为什么会叫信呢,可见人类都是不信的,这个信广义的这个信,自信、信人,都是“信”,并不是光是讲了话做了事有个信用,有个信用还是“信”所发出来的一种小行为。真正所谓“信”,“正信”,尤其佛法讲正信,不迷信,太难的。真的“正信”一到了,就本身成佛了。大彻大悟成佛了才有正信,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他人、别人。无疑之道,直到不疑之地,那就是佛境界。普通凡夫以及声闻、缘觉、罗汉境界、菩萨境界,都还有一分“疑”的存在。这个怀疑,为什么有“疑”存在?智慧不透彻,看不清,所以,这个“疑”很严重。

“疑后三见”,(贪嗔痴慢疑后面,)这个三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取见”就是主观的观念,自己认为,我的书读得很多啊,我的看法没有错,绝对没有错。这是“见取见”。

戒禁取见,或者你信了什么道啊,信了什么教啊,对于有些各种各样的,对于印度更多了。拜火教啊,一天家里要点个火啊。那个是点了火就大吉大利呀。拜牛为圣人,这个崇拜牛的啦。崇拜鹿的啦,多的很,各种邪门的教派。乃至正派宗教,许多人也陷入了“戒禁取见”。他认为这个是规定,“这样做不能成道,那样做才能成道。”执着的很牢,就是“戒禁取见”。

所以,贪、嗔、痴、慢、疑,“疑”后面的三见——“容四受俱”,“容”字放在这里,这个“容”、中文这个“容”、容貌这个“容”,“容”在中文是怀疑之时,是怀疑的、不肯定的话:“是不是?”我们所以读古文,尤其现在年轻人,赶快要恢复认识中国文化,现在越来越糟,中国字现在都不晓得解了。所以,你们这个搞中国文化,其实很严重。那么一个“容”,你们一看这个是包容的“容”啊、容貌的“容”啊,用在古文这个地方完全不是这样的一回事。“容”,也许,就是现在白话文,也许、或者、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容四受俱”。“疑”以后的这三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谓“见”(佛学所讲的“见”),就是主观成见,也就是观念、观点。这个思想问题很严重,所以不能成道,思想知见不清。所以见、思惑,贪、嗔、痴、慢、疑是“思惑”,是根本来的。后面这个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惑,思想观念、后天教育加上。见惑除非见道才能切断得了,但是见道以后,就是你悟了道,不见得没有烦恼,根根没有拔。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非见所断,修所断,修养的功夫到了那个境界才能把根根拔掉。

现在讲到疑后的三见,“容四受俱”,同这个苦受、乐受、非苦非乐受,忧喜苦受里头四受俱,什么理由?“欲疑无苦等”,如果三界里头的人,我们这个世界五受俱有,人类,假使这个人修行到了升到欲界天了,欲界天,我们也在欲界哦,我们在欲界的中间,欲界的下三层、下三道就是畜生、饿鬼、地狱,我们比它高一点是人,在中间,欲界的上面还有天,欲界天的天人,就是我们讲变成神仙啦,变成天人啦,欲界天天人你要晓得三界起来很多哦,临近于太阳月亮,拿现在来讲,其它太空星球里头的人,他们这个疑心还是有,欲界天的天人,可是他没有苦受。所以欲界天的天人,佛法叫做“三灾八难”,一个人希望没有三灾八难,修行到了升到变天人了,在天上做神仙了,这是灾难,什么灾难呢?享受快乐的灾难。没有时间学佛了,没有时间修道。而且用不着修道,这个生命中间没有痛苦,一天都在享受,享受忙得啊没有时间修道。所以长寿天,天人里头譬如说生到长寿天,他对生死没有什么恐怖,至少我们觉得,哎呀过几十年又老了又可怜,长寿天,一活,活几十万亿年,他没有觉得那么匆匆忙忙,生死有什么可怕,所以长寿天人都不会学佛的,不需要修道,他忘了本来呐。

“欲疑无苦等”,这个“欲”字,你在书本上加上啊,是讲欲界里头的天人,欲界天的天人;那么,“疑”,贪嗔痴慢疑的心理,根根还有没有呢?还是有疑,还是多疑,但是这个疑的心理啊,是没有痛苦的疑。我们是有痛苦的疑,身上有两个钞票,扣子还要扣好,扣子扣好还靠不住,还买一个别针把它别起来,因为疑嘛,不要上公共汽车给扒手扒掉了,这样扣子扣好,别针别起来,上了公共汽车,这个手还是捂到口袋,正好告诉扒手,“在这!”呵呵,这是因为众生多疑嘛,疑的心理。告诉扒手在这,此地无银三十两。天人里头欲界天没有疑,这是我们这个欲界人类就有这个苦啊,欲界天没有。“亦喜受俱故”,欲界天的天人一天过的生活,他的生命,天人的人生的生命,只有高兴、快乐,永远在享受中,“亦喜受俱故”。

“二取若缘忧俱见等。尔时得与忧相应故”,“二取”,见取见,注意啊,见取见同戒禁取见,“取”,就是自己的观念抓得很牢。你看世界上很多人,皈依了某一个宗教,信了某一种宗教,或者拜了某一种派别学了道学了什么,“哎呦不能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啊”,有些人单独吃素吃得啊,这种素不可以吃,那种东西可以吃,鸭蛋教、鸡蛋教等等,见取见、戒禁取见,二取,见取、戒禁取。譬如有许多人,书读多了的啊,规定这样不可以做,那样不可以做,自己范围里看到是道德,范围的很严重。事实上拿佛法来讲,有些普通人所讲的道德,不一定是道德。某一类的人,这个样子是道德,没有错;可是不能够讲全人类都是如此,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观点不同,变去了。所以“二取”见,“若缘忧俱见等”,这个抓得很牢的时候,有忧愁的。什么呢?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