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237页,第三行。现在开始啊,讲苦集灭道,四谛。“灭道是彼怖畏处故,苦集是彼因依处故”就是说这个四圣谛,上次我们提到过,是佛学的基本,可是现在一般,都好像一来都是《金刚经》、《楞严经》啊,这个大乘,把人生境界,苦集灭道,可以概括大乘小乘的这个道理都忘掉了,现在就要解释补充的就是讲义,把原文这一段还有两句念了,现在就是“苦集是彼因依处故”一切众生修道是因苦,集一切烦恼而是苦因,因此构成了灭道,不能灭道,不能得道,不能灭一切烦恼,是最痛苦的事。
“别谓”另外的说法,“别迷四谛相起。二唯迷苦。八通迷四”,另外一种理论认识十种烦恼,我们千万记住啊,十种烦恼,五种是思惑,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归纳性的人的心理,这个五种,这个叫思惑。五种是见惑,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也是五种,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那么合起来是十烦恼,这是根本性的。
现在归纳的补充讲义,苦集灭道,“瑜伽论因”,就是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云何迷苦有十随眠?”,“云何”,就是怎么说,就是古文,云就是讲话,“何”何以,怎么说,拿白话倒转来,翻过来是怎么说,一切众生而苦,都在苦中,这个世界没有毕竟的快乐,轻微的痛苦,众生颠倒认为是快乐,乃至修道的人,学佛的人,你说一学了佛,脱离苦海了?没有,还苦的很呢,更苦。也要学佛,也要打坐,也要念佛,也要吃素,明明那个荤的蛮好吃的,偏偏要想求道,只好吃素,你以为他吃素吃的很清静吗?很苦啊。那么就是迷苦,这个苦上加苦。在烦恼世界,欲界里头,一切皆苦,没有绝对的快乐,所谓快乐是轻微的痛苦。等于去“马萨基”,就是给人家捶打,轻打一下,还叫舒服,还花了钱;重一点,哎呦,受伤了,轻重之别,所以这个世界是纯苦无乐。因为一切众生不晓得苦因,苦的因,痛苦的因是什么来的?自己找来的,集,自己集中一切烦恼根本构成了痛苦,所以叫做有十种随眠,随眠就是烦恼随眠。
烦恼是一个名称,心理、生理、知觉、感觉归纳起来的五种根本的痛苦,五种思想上的痛苦,观念上的痛苦,这十种痛苦叫做十烦恼。这十烦恼,对不起啊,随时跟到你的,所以叫随眠,你想他不来,不行呀,他一直跟到你,随时随地跟到你,不但跟到你,跟到你睡觉,怎么跟到你睡觉?众生没有成佛,没有大彻大悟以前,都在睡中,夜里睡是闭起眼睛睡,白天是瞪起眼睛在睡,没有跳出苦海。所以随时在睡眠中。
此外,经常感觉的佛学三个最好的名称,最欣赏的,尘劳烦恼,这四个字,真富有文学化。这个“烦”,世界是尘劳,这是红尘了,我们过去讲红尘滚滚是中国文化哦,你说现在一想,这个翻得不好,如果我们到台北,爬到观音山去看看台北,是灰尘滚滚,黑尘滚滚是有,什么叫红尘滚滚呢?你要晓得我们这个民族是西北高原到了中原地带,到了黄河以北,也就到西北,那你看到一片尘沙,太阳一照是红色的,所以是红尘。当然在南方潮湿,尤其空气污染,就变成黑尘了,这个地区不同。所以尘劳,一切众生在这个“灰尘滚滚”这个世界里头,忙忙碌碌非常劳苦,可是自己觉得人生很有意义,不止人了,一切众生,所以尘劳。尘劳中间有很多的烦恼。太好了,翻译的文学趣味,尘劳烦恼,经常给人用到。
第二个名词觉得翻译的非常好,随眠,这个创作的真好。烦恼是跟到你,缠住你,把你拖到了一天都还是竞日昏昏醉梦间,竟日昏昏醉梦间就是睡眠状态,所以叫随眠。
现在我们懂了这个名称以后,《瑜伽师地论》上提出了问题,问弥勒菩萨,这个烦恼,根本烦恼十种痛苦随时跟到一切众生,而众生不知,迷掉了。那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呢?他说“略”答复啊,“五取蕴总名为苦,愚夫于此五取蕴中起二十句萨迦耶见。五句见我。余见我所。是名迷苦萨迦耶见。”那么他答复这个问题,弥勒菩萨说:一切众生生五蕴,五取蕴就是五蕴,就是你们念《心经》的,我们念《心经》念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这个叫五阴,也叫五蕴,佛学的名词,所谓用中文的“阴”,就是看不见。蕴就是蕴藏在那里,一堆垃圾一样,把你捂在那里,自己跳出不来,有五个东西把我们压住了。
第一个是色,是五蕴,色蕴是什么?地水火风,四大,这是四大。就是我们的身体物质世界,同我们身体上的,生理的物理一样,骨头是地大,血液等等水大,身上的热能火大,呼吸风大,大者就是大类,这一大堆,那么就是色蕴,换句话说,人有肉体的限制,被他限制了,我们生理的限制,使我们很多的痛苦,都是为身体而来,除了身体以外,精神方面,思想方面,也有受蕴。
第二个受蕴是身体上的感觉,感受,同生理上的感觉。这个受通生理心理两方面,受是苦。所以人生境界,现在我们人,人生为了享受,享受的意义就是要求得快乐,其实人生没有快乐,受有三种受,简单的说是三种,详细讲来是五种,你们研究过唯识,应该还记得,乐受,就是受乐,受快乐,受苦,受非苦非乐。有时候,譬如睡觉,睡觉你身上有什么感觉呢?我们说哎呀,睡的好舒服,睡过了以后讲的,实际上在睡觉中是非苦非乐。纵然有最快乐的,你名再大、钱再多,一切都很好,同你没有关系。第四是忧,每一天我们都在忧愁中。第五是喜,喜乐的成分是很少。忧苦的成分太多。是受蕴,这个受蕴就是生理心理都有。
第三是想蕴,我们思想成就的,这是纯心理纯精神的。
第四,行蕴,所谓行蕴,生命的本能,你要想他停止,停止不了,譬如你们大家,我们大家学打坐。想身体上静下来,思想静下来,静不下来,它是行蕴的作用,生命本能的活动。行蕴。这个怎么来的,就是现在我们研究心识,都是心、意、识这个作用起来,这是五蕴。
五蕴我们了解了,因为诸位学佛学,初学不大熟,讲唯识实在是不应该的。初学人一来就摸啊,爬高,这个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只好倒转来讲。他说为什么众生迷了苦蕴,他简单的说,五蕴,我们这个生命归纳起来,生理部分,心理部分总和起来叫做五蕴,五蕴的归纳起来,都是苦。没有乐的。愚夫就是凡夫笨人,一切众生,与此五取蕴中,在这个五蕴的生命里头,自己发生思想归纳,哲学的宗教归纳,有二十句,二十个归纳性的萨迦耶见,我见。
我,认为我,生命本来无我,你说我们这个头是我啊?还是手是我?心脏是我?肺是我?每一部分都可以拆开的,始终找不出来一个我,生理上没有一个我,思想上每一个思想不停留的,真的我在哪里?现在这个我是假我的,这个假我是五蕴假合而成的,可是一切众生不知道,真假分不开,所以叫颠倒烦恼。因此,在各个宗教,各个哲学学派,归纳起来产生了有二十部分的我见的看法,这个上一次前面我们讲过的。这个二十个归纳性的我见呢,“五句”,就是我的问题,五个问题呀是讲见我,认为有我,生命有我的存在。
譬如我们经常举例子,西洋哲学家笛卡尔讲的,“我思故我成”,认为那个能够思想的那个是我,换句话,你不能思想就没得我了,这是一种。譬如有些宗教,你们现在,我们大家观念,为什么来学佛?总认为我要学佛死了我那个我将来再投生或者往生西方,或者到哪里去,那么这个观念里头就认为有一个我在,这个我是离开身体以后的,我们现在修行了半天,认为为未来打主意,这个我究竟在哪里?
这是我见,“余见我所”,见就是观念思想、观点。二十句里头,这二十个部分,除了我,五个纯粹讲我见以外,其他的,属于观念上有个我所,譬如肉体是我所,肉体不是我,不过现在这个肉体啊,是我在用它。我这个身体,我在租用,向妈妈那里租来的,用他几十年,最后还是没有。此我之所属,有使用权,现在,我之所属,毕竟非我之所有,最后还不是属于我,暂时只有这个使用权而已,可是有了他,使用权等于我们有了房子麻烦了,租房子住啊,觉得租金付得太可惜,很辛苦,买一个房子住吧,跟租房子差不多,甚至还更麻烦,这个捐,那个税,这个事那个事,水电费,闹不完的。
我们对这个身体也是如此。今天牙齿痛,明天头痛,一下子感冒哎呀,三餐吃饭好麻烦。所以这个我所也有这样痛苦。他归纳起来,“是名”这样叫做,“迷苦萨迦耶见”,因为众生不了无我,没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本来是无我的,有我则有众生,因为没有证到无我的境界,总认为有个我,有我就有苦,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烦恼痛苦,种种就来了。所以叫做“迷苦萨迦耶见”,由我而来。
“即用如是萨迦耶见以为依止。于五取蕴见我断常。故边执见亦迷于苦。”他说一切众生,所以佛学指导我们,认清楚人生才好修行,因为一切众生,由于我起来的痛苦,由我皆苦,有求皆苦,那么“如是”,就这样,萨迦耶见,我见来的,以为依止,人世间一切,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以我为根本,所发生各种痛苦,有我与五取蕴见,所以等于这个五蕴这个生命,发生两个归纳性的观点,一个是断见,一个是常见。
断见,唯物思想家、哲学家,认为生命断见,有什么关系,死就死,死了,人死同灯熄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不承认有前生,也不承认有来生,这个生命就是唯物的。机器一样,用过了,死了就算,很多是断见,这是讲现在的断见,有一派的哲学宗教认为,我们这个生命有限度,死了还有,但是只能够投胎转生几次,三十次五十次,以后,没有了,这也属于断见。很多的学派,另外一般的观念,认为这个生命是常见,永恒存在的,认为我们这个生命是永恒存在,譬如,我们中文常用一句话,精神不死,这四个字,在哲学观念属于常见,认为这个肉体的生命虽然死亡,我们有一个生命,超越于肉体这个精神,他是永远存在。
我常常问,什么叫精神啊,你下个定义,拿个东西我来看看呢,那么你说精神就是精神,那我说死了就是死了,大家乱扯嘛。精神是个什么东西?是个实体的呢?还不是的?譬如说,基督所讲的到天堂就永生,永生也是常见,生命是不是常见,譬如道家也认为我们这个生命,随便讲,道家,其实道家不是那么一个解释的,大家看表面,我们这个生命与天地同生,日月同寿,那么这个生命可见是永恒,不死的东西?很多很多的宗教,不是断见的宗教哲学,就是常见的宗教哲学。
不但如此,宗教,譬如我们大家学佛,清查一下自己的思想,你为什么来研究佛学,要学佛做功夫啊?你认为有一个生命,离开肉体以外,我修炼这个肉体,将来可以永恒存在,这个观念落在我的常见里头。这样一个观念的出发,或者是断见,或者是常见,来学佛,十人有五双都走错了的。不多了,十个人有五双都走错了的,大概还剩一半吧。这个数字也要搞清楚啊。所以啊,他说一切众生都是如此。
还有“边执见亦迷于苦”,边见,认为这个生命有尽头的,或者无尽头,这种观念没有弄清楚来学佛啊,都属于外道之见,所以没有搞清楚理论,随便信佛,学佛,修行,对不起啊,现在不是我讲的,是佛讲的,弥勒菩萨,都属于邪见。邪见是什么?台语的话“歪哥”,都是歪哥,都是走歪路的。没有搞清楚。
那么现在“又诸邪见谓无施等乃至妙行恶行业果及与异熟等,如是名为迷苦邪见”,这里头还是归纳啊,这个讲义补充的,发挥起来详细多的很啊。这属于佛教哲学思想,也属于印度哲学学派,他“又诸邪见”,这个什么是邪见所产生的痛苦呢?邪见是“歪哥”,歪见了,歪一边去了,认为无施等,人生为什么要帮忙人啊?为什么要布施做好事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不相信,为什么我要做好事?为什么要布施?为什么要救世?为什么帮忙人家?否认这一切,这是邪见,无施,认为做了善事不一定有好果报,这个,很多的人是这样。
我经常说,你看那个心理作用,所以一个穷苦的孩子,不管男的女的,你把他培养大很难,所以这个同学在外面搞孤儿院啊,搞什么,当然这是同我有关,但是我绝不管。我说你千万不要把我名字挂出来,事情我帮忙你们做。做来以后,他说老师啊,真难办,我说我告诉你难办,养老院孤儿院永远办不好,但是你要办。
我说怎么道理呢?那个孩子啊,一个孤儿,一个痛苦中的人,一个老头子同孤儿都是一样,人老了跟小孩子一样难弄。他明明错了,不对了,“你懂什么?小孩子,喝,我这个吃饭吃了几十年,比你饭也吃得多,我不懂啊?”他还骂你一顿,我说你受得了啊,一次受得了,一百次你就受不了了,你觉得,哎呦,我一定要做社会事业啊,我去服侍老人啊,我说你不要吹,我都做不到,你做的到?你说那个小孩子孤儿你对他好啊,小孩子他要,因为自己是个孤苦伶仃的,他总觉得你,这个家伙对我好,另外有意思。你对他不好,你看,因为我没有爹,没有娘,所以他们对我不好。没有办法,你不知道。
以前我要办,我在大陆当年要办要做,一个老头子老朋友骂我一顿,“你不要做这个事啊”,我说怎么啦,做错啦?“当然错了”。我晓得他是好意,我不会讲你这个家伙才讨厌呢,做好事还骂我。我说请教,我错在哪里呀?“你不应该这样做,我办过孤儿院啊,我痛苦死了,现在我的经验告诉你不可以这样做”。诶,那怎么做啊?
“不要办孤儿院,你帮忙孤儿,每个孤儿发现了,找朋友,这一下,这个归你养,钱我出,你也不要出名,叫他把他养大,叫他读书,叫他给他职业。每一个孤儿送一个人,找一个家,找一个干爹找一个干妈,找一个地方住,就好了,给社会去养,你出钱,后面不要出名,事情一样做,做得又好。他说我办孤儿院,办的我很想自杀啊”。
我说“阿来瑟”哦,我也大彻大悟了。我说对哦,决定不那么办。照他的办法,一点没有错。
所以养老院也不好办。你说一个老人养在那里,他老了,晚上自来水龙头不关,忘记了关,忘记了,手也发抖,他把门锁了睡觉,你说怎么得了,那个水流了一夜,钱还不要紧,地板这个木板房子,木板都要泡起来了,你电话打进去他也不接,门呢,他锁住了,你如果开门进去说老太太,老先生,你水没有关。“我什么时候没有关!我关掉的!我记得我关了的,你们乱讲!你们开了的!”我说那个无理取闹你受不了啊。老头子怎么办?我还要请教菩萨,究竟怎么安顿老头子,老太太?老头子老太太在一起也是讲恋爱,也要吵架,也要争风吃醋。
那个养老院的人告诉我,那才讨厌呢,还有凶老头,还有善老头,那些凶老头的,他说看电视,他要看华视,到时间了,养老院里,他前面第一位一坐,华视一开,其他的要来看,他也是叫,“不要动,不要看,我要看华视,”那些乖老头一点都不敢讲,只好跟到看,心里又生气,你说养老院的话,怎么讲?他说还有呢,要发钱的时候,都来了都来了,不发钱呢,我出去啊,我出去看外孙,我去看什么,影子都看不见,你还要给他收拾房间,先生啊,善门难开啊。怎么做?
你说怎么做。所以一切人经验,布施,布施没有功德。做善事反而找来烦恼。认为他们这个邪见的人认为,无施等,善事不能做。善事真会做得人害怕。你越慈悲照应人,他反转来都是咬你,你要准备慈悲照料他。你要准备这一生肉、连骨头都要供养他,给他吃了,吃了他还说你的骨头啊,太老了,不够嫩。会这样哦,可是真的哦。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