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你们没有经验哦,我经验告诉你,所以这个世界,什么叫菩萨道。两句话,行人所不能行,别人做不到的,我要去做到。忍人所不能忍,你说你没有学佛,刚刚的一点误会,就来在前面,我前面告状,老师啊,他怎么这个样子,那个火气大的呀,比瓦斯炉还大,你说怎么学佛啊,况且还是自己起了误会呢,还不是别人误会。所以有些邪见人看了,确实认为布施啊,做善事没有功德。乃至,甚至于说,妙行,做善的行为,没有果报,不相信因果报应。
“及与异熟等”,异熟就是果报,果报叫异熟,怎么不翻成果报,你以为果报,我不是讲,你打他一拳,他踢你一腿,不是这样简单。你打他一拳,也许三千年以后,你挨人家一鎯锤,这个异熟,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因缘成熟,这叫异熟。一切众生看不清楚这些道理,否认因果报应,否认做善行的功德,就是邪见。你说不相信因果啊,不相信你的自由啊,因果就是这样历然摆在那里。
所以,因此自己找来的痛苦,到了最后后悔,等于昨天有几位老先生我们在讨论,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这位教授就提出来说,老师啊,他后来后悔不后悔啊?我说看看他心理,这位老前辈说后悔一定后悔、痛苦,那是必然的,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善念会发现的,一定来不及,那灵光一刹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平常这种观念这种思想,落在邪见的。邪见换一句话说,有些人个性很犟,格老子不信邪,管你老子也好,儿子也好,孙子也好,有一天你自己会后悔。可是他当时犟起来的时候,是邪见。邪见的人,他歪理,像我们老话,正理只有一条。歪理有千条,这个邪见的理由有一千条,真理只有一条。歪理千条,那么你认为邪见人,他快乐吗?你拿心理学研究他,他并不快乐,是痛苦的反动的发泄。自己心理的痛苦,为了抗拒自己的痛苦,发泄。有了邪见的路。所以邪见是苦是因。这是,第一个是我见,十烦恼的。他跟到一切众生,构成苦的因。第二个是邪见,等等。
这种思想,这种观念构成,诶,我们不要认为说,我们像在坐的,信佛的没有邪见,不要搞错了。我们照样是“歪哥”哦。并不正哦,不正就叫歪,歪是中国字,这个字其实很简单啊。不字下面一个正,不正就是歪,哪样是正,除了成佛。还没有成佛以前,我们还是“歪哥”。有时候这个观念会用错了,会有错了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做好事,我才碰到一点痛苦,我常常碰到有人说,生气,你看,我这个这个信佛,做好事几十年,我现在我这样,孩子怎么遭遇这个样子,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样子啊?老师啊,我不信了。我很想说,你信与不信,同我有什么相关。你在我前面发什么牢骚,我就想骂他,你滚。但是我这样一来,我也是“歪哥”了。只好假作正经,是啊,是啊,你不要烦恼,不要烦恼,全体谎话,那是劝劝人的。人,哪个人劝人听的?他一边哭,你一边劝,你不要哭了,少一点烦恼。是啊是啊,我也不想哭啊,可是就是烦恼啊。所以你尽管劝,他也尽管哭,一个在自欺,一个在欺人。人生境界,对不对?你们想想看嘛。那个烦恼起来,兄弟,你不要痛苦了啊,事情总要过去了,你不要劝他他也晓得过去了。可是他要痛苦有什么办法呢?这就叫随眠,烦恼就跟着你睡觉了。这样叫做随眠。
所以现在讲邪见,我们思想里头也有啊。有时候做好事做了,遭遇的事情,不如意,就不相信了,念了几十年的佛,一点都不灵光,几十年信佛这不是投资啊,佛经上说,你信了我,就是投了保险公司了。死了以后可以领三千万,佛经没有这样说啊。信佛是解脱烦恼啊,他没有保证你功名富贵一切俱全啊,可是一般这个信佛的观念,学佛的邪见,所以我们自己检查检查看看,所以我承认我们都是“歪哥”。当然你们诸位不是了,是讲我了。这是邪见的所生的苦。
第三“若有外道于此诸见不定信受。亦不一向诽谤如来所立苦谛。但于苦谛心怀犹豫。此及所余于苦犹豫是迷苦疑。”这个怎么讲法啊?他说,还有些是外道,外道不是骂人,这是一个名词,不学佛的,所以这个学佛的范围以外这叫外道,这是一个分界的名称,不算是骂人。真正佛法,什么叫外道?我们再三提到,大家要搞清楚,心外求法都是外道。就是你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没有明心见性以前,都叫做外道,因为你没有见道明心,心外求法,都是外道。这个外道这个名称有个定义。有时候,现在讲的外道。也可以说是心外求法的,也可以说同佛法以外的这些学派,“于此诸见不定信受。”对于上面佛学所讲的这些五见,见思惑这些理论,有时候相信,有时候不相信,同我们学佛的人一样,有几天相信,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相信起来的时候又来流鼻涕流眼泪,磕头忏悔。不相信起来的时候,影子也看不见。我们这些朋友很多了,这就是所谓“不定信受”。
“亦不一向诽谤如来所立苦谛”有时候做起来谈论,给人家上课说法的人讲的非常好,人生是苦啊,赶快学啊,他嘴里讲人生是苦,他觉得自己蛮舒服的哦。他并不觉得人生是苦,所以在那里吹牛啊,同我一样,自欺欺人。欺一顿算了。但是也不是反对佛说的人生是苦,这个理论他并不反对,可他不一定相信。
有一位朋友,有一位年轻的同学,也是教授辈的,他也是外国留学回来,也在佛教界很有名,他告诉我三次,他说老师啊,讲老实话,在你面前讲老实的话,我整天讲佛学,老实说我对于佛、因果,这一切我根本不信。我说我知道啊,你何必向我说呢?在你前面什么都逃不过去,我说我早晓得你如此了。我说你也有个名称,叫做什么?叫做混混、佛混混,我说在这里里头混混,因为社会上谋生不容易啊,在这个里头混混也不错。所以这个名称我还有个高明的,叫做佛油子,人家学佛学油了,老油条了。我讲的都有事实凭据,所以像这些的,“亦不一向诽谤如来所立苦谛”。他也并不反对啊,可是他能够真正体会人生,接受了没有?没有接受。
因为“但于苦谛心怀犹豫”你说人生是苦啊?不苦啊,人生也蛮快乐的,蛮不错,肚子饿了,有一餐好饭一吃,摸摸肚子,这个时候很舒服啊,苦在哪里啊?他不晓得吃了以后,消化不良的时候很痛苦哦,他都不考虑,“于苦谛心”,犹豫是不定。
“此及所余于苦犹豫”所以嘴里竟讲人生是苦,他并没有觉得苦,他向苦中去钻。苦集,向苦中去钻叫做集谛。你看人生,你也明明晓得苦,求一切都苦。尤其青年人,明明晓得恋爱,讲恋爱的,并不快乐,尤其是恋爱过后就觉得苦的很,但是你没有恋爱的你跟他讲啊,他受不了,非要找这个东西不可,等于抽烟,不抽,(怕)有癌症,我要戒了,我要戒了,戒了三天以后啊,想想还是烟好,他这个是一样的。所以啊,这叫做迷苦,“迷”,第五个烦恼起来了。在苦谛,知道是苦,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生是苦,而理论上懂得人生是苦,自己在行为心理上,并不一定觉得是苦。所以对苦谛,
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还有所怀疑。并不是真的表面上摆出了怀疑,他没有切实体会进去就是怀疑。没有切实进去,这个就是怀疑,贪嗔痴慢疑,是迷苦谛,翻成白话怎么翻?现在古文是“是迷苦疑”四个字,翻成白话,这个是迷了苦的真谛,因为他心里头还有根本的怀疑。好了,古文四个字,我们翻译成白话这样了。一二十个字还是没有说清楚。看来还是用古文算了,简单明了可以保留。好了,这是“若于”【引磬响】哎呀,我看你一敲,我看苦谛又来了,因为你在前面一拿,所以我正在苦谛中,就想等到乐谛。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