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开《成唯识论》卷六第240页,现在我们正在讲到这个随烦恼的问题.这个基本观念,我们再把他复习一下,根本烦恼十种,贪嗔痴慢疑五种,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五种。
有一个道理,佛学讲的烦恼,烦扰我们自己的,烦扰此心不能平静,染污此心,就是污染,现在倒转来用,过去佛学叫染污,现在叫做污染,使心不能清明的,这个是所谓烦,烦乱也叫做见思惑,见就是观念上的、思想上的迷惑,那么这十种是根本烦恼,最重的还是前面的五种,前面五种,所谓属于思惑啊,思惑就是我们不要去思想他,思跟想不同,想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思是第七识第八识自然有的,但第六意识也有思。就是说,你平常不要用脑筋去想他,心理头就有这个根根存在那里。那么这个是思惑的道理。
见惑呢,就是观念,是身见,我们总认为我们的肉体是我们的身,在佛学,佛法的道理,这个四大假合肉体不是我们真正的身。我们真正有一个身体,不生不灭的这个生命,不叫做身体,是假名叫他身体,叫法身,那个就是真如自性,他是不生不灭的,可是现在我们自己找不到,被烦恼染污了,被思惑或者见惑观念(染污)。
所以身见,譬如说我们大家修道打坐,坐起来,搞了半天都在身体内部搞,那么尤其是搞气脉啊,使通气啊,通脉啊,练功夫啊,没有这个身体,你这一套功夫到哪里去了?假使功夫就是道,当我们身体死了以后,这个道不是垮了吗?没有了?那不是白搞了一辈子啊?气脉的道理有没有?当我们活到,这个四大的变化有,但是,这是一个助道品,可以帮助我们去烦恼见本性,如果坚持认为非修气脉,修到了就得道了。这就犯了见取见,你的见、你的观念抓的很牢,下面这个见,就是被这个观念困住了。认为这个是道,搞错了。
所谓禁戒取见,信一切宗教或者信一切各种的道,各有各的戒条,认为违反了这些戒条是不能得道,譬如很多受苦行,以苦行为外道,练某种功夫的,认为某种功夫为道。
譬如有一天我们在一起,有一个青年人,也蛮有地位了,学识也很高,我听他谈的很好玩,我就洗耳恭听啊,他说自己练一套功夫,天天提肛,就是收缩那个肛门啊,就是这个,提炼肛门一套功夫,讲的气脉都打通了,我一声不响坐在那里,因为听得很好玩,这个等于在,这个地方可能没有,台南那个地方可能还有,茶馆里说评书,就是那个味道,听得很好玩。我也终席没有发一言,就是洗耳恭听,那么这个东西,他认为这个就是道,这些练练身体有时候有用的,但是也不要乱练啊,如果肠胃不清净,提肛是很成问题的,可能有大便中毒的嫌疑,危险的很,可是一般人喜欢练,练这个,当场有一个年轻的同学有提出来问,人家练了这个效果怎么样呢?他说这个这个,另有效果。我只好笑一笑,那个效果就不能讲了。
这个,他这一类都落在禁戒取见,我是举一个例子,包括很多。现在我们重复的简单啊,就是这些根本烦恼十种,最严重的前五种,前五种里头严重又严重的三种,贪嗔痴,这个贪是广义的,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一切等等。严重得讲,我们说读书人喜欢读书也是贪,不能说不是贪,恶法的贪也是贪,善法的贪也是贪,只要有一点贪欲之念牵挂住了,永远不得清净,是贪的道理。嗔,我们也讲过了,并不是说杀人才是嗔,是非太明,善恶太分,厌恶心太重,都属于嗔心的方面。痴,不能成道以前,没有大彻大悟以前,世界上都是痴人。当然我们大家都是痴人,没有智慧,不得解脱,这些属于叫做根本烦恼。
普通经典上只提三个,贪嗔痴,又一个名称又叫做三毒,有毒了,那么你根据佛学“三毒”的名称,我们现在国内没有做科学的研究,如果做研究那很多了,贪念重的人,甚至他的血液的流动,甚至他身体的光颜色都不同。嗔念,很明显,我们这个人发脾气恨人,恨到严重的时候,我们常常都讲这个人青面獠牙,发了脾气脸都变青了,为什么变青了,或者是满脸通红,变成紫色了,是血变了,大发脾气,你当场把他血抽出来一化验有毒的,的确是个“三毒”。换一句话,头脑不够,笨的很,他的血液也有问题。这个所以佛法叫做三毒,是有很准确的理由,不过我们没有加科学的测验。
那么这些是根本烦恼来的,由根本烦恼这个种性,连带所发生的我们平常生活思想、心理行为所起的,叫做随烦恼,随什么呢?随,就是随这个根本烦恼来,所发展出来的心理状态,上次我们讲了几个啊,忿,恨,覆三个,现在讲恼,烦恼的恼。
“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很戾为性”这个性,最后这一句啊,这个性并不是讲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说,所谓恼,这个恼这一种心态,他的性质是怎么样?是讲这个心理状态、性质。我们普通的在中文上,用中国文字用苦恼、烦恼、恼恨、懊恼,都是这个恼字啊,那么其实呢,严格研究我们自己祖先立下的文字,懊恼,譬如举这个例子,懊是懊,恼是恼,我们中文字现在都连起来乱用了,反正我们自己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字了,懊是懊,恼是恼。懊就是一种,就是我们平常讲,哎呀,今天好不舒服,讲不出来,心理好难过,讲不出来,那个是懊,懊等于我们孔子说《论语》啊,人不知而不愠,差不多的情形,你拿中国的字,拿“心”字部打开一看,有很多“忄”字反映的人的心理状态,有那么多的不同,懊是懊,恼是恼。这个,所以这个恼这里,规定什么是恼呢?“忿恨为先”,前面讲过忿恨,就是我们对某一个人或者对某一件事,前面已经有一个记录,心理上,对他生过、发过脾气了,很不好,我们两个或者是冤家,恨死他了,自己发过他脾气。有“为先”,有这个心理种下的因子。
“追触暴热”是现场我们对一个人对一件事,譬如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座位上,或者感觉到这个椅子背上很不舒服,或者我们坐到左右旁边的人,对你好像不习惯,你心里头就起一种讨厌的观念,虽然没有发出来,也属于忿,久了时间累积起来就变成恨,讨厌。那么这一个心理,这就是罪恶,以唯识佛法的观点,所谓修行就要修证自己的心地。这种心理有了,已经是罪过,那么佛学讲罪过,自己心理不能清净,所谓众生平等,不能慈悲人家了,那么拿我们儒家的道理,就是不能宽恕,违反了忠恕之道,就是以我为主,因为你使我讨厌,众生都是以我为主,由我见、我相而产生心理,所以忿恨为先。
“追触暴热”为什么呢?有了这个心理,追就是这个念头、思想念头,譬如我们讨厌这个东西呀,越来越讨厌,一念一念,一个思想连一个思想,追上去,触就是感受,慢慢越来啊,身体也烦躁了,暴热,暴热等于我们现在普通讲发烧了。气得发烧了,脸也红起来了,这种心理。那么刚才我们讲,假使我们现在做一个科学的实验,有这种情形,血液变了,假使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心电图戴到,有脑电波戴到,还有X光照这个背部,一切都会变了,因此你会看到,“暴热”。
“很戾为性”那么因为“追触暴热”心理受了变化,心理影响到生理,这个时候就“很戾为性”能够对人很恨,所以严重了就想要杀人,想害人,“很戾”,“很”是心很“狠”,“戾”就是行为很“暴戾”,这样的这一种心理的状态就叫做恼。那么我们有时候中文用到苦恼,实际上,我们理智的,人都有理性,自己觉到那一种心理状态痛苦不痛苦呢?自己也很讨厌,有时候想想会劝自己算了吧,可是自己又会做好人劝自己,可是自己做坏人的那一面不听劝的,第一念想想算了吧,第二念,格老子为什么要算了。他自己会来了,所以这个人啊,他在里头心理随时会战争。
我们道家,中国的文化,庄子呢,就叫做什么这种战争现象,庄子的文学叫做“心兵”,心里头有部队有兵,两方面在作战,也就是心战,叫做真正的心战。这就是庄子所谓讲心兵,所以这个人如果真到心念平静啊,这个心里头没有,理学家呢,就没有心兵了,理学家就叫做天人交战。这种天理跟人欲两个在交战,所以有时候我们理性很想使自己心念清净下来,可是我们的种性啊,一切众生,不止哪一个,当然包括你我都在内,包括一切菩萨在内,一切大菩萨还是有这个心理,不过比我们轻,除了完全成佛了,就没有了。否则,大菩萨固然是慈悲,但是慈悲到有时候使自己会厌烦起来,所以菩萨毕竟不是佛,他还是在苦修的阶段中。所以就是“很戾为性”。
那么“能障不恼。蛆螫为业”。“能障不恼”这个这种心理现象一起来,障碍修持的境界,使你完全不恼怒做不到,所以我们平常都在恼怒中,“蛆螫为业”好像那个蜂子的尾巴一样,可以扎人的,换一句话这两个字就形容妨碍到别人。这个恼呢,我经常说,我们人的这个修养很难,世界上的人看到都是讨债的面孔,尤其我,很抱歉了,假使其中有,我是讲笑话,不过一小部分,我最怕到邮局去,也怕到银行去,那个银行柜台那个面孔同邮局的面孔很难看,实际上他也够可怜,忙的啊,没有时间给你两个笑容,这个人生,所以学佛,四个字现象——慈悲喜舍,喜舍就很难做到,人都带一种恼怒的心理,所以这个恼的心理,我们随时会发生,这个恼的这个心理现象呢,我们现在是了解了他,他能够造什么业呢?
“蛆螫为业”等于蜂子扎着人,伤害到别人,譬如我们在家里头,你说一个人对自己发脾气,发脾气就是恼,那会伤害到谁呀?也会伤害到玻璃杯,算不定把玻璃杯砸掉了,把这个东西,有时候想想,或者说我们经常看一个古人的文字,宋代那个名词人辛稼轩,这是有名的诗词,很高明,当然他的历史身世,我们暂时不管了。我们也经常喜欢,从年轻起,喜欢念他一首名诗,到晚年他已经退休了。他的诗,这个“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他住在一个乡下退休了,他自己也是,也可以说不能说是出相如相,文武的这些功业都做过了。饱饭闲游,对他名字叫弃疾,辛弃疾啊,慢慢想起几十年的经过,所以可以写一个回忆录啊,却将往事过去的事情,细细的想,就是回忆了,人到老年了,要回忆了。“有时思到难思处”回忆自己的一生,有所想到的啊想不通的地方,譬如当年自己年轻做错了的事,或者年轻做得意的事,结果不能够埋怨,受了别的阻碍,这些道理都想不通,“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杆人不知”。想啊想,想到这个早年,那个老年人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那个可恶的恼怒的时候啊,这个手就把那个栏杆一拍,怎么这个样子啊,自己对自己发脾气,拍碎栏杆,手打下来,当然他大概学过武功了,一个掌下来,把栏杆都拍得碎,他本来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拍碎栏杆人不知”,当然没有人看见,他一个人,所以我们常常啊,喜欢念他这一首诗,人生的境界,有时候一个人,自己想自己许多的事情啊,这个正是“有时思到难思处”想不通。
所以我常常去看这些女同学们,女士们,这个先生在外面回来那个脸色难看,你在家里就不要对他发脾气了,一个男人在外面也够可怜的啊。当公务员也好,有时候你不要看他做官啊,或者是当主管,当科长啊,他上面还有官呢,受了气回来啊,又不好对人家发脾气,所以一脸的脸色不好看,那是很怨苦的,这个进门了,太太说,你看你,弄得我家里苦一天了,你看你下班回来,你就板着脸色给我看。 好,两个人吵起来了。太太在家也没有错啊,一天没有出去,又摸摸搞搞,又洗碗,又洗衣服,又拖地板,正想你回来,丈夫回来给我一点安慰吧,结果看到那个一脸青色,有毒的脸,那个面孔,一回来,一看也生气啊,我苦死了在家里,你回来就对我这个样子啊?好,下面就吵架了。吵架了呢,什么遭殃呢?这个电视机遭殃,一个玻璃杯就把他砸掉了。
“蛆螫为业”恼恨。这个恼的心理,我们看辛稼轩这首词,“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杆人不知”真的,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做这种动作,想到,哎,怎么搞得嘛,真急人,这个急也是恼。这种心理,所以这种心理在造业,他造的业,“蛆螫为业”那么你说这个是恼火或恼怒,我们现在中文说恼跟怒,不管恼怒呢,你说有许多人,老太太啊,或者是人退休在家里,一天没有事情做,那个闲的苦恼,清闲的苦恼也会发脾气,那没有发(出来),都在里面,很难过的,那个也是恼。
所以人能够享受得了清闲啊,就很难了。所以你们说打坐啊,学佛啊,练功或修道,第一个条件,能不能享受寂寞,修道人,学佛的人,寂寞当成是享受,不能够是幻想的啊,你觉得清净寂寞,一个人都没有,那个时候觉得,不晓得多舒服啊,这个普通人,会一个忙乱到事业很忙乱的人,偶然得到片刻的清闲,有那个一个轻松的感觉。可是你给他长久的轻松啊,没有事情做他也觉得痛苦。他也发生恼,所以我常常引用我们古代小说《西厢记》上的,那些文学的名句,尤其讲小姐们,那真是“闲愁万种”,吃饱了饭没有事,东想西想,会烦恼,闲愁万种啊。这个“花落水流红。无语怨东风”。什么叫做怨的,埋怨,埋怨的心理就是恼啊,没得怨,看我们开的兰花好好的呀,插的花插的蛮好看的,一下一阵风吹的掉下来了,就骂这个风啊,真讨厌,这个老天不帮忙,这两句话就在恼。所以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吃饱了饭的人啊,没有事情做,会发生这个事,你说他愁不愁呢?人的心理不会平静的,平静了就得道了。他在愁什么?闲愁,不相干的,毫不相干的事都会愁,而且呢你讲他,你为什么呢?他没有什么,就是心理不痛快,那么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这个。这些东西他的造业的心理,就是我们“蛆螫为业”。
下面心所,恼的这个心理状态,“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很戾。多发嚣暴。凶鄙粗言。蛆螫他故”这个人容易恼,实际上我们恼啊,拿现在的心理学什么叫恼呢?心理不平衡,譬如说一个人容易紧张的,紧张就是恼,是很苦恼,会皱眉头的,就是心理不平衡的,那么他这种心理现状呢,以佛学的观点,《成唯识论》观点,怎么发生的呢?“追往恶触”有时候坐在那里想过去的事情,追根,“往”就是已经过去了,越想越恶触,越想,哎呀,那个事情你不要提了,越提我会恶心,就是这个道理,恶触,心理有所感触,他的苦恼,(这是)一种。
这个“谓追往恶。触现违缘”,怎么“触现违缘”呢?现就是现在,面对面碰到事情,或者面对面碰到人呢,我本来想吃了饭,晚饭吃了,想到这个圆山一带走走啊,想到淡水河边转一转,不过现在不知道淡水河怎么样,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去转过了不知道,过去出去想去转一转,清闲一下,今天天气也好啊,难得风和霁日,刚好对面来个冤家,马路上碰到了,这一下,本来没有看见他还不生气,一看到他“触”,“现”,现上来,“违缘”,是违反这个顺缘的,心理发生苦恼。上面一句讲“追往”过去,“恶”,一切讨厌的发生恼,或者是一切出现的,现在当面接收到,相对而来发生的违缘,因此“心便很戾”,这个心啊,心里头马上心理变了,发脾气。或者讨厌自己,人的眼神也变了,发狠,一种暴戾之气来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