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241页,现在,还正在这个心所,就是我们心理所起的这些结使,佛学的名称叫结使,就是无始以来的疙瘩,永远很难解开的。这个结、使,使我们造这一切业的这个心的作用的力量,那么我们这个,所谓根本烦恼十种,这个结使的根本烦恼十种。要跳出三界得解脱有根本烦恼十种,总说以其他的方法来处理,就是以《俱舍论》这一本佛经,就是后世菩萨所造的论,那么这个叫做九十八种结使,就是三界中,欲界通通俱全,色界就是十种根本烦恼比较减轻,无色界更轻一点。所以我们说修道,悟道,是以禅宗来讲,属于大彻大悟,言下顿悟,不是理解上有一点懂得叫做悟啊,必须要修证的功夫做到了,九十八种结使通通解脱了,那才是叫做毕竟的清净。像我们或者是念佛、修禅,或者修密,偶然得一点清净心,得一点境界,那是第六意识上面偶然的呈现一点的清净,这一点清净或者空灵,离不开意识的作用,不能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悟了,那真是误了耽误了,不是大彻大悟。
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所有这些结使立刻解脱了,就返回自性本来清净圆明的这个境界。那么现在我们所讲的《成唯识论》这一部分,就是结使,十种烦恼根本所变化出来,就是我们平常在心理状况上随时随地都有的,叫做随烦恼二十种,根本烦恼十种,随烦恼二十种怎么来的呢?由根本烦恼所产生的,等于我们在田地里种了一个果子,这个果子虽然成长,旁边还有些杂草跟到比果子还多。等于我们一个蜡烛点起来,亮光并不大,黑烟啊比光明还多,就是我们普通心理状况,这个黑烟杂草等等,就是这个随烦恼的现象,但是这里还是归纳性的,并不是详细分析,所以我们今天再提起注意一下,要配合自己现在的心理的状况,随时要检查自己,哪一种成分多少,自己怎么样求得解脱。
“云何为诳?”,就是说谎话的这个谎,我们普通呢,是这个言字旁的多一个荒凉的荒,这两个字都是中国字,谎、诳差不多,因为时代的不同产生了两个字,就是说谎话,他现在,我们先来理解他的原文,再加讨论。“云何为诳”什么叫做诳,二十种随烦恼之一。
“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这个诳的心理,他本身的性质、范围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切种性,为了对自己有利,为了对自己,希望人家恭维我们的,所谓恭维,是人家对我们客气,对我们好,对我们影响好,为获得别人对我们有利的称赞、赞叹、恭维等等,表现有德,假装自己的很有道德。很有学问,很有了不起的才能等等,所以,他的性质啊,就是说我们心理上,为了求名求利,为了使别人喜欢,觉得这个人好,就是这样一点观念,下意识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
那么“诡诈为性”,下意识的都在欺骗,不但是欺骗别人,也是欺骗自己,譬如说这个现象我们经常有的。假定我们看到一个人,心理明明不高兴:“你好!你好!”全假的,这就是诳,所以不要认为我们说一句话,谎话叫做诳,我们随时都在说谎话中,人都在欺骗自己。譬如说人家叫我们看一样东西,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叫我看画,好不好,实际上像我不会画,但是看得太多了,标准太高,我就直接讲,比我总好嘛。已经很抱歉了,顾全他的面子,但是也不太伤害他,可是这样说法,像我这样说法是不是诳呢?也是诳。不好就是不好。那不过在人世间太得罪人,不过我讲的自己想想也不是诳,比我总好,我还画不出来,这是真话,可是不能说这种说法不是诳,也是谎,所以诳的地方我们太多了。
所以要检查自己的修行,要明白自己的心态,这叫修行。不是说你功夫做得好,气脉通了,那个放光动地乃至有神通,飞的起来,那是你有神通,不是算你有道。道是从自己心理上,把自己伪装的心境统统清静下来,变成真正的无上道德的面孔,是真实的,那才是佛境界。
所以这个诳啊,这里下的定义,“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这一类心所的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就是说话,并不是你说出来的才叫谎话,我们心里头在讲谎话,因为言语是思想行为的表达出来,所以言语是表达出来的思想与行为,思想行为在里头就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言语,不要认为诳,我说了谎话叫做诳,那就错了,那是普通人,不懂得佛法,佛法的心理是要求有如此严格对自己,就是心理有这么一个心理,所以叫做诳,就是讲的诳,他的性质如此,那么他造业造些什么业呢?
“能障不诳。邪命为业。”障碍我们做到完全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他人,不欺骗众生,这个道德没有做成功,为什么?因为自己有诳的心理障碍不诳。所以我们现在活到做人做事随时在欺骗自己,这个欺骗自己的一生绝不是真正的自己的正生命,这样的活到的生命,就叫做邪命,也就是我们所谓讲佛学讲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命浊,这个就是命浊。一切众生命浊,众生浊,烦恼浊,劫浊,这个五浊当中主要的命浊。所以我们不晓得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因为我们有思想,对其他的众生,非人,鬼神,我们人肉眼看不见,他是存在的,其他看得见的,畜生,飞的走的没有我们充分具备这个事,我们这个思想,我们这个生命有思想,但是没有真正的道德,所以是命浊。
命浊就是“邪命为业”,邪见为命。那么这个诳的这个道理也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拿自己祖先的中国文化本身来来讲,就是不诚实,不真不诚,所以孔子呢,拿儒家的道理,这种比方,我们过去,现在很少听到了,现在年轻人自己文化的程度低落了。像我们年轻时,听到老辈子经常说,你这个人乡原,我们一听乡原就晓得了。乡原是孔子在论语里“一乡之原人”,社会上都讲他是好人,这个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说水晶汤圆,圆滑的很,你说这个东西好不好?明明不好,嘿嘿,很好很好。
“你看我这个孩子怎么样?”“哦,不错不错”。反正四面八方都圆滑,看到做人很好,孔子以杖扣其胫,就在那里拿手棍打他的腿,所以“乡原者,德之贼也。”道德假装,就是伪君子,就是乡原。
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出门,像我们父母吩咐的,孩子啊,出门去交朋友啊,宁可交真小人,不可以交假君子啊。真小人好办,格老子我们两个揍一顿,那还好办。伪君子是乡原,所以以前,我们常常听到某人是乡原,心里就笑一笑了。“乡原者,德之贼也。”那么现在讲到诳这个心理作用。这就是“邪命为业”,其实我们反省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乡原。
所以,因此了解佛经,譬如在《维摩经》上,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道,可是人真能做到直心非常难,非常非常难。那么你说,我不是扯谎,不伪装,一切直心,好就好,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能不能做人,能不能处事呢?走不通的,有时候伤害人啊,有时候使人家起烦恼,那么这个中间怎么办呢?就要伪装一点了,这个伪装犯了诳的戒。那你说佛法有什么说呢?佛法有一条路,这叫做方便。叫做妄语不可以讲,方便妄语就可以讲。
什么叫方便妄语呢?譬如说有一个人,生病了要死了,为了要支持他,“不要怕,你死不了”,他说医生都讲,“那个医生不灵,靠不住”,这全是方便妄语。那这也是诳啊,当然是诳,但是这个诳呢,在佛教大乘道理,是无畏布施,你精神支持人家向好的路上走,是犯戒不犯戒呢?犯戒,道德的戒律违反,说了谎话,不过这个戒呢,是善意的,绝对善意的谎言,这个罪过啊,就转轻了,甚至于一句真正善意谎言救了别人,救了很多人的话,那他就变成功德。所以这个道理呢,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呀,就了解修行之难,我们心理起的结使,障碍,转变自己的习气,如何才能够活于正命,这个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做一个修行人,要智慧不是呆板的。
我们现在,我们根据经典,再回来了解诳是“能障不诳”,“邪命为业”他的性质是那个样子,他的心理状况,这个性就是心理状况,他的造业,所作的业果,他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能障不诳”啊,“邪命为业”,人欺骗、谎话说多了,自己先把谎话把自己欺骗住了。譬如我们经常说的有人是修行人,我一定会成道,我是经常反省,这个人说的谎话,假使我们自己这么认识,也说的谎话,你怎么晓得你会成道,你拿什么把握了,对于修道究竟是怎么样修得,学佛是怎么样学的,这个理不清楚,那就是邪命,不正命,知见不正。所谓见浊。
所以学佛,尤其拿中国的佛法,禅宗来讲,是贵子见正,观念要清楚,理解清楚了,才晓得怎么去修,所以我说,学佛修道是个科学,先有理论统统清楚了,再来求证。你这个理不清楚,你说我在修行,通通搞错了,自欺欺人,邪命为业,那就很可怜。因此我也说,修行,同学们要注意,不要以善因、种善因,而得恶果,你觉得自己是为善,因于一时错了方向,就变成恶果了,所以知见的重要。
那么下面,他引申这个理由,“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实。邪命事故。此即贪痴一分为体。离二无别诳相用故。”他引申啊,所谓矫诳,矫这个矫字,矢字旁,是假,做假,譬如我们看历史,矫命,是假传圣旨,假传命令为矫命啊,矫就是作假、扯谎,什么叫做矫谎这个状态呢,心怀异谋,使心不直,所谓直心道场,不能调直其心,等于我们佛经叫调直。现在,国语里头没这个说法了,像我家乡土话就有一句话,某人怎么样,某人很不调直。后来,我现在才知道,这是由佛教进来,佛法的影响,唐朝以后有这个说法,调直,我想,广东话,客家话,闽南话里头,你们现在不知道,老前辈里头有吗?(有),对,这个就是调直。我们家乡也有这句话,这是佛学来的。调直就是调伏,把自己心啊修正,就是直心是道场。心不直心,弯曲心性,就是转个弯,想个花样,转个圈子花样多,想个方式,转个圈子,骂人也有艺术啊,就是转花样,你说骂人的艺术,那就是谎,转花样。
所以,“心怀异谋”啊,就是不调直。刚才闽南语叫什么?我反正讲不来。我只知道调直啊,不过我们那边的土音啊,同闽南话也是差不多。这个调直才对了,所以调直这两个字出在佛经,所以我们修行呢,就是随时随地要晓得调直其心,不“心怀异谋”就是不歪曲,所以一歪曲就是属于慌的范围,心理。
“多现不实”不实心,所以中国人的老古话,像我们当年在山上闭关,一个老和尚生火,冬天到了,大家这个老老和尚就围到一起呀,我们一群人围到一起,那个峨眉山上半年都是大雪封山,这个根本不能下山了,除非是滑冰下来,那滑冰比现在这个溜冰场舒服了,就是万一中途要下山,没有办法,拿一些草包把屁股一包,拿两个棍子就坐在地上,啊,就一直下来,上山是要半个月,下山大概半天就到山脚了,那滑的很快,那一点功夫都不用的,纯粹是冰的世界,那么一天都坐在一个小房子,有些老和尚可怜兮兮的,一天像猴子一样缩在那个地方,冬天烧一大堆火,里头都是黑烟。
像我们去看看,老和尚搬柴烧火,我们在那里享受也不好意思,过不去啊,有一次,我第一次烧火,平常哪里过过这个日子呢?第一次烧火怎么都烧不燃,这个老和尚说,你不要烧了,你还是等我来烧吧,你不要好心了,你不会烧啊,然后把柴堆一架,嘴里一边讲一边告诉你,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啊,你把柴都放到中间怎么烧的燃呢?柴要架起来,做人要实心,就是调直,烧火要空心啊。听了这两句话可以大彻大悟了。哦,原来如此哦,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一点没有错,可是我们人,做人啊,是都不实在,“多现不实”。
“邪命事故”,因此我们这个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随时欺骗自己,当然也欺骗别人,或者是给人家欺骗。就是如此而已,这都是邪命,非正命。所以佛法的道理,正命为业,那是真修行人。这个是讲唯识心理,如果我们说现在心理学的研究,那就多了,你可以到社会上,到社会服务处啊,到张老师那里啊,到每个医院心理科、精神科,拿来一大堆资料,根据这一条就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这个世界是个欺骗的世界,彼此在欺骗,谁把谁骗住了,好啊,愿意受骗,一切众生甘愿受骗的。
为什么如此呢?这个心理是根本烦恼,众生何以有这样的心理行为呢?他下面结论,“此即贪痴一分为体”,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前五个,根本烦恼当中的贪心,一切众生有贪欲之心,贪心就是为我,我要怎么样,为己,有我相就有贪心,第二是痴,没有智慧,检查不出来自己心理的歪曲,能够检查出来已经无痴,无痴就是智慧境界,智慧境界就是般若了,所以,诳,他根本烦恼,这个根从哪里来?诳是一个随烦恼,心理的状况,他的根本的烦恼从哪里来,因为一切众生有我,有我就会贪,贪心,贪的我好,我舒服,我要怎么样,有贪就是智慧不够。痴,愚痴,所以诳的心理属于根本烦恼贪的一部分,痴的一部分,贪痴两个,痴就是无明、黑暗、不知道、自己不明白,贪痴两种根本综合的现象,而产生我们后天生命诳的这个状态。所以自己贪的一部分,痴,没有智慧的一部分,愚痴。
“离二无别诳相用故”离开贪,离开痴以外,没有其他的,他的根本原因是贪痴心理来的。在欺骗自己。这个关于诳,原则上解释了,所以你们现在,研究现代心理学,那把唯识学的心理学随便哪一条来研究,都可以得好几个方帽子,可以写好几部博士论文,只是这个发挥我不加以发挥了。你们诸位自己去研究。
那么,现在跟到下来,一个随烦恼谄。谄,普通叫谄媚、拍马屁,叫谄,譬如《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碰到朋友啊,明明不高兴啊,拍拍肩膀,笑笑,好久不见,其实我贵姓他也忘记了,不过大家,诶,好久不见了,我们好,哎呀,老朋友,老朋友,我们当年怎样,心里头在骂他,混蛋,怎么在这里又碰见呢?这个就是
谄,谄媚。几十年了,几十年了,心里头就一直在笑,在谎,在谄,心理头在做什么?恶毒的很,在骂,这个混蛋在这里又碰到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