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432讲 云何散乱?

我们今天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248页,大随烦恼啊,上次讲到“失念”。现在是“散乱”。“失念”是我们平常经常有的,很严重的。常常感受到事情容易忘记,忘记了,这是普通人的失念;尤其是修行的失念,那个所修的主旨,这个知见正念不能存在,因此不能得定。

所谓得定啊,重点就是正念的永恒存在,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是定的现象,这是大原则。所以,这个“念”定在那里,它风吹过来他不动摇,一切分散了,他不动摇,这就叫做定。所以,定的观念千万认清楚,是心定、念定,正念、正知见具足。

我们普通一般所谓讲定啊,都偏重于这个身体上搞,认为身体上打起坐来很舒服,什么都不知道了,那正是失念,正落在大昏沉中,那不是定。是心的正念亡失了,没有东西了。所谓拿中国的后代的道家,后代的道家,所谓后代,唐宋以后的道家来讲,这样是很严重,所谓没有“丹头一点”,“丹头一点,点铁成金”,失去了这个正念,道家所谓讲的“腹内若无真种子”,这个“腹内”并不是一定说在丹田啊、在肚脐那里啊,就是形容这个内在,“犹如炉火煮空铛”,等于我们烧一个锅,放在那,也没有水,什么东西都没有,就这样烧,结果把这个锅还给烧坏了。像平常做的功夫,什么气脉动啊、任督二脉通啊,这在、那里搞了半天,都不相干,那就是“犹如炉火煮空铛”,空的锅子,“铛”就是锅子。

所以,必须要正念存在,“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是定的基本一个道理。但是,这是不是“慧”呢?这属于定学,不属于慧学。“慧”呢?知道这个念,正念的根根来去在哪里,知道正念根根在哪里。所谓父母未生以前、这个天地万物未形成以前它在什么地方?它怎么样来的?怎么样有这个“有”?宇宙万有怎么起来的?这个了解了,那是慧学。所谓禅宗讲开悟,是慧学。定、慧到了,那一刹那之间,明白了宇宙万有的根本,那所谓叫做“悟”,“悟”包括了“定、慧”,当然“戒”自然在内了。因为有“定”了,自然有“戒”了,所以“定”的重要。这是我们在连着上一次,提起大家注意。之所以修行不能得定,所谓不能得道,就因为一切众生经常在失念中,这是修道方面。

我们平常一个人容易忘记,什么东西容易过去了想不起来了,就是失念。所以,真正有强烈的记忆力,念念清楚的人,很不容易的。我们历史上往往写一些成功的人物、名人,所谓“过目不忘”,所谓读书啊“一目十行”,眼睛一看,十行一眼就看完了,很快。那么这种情形呢,为什么做到过目不忘?过目何以不忘?为什么速度、现在人拼命训练速度,但是容易忘记,速度可以,吸收进来,永恒不忘了,不遗忘了?那么,这都因为“念”的坚固、这个“念”的坚固。至于说“正念”坚固,那是得道、修定的这一念、灵明清净的这一念坚固了,这个是正念。

现在,与“正念”相反这个跟“失念”两个同类的就是“散乱”。我们普通修道不能得定,第一个是昏沉。这个昏沉呢,为什么不连带到“失念”?因为昏沉有一半还是生理的作用,身体的不健康,四大的不调、身体不健康,这就容易昏沉。

所以,气机四大,就包括地、水、火、风了。身体很好,可是气(尤其是东方中国文化,在生命的中间这个气)、气路不通,那么他容易昏沉。所以,“昏沉”不安排在这里,这里的安排是“失念”。失去了“正念”,跟着来就不是讲昏沉的重要,是“散乱”。“散乱”,这是佛学的名词。大的叫“散乱”,小的叫“掉举”。“掉举”等于说是跳动、不规则的跳动;“散乱”那就一塌糊涂了。像我们普通散乱,这个思想东想西想,乱七八糟的,就是“散乱”,散漫、乱流、一股乱流在流,这叫“散乱”。“掉举”呢,比“散乱”好多了,不是散漫也不是乱流,可是它有跳动、跳动性。比如我们睡眠不安,有时候好像醒了,这个也是一种“掉举”的现象。

他这里经文讲,“云何散乱?”什么叫作散乱呢?

“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就是说我们正修行的时候,对于所缘的境界,什么叫所缘境界呢?“缘”就是攀缘,“攀”就是到前面,摘水果一样抓一个东西,叫“攀”;“缘”,譬如说我们爬山啊,太高的地方,上面要抓一颗树、“攀”到一棵树,跟着这个树的力量一拉,把身体拉上去,所谓“攀”这个“缘”。

那么,我们修行也在心里头起所攀的作用。譬如念佛,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我们要学佛,心不能定,所以,用一句佛号,来求得定心。“南无阿弥陀佛”,当你这句佛号念到,譬如说一百声一千声一万声,乃至十声(一百一千万太多了),我们就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十句试试看,念十句,然后倒转来,也是十句,都是十句,二十句了,以十句做一个阶段,我们试试自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个一两三句,其他的思想岔进来,假定你都没有思想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错!我都没有思想了”诶,这就是一个思想,这就是一个,“啊,南无阿弥陀佛,错了、错了,我刚才没有思想!”自己想到有思想,又错了,就好几个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现在差不多了,“阿弥陀佛”,又不算数了,都是散乱。

散乱,等于点一个蜡烛的灯光,你这个亮光在亮,它有风在摇动,就是散乱,所以念到了,所有这一念,乃至“南无阿弥陀佛”一提以后,身心所谓“凝然大定”,凝结拢来的“凝”,身心,就是凝结了,“凝结”不是死东西啊,活泼泼的,大定,稳定了。那么,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或者是“阿——”,一直就是这个,一路下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也不晓得自己在哪里。

(如果)觉得我还坐在椅子上、在佛堂,哎呀,这里是厕所啊,这个脏地方不能念佛啊,一切都在散乱中,那个时候没得这些的,不垢不净了。这一念下来没有时间观念,“我已经三分钟不动念了”,那算什么?就是说“一念万年”,这一念就是一万年;一万年,就是这一念,万年一念,就是这一念。这个就是念佛的所缘,不散乱。所以叫所缘。“所缘”,你的所缘。所缘是现象、方法,“能缘”,能够使我去缘的,这是心,心的体。现在不谈“能缘”的作用,只谈我们修行“所缘”的方法。

那么说,念佛了,有些说你观想了、念咒子了、念佛啦,修什么观想啊、白骨观啊、修什么佛像的观啊,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所缘的作用,乃至念一句咒子也是一样,当你所缘在散动,你说我还坐在这里,两个腿已经坐了两个钟头,这个叫作入定了?这不相干,不要自欺欺人了。只不过说,你训练了自己的体能,适合于某一种体能的姿势,练习惯了,可以不动了,这没什么,这做得到的。假使我们练习一只手举到,你每一次举起来六个钟头都不动,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你手会酸了。可是你练习久了,做得到吗?做得到!你说“我得定了,不死了!”照样要死!这不是的。

“定”就是心定,不是这个体能。所以,你不要认为打起坐来这个就是定,所谓打坐的姿势,是给你在这个身体的安详中间,练习自己心行专一的定,因为这个身体安详以后,心容易专一,而达到这个定境。定境是正念、正知见存在,“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就是所缘的作用。那么你说,假定我不用一切方法,不要念佛,我一切空,好不好?好啊,因为所缘“空”,“空”也是个境界,有个境界——你所缘“空”。真正的空,没有境界的空你做不到,你做到就可以悟了,得慧学了。那是个慧学的、智慧的慧学的空,慧学空是无相的。

我们普通所讲“空”呢,是有相的空。你缘一个虚空,或者缘“三际托空”,这个思想过去了,第二个思想没有起来,现在一段空灵,这个空是有相的空哦。是意识境界(心理状况)自己觉得一个空灵,还是有相空,不是无相空。无相空是不可思议,一动思议,就已经着相了。

但是,你缘这个“空”,有相的“空”也不错。“空”也是所缘,也要“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啊,你说道理懂了,万年就在这一念,一念就在这一万年上。好,那我们用一个东西把你身上揪的很痛,你痛苦给你痛“一念万年”你试试看,你受不了的。在痛苦中,一念真是管万年,痛一下下,哎呦,不得了啊,还没有好啊?我们拔牙齿,一边牙齿张开,“啊——啊——”,一下一下都受不了。一念有万年在痛苦中。快乐的当中,万年不过一念,很舒服的日子一下子就没有了,那是个感受的境界,也是心的所缘的现象。所以,要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修行第一步,戒、定、慧所缘的境界,你能不能做到,心不流荡,不流动,不摇摆(“荡”就是摇摆)。不流动为性。

这样子的性质,就叫做这个散乱。散乱使心流荡,我们有时候静坐也好、念佛也好,乱七八糟的事情,它不晓得怎么来的,这就是业力。我们生命的业力等流的作用,平等流过来,一股水一样流过来,“哗——”,到处都充满了这个水了,这所谓业力的等流、流注,它流水一样,永远一念一念接一念不断地来的。我们不容易切断这个杂念妄想。

所以,念佛、打坐,甚至于说,包括大家的拿身体当做道来修守窍,你守着“上丹田”的窍啊、“下丹田”的窍,也想求得心缘“一”,可是你做不到所缘,所缘不能专一。我们说有些人修道家的啊,修各种法门的啊,什么“两贯道”、“三贯道”、“一贯道”的啊,不管它什么了,他想做到“心住一缘”做得到吗?当你刚刚想修这里又不对了,哎哟,我看到光了、看到跳动,哎哟,感觉到跳动,得道了,你这个地方早忘掉了。对不对?说起来“令心流荡为性”,这就叫散乱。所以,散乱也是大随烦恼,是我们生命根本上来的。人是读书不能专一,尤其我们读书在散乱了,除了看坏的小说不散乱、很有精神一路看下去,真要读好的书一看啊——散乱,散乱以后进入昏沉,我想睡觉了。

所以,看书是最好的安眠药。我发现很多人都是睡觉以前要看书,歪起来躺在枕头上看,为什么这样?他说我不看书睡不着,他说好习惯,他讲自己是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坏透了,要看书是为了睡觉,都在散乱、失念、昏沉中。所以,散乱的性质讲过了是这样。它这种心理的现象所造的业。“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它造的业是障碍我们正的定“四禅八定”,各种定的境界,乃至凡夫定。凡夫定,譬如我们读书要专一啊、要记得。你记不得,我们一边看书一边思想很散乱。

所以,这个孩子说记忆力好,心很凝定的,他功课一定好。他散乱心啊比较轻一点,能够专一。那么这个修行更是如此。所以念念丧失了正定,统统在犯戒。这个戒律就不是一般的戒律,是犯了菩提心戒,最严重了。菩提心戒一个是“慧”,一个是“定”,如果“慧”清楚了,念念清楚在做什么,这个是该乐的时候是乐,苦的时候是苦,自己所作所为起心动念,每一下都很清楚了,你用不着修定都在定中。所以,不得正定,是基本上犯菩提心戒,一切戒的根本的根本,那你其他有相戒都没有用,碰到这个地方就完了。所以它是障碍我们永远不会得定,不会证果的。

“恶慧所依为业”,散乱心有没有智慧?是属于智慧,很聪明啊,一下想到这个,有些人东想西想,特别聪明。并不是不承认啊,拿修道来讲啊,这些聪明就是障碍,叫作“世智辩聪”。人世间的普通的知识、论辩、辩别,在逻辑上观念上特别好、聪明;在修道来讲“世智辩聪”是恶慧,恶的智慧。“恶”不是说他邪哦,很恶哦,非善念,非真正的善。

那么,这个里头差别就很大了,你说,那么诸佛菩萨他在定中,那一念之间,真正得定了的人,一念之间是能知万法,就一念之间,一切都知道了,你说那是什么境界呢?那是恶慧?不是恶慧!由定所生的慧,是正知正智。普通人散乱心越重,心越散动,所谓花样越多,思想越乱,办法越多;尤其是想要写好文章,写好小说,构想些什么,越会想的就花样出来越多。在佛法来讲,定慧修持法门来讲,它是恶慧;在世间法来讲,它属于世智辩聪,并不坏。

所以《成唯识论》所讲的,以正修菩提道业而言,因此说散乱心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一切的世间的恶智慧,就普通的智慧,都靠散乱来。这个人头脑死死的,我们就叫做笨蛋,就叫呆子。这个呆子不是定哦,很多人头脑想不出来愣在那里,戴个近视眼镜,你叫他,说“在这里”,“啊……啊……”半天,他就是呆,为什么人会那么呆啊?前生累世修昏沉,落在昏沉中多,脑筋昏聩,不灵光。

所谓真正修智慧“一闻千悟”,他的脑筋也是灵快,灵便得很,所以叫敏捷。我们聪明又叫作敏捷,反应快得很。普通反应不快,你以为读书读得很好,做事不行!譬如说我们常常听到有许多人,考试第一。不管什么普通中学考大学,大学以后考研究所,考了高考,考试得第一名,你认为他学问好?他不是!你叫他做事啊,其他学问都没有,做事没有能力,你那个是什么呢?就是佛学在讲的“恶慧”,世智辩聪,他专攻某一点记忆力,应付这个学问,应付现在教育的考试,他没有真正的智慧。实际上他的脑子呢,不是昏沉,他专一到另外偏的一门去了,所以说恶慧。真正的智慧,那灵光得很,那是一动,所谓“一点动随万变”,“一悟千悟,一悟百悟。”懂了一点,什么都通了,刹那之间统统知道,而且耳目绝对灵光,六根可以并用,不敢说互用。

“六根互用”就大了,鼻子可以当眼睛,耳朵可以当眼睛看,耳朵可以当鼻子呼吸,那还做得到,练练气功还做得到,这个鼻子可以当眼睛,嘴巴也可以当眼睛,也可以当耳朵,那叫“六根互用”,那是大菩萨的境界。咱们普通人,只要稍有一点定力,有一个可以做得到哦,“六根并用”,眼睛在看书,手在写笔记,不要眼睛帮忙,手就做笔记的,耳朵还可以听你话,一边眼睛还看着书,你在旁边讲话,他还可以答复你,“哎呀不要吵了,我在看书了”,手还在写,这个都做得到,六根可以并用;当然有只蚊子来,一边还可以打它呢,还打蚊子,毒人的蚊子好讨厌,手里还写笔记,眼睛还看着,这是“六根并用”,应该做得到哦。

可是有许多人做不到哦,蚊子咬了半天,功课没有写完,只好让它写,写完了以后,再来打蚊子。这样的人我也看过啊,这种看过了我叫作“没法度”,真可佩服,也很有定力,昏沉定到了家了,那读书读到这个境界了,那没有话讲,那在普通叫做“书呆子”了,脑子读呆了。所以,散乱它造的业,能障正定。

“恶慧所依”,恶慧由它起来,散乱心多,恶慧就多,“为业”,造就这个业力。好,这个已经知道了,原则知道就是了。

所以,下面是讨论“谓散乱者发恶慧故”,就是说,首先第一条提出来讨论,所谓散乱怎么叫做恶慧呢?因为散乱的本身它就是恶慧。它有思想,东想西想,这个就叫做恶慧。东想西想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哦,有时候还可以创造东西出来的,譬如科学家的发明;但是在佛法看起来是“恶慧”,是正慧的旁支出来。所以,拿修持的立场来讲,散乱者能够开发恶慧的。

所以有人说,“哎呀,佛法的心理学高明得很啊!佛经讲的,尤其唯识这个心理学”,哎,我说那要有个前提哦,什么前提呢?它是一个“菩提心理学”,“道德的心理学”。它有个前提,确定了这个心性是清明自在的,等于我们中国文化,儒家的《大学》说的“止于至善”,“在明明德,止于至善”的这个境界的人讲的心理学,同不能做到“明明德”,不能“至善”,不能证得菩提的,一切都是变态心理。所以拿佛法看来,拿佛眼看来,世间一切众生都是神经病,没有一个正常的。什么才是正常人?成佛了。所以拿唯识眼光看来,没有一个正常人,世智辩聪不过是恶慧而已,文章写得好,艺术境界高,什么高明,世间的恶慧,造业!造的另外一种业。

所以文章写得好,在佛学叫“文人慧业”,文章,文学好,学问好,在佛学看起来造业哦,造的什么业呢?文人慧业,哦,那也有灵光哦,这是恶慧,恶定来的,散乱来的,你说一个东西啊,发明不出来,一个好句子,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那个时候是一张空白的时候。写的句子也好,或者画画那个画,第二张你自己都画不出来了,那个是世间的定哦,世间定,在佛法看起来是恶慧的一种,文人慧业。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