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441讲 寻谓寻求,令心悤遽

醒了以后,做了犯罪的行为还高兴得很,“那是梦,同我没有关系”,实际上梦中的犯罪也是罪。所以前一天,你们本院的有个同学问我,用功用到梦中作得了主,有一天问我:“老师啊,为什么梦中能够作主,白天反而作主的功力没有梦中的好?”我没有答复你,不晓得是哪一位同学问的,我忘了,可是这个事情我记着的,这个公案我要问你们的。因为忘记了是谁问的,所以你们全体都算在内了。我的愚痴昏沉就是那么大,一个人忘记了,你全体都有犯罪,就要问到的。我也告诉你,我说“你要参!我不答复你”,因为答复你的是我告诉你,你功力不到。假如这个道理你参出来了,用处大了。

为什么念佛念到有时候梦中可以作主?念佛白天反而没有梦中好,当然,梦中能够作主了,那好多了。但是一般做梦是不能作主的,白天也作不了主啊,环境一来,一诱惑,你绝对作不了主了,白天有几个人能够作得了主啊?那我看是很少了!很少很少,千万人里头只有一两人,真正白天起心动念,念念自己都清楚,作得了主,这就是修行差不多了,这才叫作定。你以为打坐叫作定啊,白天作不了主,梦中当然不能作主,梦中都作不了主,你死后还想作主啊?你说再来投胎,你要选一选,你看看我要选一选爸爸妈妈呢,这个够不够得上作我妈妈?你还有这个本事啊?你在六道轮回一转就把你转过去了。这个叫作定,要认识正定。这是一种基本定,不是说佛法都是这样定。

所以,睡眠这个习气是“思想为体”,他说我们平常有一种习性,“思想种种梦境相故”。梦是很舒服啊,所以,几十年前我常告诉朋友,那个梦中人,你千万不要叫醒了他,叫醒了他是个罪过。尤其做好梦的时候被你吵醒了,那个是怨恨啊,恨死了!又想睡着了,想把前面的梦连起来做,可是永远连不起来,“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了,有时候做到好梦,你们大家有这个经验吗?我小的时候有很多这个经验,那个好梦一下醒了真后悔啊,马上躺下去睡,想连续那个梦,睡不着了,梦也不来了,气死了。做梦哦,要搞清楚了,不要以为自己在这里听唯识,那你才错了,睡眠、思想种种梦境相故。

所以“论俱说为世俗有故”,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讲,“思想、睡眠,都是世间法里头的现象,是假有”,真是有这样一件事。所以,我们人的睡眠,不睡了就受不了,因为它是个习气。我们常常看到《高僧传》或者许多祖师们的传记,有这样一句话“胁不沾席”,这个“胁”就是这里(师示意指胁),没有靠到席,就是说他没有睡过觉,昼夜在打坐。中国有许多高僧祖师,常常有“胁不沾席者三十年”,几十年都没有睡觉了,或者“胁不沾席者数十年”,昼夜在打坐。不过要知道哦,有些人打起坐来是不睡觉哦,不过像个虾子一样,还是坐在那里,你说他胁不沾席?他是睡眠,这是变相的睡眠,也不对的。这个还容易看得出来。有些老修行,真修行假功夫,有些老修行你不容易看了,那要行家看了,坐在禅堂从来没有睡过眠,身体很端正,但是你看他那个姿势,动都不动,头也不会点,我们普通打坐起来昏沉,会这样点头,他不会,为什么?两个肩膀一端,一个三角架把这个脑袋就架住了,这个架住了,所以他昏沉了、睡眠了,他不会点头的哦。就是这个方法。

我过去在大陆上有一个朋友啊,当大工厂的管理员,一千多任务人,他自己父亲是总经理,自己去监工,他说那要命呀!那个工人轮班哦,我就是自己训练自己,我就试试看,我自己做工作,我就一夜不睡觉,哎呦,到了快要天亮了……这个不睡眠,我说最严重三四点钟最严重,你过了十一点,过了子时,十二点以后那最难过了,可是过了这个时候,精神就来了,早上快到四点五点,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去睡了,他偏想睡,这个时候一睡呀,就要一天,上午都是昏头的。我说对不对呀?他说全对,你好内行。我说我做过小偷的,怎么不内行啊,你们现在要学小偷,我说我告诉你呀,他说怎么样做小偷呢?我说可以睡觉。在工厂要监工怎么睡觉啊?我说你有办法睡觉的,而且工人还看到你,以为你看着的。那怎么睡啊?我说你晚上就戴个黑眼镜,人家也不晓得你眼睛是开着还是闭着,你到处转,转到这个墙角,三角形这样的墙,你就把手插进口袋里,一靠在墙上,戴着黑眼镜在那里睡觉,四面八方都能看到你,以为你眼睛都看到的。

他后来有一次,他说我照您的办法睡了两个钟头,站着蛮舒服的。这个是说笑话,这个睡眠,所以脑子这样一靠,这就不是用功了。所以真到了胁不沾席,端身正坐,那要相当的功夫哦,那不是勉强,那要身体上气机通了,精神健旺了,脑部后脑气都充实了,他自己不会低头了,那是真断除了睡眠。普通在打起坐来都在那里这个样子(师模仿瞌睡状),虽然没有敲木鱼啊,但是这个样子已经落在昏沉了。这是睡眠一种,叫作变相的睡眠。变相的睡眠你不如不打坐,对身体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规规矩矩地就躺下去睡觉,睡够了,起来打坐,慢慢断除睡眠。

这个五盖,好难把它“盖”拿掉的。“盖”就是盖,它“盖”你的!你要把盖修得不盖了,好不容易啊!就像我这样乱盖,这个“盖”很难弄,睡眠也是五盖之一。所以,弥勒菩萨说,睡眠等等是“世俗有”,是世俗里头最严重的习气。

“彼染污者。是痴等流。如不信等。说为痴分。”所以说,睡眠、后悔,这些心理的被染污者,染污你的清净自性,它是痴的等流,是根本烦恼贪嗔痴的等流的作用,“等流”一词是专有名词,我常常说像一个流水一样,一阵风吹来了,譬如说社会的风气,一窝蜂就是等流,是整个地来不是一点点来。我们的烦恼习气,业力等流,有些是等流,有些是异熟。异熟各人不同,所以共业里头有别业,别业里头也有共业。这是等流的痴性,就是大家都有,所以睡眠个个人都有,是等流的痴性。

“如不信等。说为痴分”,等于说,有些人不得正信,为什么不得正信呢?因为愚痴重,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三派的综合论辩,第三派这些菩萨大师们。

“有义彼说。理亦不然”,辩论多了,同立法院里头一样,另一派的菩萨大师说,以他的修行的经验来讲,他说这一种所解释的,做工夫,配合教理的理论,“彼说。理亦不然”,道理也不是完全对。

“非思慧想缠彼性故”,后悔的心理同睡眠的心理,并不是因为思想智慧的习惯,缠绕了显出了这种习惯的性能。

“应说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他说应该怎么样理解它、认识它?“应”该“说”,“此二”就是后悔的心理,同睡眠的心态,“此二”,“各别有体”,这个心态个别有它的作用。“与余心所”,同其余的贪嗔痴慢疑等这个心所的作用。“行相别故”,他的心理行为这个心态,各有差别的不同。所以现在我们总结论,“随痴相说。名世俗有”,以贪嗔痴慢疑根本烦恼,这个愚痴的心态现象上来讲啊,叫它叫作世俗所有,这是讨论“悔”后悔啊、疑悔这个心理;睡眠这个心理,两种了。

下面跟着来讲还有两种:“寻”同“伺”。

“寻谓寻求。令心悤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什么叫“寻”呢?我们心里东一个思想、西一个思想,我们真的用唯识法相研究自己的心态,我们这个生命生来大家自己没有检讨啊,没有修行的人不会发现。我们生来这个生命,从婴儿开始,每一个人好像觉得自己找一个东西,好像自己觉得掉了一样东西,好像自己有这样一个东西,结果每个人都一样。就是有一些人,沉迷得重一点,自己不大容易发现;有些人沉迷得轻一点,就发现。尤其你看,你要研究儿童心理,有些婴儿、小孩,他平常生来多忧郁型,什么都不喜欢。当然两种情况,一种这个婴儿或者这个儿童身体不健康,有病;另一种呢,他身体也很健康,他呆呆的,坐在那里,欢喜的时间少,总是觉得,因为他自己也找不出来,这个婴儿就不能够,如果这个儿童找得出来自己这个心理,这个儿童可以童真入道了。童真入道是千古万古一人啊。

其实每一个人,我们大家回想自己看,生来就有一种,好像觉得不对,多思型,忧郁型,总觉得茫茫然,所以他们有许多,跑来搞修道了,出家了,他自己也不晓得这种心理,“寻找”的心理。所以普通人,我们常常说这个宋朝这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句,有名的“叠字”,她的环境那是很难受的,“寻寻觅觅,凄凄切切,冷冷清清”,当然这个味道不好过了,可是人生的境界啊,随时都有,你不管哪一个人。所以,我常常给同学们讲,地位越高,权利越大,或者财富越多的人,只好找那个热闹环境,当他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感觉到心里最空虚、最悲凉的。这个必须要自己经过那个地位你就会懂了,你不经过那个地位,不懂。

李清照有名的词,都是双声这种文学的笔调,叫“双声叠字”。“寻寻觅觅,凄凄切切,冷冷清清”,当然她的环境是很难受啊。譬如说,“枕前泪共阶前雨”,躺在床上,枕头上面流眼泪,当然失眠了,“隔个窗儿滴到明”,这个味道很难受,现在我们很不喜欢这个词。像我十几岁呀,专门找这些词来读,有味道。“无故寻愁觅恨”,自己很想哭它一场,为什么哭啊?我也不是李清照!可是呢,自己心里头啊,觉得失落了什么?那么掉了银元、还是掉了玩具?也没有谈过恋爱——失恋,也没有掉了几百万亿钞票,心里头就有这样。

所以我很了解,有许多你们带孩子就知道,任何儿童有这个心理。那么教育啊,父亲觉得,自己父母不懂教育,老师不懂,往往领导错了,这个心理可以说人人都有,成分的多少而已,都要寻找一个东西。所以有时候你看一个儿童,尤其我记得我,当然我也是人啊,所以我很懂得人,这个逻辑应该对的,因为我是人,所以我也很懂得人。这个逻辑性,我们学逻辑的张尚德,没有错吧?这很符合逻辑啊。所以这个人,有时候我们年轻,尤其是“花前月下”,值得很欣赏的境界,我常常会站在那里还流起眼泪来,那真是“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现在想想真无聊。会觉得人生那么悲哀,这个花那么好看,为什么落了?后来才想到,并没有悲痛、同情这个花落,是自己就觉得自己就掉了一样东西。

所以,你晓得这个“无故寻愁觅恨”,我结果问了这些人,他们说都有、他们说大家都有。可见他们,你们诸位都是菩萨再来,菩萨掉了道了,去找道,道在哪里找不到,所以经常就愣在那里,愣了以后呢,“哎!”叹息一声!“哎,回来吃饭吧!”哦,吃饭!忘记了。就是这个“寻”的心理,这是一种。其实我们修行打坐念佛,你们干什么?都在寻找一个东西,所以注意哦,想得定、想悟道、想成道,你找个什么?找个屁!永远你找不到!真找到了,“寻到无寻之地”,你成功了。

所以你看,一个禅宗祖师悟道了讲,他不用“寻”“伺”两个字:“二六时中不住工”,禅宗所以叫作“参”,实际上真参实究就是“寻”“伺”,就在找这个东西,找自己生命本来。“二六时中不住工”,用功夫,“穷来穷去到无穷”,“穷”就是寻找、“寻伺”,拼命找这个本心,本心在那里?“穷来穷去到无穷,只需穷到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要寻找,禅宗所谓叫参究,就是寻找,要把它找回来啊,佛说的一切众生自心本来是佛,心就是佛,性就是佛。现在我们自己不能明自己的心,不能见自己的性,必须要寻找。这是把“寻伺”,所谓是不定法,善用、参究、修观、念佛、念法、念僧,也是寻找啊,这是把“寻、伺”这个心理把它反过来用,所以“寻、伺”不定法,它是善法的。所以,这个祖师悟道偈就是让我们去寻找哦,“二六时中不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只需穷到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这个是“寻”。

那么,讲到“寻”的阶段,我们为什么来研究唯识?为什么学佛啊?找一个东西,这个“心”,“寻”与寻求,使我们这个心理“悤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这个心态的作用,使我们这个心理,匆匆忙忙的,我们经常比方它猴子偷苞谷,就四川话,猴子在山上偷那个玉米,好匆忙啊,来去匆匆,怕人知道,赶快来,偷了一大堆,结果是一无所有。“令心悤遽”,像猴子一样地忙,我们的心,你看东想西想,东跳西跳。

“于意言境”,或者对世间的意识,言语就是文字,或者我们学佛的人,对于佛说的意思,修行的道理、言语,经典的道理,“粗转为性”,好听叫做研究,就是去寻找,这句话究竟什么道理啊?“心即是佛”?我的心在哪里啊?不通,不通,我懂了心啊,要找到本心,现在这个妄想心不是,都是自己下注解。所以“于意言境粗转为性”,自己那个粗粗的,自己来晃动,这个思想变那个事,这个叫寻,寻的心态,换句话来,我们心里头,永远在寻找一样东西一样,很匆忙,当然,我们如果想有两个钱的,不晓得放哪里好,或者买股票,也不晓得买哪一种,买了股票,现在坐在这里,现在虽然听着《成唯识论》,想到明天的股票市场,此念不能忘啊,也在寻找。一切都在寻找,写文章、读书的、搞翻译的,那个字不晓得怎么下定义好?怎么翻好?每一天这个心,此心不忘,在寻找。

“伺”,什么叫“伺”呢?“伺谓伺察。令心悤遽。于意言境细转为性。”所以“寻、伺”这个东西,《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对这个东西、心态,我们用功就在这个心态上,念佛也好、修密也好、修禅也好,“伺”什么意思呢?“伺”等于“伺候”的“伺”一样,我们伺候你,当伺者这个“伺”,伺候人,单人旁的啊——伺候,我们服侍人家就是这个“伺”,伺候、服侍就是站在人家旁边等着啊。譬如我们上饭馆,那个服务生都在旁边看着你吃菜呀,我经常说,上馆子服务生看着你先吃菜,我就想这个老板不行,训练不好,那个服务生好几排,看着客人在吃菜,你说这个菜夹到嘴里有什么味道呢?“我倒要看看他”,你看什么?你另外转过去,服务生要站在角落里头,偷偷地看,看你这里没有酒了来倒酒,那还高明了。你是盯着人家的脸,看着人家把筷子夹东西放到嘴里去,那个什么境界啊?你们万一做这个工作,这个老板不会训练人的。可是,伺候的人,是要站在旁边,所以,像皇帝前面的太监,随时要注意哦,服务生是要看着哦。

“伺”,我们心里也有“伺”,一边在找,一边在伺候在等待,心态是有这样。所谓“伺察”,就是观察,拿心理学上这个“伺”是什么东西啊?我们的心理也是这样,你看大家注意啊,要修行就要注意了,我们任何一个作用,一个心理起来的作用,马上心里有个监察委员来的,这个过去的心理学,我们翻译它可以叫作监察意识,就是伺察意识,特务工作,心里的侦察它就来了。

譬如说我要去买一个东西,你今天上街带着皮包,到了百货公司,买一个手巾,多少钱?十块钱,我们大家,尤其是小姐们、太太们习惯翻了又翻,这一条、那一条,不像我们男人,男人去商场,“可不可以少?便宜点”,“不可以”,“好嘛,这一条拿来”,粗里粗气的。女孩子素来讨厌男人跟在旁边买东西;男人也讨厌女人买东西,一条毛巾十块钱,翻了人家八十条毛巾,然后才选一条。诶,你在选就是“寻”啊,还在“伺”,这一条不好,自己在翻,在找,这个心里在找,另外有一个监察意识在旁边:“这一条不好、这一条好!”就翻了七八十条,才选一条,那就是“伺”的作用。意思这样,懂了吧。其实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思想一动,旁边都有一个作用在旁边监察你,譬如任何坏人做坏事,也在后悔哦,也有个伺察,做小偷进去了以后,

“可不要给人看见!有没有人看见啊?”一边在偷,心已向前面走了,一边还要看看,他有个心在侦察。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