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起于萍末”,海上台风起来,就是看到海水一条白线,很细地冲上来,表示有台风,这么一转,慢慢转就是大台风,开始只是一点,你拿个酒杯就可以把它盖掉了,可是很困难。所以一念的“润生爱故”,滋润下界的情、爱、欲就生出来,下生了。
所以“瑜伽论说。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从彼没故”,因此,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提到,无想天的人到了定境的力量,修定的这个心力(无想定这个心力)衰了,那么“后想生已”,又起一个思想念头,这个一起来以后啊,“是诸有情”,“有情”就是无想天的众生,“从彼没故”无想天就没有了,退位了,就是退休了,退休了就到下界来了。下界,算不定,他在过去生还有很重的业报,算不定一下比我们还不如,所以“从彼没”。
“然说彼无转识等者。依长时说。非谓全无”,因此在逻辑上,我们讲得无想定,生无想天的人,说他没有六个转识,这样说是根据他的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思想这样说,并不是说绝对、永远永远都没有思想,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他生在这个无想定的境界里头,或者生在无想天这个阶段时间,无想。那么这一句话就是说,第六意识这个思想,可以暂时切断,非断非常,不是永恒能切断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义生时亦有转识。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另一个逻辑观念说,“生时亦有转识”。这个无想定,譬如说,假定在座哪一位、或者是我,我们现在是修无想定得到无想定,这个色身在这个世界上果报完了,这个色身要坏了,我们因为这一生修无想定的果报,这里呼吸一断,这个神识马上生无想天,这是一种生;或者说你在无想天的寿命果报完了,这个一念一断,光色没有了,也等于我们这个世界上这个肉体毁坏了,呼吸断了,那么,他这个念头动了,或者下生。这个“生时亦有转识”,在“生时”之间还是会动念,还会转。“彼中”,而且,在无想天堕落下来的天人,“有必起润生烦恼故”,在无想境界里头,慢慢有一点动念,有一点动念就生起了思想烦恼来。烦恼境界我们上面讲过的,有五十一心所,有五种根本烦恼,三种根本烦恼,有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等等心态都会起来。
“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就是开始在修无想定以前,不是本来有思想嘛,不过他用一种方法切断了自己的思想而已,也不是别的方法,用自己的心力,意志的坚强,把思想控制了,切断了,那这个功力也是唯心所造,他本来有思想,本来“有转识”。
因此“瑜伽论说。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想若生。从彼没故。彼本有初。若无转识。如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所以在《瑜伽师地论》上提到,无想天的人,生在无想天中,“唯入不起”,因为修无想定的果报生到无想天,进到无想天的境界里头,不动念依此因得此果,“其想若生”,生到无想天的天人,如果有动念(起心动念),一定是马上要堕,天人境界就堕落。因为那个世界,那个境界里头统统是无想境界。
“彼本有初”,要晓得得到无想定或者无想天的境界以前,我们本来有想,“若无转识。如何名入”,假使说没有第六意识这个转动的作用,什么叫做“进入无想定”呢?所谓进入无想定,同我们现在一样,有思想,我们现在第六意识把它一断,停止了,不想,所以就进入那个定,进入那个定,是第六意识转入这个定境。
“先有后无”,先还是有妄想,后来没有。所以说,入定是入哪一种境界?这个你们注意啊,这个世界上学佛啊,修道,入定啊,以为打坐就入定,那是打坐,盘腿打坐不能叫做入定了,那只能说你在打坐,你没有真正得到某一种定。所谓某一种定,看你修什么定境,进入那个境界不动。所谓“定”,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不动了,这一念就叫“定”。
你打坐坐在这里,哎呦,我身上气脉在动了,哎呦,我的思想境界,哎呦,我要飞了,你统统在搞妄想啊,就是庄子说的,你打坐叫做坐驰,坐在这里开运动会哦,心里头在开运动会,这个思想那个思想,没有停止了,所以我们道家的祖师庄子(老子、庄子),庄子笑我们是坐驰啊,坐着来赛跑,那跑的更远,还有气脉转了好几圈了,任督二脉了转过了几圈了,好像是运动场里那个长形赛跑或者是短跑还厉害,这个只能算是你练习静坐,没有入定。“入”者,那个转识进入到某一个境界里,不动了!譬如,转到无想定境界,就钉住无想定,我们的意识不起,不起作用了。
所以,“决择分言。所有生得心心所灭。名无想故”,《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这一篇,经典里头告诉我们,所谓“无想定”与“无想天”,“所有(现)生”,这个生命当中,所得到的“心”起的作用,以及“心所”,心理所起的差别的心态,“灭”,都停止了,这个样子叫做“无想”。
“此言意显彼本有初。有异熟生转识暂起。宿因缘力。后不复生”,“此言”,他说“抉择分”,这本经典这一部分为什么那么讲呢?“意显此言”,“意显”,他这一个经典所告诉我们的语意(道理),很明显告诉我们“彼本有初”,得无想定生无想天的人,他的这个以前本来有意识思想,“有异熟生”,异熟等于果报,差别的果报,个别的果报,也可以说是“别业”,他个人的别业,大家都有思想,他个人因为修这个无想定这个功夫,那么,他由此因得此果,所得的果报,“转识暂起”,所以第六意识转动了,变成了无想境界。“宿因缘力。后不复生”,过去生的这个所有的思想,因缘业报的力量,在这个现行的阶段,不起第六意识现行;所以看到暂时不动,将来还是会动的。
“由斯引起异熟无记分位差别。说名无想”,譬如有些人,我们人中也一样,有些人天性懒,很懒、很不愿意用思想,有些人大部分没有用思想的人福报好一点,反正懒人有懒福。可是,他为什么呢?“宿因缘力”,是过去生的习惯。所以我常说,你们打坐不要入无记定哦,把无记当成定啊,那个果报比无想厉害。那无记不是无想哦,这个里头也有差别哦,一个人什么都忘记,坐起来就容易昏沉,这是无记哦,不是说我这个是入“无想定”,不是的哦,因为你这个时候的思想在昏沉中、在无记中,无记不是无想,无记是一种果报哦。异熟果,过去懒得动脑筋,所以把无记定昏沉当成定境的话,很严重了。定境是清明!绝对清明,要搞清楚。
但是,所谓清明不清明,同坐起来点头不点头没有关系,有些人意识清明,坐起来你看他外形点头了,你搞错了,他不在昏沉。这要明眼人看到了,他不在昏沉,他有定境,不过呢他的色力,身体上的色力没有转过来,是气色力,所以他有这个现象。可有些人坐得很好,坐得很端正的,他在昏沉中,你不要给他骗过了。你看他端身正坐好像不动如山,实际上他统统在那里傻傻的,坐一个钟头就傻傻一个钟头,那叫做“傻傻定”。他生来世果报就变成傻傻的,那个“傻傻”干什么?那个“哼……哼……”(师拟猪叫声),就那个东西,身上都黑的,没得光的,就变那个了。所以,无记跟无想都有差别哦,要搞清楚哦!
他说无想定者“由斯”,由于无想定“引起”,所引发了异熟果报。异熟是前生、今生、来生,因时因地所受的果报不同,异时异地而熟。无记的分位,有些属于无记,有些属于思想迟钝,有些人反应慢等等,分位的差别,“说名”,叫作无想。
“如善引生。二定名善。不尔。转识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如善引生”,在修无想定,把念头停了,加上行一切善的功德,“引生”,引发的现生得无想定,死后生无想天的果报。“二定名善”,这样无想天生得无想定,这是善业道,并不是不善业道哦,不要看不起无想天的果报,我们还做不到哦。
“不尔”,如果不是这个道理,“转识一切不行”,第六意识一切都不动,“如何可言唯生得灭”,怎么样说把生起的念头灭绝了,变成无想。
“故彼初位。转识暂起。彼天唯在第四静虑”,所以,无想定、无想天开始的时候“转识暂起”,当他一生一死之间,他这个第六意识的活动,还是有时候起作用,不过无想的时间长而已。“彼天”,无想天在第四禅的境界。我们普通一般人初禅还做不到,所以在色界天这以上哦。
“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所以他在色界天,上面还有上界是无色界哦,没有到达无色界,色界天里,他在这个中间,超过了我们这个欲界同色界的下层。因为普通的思想很粗,他已经停掉了。“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最高的呢,他觉得也没有什么,最高是空境界,“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他还觉得用不着再去追寻,不去想。
“即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天异熟果故”,所以这样子修行能够引发无想定的思想,所以平常能够起无想定的思想,那么,以这个修行,配合了行善道的功德的因果的感应,死后生无想天,无想天是异熟果报。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