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学习《成唯识论》卷七第273页第二行。重点,现在讲的是修灭尽定,就是五种无心位(之一)。五种无心的现状,这个无心就是意识心的转变,第六意识的这个意识心分别、转变了以后,这个无心位有五种类别,有凡夫的无心位,(有)得道的、修定的、修行的无心位。
那么,这个无心位,我们讨论了两种所谓修道人的境界,无想定、生到无想天,两种,第三就是灭尽定。凡夫位置的无心就是睡眠同闷绝,就是昏过去了,死过去了,这是凡夫的。那么所谓无心啊,就是第六意识心,起这个作用现象的心没有了;并不是说无心就得道了,这是首先的一个观念。我觉得很多本院的同学搞不清楚。
第二点,无想定是一种修定的方法与修定的境界。灭尽定也是修定的一种方法,修定的一种境界。所谓修定,就是所谓止观的修止。止观是定与慧的因,定慧是止观的果,这是总称。当然,得了止才能得定,当然有起观行才能得慧。定慧等持是总名称,那是得道人、圣贤,所谓罗汉、菩萨的境界。至于说修那一种定能够得定,不一定哦。所谓百千法门,一百一千种定境,其实不止一百一千,各有各的定境,凡夫也有凡夫的定,止定的道理。
所谓修定就是得止,什么叫止呢?就是把第六意识的分别思念能够专一了,就是普通的一种。包括了很多的方法,念佛也是一种;修密宗的许多观想,各种不同的观想也是一种;修禅观的白骨观也是一种;修呼吸,心息合一的也是一种;专门观这个念头,把念头止于一点上的,也是一种,多得很。不管怎么多,你怎么样能够得止,你的念头、第六意识专一了、不动了,不管你走哪个法门,能不能做到?
你说我什么法门都不用。可以啊,你就在什么法门都不用,什么妄想、杂念、分别心都不起的这个境界,你永远定下去,也是意识境界哦,意识的清净面,你永远一念万年地定下去,这叫得定。至于这个属于什么定,那是另外的分别。所以,大家所谓打坐修道想得定,是你第六意识的心念能不能达到专一,这是最初步的定。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禅宗六祖标榜的,那么你能不能做到身心定在那里,“本来无一物”呢?不能!吹牛,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别人了。你永远在“本来无一物”中,那是定;你也知道现在在这里,定慧等持。所以,这是起码的。
至于灭尽定,太高了,灭尽定是证果位的事了。小乘法门,是大阿罗汉证得这个果位。这个果位接近于有余依涅盘,虽然说还没有成佛,还不太究竟,是一种涅盘境界。不过是有余依,还有习气的根根没有断除。灭尽定太高了!现在我们讨论灭尽定之前,先要使大家把这个观念搞清楚。我们大家在研究灭尽定啊,那真等于说是三家村里放牛的老百姓,研究怎么样当皇帝,是一样的味道,那是一个笑话了。不过,也可以当当啦,你在家里关起门,眼睛闭着,算自己是皇帝了。所以,这个先要交代清楚,现在还是在研究灭尽定。
“邬陀夷经。是此诚证。”上次讲的灭尽定的道理,这一本经典上(《邬陀夷经》)已经说到了,就是证明灭尽定的道理。灭尽定必须要(到)无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四禅定,四空定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个四空天的人,等于修道可以证得三果罗汉,阿那含果不还果,升天就不到这个欲界人间再来了,这种果位的人进修,进一步修灭尽定。那么,我们(若)是过去的罗汉们,这一生也可以得到灭尽定。换句话,这一生就修证到三界的最高层,无色界的境界,四空定都做到了。所以我们注意哦,四禅八定还是个原则哦。
譬如说空无边处定,谁能够做到呢?我们坐在禅堂也好,坐在哪里也好,闭着眼睛,也觉得好像非常有边,边在哪里?眼睛闭着看到前面黑洞洞的,就是那么大,好像一个油桶一样,怎么是空无边呢?证得空无边还做不到。证得空无边处的人,这个身心,身体、心理永远如万里晴空,青天无片云。那不是想象哦,那不是幻想哦,身心就到达那个情况、那个境界。闭着眼睛坐在那里瞎想,觉得我很清净了,没有那回事!所以禅宗祖师骂人“坐在黑漆桶里”,那有什么用!
所以现在告诉我们,“无色亦名意成天故。”所谓无色界,无色天天人,“无色”天也叫“意成天”。等于《楞伽经》上说的菩萨证到意生身,也可以说是意生天,所谓精神世界。我们是欲界中人,有欲、有肉体,就有五欲;色界中没有这个肉体,只有光;无色界连光都不谈,所以是意生身。到了无色界你找朋友啊,升到无色界你去找他,彼此看不见,可是彼此已经在一起了,心心沟通。所以“无色亦名意成天”。
“于藏识教未信受者。若生无色。不起此定。”就是说,修到四禅八定,证到果四禅八定到达了,或者是到了永远住在空无边处定里头,或者永远在识无边处定里头;或者是在无所有处定里头;或者是在非想非非想定里,这四种都是生在无色界里头。无色界很高了。那么,生在无色界的天人境界,所以在这里再三交代,这个天人在名称上叫做“意成天”,等于说是大乘菩萨的意生身。大乘菩萨的意生身不同哦,可以做主来去自由。这也可以做主啊,也要修定到达。但是,真的修行到了三界上界,最上界无色界里头,“于藏识教”,他不知道本体明心见性,心性本体阿赖耶识的道理还不懂,不相信,“于藏识教未信受者。”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还是在《成唯识论》的这个范围,第八阿赖耶识这个“藏识”,就是种子生现行的“藏识”,阿赖耶识还信不及,而且没有接受,还不懂第八阿赖耶识。
“若生无色。不起此定”,那么,不管他是修到四禅八定的随便哪一定,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了无色界中了,就永远住这个定中了,不会再进一步得到灭尽定,“不起此定”,不会生起灭尽定。注意哦,那四种定已经很高了,空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意还是“意成天”哦,意能够定到这个境界是最高了。可是他对于大乘教理,阿赖耶识的道理不懂,所以不会再求进步,也不可能得到、生起灭尽定了。
为什么道理?“恐无色心成断灭故。”你在空的这个境界里头,譬如说,得到空无边处定的果,生在四空天里的空界里头,永远在这个空天里头,那么他不敢动念了,也不敢放弃这个空的境界,为什么呢?放弃了空的境界,动了其它分别心,自己怕这个“无色心”,无色天无色心的这个境界丢掉就没有了,就没有境界了,那不是变回凡夫去了,所以不敢。因此说,他不会再进步得到灭尽定。
“已信生彼。亦得现前。知有藏识不断灭故。”如果他在开始学佛修道时,他在教理上了解了第八阿赖耶识的道理,对这个种子根本识搞得很清楚,对于这个已经生信了;那么,他修行的方法是走的后面四空天的四禅定。因此,他所得的果报是生无色天,是不返果,不再到欲界的人间来。可是,他“已信生彼。亦得现前”,他在观念上、理论上搞清楚了,有信念。那么,真到空的境界,他把空还要丢掉,进一步修灭尽定,他理论上已经搞清楚了,信念够了。所以,在无色界四空天里头,也可以立刻证入了灭尽定的境界,“亦得现前”,也可以“现前”。“知有藏识不断灭故”,他相信,我丢了现在成就的空的定境界,但是自己这个心性的本体是不断的,非断非常,我要找回来,要修就可以回转来,所以他可以得这个道。
“要断三界见所断惑。方起此定。异生不能伏灭有顶心心所故。”所以灭尽定啊,要断除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见”道了以后,断除了一切见思惑,就是你的贪、嗔、痴、慢、疑都断了。还不止断欲界的,我们普通说,你修行打坐,欲界的饮食男女、功名富贵、生意发财、做官总而言之一切等等,父母儿女,没有一样断得了的。偶然在这里有几秒钟的清净,身上的神经跳动了,哎呦!气脉通了!不得了了!通了怎么样?通了也不能做电线杆用,也不能把你当电缆用,你比电缆公司的电缆还不值钱。这个有什么用啊,这不是定啊,你心没有定。所以啊,灭尽定是要断除了三界里头,一层一层都有障碍,一层一层都有贪、嗔、痴、慢、疑哦。所以,人也是一层一层的,每个层次,每个社会阶段不同,他的贪欲不同哦。
譬如我们经常讲,以前,我们乡下地方的乡下人,穷的不得了啊,海边人都吃红薯干,红薯晒干了,每天吃饭就是这个东西,放几颗米啊,煮一点稀饭,红薯干已经不得了了,天天吃一点那个臭豆腐,很难得,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吃到一次好的豆腐。所以他发了狠,说“我如果发了财啊,每一餐要吃豆腐!”你看他的贪欲就是那么大,对不对?他每一个阶层的人不同,享受惯了的人,他贪图更高的享受。同样道理,你的修养高了,贪、嗔、痴、慢、疑的欲望不同了,不能说你没有。所以,要好好自己反省检查,这都做不到,学佛、学禅、修定,不是自欺欺人嘛。所以,这个灭尽定要断三界欲界的、色界的、无色界的“见所断惑”。
见道以后,一见顿见。所以,譬如说禅宗讲见道,灵云祖师见桃花而悟道叫顿悟。怎么样叫顿悟呢?三界惑要断除才能够顿悟。所以后人的诗,讲灵云禅师见桃花而悟道,“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华。”要一见不再见,就顿断了。所以,要把三界“见所断惑”了,“方起此定”,才叫做灭尽定,才能生起灭尽定的境界,他的见思惑的烦恼习气,才能永不起来。“要断三界见所断惑。方起此定”,才有可能生起灭尽定。
“异生”,“异”就是不同了,其他不同的一切众生,乃至于说初禅、二禅、三禅境界的人,“不能伏灭有顶心心所”,有顶天是色界天以上的境界,这个心理状况他停不了,免除不了,所以他不能得到灭尽定。
“此定微妙要证二空。随应后得所引发故。”灭尽定那是高的很哦!大阿罗汉境界。我们修行,尤其是出家修行,就想证得灭尽定,到达此定“微妙”得很,“要证二空”,人空、法空。你不要说“人空”,你坐在这个禅堂里,连两个腿、身体都空不了嘛,心境扰动、生理扰动,什么哪里痛、哪里胀你都空不了,你还什么空呢?
所以,“要证”得“二空”,人空、法空,才能够“引发”灭尽定。人空、法空,你理到了还不行,那个境界还要到,亲自到了人空境界。我们现在,譬如说修行打坐,不要说人空,身空都做不到,你身空了以后嘛,慢慢再谈人空嘛。在那里连四大身体都空不掉,这个感受就压迫得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不要吹了。但是,到达灭尽定的二空境界,就算成佛吗?还没有,接近涅盘,是有余依涅盘,这个道理很深了。现在,上一段交代完了。
“有义。”另一派大师讲。“下八地修所断惑中。要全断欲。余伏或断。然后方能初起此定。”以大乘的境界,见道以后修道,过了八地菩萨的境界,“修所断惑”,你就是悟了,见道了,见到空性,还要修呢;不修,你那个空性有时候掉了的,空不了。你们大家修行都有点经验了,“哎呀,那一天真好!”好了以后,正是“灵云一见不再见了,红白枝枝‘没法’花”了,那真是没有花了,那还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有一次修到一个很好的境界,现在呢?现在“没法度”了!那叫“没法度”定,也是定,那有什么用啊?所以见道以后还要修道。所以这个灭尽定无欲了,是“下八地”,八地以下“修所断惑中”,要完全断除了欲界的见思惑,欲界的贪嗔痴慢疑等等。断除了欲界的见思惑,譬如说,我欲界里没有欲了,男女之欲、饮食之欲、钱财功名富贵之欲,大小欲都没有了,都断除了。那个山上好啊,白云万里,满目青山啊,纤尘不染,那正是净土的境界啊,好的很,对啊,我们修行人就是要这个清净啊,色界欲!这就是色界的欲。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