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色界灭心成色,色界天中人,没有我们普通的心理作用,但是“成色”,光色,色界天的天人不是这个肉体,有光,当然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光,我们地球上的光是一种哦。太空里头黑的,黑也是光啊!太空现在发现的黑洞,黑洞也是光啊,黑光啊!色界天是哪一种光色,果报不同。那么色界天的天人是色界身、是光色之身,所以“灭心成色”。无色界是“灭色”,连光都没有;“成心”,没得形像了。
接上问:“其所成者生于色界,所灭之心是异是同?”师答:身体是一个啊,身体只有一个,但心所作用不同。
第九问:“八十一品都是思惑,[断录]断见惑容易,(还是)断思惑容易?”
师答:同等难!同等难!不过呢,拿大乘道的说法,见惑比思惑还难。所以你看声闻缘觉就是见地上的偏差,所谓见地。因此大乘尤其是禅宗首先重见地,不重功行、不重你功夫,因为见地到了,功夫一定到。
第十一问:“灭尽定为阿罗汉果,见思惑给断尽,在断惑证真栏内须陀洹果注明已断见惑,为何三界九地呈列八十八结使?”
师答:这个就是轻重的差别!还有,“灭尽定为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果),有余依涅盘,得灭尽定,转入有余依涅盘。”
所以涅盘分两种:大乘菩萨成佛,才“无余依涅盘”。那么“余依”两个字,剩余下来的余、多余的余,依傍的依。什么是他的余依?还有余习(剩余的习气)很难割断;所以“藕断丝连”,就有这样的味道。譬如大乘经典描写:迦叶尊者(当然大阿罗汉,还是大祖师呢)多生累劫喜欢音乐,所以他在入定的时候,紧那罗(就是虚空中的音乐神)放了最高的音乐、最美的音乐、天上的音乐供养佛的时候,他老哥子坐在那里还打起拍子来,还摇起来呢,呵!那么他动念没有?没有动念。余习未断。所以《维摩经》所谓讲天女散花的时候,一班五百大阿罗汉坐在那里,这个花一掉下来到身上就沾住了,满身都是花。菩萨的身上,花一掉下来不要抖的,自然都掉在地上了,沾不住的。那么这个道理呢?所以大家就问这个道理了,那么,文殊菩萨就答复:阿罗汉余习未断,天花着身。所以有一位刘鹗的诗作得很好:“刹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护身云。”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叫余习未断——有余依。所以灭尽定有这个差别,灭尽定不是有余依,还不是有余依涅盘,还要进一层;有余依涅盘到了,还不是大菩萨、佛的涅盘的道理。
现在大概这个问题简单明了答了,研究唯识问题会多得很啊!不过我保险研究唯识很多人都没有问题,因为对唯识本身已经是钻不进去在那里,所以问题在哪里还找不出来。
上次讲到四禅八定这个禅定,我们注意噢,《成唯识论》上有,也讲过的,不管是哪一种定,就是无想定同灭尽定、无想天,这两个部分他讲得很清楚,我请大家特别注意八个字:身得安和,令身安和。所以得到无想定同灭尽定,都会令身安和。那么唯识《成唯识论》现在只讲心意识的状况来讲、由这个入手,没有明白地讲到身的部分。因为给大家也报告过,身是属于色法。色法这一切等等,是心意识的相分,不是见分。我们这个心意识又分四分:相分、见分、证分、自证分。那么有人又把名词、有一种翻译的也叫做同样的意思四个: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不过多加一个字,实际上一样的,这个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晓得,我们的所有心理状况、思想心理状况这个变化就是心意识的相分,山河大地乃至我们的肉体四大也都是识变的相分。见分,这一切的现象,包括心法与色法、心所的所起的心法与色法都是心意识的相分。这各种现象起来,我们自己的本心要能够认清楚自己的现象,比如我们心理的现状的话,我们心里一边在思想,一边有一个意识晓得自己在想些什么,我这个想得对不对。譬如说,我想买黄金的股票了,该不该买呀?这两天黄金会不会跌价啊?石油会不会涨价啊?想去看个电影,选哪个好啊?心里头有另外一个意识又看到自己:哎呀,怎么昨天刚看了电影今天又想去看!为什么要去买黄金的股票?这个见分马上看到这个相分。那么这个见分等于心理学现在所讲有监察的作用,有监察、督查自己的作用。心相、这个心态的变化有时候不一定,情绪的变化、思想随便出来,这个见分随时可以见到,这是普通的。
所以我们修持的人,心理到达某一种禅定的境界,我们的见地就是我们的见分,知道自己已经到达这里了:“噢,这是空了。哎,这一下我空了。啊,这个我证清净了。”这个是见分的作用,这两个还是粗浅的。
还有一个功能证分,自己晓得我证果了、到达了。一切都可以求得证明。但是,你证果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个中间五见里头是不是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身见,这要证自己,证分;证自己证分,般若智慧。心意识的作用同相分业力习惯的心态转成了真正般若智慧,才算悟道、才算明心,才算见性;或者证自证分才算见性。所以此中,因此学教理唯识的人,看禅宗看密宗看一切的人(对净土不大批评),看密宗,认为即身成佛、顿悟成就,胡闹!不可能!含糊笼统。事实上,所谓禅宗达摩祖师当时传佛心印,他叫你印证不是用《金刚经》,那是五祖、六祖改的;所谓以《楞伽经》印心,《楞伽经》是唯识大经、重经。
那么我们刚才提到四禅中间,初禅“离生喜乐”,我上次提到,大家应该注意。喜的境界是心理状况;乐是生理的状况,身体上发乐。所以,那么二禅是“定生喜乐”,也得喜乐。三禅呢?心理状况的“喜”宁静了,“离喜得乐”,这个快感在。这都要身安和哦!这个身要安、要和。身安和,这个气脉,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所谓气脉通了,证得初禅就应该通了,气脉不通不会证得初禅。因为你身的感受还很严重嘛。你说打坐坐在这里,还觉得背上,哎呀三关啦、前三关啦、后三关啦,左脉、右脉,那里通、这里通,通了半天通个什么?你身的感觉还在、这个肉体的感觉还在、色法的感觉肉体还在,你初禅都没有到。你只是坐在那里,“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就是在玩那个意识状态,在玩、玩弄。所以真得禅定,色法一定跟到转。因为色法四大是心意识的相分,你心真转了,相、现象一定转了。所以我们看普通一个人,为什么人要看相呢?看这个人的相,这个人心好、心坏,人好、人坏,事业、功名、富贵、前途、穷通、寿夭,看得出来,因为这个面相、身体这个相,这个相分就是他业力所发生的相分,呈现这个现象;由这个、透过这个现象,就可以知道他的业力的见分,他的妄见所生的、三世的因果所得的,就是这个“相”。
所以我们知道身体,心意识的相分,身不得安、和,这个安、和,唯识在偏重于心意识的修法,因此不谈身体,因为谈身体的修法多容易走入五见里头的邪见、边见,身见忘不掉的,很严重。所以修密宗、修道家的,我几十年所看到的,几乎越走越被身见困得厉害,没有办法解脱。其原因呢?很难讲了。他认为一天修持有功夫啊!这个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个观念,现在几十年了还没有变动过。
我过去曾经有一次在云南大学一个研究会上讲到这个问题,佛家跟道家的比较入手就有个大的差别:佛家的法门入手,不管如何,反正以“空”入手。假定一个人思想功夫真正从空的入手啊,比较洒脱得多、解脱得多。心态态度上比较解脱,那么人也比较可以谦和一点,既然空嘛,有什么值得傲慢的。道家等等乃至其他外道,自然要傲慢的,我见很重,为什么?有道可修,我修一步有一步功夫啊!一步硬是有一步的功力不同。所以功夫越高,慢心越大。这两个不同。这个入手,一个修有为法入手,一个修无为法入手。修有为法入手的人容易困住就在这里。所以走色身气脉之路,因为道家跟密宗就偏重在这一方面。
是!你说身不能安不能得定,不错的。我们生理假设有病,你打坐都坐不住,哪里还谈得到得定呢。叫你站着也可以入定啊!站也站不住,有时候躺下来躺也躺不住啊,身体真的痛苦的,身不安嘛。这个病体的业报来,你哪里能够入定呢?当然不能。所以色身是很重要。
但是要知道,色身是心识的相分、它的功能。要转色身,你作功夫还是你心意识去作的嘛!它并不是功夫来作你心意识啊!所以你只转自己的心意识呀,它生理气脉就很快容易转了。所以讲修气脉、管色身的修炼,就是现在我经常这两天我就天天碰到这种机会,我经常讲,又有人说、又有一个修密宗的,又是哪里,我说:奇怪啊!这十来年怎么不晓得是无色界天、色界天掉下来那么多修密宗的!哪里来的啊?
西藏在哪里大概地图看过的,西康在哪里地图上看过。那些活佛大概照片上看过的,谁传他的法我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多修密宗的钻出来?奇怪呢!还都传人,传这个传那个,有些还传得乱七八糟,什么都传。唉呀!真是叫做“佛曰不可思议”啊!真奇怪啊!我想不出道理来。老实讲,我再告诉你们,真正的密宗,上乘的修法,三脉七轮一念之间可以通!
那你说:“老师啊,你传给我好不好?”等我学来传给你!
有也不传。所以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为什么不传?你们都会,心转就会。所以呀,八十八结使、见思惑,你转掉一层,气脉就换了一层、脱胎换骨一层,就是习气转了。习气转了,“天花”不会“落满护身云”。所以你在那里搞这个干嘛?玩了一辈子坐在那里搞气脉干什么呢?天地间那么多要紧的事情做啊!偏要在那个身体上转来转去,一天弄得蚯蚓在上面爬一样:“哎哟!通过这里了!通过那里了!”怪不得我有个学生前天报告,他也是副教授,在屏东,他打坐坐了半天,哎哟感觉到动,先是腿上动,后来慢慢手心动:糟糕!老师把我姿势一改进就不同!气脉通了!不过手上手心动的厉害,最后实在,不敢啊,老师改好的,不敢看。后来一看哪,原来一个蟑螂在手里爬(众笑)!气脉通了!这是事实哦!他们同学都听到,不过这位同学是我们这里的特邀研究员,今天晚上不在,他回去上课了,是当场在这里报告的。所以,我们大家气脉通了,所以我当场给他取个名字,我说你这篇文章写下来,题目叫“蟑螂三昧”(众笑)。哈!我们休息一下。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