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2019版)


南怀瑾老师宣讲

第068讲 种识

“此说能生分别种故”,现在我们讲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增上果,这种因果关系啊,而说我们生命经常能够有思想、有分别。为什么人会有思想?这个第六意识分别来的,就是这个,分别就是思想,思想就是分别。这个东西。

“此识为体,故立识名。”我们有第六意识能够思维、能够思想、能够分别,这是靠第八阿赖耶识一个分识来的,所以叫作“识”。“种离本识,无别性故。”所以啊,第八阿赖耶识也可以叫它是种子识,我们一切种子的根根;也有名称叫它是本识,是根本。

“种识二言,简非种识。”种识这两个名称啊,“简”,就是分析了,“非种识”,种是种的作用、识是识的作用。所以两个不同的名字,就是对于两个不同的作用来讲。一定要带这本书哦!看着这里。

“有识非种,种非识故。”有的识就不是*种识,譬如前五识,因为种子呢,它本身也不是识。

“又种识言,显识中种,非持种识。”最后,什么叫种子?什么叫识?这个理论。所谓种与识的不同。我们这个识的根本里头包含着有种子。譬如一个石榴、一个山石榴,或者我们譬如一个西红柿,等于说西红柿、山石榴是第八阿赖耶识,可是打开里头啊,有籽子,那个籽子将来种到地下又会生出西红柿来。所以整个的里头的种子和整个的合拢来,都叫一个西红柿。但是西红柿是西红柿,你说里头是什么?西红柿的种子。种和识它是这样差别。他说“显识中种,非持种识。”这怎么讲呢?所以现在我们讲,八识里头、人性里头有各种种性,这是讲种性,这个识里头所发的种子;不是讲本识的功能有个永远维持,譬如刚才比方那个西红柿,并不是西红柿自己有一个功能永远使自己存在的,那个叫种子识“持种识”,永远保持它的生命力。关于持种识的道理,暂时不讲,“后当说故”,这一本书后面还有讲到,现在不说。

“此识中种”,现在是讲“识中种”,“余缘助故”,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生来阿赖耶识里头带的有各种种性。什么呢?大概的归类,善的种性、恶的种性、无记种性,善性、恶性、无记性,各种种子很多。“此识中种”它本性的功能,这是亲因缘,所以讲因缘,这个就是亲因缘,力量大的、强的,其他的都是助缘。你第八阿赖耶识自己本性种性来的。所以每一个人,所以种性、这个人个性不同。我最近常常听到:老师啊,我慢慢改,你看我改得好多了!我只好说:嗯,好多了!那是我的假话。人能够改得了本性、种子,你成佛了!改?“改了好多了,你看我好多了!”这句话已经不好多了!真改了以后,不问人家“你看我改了没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像“老师啊,现在你看我改了很多!”那个表现已经根本是坏种子。自己没有智慧,你怎么样说法呢?慢慢普通应付他,教育法只好诱导了,骗一骗了:“是是是,你现在改得很多了,好好再努力啊!”那是哄小孩的啊!改?所以学佛在哪里?根本上这一道最难!这一道下来,彻底地改过来,立地成佛!顿悟,就是悟这一下。禅宗说立地顿悟,你还顿悟得了啊?就是这个智慧气派。要在这里。

所以啊,我们要晓得,一切人阿赖耶识里头所带来的种子识,增加了以后,变成这个人,就是社会的环境教育,那么,即便“如是如是”,这样那样、那样这样,哎,种种因缘把你裹上去,如是如是转变。譬如我带来有一个艺术的天才,那么我种性也有艺术天赋。碰到了,你不教我作画,我也会画。所以有些孩子有艺术、有绘画的天才,他阿赖耶识种性带来的。会画不一定都变成(画家)啊!不是一定都是那个张大千。他的异熟不好,身体精神不对,所以有的人身体不对,只好拿牙齿来画了;拿手来画,手指头没有了。这个异熟果报不对。“士用”也不对,环境也不对,他生在一个战乱的时代,所以他画的画都是烽火连天悲惨的,那就造成一个人不同了。这些因缘不同,“如是如是”,这样、那样转变。

“谓从生位,转至熟时。”一切众生那个种子还没有得到助缘,那个生的。乃至我们刚才比方一个西红柿的种子种下去,它要营养,得泥巴里长大,得各种因缘的作用,又变成种子。“显变种多”啊!它为什么叫做“如是如是”两个字?“如是”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那样”。为什么这样、那样呢?就是我们这个人,人性里头有这个种性。但是这一点种性,由这个因素要变成成熟、构成一个东西,“显变种多”,这个中间啊各种因缘,这样、那样的因缘碰到助缘。因缘是什么?以后再讲。这个变现象很多。所以啊,为了加重语气,所以“重言如是”,加重这个语气是这样、那样变。这是讲第二句这个偈子:“如是如是变”。

“谓一切种,摄三熏习,共不共等,识种尽故。”他说,告诉我们,一切种性的种子,包含了三种熏习力量。怎么说?这种子、种性那里来呢?现行,我们现在的行为,作来生的种子,现在的习惯熏习,慢慢习惯了,善、恶、无记变成来生的种子。

“摄三熏习,共不共等”,所谓就形成了来生的共识,大家相同的、相共的、共有的,乃至不共的。识构成来生啊,这一生的现行变未来的种子;未来一出生的种子呢,又变成将来的现行了,这就叫业力。所以共、不共识,就是共业、不共业。

业,我们佛经上讲业力,业是以果来讲,识是因来讲。因是什么变的?心意识变出来的,这个道理。所以共识共业变出来什么呢?我们整个的世界的环境,譬如我们现在生在二十世纪的末期,这个世界美国、中国、日本国、欧洲等等国家,又是自由世界、共产主义世界,一切人都在不安,这个是我们的共业所生的依报不同。共业所生一切众生的依报的共业不同。依报就是土地、环境、整个的社会、时代。不共业呢?我们每一个人个人所得的因缘种性、个人受报不同。“识种尽故”,识跟种子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样子,尽于此。

“展转力者”,第三句偈子讲“展转力故”。“即现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用我们现在的识性、这个思想、第六意识这个现行,我们现在一切的习惯,每个人个性不同,因为你种子带来个性不同,现在表现个性不同,各种各样,你就在现时社会就可以看过去来生的因果了,过去生来的这个因,这就是展转力。

“谓八现识,及彼相应,相见分等。”就是说八个阿赖耶识,现在起来的八个阿赖耶识,“及彼”,与彼八个阿赖耶识的心理相应,心所(五十一位心所)的相分、见分等等所生的,它们统统有互相有帮助的一个力量,互相自己就帮助了;不是帮助我们,八识互相帮助。就是现在心理的状态给自己造业、自找烦恼。“即现识等”,所以现出来相分。第六意识、前五识,不管什么识,总名叫做分别心。拢总的名,不详细分析呢,就叫做分别心。

分别是什么意思啊?“虚妄分别,为自性故。”所谓分别心啊,讲它本身都靠不住的,本身是个骗人的东西、虚假的,所以叫作妄想;妄就是靠不住的,每一个思想它不停留的,把握不住的。因为我们这个意识所生一切作用啊,所有现在的生命活着都是唯识、心识,这个心识是虚妄的,“分别为自性故”,以“虚妄分别”,自己等于是认错了,认为这是生命。那么怎么有分别呢?“分别类多,故言彼彼。”这个偈子第四句话。因为,如果讲分别心这也是种*。所以我们佛法呢,把心理状况、现行的这个唯识作用分别成“百法”,《俱舍论》分成八十多种、九十多种,唯识宗分成一百多种,其实还是归纳性的。加上现代心理学,你要把它分析开呀,不晓得多少心理现状。所以分别的种类很多。因此,在偈语上叫做“彼彼”它们、它们。这个它们、它们就包括了很多。

总而言之,“此颂意说”,这个经典上这个偈子的意思讲,“虽无外缘,由本识中,有一切种,转变差别。”虽然不靠外面的因缘,只讲我们的每一个人生命带来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识里头有一切种,具备了一切种;转变,能起所生的转变作用;“以及现行”,现在我们活着生命,自己人生中现生八种识的展转的力量,跟过去的种子因缘配合,“彼彼分别”,各种分别心,“而亦得生”。分别心,譬如说有一些天才儿童,我们普通叫天才,有人数学特别好、有人文学特别好,这是现在普通讲的话,在佛法的名词呢?那就是他数学的分别功能特别强、文学的分别功能特别强,就是种子所带来的。

“何假外缘,方起分别”。他本性有这个功能,不依起,不是靠……所以有些人天生爱打坐、爱修道,所以你就看到了,有些人前生多生修那个无想定,或者是修那个懒道、懒惰道,所以这一生也只想修懒惰道,万事不要找我,我什么都不想干,所以出家,跑到……出家人,不行不行!出家也麻烦,要守规矩,我干脆搭一个茅棚。这种叫他多生累世外道种性,逃避现实。那么是不是修道的人?是修道的人。他要多少生能够走上菩提正道?还不知道呢!我现在给你们讲老实话哦!你们里头有很多人走这个路线的。

佛法在世间啊,善备福德资粮,所以修了一辈子只来这里打坐,万事不管,树叶子掉下来怕砸破了头,这样以为是修道,正是外道种性。我无以名之,叫它“懒道”。懒道没有用啊!但是呢,他多生累劫的这个种性里头是这个种性,他已经培养了很久很多了。这是他的个性。除非他的智慧自己觉醒了:“不对了!”所以我们看儒家王阳明也真是了不起。王阳明先学天台宗,他能够打坐已经有眼通了,都发了神通了,(觉得)不对!道要入世,要救世。那真了不起!这个自觉性多高啊!普通人不能懂的。所以你看佛经讲了半天,你看《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最后才讲到,菩萨境界,要利他。他没有办法,先把那个欲望认识了。你要晓得像反省我们自己啊,人性天下没有一个人不好逸恶劳的,都喜欢偷懒。为什么我们喜欢修道呢?你严格反省自己,是这一个种性偷懒的个性来的。

“方起分别,诸净法起,应知亦然。”所以我们学佛修净法起来。这个净法起来,也是本身心性里头就有这个种性。“净种现行,为缘生故。”因为本性里头有喜欢讲道学佛的这个净法的因缘,那么现生碰到这个因缘、外缘,自然就进入了,这个因缘的关系。

现在这一节是讲本识种性的这个认识的重要。不过如果没有这个种子嘛,现在可以慢慢下种子了。

注: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4年10月。比2005年整理的40讲《唯识与中观》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