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承”字,要先继承得起来。那么假设你们的后代的青年,你们要到我们这个时候啊,白发苍苍了,后面问你,“《中庸》里头有三个“思”是什么意思啊?“左思右想啊!“神之格思”,这三个思、三个层次,他说鬼神,你要想到鬼神在你前面,你怎么样去体会,“格”就是到达,你要用思想去体会鬼神不可知的这一面,有没有上帝、有没有佛、有没有菩萨、有没有神仙、有没有鬼、有没有神、有没有魔等等问题,“格思”,你怎么样到达呢?
“不可度思”,他说你不能用普通的一般思想的习惯去想它的,用意识思想达不到的。
“矧可射思”,这个古文“矧”字,就是现在“何况”、“况且”,就是这个字。有时候你读到古文,一句话看到这个“矧”字,它就是代表“何况、况且”。他说你思想中、意识思想推测已经推测不到,“矧可射思”,什么叫“射”?猜猜的。所以有些人说,“有鬼没有鬼,有神没有神?”“没有!”“你凭什么知道?”“我猜想的。”这个猜想不行!这要讲实验的,不能猜想。射思,“射”就是猜想,乱猜叫做“射”。猜不行!要求实证。换句话说,这三个思“矧可射思”,那要实证。
这是宋朝的宋儒儒家程明道的话:“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个一方面是文学境界,一方面他是在打坐得定以后、悟道以后,他晓得思想的这个功能,思想“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个思想不是普通去乱想哦!乱想会想神经了。譬如禅宗讲参话头、佛家的修定,修定就是正思维,观想就是正思维,思到以后,“思入风云变态中”,思想会透过了物质世界,证入那个精神世界,然后控制了物质世界;思想的这个力量之大,唯心的力量之大,“思入风云变态中”。那是实际的境界,不是随便用文学的描述哦!没有这个实证的经验讲不出来呦!为什么他晓得思想有这样的情况、有这样的伟大,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呢?因为他已经到达了“格思”,思想的那个妙用到达了极度的最高峰,他有点摸到了、体会到了。所以啊,他说思想的、唯心的、心理的最高处,不是你可以猜想到;心理的最高处你抓到了,你生命精神面也把握住了;生命精神面把握住啊,跟鬼神两个通了。
所以管子(管仲,比孔子还早)讲:“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管子讲的哲学,也是管子的政治哲学,他所谓是大政治家,他有许多你看政治上连孔子都非常佩服他,一个大政治家,换句话说,他也是大哲学家,他晓得、早就知道了。那个时候什么佛啊、道啊还没有影子啊!管子说,“思之思之”,所以他处理国家大事一件事情,完全宁静了,用思想那个灵感想清楚了;他说不是完全靠自己力量哦!“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不可知的方面一股力量会启发了你,两个沟通,就是后来佛家所谓讲“自他不二”,自力与他力两种力量合拢来,构成了你的真智慧,处理人世间的事。
那么这是讲思的重要。所以研究哲学的人,对这个“思”,这里有三个思、有三个层次的不同,不要马虎地念过去。那么他的结论,何以知道有三个层次的不同呢?所以下面有: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三个字(“微之显”),“夫”这个夫也不是讲丈夫,什么大丈夫啊,这个“夫”字不相干。就是用白话就是“那么”,就是本省话“阿呢谁”,就是这个话;这个样子他说“微之显”,这个东西到了最高处,幽微,看不见的,微到你没有办法看见;听不到的;摸不着的,细微到没有办法你再去研究。但是你不要、一般人把它当成神秘得不得了,一点都不神秘:“微之显”,无处不在,处处皆在,在在处处都是;无所不在的,白天夜里到处都在,随时都在;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阻碍,也没有什么黑暗与光明的阻碍。他说这个东西,你看这三个字的照哲学与科学的研究,就可以写大部的毕业论文拿博士学位了。“微之显”,那么你要说“微”嘛,把世界上古今中外那个高明的话都把它引用来,几十万、百八万字都有;然后再反过来说“显”的一面,找些证据,哪个人看到鬼了、哪个人吊死鬼了、狐狸鬼了,你尽量找——但是这个还不是真的鬼;真的鬼在哪里?等你的感情思想错误了,你已经接触到了那股力量了,啊!非常明显!所以“微之显”。要怎么才能够说、只有一个字“诚”,诚是中庸的重心哦!诚是怎么样的?诚是中庸修养的方法,方法在哪里?在后半部,中庸上有专门讲这个东西,就是一个“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这个诚同大学的“定”、同佛家的定、同其他宗教的至诚的礼拜都有密切的关联,在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就代表了,没有那么多罗嗦;把宗教的外衣统统把它丢掉了,宗教的形式都推开了,那是真的不要偶像,有一个偶像都不是了,就是彻底不要偶像了,但是他是彻底的、真正的至诚,诚的道理。那么“诚”(后面)再做解释。
换句话说,你乃至于说,家里随便拜拜也好,对人做事也好,“不诚无物”,有一句话,“不诚无物”,这个物不是物质哦,你心念不诚起不了作用,没有东西的。有些人说我念佛念了那么久,拜了那么久,我求上帝也求过、关公也求过,求了半天都不灵——“诚”字的道理。但是你求坏事不一定灵,“微之显”,这个里头有很多的道理,为什么有许多求不灵?求发财,不一定发财;求考得取,上帝、菩萨不会保你去考试的啊!那这个时候“诚”在什么地方?这都是问题。
所以他说“诚”的重要:“诚之不可掩”,遮不住的,这个东西掩不住、遮不住,“如此”。你看在这个里头,他的文字,你看他古文的写法,用白话一样,“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这是我们现在念法,我们老一辈子读书传统,(师唱念:“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他干什么唱呢?他这两个是代表那个思想与感情,这是一个问题,“哦!——阿呢谁——”就是这个味道!“哦,原来这个东西——哦呦!还有个东西呦——!”就是这个味。所以古文有时用虚字是代表那个情态,但是如果不懂古文的说法,“之乎也者”用那么多干什么?等于赵匡胤开始讨厌读书人,他出来当了皇帝以后,带一个皇帝的秘书长(张海)站在旁边,看看那个城门写的,譬如说“忠孝之门”,赵匡胤皇帝看了半天,问问这个秘书长:“忠孝门就是忠孝门,为什么加个‘之’呀?”“哦,那是文章的助词啊!帮助的助。”赵匡胤一听就不高兴:“哎呀!你们一天到黑之乎也者,帮助了什么东西呦?!”就把文人看得一毛也不值了。他说你们“之乎也者”助不了什么东西。说这两个字是助词,开头有助。好了,所谓助词讲文章的写法,他是用这两个字代表意义很深长,这个问题等于现在新式标点,说不完的话上面一杠、加一个破折号,下面“点点点点点点”说不完,你们去想去吧。所以呀,你看现在的标点也很讨厌嘛,五百年以后,考证现在的标点,那个中华民国那个时代那些人吃饱了饭没有事情做专门弄点点的,大概三点、两点是什么意思,七点八点不晓得什么意思,后来的人一定为标点会做一个大论文拿一个学位(众笑)。啊,这是要过五百年以后了。
那么现在第十六章讲完了,这就是讲修道。第十七章开始,(讲)行道了。
悟了道有什么用,做不出来事,等于佛家说你悟了道功德不圆满有什么用?要能够成其事。那么成其事怎么样成法呢?拿皇帝来讲:
他说尧舜这个大舜,孔子是非常推崇他的,到处推崇。因为大舜在上古的时候,第一他代表了公天下的中心。本身是个老百姓种田的出身,种田不算数,本身是一个破碎家庭、受尽痛苦出身,后娘又生了一个弟弟,父亲、后娘、弟弟恨不得要他死,随时害他,可怜了半生,可是他对于父亲、母亲(后娘)、弟弟没有一点怨恨,历史上记述他描写的,处处只有做到仁慈、爱护、孝道。中年以后到了快到晚年了、五六十岁,以他几十年的德行不变,父亲后来又瞎了眼睛,他最后在历史上记载,什么医药(都)医不好,最后舜当了皇帝以后已经八九十岁一百岁了,还抱着父亲哭,拿舌头舔他父亲的眼睛,(父亲)才能看见了。有这样的故事,在医学上无法求证明的故事。那么讲舜的道理,后来一个平民了受尽了这许多的折磨,当父亲瞎了眼睛的时候,受弟弟的挑拨,到处赶了。他住在哪里都不准住,他住在山西赶到山东,住在山东赶到江苏、赶到边疆。后来,你赶我,我就跑开了,要财产都给你们吧,什么都不要。后来以后,中年以上,才尧提拔他,由公务员干上来,一方面当女婿,一方面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辅助他,然后训练他,一步一步上来,乃至当了副皇帝。后来尧到了一百多岁,根本不管事了,虽然没有让位给他,已经一切由他处理。所以他马上起用了年轻人大禹,然后把中国的水利黄河长江等等事情,奠定了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农业的基础,那真是功在万代。所以孔子再三赞叹他,他个人的人格行为还不讲。最后有些人说他南巡死在湖南,这个是靠不住的。实际上历史好几种说法,一种是仙去了、成道了,跟人接走了,他自己不愿意招摇撞骗,不愿意给人家说是怎么叫神仙,这一面不讲。他都布置好,最后是向西面走、修道了,交下来给禹了。这个历史故事研究起来很有趣的,我们现在大家这些上古神话你把它集中起来呀,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那么孔子呢再三讲到,说他才算是个大孝子,他说怎么叫做大孝子呢?不是光对父母孝谓之孝,孝天下人,就是大慈悲、大仁慈爱天下人,这个才是大孝。
他说“德为圣人”,舜的道德修养,做到圣人的境界;“尊为天子”,平民老百姓上来做皇帝,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头头;“富有四海之内”,整个的国家四海之内都是他的,可是他不要,公天下,马上让;不让给他的儿子,让位给禹,就接手了(就成仙走了);“宗庙飨之”,所以后世的子孙不绝;“子孙保之”,舜的子孙,这是绵延,大家的祖宗的历史很多一考证,都是舜之后、禹之后、尧之后,中华民族有几千个、一万多个姓,实际上老百姓不只一百个姓,(有)一万多个姓,有许多都是这个来源。孔子这一篇书里头引用的话,等于看佛经,尤其现在大家在讲《金刚经》研究《金刚经》,《金刚经》佛也说,要功德做到才能成道,他也是讲这个。因此孔子说:
他说一个人真做到行为道德修养,所谓大德不是小德了,就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个大德,他自然得到那个位。不过位有两种,孟子说,一种是“天爵”、一种是“人爵”。舜最了不起,人爵、天爵他都有,“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禄”跟“位”不同,“禄”自然生活无愁。他国家皇帝财富等于富有四海,整个国家是他的,可是尧舜啊,好像丢一个破帕子那么丢开:“你拿去,由你来保存。”他自己不要,这个禄位都不要。所以“大德者必得其名”,享万世之大名;“必得其寿”,尧舜都已活一百多岁呦!尧是绝对安然而去,说走就走,说死而死,没有痛苦。舜跟禹两个历史上怀疑都很大,都说他成仙了,同黄帝一样,跟我们老祖宗一样,并没有死,说他以后是成仙了,永远不死,这是道家的资料里头特别多,不过有许多研究起来也很奇怪的,真有奇怪之处。
那么因此下面解释:
孔子在这里,那么子思引用孔子的意思有一个重点,大家千万注意。他说天地生一样东西,生一个人也好、生一个人物也好、生一样东西也好,“必因其材而笃焉”,看他自己是个什么材料而培养他。你要注意呦!有许多青年人志大、才疏,那个心想的比鹅蛋还大,本事好像比蟑螂的蛋还要小,那怎么行?这就叫做志大才疏。德性嘛,更要值得斟酌了。所以啊,在易经上、在五经上经常提到,“知大而谋远”(《易经系传》“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才疏”,学问不够,思想、幻想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没有不失败的。同样道理,我们一般学佛,你能不能够是成佛之材,先要考虑一下,所以“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必须因他的材料,他是这块材料,就给他栽培。但是你也不必灰心,那么我们都不是这块材料怎么办?那废料也是料啊,废料把他连结好了以后也变成大材料啊!那是看自己,这个道理就是说“正己而不求于人”,同样是正己而不求于天、正己而不求于佛、正己而不求于上帝;人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天助,应该有这个精神,所以道理要搞清楚,不要单听一面,你就搞错了。
在这里因为提到大舜,那么你就可以看出来,大舜也不是天生下来当皇帝,破碎的家庭,受那么大的痛苦,你想大舜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他很可以变一个很坏很坏的人,乃至他仇恨父母、仇恨兄弟,自己可以回转来杀他的!也可以杀尽天下人;他为什么不那么做?绝不那么做!所以他父母不要他种田,他就去挖泥巴卖(陶器是他发明的),他就去做陶器,那真是“淘气”啊,受了淘气之后去“陶器”了。陶器发了财又不让他做,他再去种田,没得关系;父亲叫弟弟来赶他,“好好,你要,应该应该,爸爸既然要,都拿去,赶快拿去。”就这样,“我走开。”走开了他什么都不要。“你就一个人走!”“好好好,一个人走,只要他不生气就对了!”会做到这样,就是自己站起来。所以他说上天对于生物、对于人生非常公平。
“栽者培之”,你看这个古文怎么读啊?我们都晓得叫栽培嘛,还要“栽者培之”。哎,错了!(这)就要认识中国字、懂中国文化。“栽”是栽的东西,有些东西要栽的呀!譬如我们种稻子,秧啊要“插秧”,不叫做“栽秧”撒!对不对?种洋芋、撒洋芋的种、撒麦子的种不叫做栽。“栽”是拿锄头挖开一个洞,把这个根根栽下去,这个叫做栽,中国字不要乱用的啊!所以中国文化,我看文化了中国吧!大家要留意呦,先要认识字。说该栽的东西呀,上面是“培”,就是需要土壤,再给它加上,慢慢加上,使他根根能够吸收这个营养,它才能够长出来,是“栽”者。
“倾者覆之”,表面一看,也有许多古书解释“倾者覆之”,倒了就把它倒了,那就糟糕!倾者的“倾”就是歪的嘛,“覆之”就是把它倒了,那个碗如果打倒了,照我们这个茶杯如果歪了打倒,你赶快推一下,把它趴出来,那还叫做倾者覆之?那还对么?说天地间有一种生物啊,它不是那么(向)上长的,有些是横长的,要斜起来。植物,你到农村来看(我记不得了,因为离开农村太早),有一种植物啊还要横着那么种在土里头,上面要泥土,要土壤的营养给它盖住,它才长出来;“倾者”是斜斜的插,“栽”就是直直的种。所以栽者就培之;那个歪着来插的,你要把它泥巴上面的这个营养肥料要把它盖覆住,它里头才长出来。
这八个字形容什么?一个人生的成功,一个人自己的成长不是简单的啊!有时候遭遇了挫折,那个挫折是给你经验啊,正是你的肥料营养你,那是“倾者覆之”啊!上天在帮忙你,给你遭遇一个不痛快的环境来训练你、培养你。挑不起担子,结果你自己不能正己而怨天而尤人,完了!他也培养不出来,那有什么用啊?等于我们种田的,种下去,肥料搞了半天,看看挖不出来,一锄头把它挖断了,那就没有用了。所以他说上天之生物,“栽者(就)培之,倾者(就)覆之。”这句话绝不要跟着古人解释啊!有许多古书、好像我们手边这一本书“倾者覆之”就没有解释对,呵!不管了,各有各家的解释。因此他引用:
再引用古诗的句子,在中国文化讲,是讲天人之间,人、天、道,或者神与神之间、鬼神之间的道理。我们佛家的用的最好,靠我们心念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自力”;譬如念佛啊、拜神啊、拜天啊、拜祖宗、拜上帝是靠“他力”。专靠他力是迷信,专靠自力是狂妄;既不狂妄、又不迷信,大智的成就者——自他不二之力,智慧也有,力量也有,自他不二,可是不是迷信,也不是狂妄。那么这两个力量,智慧与福德,才能与德行配合,才成功一个人。要修道的也是这样,你的德行与你的智慧,智慧就是才能,“慧福”,才能够行,动辄就找自生烦恼,又人与人之间相处得不好,就变成仇恨,这怎么叫修行呢?这个不行的啊!那就干脆下面四个字重新解释,“倾者覆之”把它倒掉算了呗!只好把它倒掉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