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第4-3讲


譬如,有个小说,你们看到过,《三国演义》上,提到刘备那一匹马,很有名的名马,叫“的卢”。人家给它起个名——的卢,是刘备骑的马,名马。可是这个马额头一块毛是白的,鼻头上白的,以《相马经》来讲,这个马不敢骑,它挂丧的,带丧主的,主人家会死掉。《相狗经》上也讲,你家里养个猫、养个狗,这样挂孝的,不敢养。还讲四个脚蹄子有白毛的,家里会死人的。“的卢”马,(额头)带丧的马,刘备骑的是这匹马。研究小说《三国演义》,可是刘备靠这一匹马逃过了被人家追杀。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刘表要杀他,刘备骑上自己的马,“跃马过檀溪”。结果到这里,刘表派来杀他的人就在马的后面,刘备骑着这匹马上,对马讲,真的灵啊?马呀我的命真是送在你手里吗?小说上写的,《三国演义》文字很美。这个马听了这个话以后,努力一跳,跳过了檀溪,救了刘备。这意思说,靠这些《相马经》靠不住。

但是,刘备一辈子还是骑这匹马,十几年,一二十年当中。可是他去打四川的时候,诸葛亮是正参谋长、军师,副参谋长(是)庞统。这两个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有智慧的人。诸葛亮,人家给他的绰号叫卧龙,庞统的绰号叫凤雏。一个龙一个凤,推崇得那么高。结果打四川的时候,庞统骑上一匹马,上马就跌倒。刘备说不行不行,你多重要的人,你的命比我重要,骑我的马。庞统骑了这匹马,结果庞统死在落凤坡,骑这匹马过落凤坡的时候,给万箭射死了。“的卢”这匹马还是属于丧主。讲《相马经》的研究,这是讲迷信、小说的故事。这些故事你说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呀?相啊、命啊,包括动物,都有道理。你不要看这些迷信,现在人动辄讲迷信,为什么?后面有个问号。

说伯乐这个人,现在回到本地来,善于相马。庄子上面文章提了,马就是那么简单,它天生蹄好,会走;毛好,吃呀喝呀,那么简单;它善于走、跑,善于行动。到了有伯乐出来了,善于相马,马经过他一看,他就分辨出来好坏,什么看的很清楚。因此讲到伯乐,我们后世的文人经常用到,自己有学问、有本事,始终没有机会上去,始终没有机会做官,就感叹自己“世无伯乐”。我是一匹良马,没有人认识,没有知己。所以伯乐是马的知己,在中国文学里,文人经常用到这个,这是介绍了伯乐。

伯乐说他善于治马,我会训练马。这个里头要养马的专家来讲了,像我们在部队里带兵,会带马。譬如有一次,我看到,这个马夫,骑兵里头。骑兵要出发,有一匹马,马性特别,叫作烈马,个性犟的不得了。我看到一个马夫,专门管马的,拉起那个马,马拼命不给他拉动,那个马夫几乎给它拉倒。司令官看到,马上自己走过去,打了马夫两个耳光:“你?在骑兵里头做马夫?做班长?一点用都没有”。他接过绳子来,那个马夫是拼命与马对拉,他一过去打了马夫耳光,把绳子接过一转,转到马的鼻子旁边,轻轻拉起就走了,这是顺着马之性,就带走了。

我提到这个故事,这个里头讲的,庄子好像养过马一样,非常内行。庄子说等到伯乐出来,善于相马、看马,伯乐认为会治马。“烧之”,烧了它,烧马蹄的一部分。“剔之”,剔毛,把它剔的干干净净。“刻之”,还在马身上刻了一个,现在打个印。“雒之”,绳子把它拴起来。

“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皁栈”,他说,然后把马编个绳子在嘴巴上套着。“羁”,就是马的两边。在古文,我们顺便研究下文学,古文有个字代表“辔”,一个车字旁边两个绞丝,一个口,这是“辔”。马的带的前面两条绳子,人坐在马上,一个手这样拉,不是这样抓的,会骑马的一个指头就扣着了。一拉,叫它向东,不是用腿踢的。好的良马,你把绳子左边紧一点,它晓得这边一点转,右边一点,它晓得这一边。马,良马,不要教它的。

所以我们禅宗经常用到一句话“良马见鞭影而驰”。好的马骑上去,你们不晓得骑过马没有,我嘛有一点点经验,一骑上去,这个马“羁”,那个马的两个绳子一拉,靠过来,鞭子一举不要打到身上哦,拿鞭子打马,那叫做不会骑马。鞭子一举,马眼睛看到了,看到影子,马上走了。鞭子向左边一挥,它向左边走了,那么灵光呢,它这里都会。

“编之以皁栈”,然后把马几匹编一个部队一样,一班,或者一队。加上“皁栈”,给它造个房子,走一步,给它栈房。“皁栈”呢,你看到前面“义台路寝”这四个字就是“编之以皁栈”。马要马房,给它编的很好,这是形容。下面对于马,譬如,好的马,军事上用的,走长途,腿中心要打钉的,还给它穿上铁打的皮鞋哦。马要穿鞋,后世用的。草原上的野马不会有这个,人用的马,非常讲究。

像我在这里,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学生了。俩夫妻在东莞办一个小学。他来告诉我,老师,他那个学校很特别,由小学到中学。他的教育法,根据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个字。教育、文化--礼,乐--音乐,射--训练军事,拉弓射箭;还给同学小学到中学玩马,他给我讲,完全照这个办的。非常好!把新文化旧文化结合起来。我说你马哪里来的?西北买的。我说马夫呢?西北请来,教这些学生。他说老师呀,我现在有六匹好马,送一匹来给你在这里用,最近还生了小马。我说对不起,我不敢,你现在养一匹马,用一个马夫,比买一部名贵的汽车还麻烦,永远要服侍它。马,夜里还要马夫带去遛马。“马无夜草不肥”,中国人有两句老话,“人无横财不富”。一般人要发财,规规矩矩靠薪水,那就永远不富有。要横财,横财不是坏的,你想不到意外来的,那个就叫横财,不是去骗人的。“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马夜里不去遛,不吃草(不肥)。养一匹马,比服侍祖母祖父还麻烦。所以这个同学说送我两匹马到庙港这里养,我说谢了,我也不要。我宁可买一条毛驴,脱了毛的,在这个堤上,拿本《庄子》在上面看看啊,倒骑驴。哈,这是讲马的道理。

所以庄子这一段,如果一个学马经的人,养马的人看了,非常佩服,他非常内行。他说这样一来,“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马都给你玩死了,这段话讲马。这我就笑了,你们现在讲管理学的大师,你的管理学一讲呀,这个公司差不多要垮台了。世界上,这个社会,人性有思想有教育把你一管,完了,丧失了人本有的本性。我先在这里点这个题目。

那么,养马的还有道理。“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你看古文就是一个字,下面这个“之”,为了表达语音读出来。“饥之”,饿它,有时候故意饿它。“渴之”,有时候故意没有给它水喝。“驰之”,有时候骑在马上遛马,要跑它。“骤之”,有时候鞭打它,很快地跑。然后“整之”,编队的时候,一个马队,一声令下,训练骑兵,一个口号一吹,立正;你看到骑兵训练,很漂亮,几百匹马,一个口号,它摆成一字阵,没有多出半步,要这样训练。“齐之”,要走直线,几百匹马一条直线,训练出来队形。

“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加上这样的训练马,前面“有橛饰之患”,头上带的,口中带的。我们看小说,看军事小说,“马衔枚”,嘴里衔着“枚”,木字旁边一个文章的文,骑兵作战的时候,万马出阵一点声音都没有。嘴里给它含了东西,它不叫,叫不出来。马的蹄子给它包了东西,没有声音。你要看过骑兵马阵的训练,非常可观,也非常雄壮。他说这些马给你训练的,前面“有橛饰之患”,嘴里给你含了东西,戴了东西,“后有鞭荚之威”,鞭荚,荚就是策,《战国策》那个策,就是鞭子,后面有鞭子威胁,这样训练出来的马是良马。

我们当年的训练,看马,跟外国人的马不同。你们现在看外国片子,那个马,哗……一叫,这样走。我们中国人带过马队,做过骑兵的,一看,笑死了,这是外国训练。中国的良马怎么训练,从小开始,不是像外国这样跑的,四个脚,前面右腿出去,后面左腿跟上。再过去,这个过来,后面腿跟上,这个马会贴地而走,很快,身子是平的,你坐在马上,动都不动。不像外国人,哗……这样跑,这是训练马。今天这些秘密都教了你,不过我懂了一点点,自己带领过骑兵,开心嘛!良马,你等于坐在车子上。好的马,那个蹄子大大的,蹄子上面这里细细的,很细,训练到身体平整不动。这是中国文化训练马的,与外国文化不同的。

他(庄子)这里讲了这样训练马,有伯乐相马,好的马给你认出来,认出来害了它,已经死了十分之三。尤其加上这种训练,一看,非常了不起,好马,千里马。“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以马本身来讲,你违反了它的自然本性,它已经死了过半。啊,下面到时间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