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七章 应帝王(13)


入世应帝王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样一来,这个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大有意思!因为这样的人,才真认清楚自己的人生,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尽其所受乎天”,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多么宝贵呢!我们要善于让这个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活到我们该走路的时候赶快就跑路,不要占着位子不走。尽其所受乎天,把上天给我们这个生命很自然、很舒服、很珍惜地活下去。“而无见得”,但是,活是活下去,我们光屁股来的,最后走的时候还是光光的走。赤裸裸的,来去无牵挂,而无见得,也没有什么属于我的,一切都归之自然。不但外物是天地生的,最后还归于天地,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肉体,也是天地生的,最后也要还之于天地,这是自然之理。“亦虚而已”,就是很空灵,很自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

内七篇到这里,一篇大结论,但是,你不要看着容易,觉得这个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们人生,我经常说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就是我们人。这十二个字是我的咒语,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看庄子这些道理,我们一听非常有理,只是做不到。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对不起,从《逍遥游》第一篇开始,就要有这个道的修养;有这个道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这样,所以说很难。相反的说,你如果在道理上认通了,一个人没有道的修养,但是能够做到这个样子的话,至人之道也都得到了,自然就会成功了。所以正反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庄子做结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镜”,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样。所有事物到镜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梦如幻。镜子照人,你马上就体会那个境界。自己看镜子里头的我,立刻会忘掉自己这个身体;不过要注意,不要常看,如果昼夜看镜子,只要七天七夜,这个人马上会离开这个身体了。这个不是绝对,而是非常可能,这是道家有的一个法门。这个法门不能轻易用,一个人在镜子里看自己,只要看镜子的影子,就体会到我们现在这个生命,的确是如梦中生。

现在这个秘诀露了,本来不露的,被一位朋友问了半天,才说出来,他去一试验,也体会进去了。所以用镜子处世,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叫我们处世做人,有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照镜子就有,一切事物过去了,镜子不留痕迹,这个就是佛家讲的大圆镜智了,也就是明镜亦非台的道理。“不将不逆”这四个字,儒家程明道《定性书》也用上,得道人处这个世界,不将不逆。既不执著,也不欢迎,也不拒绝。你说我今天倒霉,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倒霉,你天天都很舒服啊,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否则生活太单凋了。那个不痛快来了也不拒绝,因为人需要一点不痛快点缀,不痛快过后来个痛快,你不晓得多高兴呢!所以一定要这么调剂一下。

应而不藏”,就是镜子照东西一样,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中不藏。因此一切恩怨是非,过去不留;不是没有是非善恶,而是过去不留,此心很平静。“故能胜物而不伤”,能修养到这样才能入世。这一段很重要,尤其现在工商业的社会,大家生活忙碌,自己已经不是一个真人了。我们这些在工商业时代的人,二十一世纪的人,父母生下来那个人,一长大,那个原来的人跑掉了,后来活着的是假人,不是至人;都被物质环境忙碌得昏了头。要想真抓住自己是个人,应付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必须要懂庄子这一段《应帝王》,入世能够“胜物”,不被物质所打垮,不被物质环境所诱惑。“胜物而不伤”,不会伤害到自己,我还是我。

这一段就是《庄子》的精彩部分,我们平常研究《庄子》,一翻开来,总把一条鱼变成大鹏鸟,看起来很精彩,其实那个一点都不精彩!那是电影广告,是序幕,真正的精彩在《应帝王》这一段,把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讲完全了。下面庄子的习惯,还有个话头,吊在下面给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