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二章 齐物论(48)


归回何处

他说“予恶乎知”,我怎么样晓得,怎么样知道,“说生之非惑邪!”一般人贪恋活在世界上,这不一定是聪明的事。这个话怎么讲呢?中国俗语有一句话,“好死不如恶生”,“”念“”。人再好的死都不愿意,宁可最坏的活着。人因为贪恋这个世间,所以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生死问题。每个人研究自己,真到了最后,就有许多害怕,没有钱也害怕,没有饭吃也害怕,生病也害怕,老了也害怕,有很多很多的害怕。一个总问题就是怕死,这就是佛学提出生死问题。禅宗标榜的第一个问题,先了生死,父母没有生我以前,这个生命究竟在哪里?我们究竟有没有?真的是唯物的吗?假使现在我们就死了,死了又到哪里去?有没有天堂?有没有地狱?有没有极乐世界?而且我没有办好入境证,去不去得了呢?这都是大问题,就是生死问题。

现在庄子提出来生死问题!他说,我哪里知道,“说生之非惑邪!”高兴活着一定是聪明的!生命活着难道是一定对的吗?看起来庄子好像鼓励我们去死一样!他说“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他说,我哪里知道,一般人怕死,“弱丧”是没有胆子,没有勇气,他说没有勇气,“而不知归者邪!”也不懂活着是住旅馆,死了是回家的道理。这个是中国文化的讲法,我们上古的老祖宗,一位治水的大禹,是三代的圣王之一,讲过两句名言,“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他说活着是住旅馆,死的时候是回家休息。等于说我们白天醒着坐在这里,还在研究《庄子》,这个也是住旅馆,晚上回到床上睡着了,是回去休息;生死就像白天夜里一样。青年同学应该读过一篇有名的古文,叫做《春夜宴桃李园序》,其中有一句“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是《庄子》这里来的。就是道家说的,整个宇宙是万物的旅馆,也是我们的大旅馆;几千年光阴,去年、今年、明年,百代之过客,过了就算了。过了去年,今年已经不是去年,去年过了永远不回来;明年不是今年,更不是去年,如流水一样,前一个浪头过去了,永远不回的,所以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永远不回来。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只在旅馆里经过一番而已。

这篇文章是非常有名的,是李白作的,也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跟佛家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庄子说,“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一般人对自己生命看得非常重要,怕死!“而不知归者邪!”而不晓得这只是回去而已。但是这样看起来,庄子是劝我们早一点死吗?不然!我们晓得中国历史上许多忠臣,譬如有名的文天祥,“视死如归”,看死好像回去一样,这是我们文化上最有名的四个字,都是受道家的影响,所以能够为忠臣,为孝子。再看历史上多少忠臣,乃至战争打败了,死的时候身上满是刀伤,还是站在那里不倒。清兵入关的时候,汉族几位将领,战败了以后,尸体站着不倒,等这些清军的将领发现,马上叫人点香,点蜡烛,恭敬他是前朝的忠臣;因为清军将领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跪下来一拜,尸体才倒下去。这些历史上记载很多。元朝也有一个历史名将,叫董搏霄,战败了以后,一身是伤,被敌兵用刀刺进去,但却没有流血,而是白气冲天,身体也不倒。所以敌人的将领赶快把自己的阶级拿掉,跪下来磕头,恭敬他是忠臣,这也是很奇怪的!他们这种修养,与庄子道家思想都有关系,并不是因为佛教的传入,才能够把生死问题看到另外一面。下面庄子讲了一个非常滑稽的笑话,但也是真理,他说: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丽之姬”就是丽姬,一个名女人的名字,丽也是个小地名,因为她很美,后来变成她的名字,等于春秋时西施一样。丽姬是哪里人?是“艾封人之子也”。什么叫封人呢?封疆,是管地政;管地政事务所的是封人。丽姬是封人的女儿,中国古代男的叫男子,女的叫女子;所以男女兄弟姐妹之间,对于妹妹可以称女弟,姊姊可以称女兄。中国古代文化,倒是男女非常平等,男女搞得不平等是唐、宋以后的事情。

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晋国的皇帝选妃子把丽姬选上了,古代一个家里有女儿的,听到皇帝、太子要选妃子,每家都着慌了,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女孩子,赶快出嫁,不然皇帝选入宫以后,那不得了,一辈子也见不到父母的面。所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深宫二十年还是少的,有时候十六岁进宫到了白头,一辈子也没有出来过,就完了。所以啊!皇帝选妃子选上她,离开家里时,痛哭流涕,鼻涕眼泪沾襟,襟就是衣服的前面,哭得一塌糊涂。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等她到了皇帝面前,被这个皇帝看上了,变成妃子皇后,家里也可以通来往了,你看多富贵!多舒服!然后想想当年从家里出来,说是怕嫁给皇帝,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想想当时多窝囊,多愚蠢,多无知。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庄子说,谁又知道死的时候拼命哭,如果死后,到了那边很好,觉得临死时的痛哭流涕,是不是很多余啊!这个我们没有经验,大家等到有经验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通信,通电话,反正庄子是那么说的。

我有个朋友,快到七十岁,过去也是带兵作战的人,前几个月来看我,他说他新发明一个道理,好久不见你,总要拿一点成绩给你讲讲:人家到我们这个年龄,怕到荣民医院,怕癌症,这个怕什么?要晓得,上帝已经给我们一个生命,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不给我们这个生命,连这个死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总算给我们一个死的机会,这个多可贵啊!我还有死的机会,还有得癌症的机会,这个机会到哪里找啊?所以我发明这个道理贡献给你!我说有道理,这就是很有勇气。

庄子这一段话,《齐物论》快到结论了,我们都晓得,万物不齐;生与死两个现象是最难齐的,生与死最不同,这是人生生命上的一个大转变。庄子这一段讲起来,生与死是一样,所以看透了生死;尤其他引用这个出嫁小姐的故事,在出嫁以前,怕做妃子哭得不得了,后来当了第一夫人,才想到自己出门时,那一场大哭很丢人,太窝囊,何必哭啊!晓得这样早应该哈哈大笑,坐上车子就去了。庄子说,假定我们死了以后,发现那一边比这里舒服的话,我们一定很后悔。他讲生死蕲异,蕲异生死,就是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