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11、正贯


【本篇题解】本篇论述君王必须在言行中贯通正确的道理。《春秋》通过记载得失、讨论动机、订立原则、载录贤方、接近幽隐等途径,让君王明白自己的法统纲纪在实行中是否适宜。 这就要求君王要了解人民的气概、语言、行为和事情。 一句话,就是要了解人民的性情。

《春秋》,大义之所本耶?六者之科(1),六者之恉之谓也。然后援天端(2),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故。志得失之所从生,而后差贵贱之所始矣。论罪源深浅,定法诛,然后绝属之分别矣。立义定尊卑之序,而后君臣之职明矣。载天下之贤方,表谦义(3)之所在,则见复正焉耳。幽隐不相逾,而近之则密矣。而后万变之应无穷者,故可施其用于人,而不悖其伦矣。是以必明其统于施之宜,故知其(4气)矣,然后能食(5)其志也;知其声矣,而后能扶其精也;其知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6)矣,然后能别其情也。故倡而民和之,动而民随之,是知引其天性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也。如是则言虽约,说必布矣;事虽小,功必大矣。声响盛化运于物,散人于理,德在天地,神明(7)休集,并行而不竭,盈于四海而讼咏(8)。《书》曰:“八音(9)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乃是谓也。故明于情性乃可与论为政,不然,虽劳无功。夙夜是寤,思虑倦心,犹不能睹,故天下有非者。三示当中孔子之所谓非,尚安知通哉!

【注释】 (1)六者之科:指六种评价贤能的标准。(2)天端:一年的开始,即春季。(3)谦义:谦让的美德。义:在这里指美德。(4)气:指本质。(5)食:养,修养。(6)物:事情。(7)休:美好,吉庆。(8)讼咏:同“颂咏”,称赞。(9)八音: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制造的八种乐器,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这里指八种乐器发出的音律。

【译文】 《春秋》是大义的本源吗?六种评价贤能的标准,讲的是六种不同思想。然后引用上天一年的开端,遍及社会万物,将自然、万物的道理贯通,分散地表现在所记的言辞之中。所以记载得失产生的来源,然后区分贵贱出现的开端。研究罪恶根源的深浅,确立惩罚,之后分别断绝、继续。确定尊卑的次序的标准,之后君臣的职分就清楚了。记录天下的好的方法,表述谦让美德所在之处,就可表明恢复正道。幽隐和显明不能互相说明,可是引用来作近譬,还是可以说明它们的密切联系。此后变化万千的事物对应不尽的变化,所以可以施用于各色人物,而不违背常理。因此一定明了统管施用的合适方法,知其本质,此后才可修养他的思想;知晓他的声音,之后能扶助他的精神;知晓他的行动,之后能随顺他的形体;知晓他的事情,之后才能辨别他的情感。所以要有倡导,百姓才能附和响应,有行动,百姓才能随从,这样就知道引导人们本性所喜欢的善,控制人们情感所憎恶的,这样说的话虽然简单,道理却一定全面;事情虽然小,功业一定很大。声音作响巨大影响于万物,道理分散在万物之,中德行体现在上天、大地,神明美好地汇集,施行万物而不停止,充盈天下而不断赞美。《尚书》说:“各种乐器演奏出的旋律和谐,彼此不互相干扰,精神和人都为之和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明了事物之本性就可以和他谈论管理政事的道理,否则即使劳顿困苦也不会有好结果。从白天到夜晚都清醒,用尽心思思考,如还不能认清事物本性,当然天下要有批评的。孔子所否定的处在多次警示当中,还从何处知道通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