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37、诸侯


【本篇题解】在本篇中,董仲舒认为天意“厚于人”,因此作为效法天地的君王也必须要爱护百姓而使他们受惠。同时,董仲舒对于“诸侯”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诸侯”犹“诸侯”,即为天子视察、管理京都以外地区的各方面事务,而不是封建割据的意思。这与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生育养长,成而更生,终而复始,其事所以利活民者无。已天虽不言,其欲赡(1)足之意可见也。古之圣人,见天意之厚于人也,故南面而君天下(2),必以兼利之(3)。为其远者目不能见,其隐者耳不能闻,于是千里之外,割地分民,而建国立君,使为天子视所不见,听所不闻,朝者召而问之也。诸侯之为言,犹诸候(4)也。

【注释】 (1)赡(shàn):供养、瞻养。(2)君天下:统治天下,管理天下。君:统治,管理。(3)兼利之:对他们都有利。兼:共同。(4)候:侦察兵,这里指了解情况的人。

【译文】 生育幼子培养成长,成年之后又更替生育,周而复始,这种事有利于繁衍百姓而且永无尽头。上天即使不发言讲话,它想要赡养人类使之满足的心意却可以发现。古代圣人,看到上天用心对人类宽厚偏爱,所以面向南方称君而管理天下,一定要对所有人都有利益。因为那些遥远的地方眼睛看不见,那些隐蔽的东西耳朵听不着,于是在千里之外,分割土地和百姓,建立诸侯国,任命国君,让他替天子看那些看不见的,听那些听不到的,诸侯朝见天子时就召来向他们询问。诸侯作为语言中的词汇,如同众多了解情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