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隐公五年

【题解】 臧僖伯的谏辞讲到国君是万民的表率,行为要符合礼制要求。谏辞要点突出,层层深入,旁征博引,条理分明,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他所讲的古人四时田猎演武之礼,也足以广人听闻。

【原文】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

鲁隐公五年春天,鲁隐公打算到棠地观看捕鱼。

臧僖伯劝阻说:“一切事物,不和讲习祭祀、战争相关,它的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兵器,国君就不为它有所举动。国君是使臣民走向正轨和实用的人。讲习祭祀和军事来端正法度叫做正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来显示等级文采叫做实用。不合正轨、不关实用的行动叫做乱政。屡次乱政,国家就会衰败。所以春夏秋冬的田猎都是在农闲时演习军事。每三年大演习一次,进入国都便整顿军队,然后国君在宗庙宴请从事人员,计算田猎的擒获。要文采鲜明,贵贱分明,等级不乱,少长有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放进祭器,皮革、壮齿、象牙、兽骨、牛角、旄牛尾、鸟羽不用在祭器中的,国君就不去射取,这是古代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产品,一般器具的材料,这是下级人员的工作,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是国君所该管的。”

隐公说:“我准备巡视边境。”于是去了,并让渔人张网捕鱼而观看。僖伯托病没有随行。

《春秋》写道:“公矢鱼于棠。”认为这不合礼法,而且指出他远离了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