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安史之乱后,河北各藩镇势力纷纷招揽贤才,董邵南前往谋求出路,韩愈因此写序赠行。序中对董邵南不能得志于朝廷只好北投的举动不无惋惜,同时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文章寄寓深远,言短而意长。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
自古以来,河北一带涌现过慷慨悲歌的壮士。董生参加进士科考试,连着几年都没有被主考官录取,只好怀抱杰出的才能,郁郁不欢地到河北那个地方去,我想他在那里总该有比较好的际遇吧。董生你可要勉力啊!
像您这样怀才不遇,只要是思慕仁义实行仁义的人,都会爱护你的,何况河北一带的豪杰之士,他们思慕仁义实行仁义是出于本性呢?但是我也曾听说社会风俗会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能知道它今天和古代所说的没有差别呢?姑且通过您这次旅行来判断吧。董生啊,勉力啊!
我对您的出行不禁有些感慨。请您到了河北以后为我去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坟墓,也希望您到集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像古代那种靠卖狗肉度日的慷慨悲歌之士呢?请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明的天子在位,可以出来报效国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