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谏院题名记


【题解】 司马光擅长写史论和政论类文章,长处在千逻辑性强,关怀强烈,而文学性显得相对不足。 这篇不足二百字的小文章,却简洁朴实,短句整齐并列富有节奏惑,议论叙事融为一体,不事雕琢,观点鲜明气势充沛,力争用简明的语言充分表达政治主张,这也代表了北宋中期的一种文风倾向。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历仕仁、英、神三朝,神宗时因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闲居洛阳,十多年间不谈政事,倾尽全力主持编成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后曾任门下侍郎,为尚书左仆射,当政八月而卒,谥文正。 司马光的文学作品见于《司马文正集》《涑水记闻》等处,简练质朴,论辩有力。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古时候没有专门的谏官,上自朝廷公、卿、大夫,下至工匠、商贩,没有谁不能进谏。汉王朝建立后,才设置了谏官。以天下政事之繁杂,四海人口之众多,得失利弊,都集中到一个谏官身上由他来进谏,谏官的任务也够重了。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应专注国家大事而放弃细枝末节;先考虑急切之事,而后再议论不急之务;只为国家谋利而不为一己打算。那些热衷于敢谏之名的人,也与热衷于私利的人一样,与真正的谏官原则相距何其遥远!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诏设置谏官六员,规定了他们论谏的职责范围。庆历年间,钱君才把他们的名字书写在壁版上。我深恐年久字迹模糊磨灭,于嘉祐八年将它们刻在石头上。后来人将会一一指着这些名字评论说:某某人忠直,某某人狡诈,某某人刚正,某某人邪曲。啊!难道我们可以不心存戒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