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司马季主论卜

作者:刘基

【题解】 这是一则寓言,作者认为自然界和社会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祸福相依,盛衰交替,如果领导者不能居安思危,见微知著,一切美好的东西,必将迅速腐败,到那时求神拜佛,求签问卜,都无济于事了。

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原文】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译文】

东陵侯在秦亡后被废黜为平民,他去拜访司马季主进行占卜。

司马季主说:“君侯您占卜什么呢?”东陵侯说:“一个人久卧在床,就想要起来;长期地关闭在室内,就想要开启门窗;气闷在胸,时间长了就会打嚏喷。我还听人说,水蓄积过分,就会溢泄;郁闷到极点,就要通达;热到极点,就要刮风;壅塞到极点,就会开通。冬去春来,没有只屈不伸的;有起有伏,不会总去不回的。我对此私下里还有疑惑,愿听听您的指教。”季主说:“如果是这样,君侯已经很明白了,何必还来占卜呢?”东陵侯说:“我还没有了解其中深奥的道理,希望先生能透彻地开导我。”

司马季主这才说:“唉!天道与谁亲近呢?它只亲近有德行的人。鬼神本身有什么灵验呢?它是靠人事才显现出灵验来的。蓍草,只不过是几茎枯草;龟甲,也只是几块枯骨,全都是物体而已。人要比物灵慧,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却去相信物所显现的征兆呢?而且,君侯您为什么不想想过去呢?有过去才有今日。因此,碎瓦断墙,就是过去的歌楼舞榭;荒树残枝,就是过去的鲜花玉树;风露中蟋蟀和蝉儿的鸣叫声,就是过去的龙笛凤箫的音律;鬼磷萤火,就是过去的金灯华烛;那秋日的苦菜、春天的荠菜,就是过去像脂驼峰那样的美味佳肴;红枫和白荻,就是过去的蜀锦、齐纨一样的精美织物。过去没有的,如今有了,这并不为过;过去有的,如今已消失,那也不是不足。因此,一日一夜间,花开了又谢;一春一秋间,万物凋零而又复苏。需知湍急的河流下,必有静静的深潭;高高的山岭下,必有深深的峡谷。君侯您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何必再占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