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是对经文“宋人及楚人平”这一句的解释。 楚庄王率兵攻打宋 国,包围宋都九个月之久,由于宋国大夫华元和楚国司马子反二人的努 力,最终使二国议和。 本文褒扬了二者的行为。
【原文】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
鲁国以外的国家停战讲和,《春秋》是不加记载的,这件事为什么要记载?是为了赞扬这次媾和是由两国大夫自己促成的。为什么要赞扬他们私自讲和的行为?楚庄王围困宋国都城,军中的粮食只够吃七天,吃完这些粮食还不能取胜,楚国就要退兵回国。楚庄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堆,窥探宋国都城中的动静。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城里的土堆,并出来见他。司马子反问:“你的都城中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困顿不堪了。”司马子反问:“到了什么程度?”华元回答说:“城里的人彼此交换孩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司马子反说:“唉!确实困顿到极点了!虽然如此,但是我听说,被围困的人把木棍塞在马嘴里,不让它们吃东西,然后假装喂马,而把肥壮的马牵出来欺骗对方。这次你为什么把真情和盘托出呢?”华元说:“我也听说过,君子见到别人困厄而产生怜悯,小人见到别人困厄而幸灾乐祸。我见你是个君子,所以告诉你真情。”司马子反说:“我知道了。你们努力守城吧。我们的军队也只有七日口粮了,吃完这些粮食而不能取胜,将要撤兵回国了。”两人拱手作揖而别。
司马子反回来后向楚庄王复命。楚庄王问:“情况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已经困顿不堪了。”楚庄王问:“到了什么程度?”司马子反回答道:“彼此交换孩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楚庄王说:“唉!他们真是困顿到极点了!虽然如此,我现在还是要攻取这座城邑,然后回国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军中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气愤地说:“我派你去探测敌情,你为什么要告诉他们这些?”司马子反说:“以区区宋国,尚且有不欺骗别人的臣子,我们楚国难道可以没有吗?所以我就跟他说了。”楚庄王说:“好吧。我要筑营驻扎下来。尽管宋国已经知道我军粮食短缺,我还是要攻取这座城邑,然后回国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那么您请留在这里,请求您准许我先回国。”楚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和谁一起留在这里?我也跟着你回去吧。”于是率军离开了宋国。所以君子赞扬司马子反和华元促成停战媾和。他们二位都是大夫,而《春秋》为什么却称他们为“楚人”、“宋人”?原来《春秋》是为了贬低他们。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这次媾和的是处于下位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