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战国策》在劝学网百家栏目有详细,有兴趣的朋友可在百家栏目阅读全书。 本文选自《战国策·秦策》,记述了范睢到秦国后初次受到秦昭王接见时的情景。在这次谈话中,范睢采取了步步为营、迂回曲折的战术。开始他对秦昭王唯唯再三,欲言又止,以试探秦昭王的真实心意。然后一步步告诉昭王自己要谈的是“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的大事,但自己愿尽忠而不避死亡,将自己定位在维护秦昭王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最后才转到本次谈话的主题,指出宣太后、魏冉专权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秦昭王的重视。
【原文】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廷前迎接他,对他恭敬地采用了宾主礼节,范雎也客气地推辞谦让。就在当天秦昭王以宾主之礼接见了范雎,看到当时情景的人没有不惊讶失色的。秦昭王屏退身边的人,殿中除了他和范雎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来指教我呢?”范雎只是应了一声“嗯嗯”。过了一会儿,秦昭王再次请教,范雎仍然只应了一声“嗯嗯”。如此反复三次。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不愿意指教我吗?”
范雎向秦王谢罪说:“我不敢这样呀。我听说,当初吕尚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只是垂钓于渭水北岸的一个老渔翁而已。像这种情况,说明他们的交往是疏浅的。随后他通过一次交谈就被立为太师,与周文王同车而归,这是由于他们言谈深切的缘故。因此,周文王也果然在吕尚的辅佐下取得了成功,终于据有天下成为帝王。假如当初周文王疏远吕尚而不同他深谈,这样周室还不具备做天子的德行,而文王、武王也就没有帮助他们成就帝业的人了。如今的我,不过是客居他乡之臣,我和大王的交往很疏浅,而我要陈述的却都是匡正君臣关系的大事,又夹在您的至亲骨肉之间。我本愿意表达对您的浅陋忠诚,可是我不知道大王内心的想法,大王再三问我我都没回答,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啊。
“我不是因为有所畏惧而不敢讲话。即使明知今天把话讲出来,明天就会被处死,但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惧。倘使大王果真能够实行我的主张,死亡不足以成为我的顾虑,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担忧,浑身涂漆遍体生癞、披头散发成为狂人,也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五帝那样的圣人死了,三王那样的仁人死了,五霸那样的贤人死了,乌获那样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那样的勇士死了。死,是人最终不能避免的。处于这样一种必然趋势之中,如果我的死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这便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还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呢?
“伍子胥藏身口袋之中逃出昭关,白天潜伏,黑夜赶路,来到蔆水地方,没有吃的,就跪着爬行,到吴市上讨饭,却最终使吴国兴盛,使阖闾成为霸主。假如我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谋略,即使把我囚禁起来终生不能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主张得到施行,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箕子、接舆用身涂漆,遍体生癞,披头散发成为狂人,但对殷朝和楚国毫无益处。假使我与箕子、接舆有同样遭遇可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便是我最大的荣耀了,我又怎么会感到耻辱呢?
“我所担心的,只是在我死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尽忠而被杀,因此便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再到秦国来了。大王您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对下被奸臣的媚态所迷惑;住在深宫之中,不能摆脱权臣的制约,始终遭受蒙蔽,没人帮助您洞察奸邪,这样下去,大则会使国家灭亡,小则会使您身陷孤立危险境地,这才是我所担心的问题啊!至于个人穷困受辱的事情,死亡流放的祸患,我是不敢害怕的。我死了秦国却能治理好,这便胜过我活着了。”
秦王于是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僻荒远之地,我又愚昧无能,幸蒙先生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让我来烦扰先生,好使先王的宗庙得以留存啊。我能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眷顾先王,而不肯遗弃他后人的缘故啊。先生怎么能这样说呢!不论事情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悉数教导我,不要怀疑我的诚意。”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