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第九章、三恕


【三非恕与三思】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进退两难】

伯常骞问于孔子曰:「骞固周国之贱吏也,不自以不肖,将北面以事君子,敢问正道宜行,不容于世,隐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孔子曰:「善哉子之问也。自丘之闻,未有若吾子所问辩且说也。丘尝闻君子之言道矣,听者无察,则道不入,奇伟不稽,则道不信。又尝闻君子之言事矣,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又尝闻君子之言志矣,刚折者不终,径易者则数伤,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又尝闻养世之君子矣,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而勿强,陈道而勿怫。此四者,丘之所闻也。」

【守成之道】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ī)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

对曰:「此盖为宥(yòu)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

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孔子论水】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有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徇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不知为不知】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向也赐观于太庙之堂,未既辍,还瞻北盖,皆断焉,彼将有说耶?匠过之也。」

孔子曰:「太庙之堂宫,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尽其功巧,盖贵久矣,尚有说也。」

【三不恕】

孔子曰:「吾有所齿,有所鄙,有所殆。夫幼而不能强学,老而无以教,吾耻之;去其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君子之智与仁】

子路见于孔子。

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

子路对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路出,子贡入,问亦如之。

子贡对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

对曰:「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真正的孝与忠】

子贡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臣从君命贞乎?奚疑焉。」

孔子曰:「鄙哉赐,汝不识也。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故子从父命,奚讵(jù)为孝?臣从君命,奚讵为贞?夫能审其所从,之谓孝,之谓贞矣。」

【再解智与仁】

子路盛服见于孔子。

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今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若也。

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智,行至则仁,既仁且智,恶不足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