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67 采薇


戍卒归途忆唱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冒出芽尖。|采啊采薇菜,菜芽破土钻。
说回家哪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回家啊回家,年已过大半。
谁害我有家难奔,还不是为了玁狁;|无家也无室,因玁狁来犯。
谁害我腚不着凳,还不是为了玁狁。|不能得安息,因玁狁为患。
                                |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多么鲜嫩。|采啊采薇菜,菜叶多柔嫩。
说回家哪时回家,心里头多么忧闷。|回家啊回家,忧思多深沉。
心忧闷好像火焚,饥难忍渴也难忍。|忧心如火烧,饥渴实难忍。
驻防地没有一定,哪有人捎个家信。|营地不固定,无人得乡音。
                                |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又粗又老。|采啊采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哪时回家,小阳春十月又到。|回家啊回家,阳月又已临。
当王差无穷无尽,哪能有片刻安身。|公事无休止,不能享安静。
我的心多么痛苦,到如今谁来慰问?|忧思心痛苦,远行难归省。
                                |                        
什么花开得繁盛?那都是常棣的花。|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丛。
什么车高高大大?还不是贵人的车。|马车又谁乘?将帅所专用。
兵车啊已经驾起,高昂昂公马四匹。|驾御兵车行,四马气势雄。
哪儿敢安然住下,一个月三次转移。|动乱战事频,捷报常报送。
                                |                        
驾起了公马四匹,四匹马多么神奇,|四马驱车行,马壮神奕奕。
贵人们坐在车上,士兵们靠它隐蔽。|乘车作指挥,靠车作掩蔽。
四匹马多么雄壮,象牙弭鱼皮箭囊。|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皮。
怎么不天天警戒?那玁狁实在猖狂。|岂能不警戒?玁狁势紧急。
                                |                        
想起我离家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离家从军去,杨柳轻摇曳。
如今我走向家乡,大雪花纷纷扬扬。|如今解甲归,雪花野飘飞。
慢腾腾一路走来,饥和渴煎肚熬肠。|道路慢慢行,饥渴愁肠结。
我的心多么凄惨,谁知道我的忧伤!|心中真悲伤,谁知多凄切。

①薇:豆科植物,野生,可食。又名大巢菜,冬发芽,春长大。一说叫“野豌豆”。②作:生出。止:语尾助词。③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④靡:无。靡室靡家:言终年在外,和妻子远离,有家等于无家。⑤玁狁(险允xiǎn yǔn):一作“猃狁”,种族名。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玁狁居住的地方在周之北方。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⑥遑:遐。启居:启是小跪;居是安坐。古人坐和跪都是两膝著席。坐时臀部和脚跟接触,跪时将腰伸直。这句是说奔走不停,没有闲暇坐下来休息。⑦柔:是说未老而肥嫩。⑧烈烈:本是火势猛盛的样子,用来形容忧心,等于说忧心如焚。⑨戍:驻守。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⑩聘:问讯。这句是说没有归聘的使者代我问室家安否。⑾刚:是说将老而粗硬。⑿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⒀启处:犹“启居”。⒁疚:古读如记,病痛。孔疚:等于说很痛苦。⒂来:古读如厘,慰勉。不来:是说无人慰问。⒃尔:《说文》引作“薾”,音同,花繁盛貌。⒄常:常棣的简称。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到壮盛军容的描写。⒅路:就是“辂”,音同。车的高大为辂。斯:语助词,犹“维”。这句和“彼尔维何”句法相同。⒆戎车:兵车。⒇牡:指驾车的雄马。业业:高大貌。(21)捷:抄行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22)骙骙(葵kuí):强壮貌。(23)君子所依:君子指将帅,“依”犹“乘”。(24)小人所腓(肥fé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25)翼翼:闲习貌。(26)弭(米mǐ):弓两端受弦的地方叫做“弭”。象弭:就是用象牙制成的弭。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器具。鱼菔,就是用沙鱼皮制成的“菔”。(27)戒:古读如“亟”。日戒:每日警备。(28)棘:急。(29)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貌。(30)霏霏:雪飞貌。以上四句言春去冬还。

这是戍边兵士的诗。第一、二、三三章是说远别家室,历久不归,饥渴劳苦。第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不敢定居之劳。末章写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 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难归。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戍边生活。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你看,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比如第四章开头四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翻译成现代语言,便是:“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车高高大大?还不是贵人的车”(见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嘲讽之意是很明显的。这些描写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

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