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安史乱起,曾陷贼中。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两《唐书》有传。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岱宗夫如何 [1] ?齐鲁青未了 [2] 。
造化钟神秀 [3] ,阴阳割昏晓 [4]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5]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
【解读】
开元二十四年(736),应试落第的杜甫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他的父亲杜闲,时为兖州(今属山东)司马,省亲漫游,可谓一举两得。这首诗即是他这次漫游时所作。杜诗以“望岳”为题者共三首,望的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首望的是东岳泰山。
题为“望岳”,全诗即着力突出一个“望”字,句句是望,望岳之色,望岳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正如仇兆鳌所说的:“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杜诗详注》卷一)写得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境界高远,寓意深刻。这首诗既生动地描绘了泰山巍峨的雄姿和壮丽的景象,更突出地表现了青年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是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的。他晚年写的《又上后园山脚》诗说:“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全诗写得极有气势,真可与岱岳争雄,堪称千古绝唱。所以清人浦起龙说:“公集当以是为首”,“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卷一之一)。这是说得很对的。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2]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3] ,惊呼热中肠 [4] 。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5] 。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6] 。
怡然敬父执 [7]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8] ,儿女罗酒浆 [9] 。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0] 。
主称会面难 [11] ,一举累十觞 [12] 。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13] 。
明日隔山岳 [14] ,世事两茫茫 [15] 。
【解读】
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二年春,从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老友卫八处士,久别重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赋此诗以赠,极言朋友会面之难,以见与卫八相会之乐。卫八,生平不详,八是排行。处士,居家不仕的人。
黄生评此诗曰:“写故交久别之情,若从肺腑中流出,手未动笔,笔未蘸墨,只是一真。然非沉酣于汉魏而笔墨与之俱化者,即不能道只字。因知他人未尝不遇此真境,却不能有此真诗,总由性情为笔墨所格耳。”(《杜诗说》卷一)真,的确是杜诗的一大特色。杜甫感情真挚,情郁于中,不吐不快,发而为诗,自然感人至深。这首诗写一别二十年的老友在战争乱离中忽然相见,乍惊乍喜,如梦如幻,“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真有九死一生之感。烛下相看,鬓发俱苍,询问旧友,半死为鬼,真是可悲可叹。而眼前所见,昔日小友,今已儿女成行,且极懂礼貌;老友情真,剪春韭,炊黄粱,罗酒浆,倾其所有,盛情相待,又令人可喜可感。久别重逢,悲喜交集,念旧情深,十觞不醉。但想到明日相别,后会难期,又不禁凄然茫然。诗将一夜的情事娓娓叙来,平易真切,质朴无华,生动自然,表现了战乱年代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的人生感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感染力。所以,吴冯栻说:“通首妙在一真:情真,事真,景真。故旧相遇,当歌此以侑酒,读之觉翕翕然一股热气,自泥丸直达顶门出也。”(《青城说杜》)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 。
自云良家子 [2] ,零落依草木 [3] 。
关中昔丧乱 [4]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5] 。
世情恶衰歇 [6] ,万事随转烛 [7] 。
夫婿轻薄儿 [8] ,新人美如玉[9] 。
合昏尚知时 [10] ,鸳鸯不独宿 [11]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12] 。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13] 。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14] 。
摘花不插发 [15] ,采柏动盈掬 [16] 。
天寒翠袖薄 [17] ,日暮倚修竹 [18] 。
【解读】
此诗为乾元二年(759)秋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作。诗借弃妇命运,寄寓身世之感。黄生曰:“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杜诗说》卷一)浦起龙亦云:“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读杜心解》卷一之二)
诗中佳人的形象,典型而又独特,可怜而又可敬。国难当头,家庭破败,个人被弃,遭遇是悲惨的。这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有着典型意义的,但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又是难以承受的。女主人公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在难以忍受的重重打击之下,没有乞怜之态,更无沉沦之想,而是坚贞自守,自强不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其坚苍孤冷之节,足以傲雪凌霜,而与天寒日暮之修竹,同其劲直也”(《杜诗言志》卷五)。诗人用赋的手法叙述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孤苦生活,又用比兴的手法赞美她的高洁情操,将客观描写与主观寄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着意塑造的绝代佳人身上,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和理想。所以夏力恕说:“《佳人》名篇,亦左徒(屈原)迟暮之意,盖因所见而写成,以自喻且自嘲耳。”(《杜诗增注》卷五)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1] 。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2]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3] 。
恐非平生魂 [4] ,路远不可测 [5] 。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6] 。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7] ?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8] 。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9] 。
【解读】
这两首诗也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肃宗至德二载(757),李白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因与其兄肃宗争权,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坐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乾元元年长流夜郎,二年遇赦东还。但杜甫并不知李白遇赦消息,生死未卜,忧念成梦,遂作二诗,表达他对李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遭受迫害的不平之鸣,表现了李、杜间生死不渝的兄弟般情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10] 。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11] 。
告归常侷促 [12] ,苦道来不易[13] 。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14] !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15]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6] 。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17]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8] !
【解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而李、杜则不然。这两位诗坛巨星,始终是相互敬重,情深谊长的。天宝三载四月,杜甫和李白在洛阳初识,一见之下,便成知己。二人同游梁宋、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真是情同手足。四载秋,二人在鲁郡东石门一别之后,更是朝思暮想,时时系念。李白诗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诗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杜诗中涉及李白的多达十五首,对李白的人品、文才更是推崇备至,而殷切思念之情,则充溢于字里行间。杜甫敬重李白,更深知李白。他们之间的友谊,完全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之上的。《梦李白》二首,集中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李白获罪系狱并流放夜郎后,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势下,杜甫并没有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中断与李白的深厚友谊,更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是表达了他对李白命运的极大关心和深切思念之情:“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白实际上是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之间争权夺利斗争的牺牲品。李亨是皇帝,大权在握,永王李璘被指斥为“谋反”,李白是从逆犯,自然罪责难逃。其实,李白出于爱国热忱参加永王幕府,他是无辜的。值得钦敬和赞扬的是,当时身处逆境的杜甫,并没有迎合肃宗的旨意,看上峰眼色行事,反戈攻击李白,而是为他辩诬,为他洗冤,为他鸣不平,不但不和李白划清界限,反而极力赞扬李白,深表同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控诉和对那个迫害人才的社会的抗议。从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我们更可看出他那不同流俗兀傲倔强的性格。清人仇兆鳌说得好:“前章说梦处,多涉疑词;此章说梦处,宛如目击。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杜诗详注》卷七)徐增更说得动人:“子美作是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朋友至情,千载而下,使人心动。”(《说唐诗》 卷一)
[1]岱宗:泰山别称。岱:始也;宗:长也。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在今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夫(fú):指代词,即实指岱宗而言。
[2]齐鲁:周代两大诸侯国名,并在今山东境内。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青:指山色。未了:没有尽头。施补华曰:“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岘傭说诗》)
[3]造化:谓天地,大自然。钟:聚。神秀:神奇峻秀。
[4]昏晓:山南向阳,故天色晓;山北背阴,故日色昏。一山之隔,判若昏晓,可见泰山之高大。割:分。
[5]决:裂开。眦(zì):眼角。
[6]会当:定当,表示心所预期。凌:登临。绝顶:最高峰。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韩愈《孟生》诗:“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即本杜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