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常建,生卒、里籍、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今属江苏)尉。后隐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与王昌龄有交往。常建诗颇为时人推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首列其诗,并称赞:“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常建诗多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意境恬淡清迥,语言洗练自然,风格质朴清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今存诗五十余首,有《常建集》。
清溪深不测 [1] ,隐处惟孤云 [2] 。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3] 。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4] 。
余亦谢时去 [5] ,西山鸾鹤群 [6] 。
【解读】
常建与王昌龄同登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第,交情颇深。王昌龄曾隐居石门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常建曾任盱眙尉,盱眙在今江苏境,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鄂渚西山时,或曾渡淮至石门山访王昌龄隐居,时王昌龄不在,遂作此诗以寄托自己的隐遁之志,并欲招王昌龄偕隐。
这是一首深含隐逸之趣的怀人诗。其独特之处,就在于重在写景,景中见人,景中寓情。涓涓清溪,幽深山谷,孤云来去,青松微月,茅亭花景,药院苔痕,处处深印着隐居者孤傲高洁的情怀,逸情雅趣,深深叩击着寄宿者的心扉,使他顿离尘世,急欲归隐。而此时王昌龄已经出仕,且仕途坎坷。脱离神仙境,误落尘网中,迷途知返胡不归?作者委婉规劝友人弃官偕隐的意向也就不言自明了。作者后来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中,更直接了当地劝其归隐:“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但由于过于直露,反不如此诗隐约含情,耐人寻味了。胡应麟说“常建语极幽玄,读之使人泠然如出尘表”(《诗薮•内编》卷二),指的正是这类诗。
[1]深:非指清溪水深,而是指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
[2]惟孤云:是说王昌龄不在,惟见白云,益觉其孤。孤云:暗用齐梁隐士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诗意,易“多”为“孤”,益见王昌龄之孤傲清高。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3]君:指王昌龄。主人不在,清光犹照,益增对友人的思念。
[4]药:芍药的简称。滋:生长。苔:青苔。种植芍药的庭院长满青苔,可见主人不在已久。
[5]谢时:谢却世事,指辞官归隐。
[6]西山:即鄂渚西山。鸾鹤群:与鸾鹤为伍。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