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1] ,烟花三月下扬州 [2]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 。

【解读】

这首诗是李白寓居安陆(今属湖北)时期(727—736),在武昌送孟浩然去广陵时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诗题一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出蜀不久、新婚之际,正当意气风发的时候。孟浩然虽然年长十多岁,诗名已天下皆闻,却给李白留下了“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的潇洒印象。这两个爱游山川、风流似神仙的诗人交往,想来也充满游山玩水的轻松愉快感。此诗便是明证。烟花三月,春光明媚,孟浩然要去那江南最繁华的扬州,李白为他送行。船行已远,诗人犹自注目,直到天际已无帆影,只剩滔滔江水。诗为送别之作,但语言轻捷明快,意境阔大开朗,不但没有伤感之情,在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之中,更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即使如末二句所表露的惜别之感,亦与通常送别诗的悲苦忧愁绝不同调。浪漫的诗人,将一腔友情化进满地烟花、一江碧水,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所谓水乳交融,物我莫辨。

【注释】
[1]故人:老朋友。黄鹤楼:在武昌黄鹤矶上,位于扬州之西,故曰“西辞”。
[2]烟花:泛指春天的景色。
[3]碧空:蓝天。二句意谓:帆影在蓝天的背景中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只有长江水向着东方的天际滚滚流去。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 。
两岸猿声啼不住 [2] ,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读】

诗题一作《早发白帝城》。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受牵连,长流夜郎,中途行至白帝城,忽有赦书放还,一时惊喜交加,立即东下江陵(今湖北荆州),乃有此作。

李白因永王李璘事长流夜郎,属于无辜之累,心情因而十分苦闷。再联想起他一生至此仍未实现夙愿,其忧怀可知。他在到达三峡时写作的《上三峡》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正是他彼时心情的写照。而行至中途,忽遇赦放还,惊喜异常,诗作正是表达了这种狂喜的心情,两相对照,诗人历尽艰难而拨云见日的快感,自在不言之中。诗通篇作景语,而实则通篇都在抒情。首句写远望白帝城,朝云五彩绚烂,正是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写照;二句以“千里”与“一日”对举,虽为实情,而心情之迫急可见;三、四句则一反猿啸声哀的传统意境,仿佛哀猿声是为诗人遇赦而奏的欢歌一般,在一片猿啼之中,轻舟直下,一无阻碍,这其中,不正包蕴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吗?全诗意境开阔灵动,气势豪爽峻利,舟轻意快,令人神远!其用语又明白晓畅,琅琅上口,正宜千年传诵不朽。

【注释】
[1]朝辞:早晨离开。白帝:城名,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彩云间:喻白帝城地势高,远望如在云中。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句本此。
[2]“两岸”句:《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