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门宫树月痕过 [1] ,媚眼惟看宿鹭窠 [2] 。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3] 。
【解读】
内人,宫中的女伎。唐崔令钦《教坊记》:“伎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人家。”此诗亦宫怨之作。
诗中女伎“惟看宿鹭窠”和“剔开红焰救飞蛾”的动作特写,颇富韵致。看宿鹭,可能是羡慕这些宿鸟虽栖身皇宫,白日却可在皇宫以外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飞翔;“惟看”写其注目出神,暗示那幽禁宫中的惆怅。救飞蛾的动作,可能是由羡慕飞鸟的自由,转而同情蛾子的无辜遭遇。弱者救难,这本身就意味深长。看宿鹭,乃仰头看;救飞蛾,乃低头见。俯仰之间,女伎的内心经过多少情绪的变化!诗人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捕捉到这具有丰富内涵的瞬间,委婉深曲地写出女伎的遭遇、处境和心情,可谓独具匠心。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 [1] ,太真含笑入帘来 [2] 。
【解读】
集灵台,唐玄宗时台名。《旧唐书•玄宗本纪》:“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集灵台》二首,乃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及其姊虢国夫人故事。第二首或谓杜甫作,宋蜀刻本影印《张承吉文集》卷五,于题下附注:“又云杜甫,非也。”
诗首二句写晨光初照,花开带露,虽为景语,实则暗寓杨贵妃昨夜已承玄宗雨露恩幸之意,是倒叙。末二句则追写昨夜事,“新授箓”与“太真”措词大有深意,巧妙地讽刺了玄宗纳子妇为己妃、且急不可待的荒唐行径。白居易写《长恨歌》咏二人故事时,是略去这段丑事的,张祜则专门咏写此事,笔法含蓄,似褒实贬。
虢国夫人承主恩 [3] ,平明骑马入宫门 [4] 。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5] 。
【解读】
虢国夫人骑马入宫,素面朝天,这些放纵、不合于礼制的做法,正说明了其时唐玄宗的荒唐昏庸。虢国夫人的行为,也暗示了她与玄宗的不正当关系。诗作刻画出一个洋洋得意的贵夫人形象,正是当时外戚专权的写照。表面看来,诗人只是在咏写虢国夫人的美貌风流,而实际上却是《春秋》笔法,褒贬已寓。
金陵津渡小山楼 [1]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2] 。
【解读】
金陵渡,在今江苏镇江附近。此诗写于诗人游历江南时。
这首小诗专意写景,而景中含情,“一宿行人自可愁”即是也。诗写淡淡轻愁,起于无形。而斜月映江,远处灯火稀疏,在这寂静美妙的月夜,那淡淡轻愁似乎尽都溶化了,化作朦胧月色,化作星星灯火。诗作以轻灵的笔触,传达出似喜非喜、似愁非愁的微妙心绪,韵致悠长,耐人寻味。
[1]禁门:宫门。皇宫门户皆设禁严守,故曰禁。月痕:月色暗淡朦胧的样子。月痕过:指月斜夜深。
[2]媚眼:娇媚美丽的眼睛。隋卢思道《后园宴》诗:“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窠(kē):鸟巢。
[3]红焰:灯火,此指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