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或谓661—702、658—699),字伯玉。一说名冕,字子昂。行大,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684)进士,武后奇其才,擢麟台正字,世称“陈正字”。转右卫胄曹参军,升右拾遗,世因称“陈拾遗”。曾两次从军边塞,参加反对制造民族分裂的战争。后以父老解官归侍,为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两《唐书》有传。陈子昂为初唐重要作家,陈振孙称其“诗文在唐初,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直斋书录解题》卷六)。论诗强调“兴寄”,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反对齐、梁绮靡文风,为诗歌走向盛唐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对齐、梁一概排斥,未免失之偏颇。现存诗一百二十余首,代表作有《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 。
念天地之悠悠 [2] ,独怆然而涕下 [3] 。
【解读】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进陷营州,建安郡王武攸宜率军征讨,表子昂为参谋。第二年三月,军次渔阳。与契丹战,大败,全军震恐。陈子昂向武攸宜切谏,并自请率万人以为前驱击敌。攸宜轻率无将略,不听。子昂又谏,攸宜怒,降子昂为军曹。“子昂知不合,因钳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卢藏用《陈氏别传》),所歌即为此诗。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这首千古绝唱,在无限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以苍凉悲壮的情调,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求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意欲奋发有为的豪情,质朴中蕴含着对于宇宙人生的沉思,故能使人读来回肠荡气,震撼心灵,发生强烈的共鸣。黄周星评云:“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唐诗快》卷二)
[1]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诸人。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楚辞•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南朝宋武帝刘裕称赞谢庄《月赋》亦有“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作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引)的话,或为二句所本。
[2]悠悠:旷远无穷尽貌。《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3]怆然:悲痛貌。